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8
- 金钱
- 26
- 威望
- -9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29
|
[I6(;lq2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v9?hcJ= 第一章 人的由来 `N<6)MX3>g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mS|Byx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n! j" 2、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的大致过程:环境变化→部分下地生活(劳动)→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hF m_`J&" 运动方式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U|tUX)9O 使用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2AYV9egZ 3、男性生殖系统: 3B *b d 睾丸(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i/Zv@GF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f@JMDJ 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hG1\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yinjing--排精、排尿。 KmF"Ccc 4、女性生殖系统: w=e_@^Fkx 卵巢(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Xe#'qNq)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jyI7r#X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u7PtGN0r%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bUv}({ 外生殖器:即外阴 TpnJm%9`)t 5、人的生殖过程: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t2bv
nh ai,\'%N )w.+( v( 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8+}yf.`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GjVq"S 7、青春期发育特点: ]0[Gc
\h} (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 h"C7l#u (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 [@c (3)性器官迅速发育(突出特征)。 q47>RWMh%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qW~Z#Si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 17岁) u.\FNa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d7,ZpHt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p2m@0ou 8、青春期的卫生: Kjw==5)}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eXs^YPi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WG~|sLg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IY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怀孕的女性月经停止。通常情况下女性45岁左右的停经。 MTnW5W-r9 `.oWmBey\ kHWW\?O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_xKu EU} 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前三种为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后三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oe (})M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Bh`Y?S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淀粉也属于糖类,遇碘变蓝。 +/"Ws'5E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a7$]"
T 7 人体需要量最多的是水,需要量很少的是维生素(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Y"[\ "$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JAt$WW{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mGZJ$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w*t(A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N@t/^gRC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o7:~C]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ansN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xi+bBqg<.K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u92);1R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X283 . ?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yw gK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R_DstpsT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n|V3#G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ADSGnw Bqcih$`BVU 2wCSjAWWh( 三类营养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3~M3* 淀粉是在口腔,蛋白质是在胃,脂肪是在小肠。 4*`AYx(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到小肠全部、彻底消化。 z (1zth 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W;Pdbf"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c+BD37S 6、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d+caGpaR 7、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xE/ 8、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m8j Q~OS 9、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 3t4i2]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9N+3S2sBx&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 0hk)Vvr3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LqYP0%7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一般有5-6米长,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dmR>u dnwTD\), 11、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D,3Kx ^ ①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o"kVA;5<G ②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物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脂肪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应多补充膳食宝塔第三、四层的食物。 h+\+9^l6| ③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gqGU} 12、饮食卫生和安全 pA%}CmrMq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变质饭菜、毒蘑菇和发芽的马铃薯);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W?>C$_p C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_"Ie 1、人体的呼吸系统 )a7nr<)aU 呼吸系统 6%-RKQi ①呼吸道 KF .O>c87& 组成: 鼻、咽(也属于消化器官)、喉、气管、支气管。 ?IN'Dc9&%- 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W5 ②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kVmRv.zZ 2、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粘液,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3、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把灰尘、细菌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LL0Y$pHV 4、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v3*y43 5、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mRurGaR 肋间肌收缩,胸廓横向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者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两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肋间肌舒张,胸廓横向径减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二者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两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B|f
