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34703阅读
  • 1回复

南河头散记(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02
金钱
112322
威望
6039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3-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7-03-01 09:30:20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2015-01-28 梁晓军 梁种玉工作室
去年“六一”,误入书院弄。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那一次与老弄堂的偶然相遇,竟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儿时的记忆。自此,每个周末,我都会带上相机,去寻找城市的记忆。
曾经平静舒缓的我们,每天从高楼里进进出出,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却渐渐淡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因而变得迷茫而焦虑。一条老街弄,一座老房子,抑或一片历史废墟,都能让我们驻足,敞开情怀,欣赏实物之静美,触摸历史之烟尘,聊发思古之幽情。
每次步行上下班,我都会经过南河头的两座古桥,拾级而上,与历史和文化同行,让我步履轻松,又思接千载……

日晖漾

据记载,平湖古城墙共有六座水城门,每座水城门的门内和门外各有一桥,共有十二座,现仅剩南水门门内的秀源桥。秀源桥,又称南水门桥,位于日晖漾南端,始建于明嘉靖本邑筑城期间(1553~1554),是城内唯一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自古以来,汉塘之水自西向东,经市河过永凝桥入日晖漾,再由日晖漾经迎瑞桥(俗称八字桥)入南河(俗称甘河),一路逶迤而行。八字桥和永凝桥现均为保存完好的三洞石梁古桥,明天启《平湖县志》图示此两处均已有简易桥。另据史料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在日晖漾一带,就聚集居住了大量民众,方圆里许。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设县,市集才逐渐向东和北部延伸。
与日晖漾相傍相连的老街弄有永凝桥堍、南水门、南河头、南河头港南、堰上、日晖漾弄、东城脚、酒甏弄(宋朝时曾设当湖酒库)等八条之多,现除东城脚、酒甏弄和大半日晖漾弄已改建为金湖小区外,其余街弄仍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格局。
环绕日晖漾依河而建的老房子,随同条石垒砌的驳岸基本都已翻新,唯西侧还有一小段老驳岸连同上面的老房子保存至今。老房子临河的三扇窗很特别,中式窗框上沿是西式的粉饰,如一幅中西合璧的水墨画,让人浮想联翩。从八字桥远远望去,窗台边似有一温婉多情的宋代女子,正轻声吟唱。怀旧的歌声洗净繁华,却只为心里泛起的那片涟漪。
葛氏祠堂

走进南河头(旧称鸣珂里),不得不先说说莫氏庄园。莫氏庄园,靠近南河头东侧,占地七亩,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建,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莫氏庄园的美,难以言表,有兴趣者可以上其网站一探究竟。
这里,我想提的是南河头的另一望族,那就是与莫氏同样靠木材业起家的葛氏。同治十三年(1874),葛氏兄弟(葛肇基、葛丕基)在南河头马家桥南北置地建宅,肇基居北,丕基居南,时称“北葛”和“南葛”。北葛的堂号为“传朴堂”,南葛的堂号为“福绥堂”,三个大字匾都挂在各自大厅的正面。
南葛建筑坐北朝南,目前还保存有残缺的前后三进。其中一进为门厅,二进为大厅“福绥堂”,三进为七开间堂楼,应为当时大房的居所。这里现统称“葛氏祠堂”,已列入市文保单位,但事实上真正的葛家宗祠建在北葛。
福绥堂”为南葛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晚清平湖望族中建筑规格最高的厅堂之一。可喜的是,其木结构主体至今保存完好,一旦洗去尘垢,定当惊艳无比。
据葛氏后代回忆,鼎盛时期,北葛和南葛分别占据了从马家桥到八字桥的南河整个北岸和南岸东半边,两家占地都在八亩以上。可见,当时葛氏家族的繁华富有丝毫不逊于莫氏,而且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更远在莫氏之上。
南葛前门是荷花池,与外面的小河相连,水是活的。如今池塘早已填平,上面盖了厂房,唯有荷花池的地名保留至今。
我曾穿行于荷花池和葛氏祠堂,追寻先人的足迹,如同百年前葛家的一个孩童,在自家厅堂花园池塘边玩耍,自由自在,天真无邪。
稚川学堂
南河头有葛氏宅邸,河之南为南葛,河之北为北葛。从新街弄(现称大弄)往西,第一家就是北葛始祖葛肇基的“传朴堂”。稚川学校由其孙葛嗣浵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葛氏宗祠内守先阁藏书楼下三间为教室,楼前还有假山水池。藏书楼建于1899年,藏书逾四十万卷,名驰浙北。1937年11月19日,葛宅被侵华日军焚毁,稚川学堂与守先阁及其无数藏书也因之毁于一旦。
如今,旧时建筑大多已毁,仅剩南临街一进的10多间门面。祠堂正门因曾用作储粮,故已面目全非,唯街对面照墙上“文-革”时被凿掉的“鸿禧”二字中的“鸿”字仍依稀可辨。照墙同时作为临河而建的老茶馆的北墙,因西侧紧临马家桥(现称鸣喜桥),故称马家桥茶馆(现称葛氏茶楼)。据说当年稚川教员常到茶馆休息喝茶,茶馆饼炉上还有卖特好吃的木鱼套饼。
藏书楼原为三层,旧址大致在原星地超市南面住宅楼的位置。稚川学堂的校门原开在大弄内,现老宅靠大弄的这一段围墙仍保存完好,校门在老墙上留有的框架,依旧清晰可辨。
现祠堂一进的北面朝大弄开有一门,进去发现里面西侧还保留有一段五六米长的院墙,与东侧靠大弄的院墙对应。两段院墙檐下均贴有装饰性方砖,古朴大气,原汁原味。院墙内现建有平房,在平房南侧与一进北墙的狭窄处,仍可见通往一进明间的条石门框和门框两侧留存下来的一对花岗岩须弥座。登上平房的屋顶平台,南河头北侧葛家临街老房子的硬山式屋顶整齐划一,由东向西连绵不断,如龙之身。起点葛家祠堂一进的屋脊和屋面明显高出宽出其余一截,如龙之头,场面蔚为壮观。
步入大弄,从老墙内隐约传来的琅琅读书声,穿越古今,丝丝入耳,沁人心脾。


