- 发帖
- 8
- 金钱
- 26
- 威望
- -9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29
|
OZ9ud ]@\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waYH_)Zx 第一章 人的由来 j0eGg::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hHoc>S6^M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pp!>: % 2、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的大致过程:环境变化→部分下地生活(劳动)→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B/n/bi8T 运动方式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TWt M# 使用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Jy?#@/~ 3、男性生殖系统: <8SRt-Cr 睾丸(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s.8]qQRr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L(
B(x>w 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wRATe
0'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yinjing--排精、排尿。 )=:gO`"D 4、女性生殖系统: qtQB}r8 卵巢(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p ^(gXzW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KXS{@/"-B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5IsRIz[`TK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2\%?A6L 外生殖器:即外阴 y=H\Z/= 5、人的生殖过程: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N337! ^-|yF2>`
`n{yls7. 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JWW2<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n:<z4 7、青春期发育特点: }p <p( (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 =D"H0w <zw (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l$jW] (3)性器官迅速发育(突出特征)。 |K jy4.2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kQ@G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 17岁) ENEn Hu^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MpOl-KIz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tI&E@ 8、青春期的卫生: _Q
$D6+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cfg_xrW0^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fK'qc L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RFE<
Qcj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怀孕的女性月经停止。通常情况下女性45岁左右的停经。 -$8M#n, (K}Md~ I {o\d'/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SR"Q`P 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前三种为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后三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82q_"y>6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bktw?{h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淀粉也属于糖类,遇碘变蓝。 Hh<3k- *d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dl%KD8 人体需要量最多的是水,需要量很少的是维生素(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HV9KAoA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51Nh"JTy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9W~3E^x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R'.YE;leBG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F9Bj$`#)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OGC|elSM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6
\?{xD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h:[[D%H`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_s&sA2r<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5ZPe=SQ{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mv9+WJN.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NY$.K#]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G|"`kAa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7LB#\2 bO:m^* 2Y+8!4^L
a 三类营养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ybPIv]
淀粉是在口腔,蛋白质是在胃,脂肪是在小肠。 *YhX6J1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到小肠全部、彻底消化。 bN',-[E 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pR
VL}^Rk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u\]aUP
e 6、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JOEnQ5X\! 7、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3XeCaq'N 8、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n*
7mP 9、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 YnCWmlC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7fB:wPlG;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NI'PXpI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G#~6a%VW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一般有5-6米长,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Wz7m9T IIW6;jS 11、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Q%AD6G(7 ①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S(5aJ[7Zm ②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物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脂肪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应多补充膳食宝塔第三、四层的食物。 ZV=)`E`I| ③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dF-d 12、饮食卫生和安全 BU|bo")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变质饭菜、毒蘑菇和发芽的马铃薯);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ucwLi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
3HI; 1、人体的呼吸系统 7r_Y. 呼吸系统 <XfCQq/ ①呼吸道 OSvv\3= 组成: 鼻、咽(也属于消化器官)、喉、气管、支气管。 SLiQHWw*J 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0k];%HV| ②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SAa
hkX 2、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粘液,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3、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把灰尘、细菌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n<x NE% 4、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0wUOs*5 5、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hgz7dF 肋间肌收缩,胸廓横向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者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两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肋间肌舒张,胸廓横向径减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二者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两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F> F&+63Q- 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TGk`cAM> 6、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须透过两层细胞。 h2Pvj37 7、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者遮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堵塞支气管,引发呼吸障碍。 tvC7LL NP< 8、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四角点和中心点) +QqEUf<U*, 9、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ty_<m] 10、肺泡与血液通过气体扩散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B^HW8 r}gp{Pf7e /y\KLa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I|[m%\ 1、血液是流动的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4I[g{S