=hlY 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Hto RN^9 6、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须透过两层细胞。 Mzg zOM 7、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者遮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堵塞支气管,引发呼吸障碍。 ^
gMkQYo(# 8、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四角点和中心点) *dAQ{E(rO 9、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yJY/| 10、肺泡与血液通过气体扩散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P<8E2}* =%)Y,
)" X_3*DqY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jf%Wj)0M 1、血液是流动的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L2sUh+'| 血液 Sux/='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废物 2@Nt6r ②血细胞 Y:?cWO 红细胞--运输氧. 含血红蛋白(两面凹的圆饼,数量最多,无核) [
pe{,lp 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核;过多可能有炎症) t6,bA1*5y 血小板--止血、凝血(形态不规则,个体最小,无核) xS'Kr.S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74w Df 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nIjW;RU 3、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很薄,呈白色。 Yy 8?X9r. 4、血细胞中,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红细胞(氧气搬运工);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白细胞(人体卫士);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堵住伤口的工程兵)。 ?5IF;vk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iQ])C^d ①血管: ,<CFjtelO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sQ}E4Iq1#S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sBq-"YcjR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w=QlQ\ 血流最慢。管腔最小,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薄、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hl/) 1sOIR 6、心脏 MwuRxeRO- ①壁:由肌肉组织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 FpoMW ②腔: 69"4/n7B?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 cb3Q{.-.#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QW|8b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 _'*Vcu`Y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Js1m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Bs3M7zRG ③瓣膜: w-j^jU><3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c98^~vR]]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d :vuRK4+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ep1`n- 7、血液循环: o#Viz: J+(B]8aj -u$U~?|` 8、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l"Us},^! 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 Dq~\U&U\$ 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sU$<v( `" 9、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6/3oW}Oo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8"nXuL-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c9q 10、血管出血的判断及初步护理: +:_;K_h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n~Yr`5+Z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zl3GWj|?\7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KY'x;\0
g 11、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英国医生哈维 J*Q+$Ai~ 12、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同型血不会使伤者或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血管堵塞)。紧急时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2CF5qn}T 13、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18-55周岁公民应自愿献血拯救生命。 e~ZxDAd 14、高血压、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70-12.0kpa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有些人低血压会出现脑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低血压病人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zT{zO&! B'v~0Kau <\'aUfF v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dFl8 'D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粪便)从体内排出的叫排遗。 |V&E q>G 2、泌尿系统组成 V<i_YLYmJe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
Y2TXWl,Jk 输尿管:输送尿液 3Fg{?C_l 膀胱(贮存尿液) V q[4RAd^P 尿道:排出尿液(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OQJ#>*?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ta5a 肾单位 xE5VXYU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96d&vm~m1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8Q(A1U 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通。 4M)oA|1w 4、尿的形成: ,Dy9-o 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fu/w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些成分。 _u9bZ'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RI3GAd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又少了些物质,多了些物质。 _B?Hw[cc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 <'N~|B/yZ 结构 =x@v{cP 肾小球 !"LFeqI$lr 肾小囊 ;U&~tpd 肾小管末端 D=jtXQF 液体 [$D%]]/, 血液 bIXD(5y 原尿 .O&[9`"' 尿液 3De(:c)@ 成分 DP.Y<V)B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Xr4=9(|7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2w;Cw~<=d 无机盐、尿素、水
WjsmLb:5 血浆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ELZ@0, 6、排尿的意义: 4g)$(5jI} (1)排出废物; J(Fk@{!F.*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X;h _GQ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bcYGkvGbO -7IRlP& M%#F"^8v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j%)@f0Ng 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mM2DZ^"j( 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_&RGhA 瞳孔在明亮处变小,在黑暗处变大。 9yK\<6}}QH 2、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aQj"FUL ①外膜 jpkKdQX)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Se.qft?D%(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 G>Y9Sc 眼球壁 T`2a) ②中膜 )tx2lyY: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调节瞳孔大小,通光。 Hbl&)!I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i3vg7V.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Ww0dU _ ③内膜: ?P;=_~X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 \HL66%b[ ④内容物 `Ip``I#A 房水 2<E@f0BVAy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能折射光线,与近视眼的形成有关 "#8I &xZK 玻璃体 T[- %b9h> ⑤眼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i$_ ,[fi 3、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成像,是视觉感受器) [
e#[j{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IFafAO& 4、眼的卫生保健: XG!^[ZDs 近视: k{