邛庐
莫氏庄园作为江南六大厅堂之一,又贵为国保,自然声名远扬,但慕名而来者很少注意到其东北角还有一座园中园。
园中园占地三分五厘,建于1925年,比庄园晚建了35年,为庄园主人莫放梅之四子莫季平所建,因莫季平号邛庐,故园中园取名“邛庐”。邛庐坐北朝南,上下两层,前后各有一花园,四周以风火墙围成封闭式的独门独院。
邛庐南花园细石铺地,东西两角以太湖石围成不规则花坛,古树枝繁叶茂,与白墙灰瓦相映成趣。东花坛边有一古井,凑近看,井壁老苔密生,井水清澈灵动,平添生机无数。推开外廊内的落地长窗,穿过楼下的客厅书房,就到了后花园。后花园最吸引人的是用青砖堆砌而成的大花坛,上沿再辅以三块长石,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引我不禁作如是想:若能栽上一株古本牡丹“玉楼春”,那一定是天地之绝配。
邛庐最有诗意的,是其石库门上方的砖雕横匾“壶天自春”四字。我猜,其一定是在告诉人们:邛庐空间虽小,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却移天缩地,以小见大,乃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也。
朋友,来“邛庐”吧,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
两块半石刻
福源禅寺始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是史载平湖最早的佛寺。“文-革”期间,寺被毁,据传仅“福源禅寺”四块石刻及少量藏经塔石刻和《法华经》石刻留存下来。
近日得知“福源禅寺”四块石刻安放于市莫氏庄园馆内,便欣然前往。经管理人员指引,在东花园南一天井内找到了石刻,石刻只留存下来两块半,一字一碑,砌于围墙内。
从庄园南大门出去,左拐绕至庄园外,即可清晰看到外墙面向东的两个大字“禅”和“寺”。石刻为双面刻,反面二字是“源”和“福”,正好配成“福源禅寺”,实属缘分。因天井内墙面爬满藤蔓,“福源”二字只依稀可见。石刻每块高约1.5米,宽约1米,厚约0.3米,四字由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写,气势恢弘。经了解,两块半石刻乃文体局一老同志多年前以相同大小石板从农民处调换而来。这位老同志亦与我熟识多年,此刻,在我的感觉中,他突然变得高大,足以让我仰视。夕阳西下,独自一人,凝视石刻,时光倒转,维摩古佛道场犹现,而清珙禅师(释清珙,字石屋,佛教禅宗一代宗师,曾在福源禅寺任住持7年)正吟诗传道,禅风激扬。
两棵古树
在走访老宅的日子里,有两棵古树让我印象深刻。一棵是豆瓣黄杨,长在莫氏庄园的西花园内,今年103岁。豆瓣黄杨是小叶黄杨的一种,生长特别缓慢,上百年的树干也不会很粗,但枝条柔韧密生,树姿优美动人。
黄杨一般都比较矮小,最高不过五六米,此树因夹在两层建筑的狭小空间内,为获取阳光不得不拼命向上伸展,以致高达八九米,与楼阁、假山形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
另一棵是广玉兰,长在南河头港南南葛福绥堂大厅东侧一庭院内,今年98岁。想接触此树实属不易,因直接通往庭院的门已被锁死,热心的阿婆让我穿过她家的卧室才得以一睹古树之真容。此树树干粗壮,叶大浓密,雄伟壮丽,虽历经百年风霜,却依然生机盎然。现已过花期,但满地椭圆形的果子让我浮想联翩。古树,今日与你有约,明年的春天我一定再来,欣赏你的花开花落,呼吸你的芳香馥郁。
两棵古树,生长在老宅里,见证着各自主人的兴衰和成败,不离不弃,生生不息,让人心生敬意。
博陵里

南河头多老街弄,南有荷花池、北台弄、南台弄和博陵里。荷花池因过去常有荷花而得名,而北台弄和南台弄相传清代此处有祀坛,唯博陵里不知名从何来?平湖自古多移民,故我猜测此处或因河北省博陵(今安平县)人迁徙所居而命名。
博陵里在北台弄的中段,向南后向西至荷花池,长不过百米。博陵里有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老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后共三进,南中北三天井,一进前南天井因建房已被毁,四周围以风火墙。老宅被分割出租,二三进从北台弄开门出入,故现称北台弄朱宅,为市级历史建筑。
老宅一进的租户是一位卖糖炒栗子的安徽小伙,那一天看我在拍摄外廊抱头梁上的精美纹饰,便自豪地告诉我,他老家的古祠堂构建宏大,无不画栋飞檐,气势非凡。
老宅一二进之间的中天井有东西向风火墙相隔,正中有砖雕门楼。我在租户的陪同下登上二进西厢房,推开窗,两棵芭蕉树,绿荫满天井。此情此景,正应了李清照的词句:“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1条评分威望+1
等待1983 威望 +1 - 2017-03-30

发帖
256
金钱
284
威望
40
注册时间
2016-02-12
最后登录
2017-04-2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3-13 21:33:24 , 来自:浙江省
长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