nF 血液 lIN`1vX(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废物 mxpncM=q ②血细胞 4~G++|NQ 红细胞--运输氧. 含血红蛋白(两面凹的圆饼,数量最多,无核) Z~.3)6,z 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核;过多可能有炎症) [}/\W`C 血小板--止血、凝血(形态不规则,个体最小,无核) <.d0GD`^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qX(sx2TK 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PCshb## 3、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很薄,呈白色。 y?|JBf 4、血细胞中,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红细胞(氧气搬运工);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白细胞(人体卫士);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堵住伤口的工程兵)。 qP"<vZ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X %w9le ①血管: CENA!WWQ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k($N_XlE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sf|[oD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xY/
S;dE 血流最慢。管腔最小,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薄、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Y^? J3[@ 6、心脏 N o}Ly{
①壁:由肌肉组织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tR,w
②腔: d45JT?qg&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 RyGce'
q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_~M*XJ] `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 A3 UC=z<y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h4x RRyK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ijYSYX@ ③瓣膜: #nL&x3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Ef;OrE""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50Fue^JM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P2nb&lVdu 7、血液循环: l6X\.oI 4g.y$ >^@/Ba$h 8、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kpkN GQ2 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 _Z:WgO]. 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wNL,<%~ 9、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v:YW[THre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FS%Xq-c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yq Z\$ii 10、血管出血的判断及初步护理: )ow|n^D($M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PZQb.QAn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OG_2k3v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b[% L& 11、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英国医生哈维 x)hp3&L 12、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同型血不会使伤者或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血管堵塞)。紧急时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lW,rzJ1 13、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18-55周岁公民应自愿献血拯救生命。 c%uX+\-$ 14、高血压、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70-12.0kpa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有些人低血压会出现脑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低血压病人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R
j{^-k _fH.#C NhxTSyT"t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Os?`!1-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粪便)从体内排出的叫排遗。 +G3&{#D
? 2、泌尿系统组成 T
j7i#o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 0ih=<@1 K 输尿管:输送尿液 ,qgph^C 膀胱(贮存尿液) rZDmZm?= 尿道:排出尿液(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
dJvl |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T;0vv8 肾单位 N1RZ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x6,"M[97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F3\' WQh 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通。 4Lx#5}P 4、尿的形成: =<.8 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aJ'l2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些成分。 7W[}7Y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uvK1gJrA)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又少了些物质,多了些物质。 +h6cAqm]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 K h}Oiw 结构 1{oq8LB 肾小球 ;a/Gs^W 肾小囊 bBkF,`/f$ 肾小管末端 +8FlDiP 液体 RZ!-,|"cwL 血液 i#t)tM" 原尿 TR8<= 尿液 ,X&lVv# 成分 o;XzJ#P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b.gpG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9l& 无机盐、尿素、水 a;Q6S 血浆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JkazB1h 6、排尿的意义: qV$\.T>x (1)排出废物; ]7C=.'Y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R=IZFwr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Z-RgN C?e1 a9r 7m6@]S6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dC]&G' 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VRYj&s'@ 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V`V
Z[ 瞳孔在明亮处变小,在黑暗处变大。 CT@JNG$<" 2、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3,8>\yf` ①外膜 Y!LcS48X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0x Vue[ep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Si#b"ls' 眼球壁 <im
