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Jo去广州玩,
\-W|)H 毫不意外的,我们的箱子里装着他那块破毯子,
|>~pA} 广州下雨,它闻起来又潮又臭。
TPF5 ? 这块毯子随我们旅行从北京带到香港、云南、日本、泰国、上海……
ln2lFfz 有一次箱子太满没有带,
~PtIq.BY 飞机上Jo就一直追问我毯子在哪,
9 WO|g[Y3 结果连着几天他都折腾到夜里12点。
`3e>JIl"0 这次带毯子到广州,他跟家里的作息一样,
$<s;YhM:u) 好像那毯子是一座通向家的桥梁,
z[sP/{~z 让陌生环境也有了家的味道。
c gOkm}h ?r'2GR2Sk4 小宝宝拿到自己的安抚毯,马上就安静下来睡着了
R_zQiSwG< 有一段时间临睡前,Jo会把鼻子埋在毯子里,
SjL&\), 深深闻上一口,一头倒在床上,
VR XK/dZ 嘴里念着“一点也不臭”,
K(3_1*e 然后就像喝醉了一样安心睡去。
EY^+ N>
可他拒绝清洗,拒绝别人挪动,
y,xJ5BI$ 在这块毯子上,他表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
NVX @1} 我们只能趁他去幼儿园,用没香味的洗液洗完烘干,
k^#+Wma7 等他回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o()No_.8H [e`e bn[C 我记得几年前在天涯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S+C[:_ 一位妈妈发帖求助,寻找一种80年代生产的床单,
*A([1l&]i 她说她的孩子从小搂着一张床单睡觉,
n)uck5 已经很破了,她想换一个新的,
M~ku4ZP 但同样的老古董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她来天涯求助。
rQsYt/ 床单没找到,竟引起好多人唏嘘,
"qdEu KI 不少成年人感叹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
#8/pYQ; P;U(2;9 N 许多成年女生对毛绒玩具没抵抗力,其实也是在寻找安抚物。
};;k5z I% 有个上大学的女生说,
.Y5o&at6s 妹妹(它玩偶熊的名字)是初中来到她身边的,
J|aU}Z8m 考试时要和它击掌,写作业时要它陪着,
g2%fla7r 晚上她给它盖被子,冬天给它做衣服。
P^57a?[` 她甚至还给玩具熊织过一条围巾,做了两双儿童鞋。
\(&UDG$ UJiy]y 如果没有孩子,
b[rVr
J 我曾经觉得这样的大人中毒已深。
<<Q}|$Wu 比如我大学闺蜜室友,
G -V~6 从家里背了一床的毛绒玩具,
xO{$6M3-~ 一个近1米7的彪悍学霸搂着小熊睡觉,
})yB2Q0 总有莫名喜感。
$]<wQH/?_ 可现在我知道,
E0)43 无论大人、孩子,
{fI"p;| 都需要借助一种寄托物来自我安慰,
+GvPJI 紧紧拥抱,会让压力和焦虑得以释放。
mlO\wn-F 阿汤哥家的小苏瑞从小和父母奔波在酒店,手里总离不了安抚兔。 x~u"KU2B `LOW)|6r` 自我安慰的形式很多。
6qd?&.=r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4~6个月大时就萌发了自我安慰的能力,有些宝宝在疲劳或焦虑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缓解焦虑和痛苦的情绪,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X.GK5Phd 他们会吃手
e|d~&Bk0 '\% Kd+k 吐舌头
=$-+~ z'9U.v'M) 抓耳朵、拍头、扯自己头发、摇头晃脑
t`")Re_j y#{v\h
Cz 还有使劲拍巴掌、使劲敲击等等很奇葩的专属方式。
]ne 我就经常接到妈妈们火急火燎的提问,她们以为宝宝出了什么问题。
yA]OX" T?* 6FkBb!ASk 断奶后,有些宝宝还会迷恋上摸妈妈咪咪。
NHQi_U *TgD{>s 有的孩子有专属玩偶、毯子、安抚巾,
rHp2I6.0a 有的孩子不需要借助这些东西也很开心,
?Q~o<%U7 都是很正常的,
Bp-e< : 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安慰方式和能力都不同。
[?55vYt 通常,吃手、啃毯子总被父母觉得有问题,
#Dp]S,e 被“育儿专家”当做没有安全感,
-oT3`d3 缺乏家长的陪伴,是过分依赖型人格。
dCA!
R"HD 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并不完全正确,
hf\/2Vl 有许多妈妈全心陪伴的孩子也迷恋安抚物啊。
ugzrG0=lx 当焦虑时,宝宝们不是一味向爸爸妈妈啼哭,
lw43|_'G-t 而是想办法自己安慰自己,这是他们独立性的萌芽。
2GxkOch 是好事。
)?{jD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在自我安慰呢?
Yy'CBIq#f 如果他不哭不闹,但却总是静静的津津有味的吃手。
d]K$0HY 有时他哭了,给他抱起他的小玩偶就破涕为笑了。
6E{(_i 不肯睡的孩子,给他找到一个有妈妈味道安抚物,就可以睡了。
kfgkZ"9 在断奶、需求得不到满足、晚上睡觉、早上妈妈上班、换环境、换阿姨、上幼儿园时,都是焦虑上升期,是他们尤其需要安慰与自我安慰的时期,恋物和吃手等古怪行为也就越发严重。
;~GBD] 当宝宝完全形成对一种安慰物的依恋,
/8wfI_P>M" 试图终止这种依恋关系是粗暴的也是不公平的,
<!q_C5>XJ 有时反而会负面强化,会适得其反。
i :|e#$x 哪怕他依赖自己的手,是一块你想扔掉的破毯子,
b8LA|#]i 粗暴制止只能换来大哭,
* /^} 或者让孩子将负面情绪憋到内伤。
s8
5l 当他们觉得从这种安慰方式上获得了足够的满足,
^Rb*mI 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
Nj{; 这也是为什么正常孩子在1岁多、2岁时可以告别吃手,
!;Vqs/E 而被父母限制得多的孩子会吃手到四五岁。
FGzn|I 同样的,被父母剥夺了安抚物的孩子,
"i,ZG$S#E 可能长大后会缺乏安全感,对特殊物品产生畸恋。
dC>(UDC 不制止孩子自我安慰的行为是基本,
8 .t3`FGH 可有时孩子古怪方式实在有害怎么办?
d*_rJE}B 比如用头撞墙,把手啃破都不肯停,戒不掉奶嘴……
>o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