$,FQ4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cp&1yB
矫正:戴凹透镜。预防近视,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u9=?? 远视: ]zz%gZz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u/apnAW@M 矫正:戴凸透镜 KP_7h/e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p{x6BVw?> 5、耳的结构和功能: &],O\TAul ①外耳 &-L9ws 耳郭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N8)]d ②中耳 F8xu&Vk0: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7|k2~\@q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F8&L'@m9>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eB9F35[ ③内耳 `-g$
0lm7 半规管、前庭:为维持身体平衡 Flaqgi/j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L"x>$ 6、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 cPV08i 7、鼻咽部有炎症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i(4.7{* 8、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sWKv>bx 9、神经系统 ybv]wBpM: (1)中枢神经系统 %3yrX>Js ①脑 n5Mhp:zc, 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S`Rr/E|%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
&MBm1T|Y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 |\RN%w7E8 ②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P6)d#M (2)周围神经系统: nK`H;k 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 `('NH]^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肌肉。 5O~;^0iC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 .M s$)1 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DAy|'%rF1- 10、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AZ
SaI (1)结构 j:$Z-s ①细胞体 k- exqM2x= ②突起 ir5eR}H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X([@}ren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Q0mXr 轴突与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qE.3:bQ!`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
W`hhJ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wj8\eK)]L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65GC7 >[ 12、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OP+Vc 13、反射的类型: *,
R ~[g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天生就有,神经中枢是脊髓或脑干,不会消退。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反射中枢在脊髓。 | Pqs)Mb]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强化,否则会消失。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中枢在大脑。 f\;f&GI 14.内分泌系统 ^97[(89G9 组成: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w+{{4<+cd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CoV@{Pi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93/`e}P"o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Yc5<Y-W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f[q_eY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lm<)y?I7+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rS0#]Gg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d*O>Pm 特点: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X;v{,P=J 区别: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 !iAZEOkRR 15、几种激素的作用: X{iidTW`xv 激素名称 Uv(}x7e) 作用 _MTvNs 分泌异常的表现 }OSf C~5P 生长激素 (L!u[e0[#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oJZ0{^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 D>kkA|>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Ls*Vz,3!5 甲状腺 &`_|[Y ]H 激素 uN0'n}c;1.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SJQ!k 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分泌不足) \}Kad\) 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e5Ku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z'zC 胰岛素 }mS
Q!"f: 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I]B9+Z?xo 糖尿病(分泌不足)低血糖(分泌过多) )O\l3h"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7'5/T]Z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xOZvQ\%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dBHki*.u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VxK
AQMxN 2、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J?Rp 类型: :I^4ILQCD 大气污染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sA
}X)aP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华 PAiVUGp5[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iHWt;]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xzRC % 噪音污染:车辆、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对人体听力有影响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音。 \rCdsN 2H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T{
lm
z<g 2、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会出现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物种消失(如果是当地特有,将灭绝)。 5;[0Q 6、沙尘暴的起因中与人类有关的是: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的砍伐、放牧导致的土壤沙漠化,扩大了沙尘暴的沙源。 xRF_'|e 7、酸雨 nb@<UbabW} 概念: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M}YM 成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 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量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Mo%)I<`= 危害: #Z]<E6<=9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s%?<:9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Pd(n|t3[8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EZr@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7A 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 VKi3z%kwK 8、酸雨——空中死神 kEg~yN 废电池——汞或镉造成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危害人类健康 UHDcheeRD 含氟制冷剂——臭氧层破坏 <4;f?eu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G+iJS!= 温室效应危害: Kt_HJ! ①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obw:@i# ②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eoPoGC 9、为环境保护做十件事: 5hB2:$C ①使用布袋 |h:3BV_ ②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5Rh7 ③不乱扔垃圾 w$Mb+b$ ④不随地吐痰 x_EU.924uY ⑤不随意打鸟 S1!_ IK$m ⑥不攀折花木 UL" <V ⑦随手关闭水龙头 .\)p3pC) 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5JZZvc$au ⑨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7wqD_Xr ⑩双面使用纸张 n4
Y
]v )
|hHbD^V ,=P0rbtK =PoPp OmP(&t7 p-/}@r3Z+ s3M#ua#m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