BFw ②中膜 **V^8'W<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调节瞳孔大小,通光。 #Sj:U1x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zg!;g`Z@S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gQ^jmZPG ③内膜: a %"My;8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 1!"0fZh9U ④内容物 (yv&&Jc 房水 0/d+26lR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能折射光线,与近视眼的形成有关 !HM|~G7 玻璃体 >A#wvQl7 ⑤眼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3Y)o|D3 3、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成像,是视觉感受器) GZ#6}/;b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7hq*+e 4、眼的卫生保健: (&4aebkZO 近视: 7z'l}*FRD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LB_ylfg 矫正:戴凹透镜。预防近视,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hPhNDmL#3 远视: `1F[.DdF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LlP_`fA 矫正:戴凸透镜 ,v$gWA!l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CwQgA%)!i 5、耳的结构和功能: iN0gvjZ ①外耳 Gxu&o%x[ 耳郭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Jy=[ ②中耳 e%w>QN`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P SDzs\s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jN:!V t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D!kv+<+ ③内耳 "q(#,,_ 半规管、前庭:为维持身体平衡 &k+G^ !=s#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Yxye?R-: 6、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W is_N3M 7、鼻咽部有炎症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q1sK:)Hu+ 8、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jk2h"):B> 9、神经系统 r>1M&Y=< (1)中枢神经系统 )cnB>Qul ①脑 r3oAP[+n 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XJ~_FiB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 P g.PD,&U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 rxu
6 #v F ②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nS0K&MH6B (2)周围神经系统: 5n,?>>p$ 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 Ml` f+$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肌肉。 F gM<2$h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 h_ef@ZwSw 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h
V@C|*A 10、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L;=:OX0 (1)结构 JnCp'` ①细胞体 Yhl {' ②突起 77- Jx`C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TN}YRXtW+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L 0`B9TD~ 轴突与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PDaHY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vr<6j/ty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Be+CV">2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h4x*C=?A 12、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U`_(Lq%5W 13、反射的类型: FN5*pVD;<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天生就有,神经中枢是脊髓或脑干,不会消退。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反射中枢在脊髓。 +U9Gj#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强化,否则会消失。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中枢在大脑。 z5PFppSQ 14.内分泌系统 T_bk% 组成: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4:-h\%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2Q`@lTUv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E]` )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i.Iiwe0G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lwhAF, '$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TSXa#SKp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r-
0BLq]~{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k;PQVF&E 特点: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L
DD^X@q 区别: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 'awL!P-- 15、几种激素的作用: Hzs]\%" 激素名称 _IJPZ'Hr 作用 vdrV)^ 分泌异常的表现 pIdJ+gu(s 生长激素
*r Y6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7Wb:^.d
g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 dg/OjiD[P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n<6p 0w 甲状腺 _ETG.SYq 激素 l$D]*_ jc,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k0_n?t 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分泌不足) v]|^.x: 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kRs(A~ngc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ItGi2'} 胰岛素 #W,BUN} 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n`"$z 糖尿病(分泌不足)低血糖(分泌过多) Mi&,64<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uj|{TV>v9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jG^w0z8~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l_x]q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6%Ap/zvCZ> 2、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BX&bhWYGFX 类型: ^OKCvdS 大气污染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Ql sMMIax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华 YXxaD@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u!qu$O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2%"2~d7 噪音污染:车辆、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对人体听力有影响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音。 kxt@t#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tL(B gku9 2、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会出现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物种消失(如果是当地特有,将灭绝)。 Uj&2'>MJ$ 6、沙尘暴的起因中与人类有关的是: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的砍伐、放牧导致的土壤沙漠化,扩大了沙尘暴的沙源。 0qXd?z$ 7、酸雨 MVU5+wX 概念: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Yz;Hu$/ 成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 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量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Pik}, 危害: a9PSg/p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rH7|r\] r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k L2(M6m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8S*t5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ZKTOif} 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 dABmK; 8、酸雨——空中死神 ,<*n>W4| 废电池——汞或镉造成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危害人类健康 &gxRw l 含氟制冷剂——臭氧层破坏 O,6Upk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6w[h7 温室效应危害: <U`lh ①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mh;<lW\K/Z ②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7UvfXzDNC 9、为环境保护做十件事: /gT$ d2{ ①使用布袋 :RR<-N5+ ②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Ijq1ns_tx8 ③不乱扔垃圾 @.ebQR-:H ④不随地吐痰 @Y+YN;57 ⑤不随意打鸟 YKq, `7"% ⑥不攀折花木 xlG/$`Ab ⑦随手关闭水龙头 z?`&HU Nf 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3lg\&" ⑨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Grmr4M ⑩双面使用纸张 T8E=}!68w} uc9t0]o=h =!m5'$Uz> }z6@Z#%q rLO1Sv BYt#aqf 6KPM4#61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