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52607阅读
  • 0回复

黄河花园口决堤真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03
金钱
112324
威望
6039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3-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9-11 09:57:46 , 来自:山西省运城市

                  

                                       黄河花园口记事碑

     1938年6月,在抗战初期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黄河花园口大决堤。这个事件究竟功罪何定?若干年来,我们能够看到的大陆史料基本都把此事完全归咎于国民政府,成了蒋介石不顾人民死活的一大罪状。然而客观地回溯历史,则会感到这个结论过于武断,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记载花园口决堤事件的西亭碑

以下让我们看看历史的真相:

1938年5月20日,徐州会战结束。此会战中虽有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国军的最大胜利,但最终日军还是以7个师团20余万大军占领了徐州。徐州的沦陷使中国抗战进入了极为悲观的境地:几百年来,“徐州的得失是衡量每个王朝是否稳定的标准,徐州一旦陷落,王朝也就维持不了很久了”;作为津浦、陇海两大交通动脉的枢纽,占领徐州后,日军可以沿陇海线大举西进,并和沿平汉线南下的华北方面军夹击郑州;更要命的是,从徐州撤出的几十万中国大军还在向武汉缓缓行进,一旦郑州失守,武汉将旦夕沦亡。在众多政府机构、大量物质和各地新兵聚集武汉之际,倘若无法组织起“武汉保卫战”,中国将面临精华尽失、无兵可战的灭顶之灾。

在这个关头,蒋介石决定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以阻止日军的迅速南下。

远在1935年8月20日,德国驻华首席军事顾问冯·法肯豪森将军就提出,一旦中日开战,“黄河则为最后的战线……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以增厚其防御力”(《民国档案》,1991年第2期)。但当时,哪怕是对这么一个纸上谈兵的计划,蒋介石也犹豫不决。他先是在这份建议书的中译本上作了“最后抵抗线”的五字眉批,随即又划掉了。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1938年4月13日,陈果夫又上书说,一旦日军逼近河南,“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岸决开,全部黄水即可北趋漳、卫,则我之大厄可解,而敌反居危地”。紧接着,伴随着徐州的日渐危亡,程潜、陈诚、白崇禧乃至冯玉祥……众多高级将领也纷纷提出了“以水代兵”的建议,但蒋介石始终无法下定决心。5月15日,他下令发动兰封会战,试图将日军阻挡在黄河北岸。

但兰封会战很快失败了。5月24日,兰封沦陷;又五天后,商丘失守。6月1日,在日军行将打通津浦、陇海两线并随时可以进逼武汉之际,蒋介石终于下达了决堤命令。

负责决堤的,是第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他先是选择了中牟县的赵口河堤,但在四天四夜的挖掘后,“仅流丈余……水道堵塞不通”;紧接着,千余名士兵又挖开了第二道决口,但决堤仍告失败。无奈之下,商震派出了新八师上尉参谋熊先煜,以及工兵营长黄映清、工兵连长马应援和水利专家张国宏四人,沿着黄河大堤寻觅新址。

6月7日凌晨,他们来到了花园口河堤上。这时候,开封也已经沦陷了,日军正逼近铁路枢纽郑州。几十年后,熊先煜谈起了那个中国抗战史的最悲怆时刻:“河堤上,有一个冷清的关帝庙。庙中无人,门大开,我们全都进去了……我跪在地上默默祷告,‘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惨。我们打不过他们,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

决定在花园口决堤后,“众人神色庄严,泪光蒙眬皆不能言”。熊先煜一再逼问张国宏:“你是我们请的专家,你要表态,定在这里,行,还是不行?”张国宏却目光呆滞、答非所问地说:“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呐!”

这时候,工兵营长黄映清扑通一声,跪在了河堤上,“举眼向天,热泪长淌”。紧接着,其余三个人也都跪了下去。熊先煜后来谈道:“(我们)四个人跪成整齐的一排,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直到工兵连和2团9连的官兵来到堤上,我们才住声。”(熊先煜口述,《花园口决堤真相揭秘》)

                    

                                         1938 .6. 国民-党官兵掘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现场

在几百名中国士兵、两千余名沿岸民工的努力下,6月9日,滚滚黄水终于漫出了大堤。这一天,苍天也为之哭泣,干旱已久的豫东平原迎来了接连几天的瓢泼大雨。水借雨势,雨助水威,黄河两岸的十余万日军顿时陷入了灭顶之灾。日本战史后来记载,华北方面军下属的第2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之多”;众多中国人更亲眼目睹,驻防开封的土肥原师团为此元气大伤,“全师团之机械化军器……计大炮七八十尊、坦克二百余辆、卡车数百辆。迨撤退时,仅轻型坦克一辆、卡车数辆而已”。更重要的是,大水为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剑桥中华民国史》后来评论说:“这个策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入侵者暂时被阻滞,进攻武汉的战役,可能被推迟了三个月。”但,在无边大水中死去的,不仅有万余名日军,还有大约89万中国居民。大水漫过河南、漫过安徽,并漫向了苏北,所过之处,鸡犬之声不闻。一个特定的地理名词“黄泛区”出现了,它至少包括44个县份,涉及一千万人口。历史学家弗兰克·多恩后来写道:“大约四五千个村庄和11个大城镇尽成泽国,据说有二百多万人无家可归,一贫如洗。甚至七年以后,在一些村庄里所能看到的,还是从几英尺河道淤泥中露出的庙宇的弧形屋顶,和光秃秃树木顶端的枝桠。”(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黄河水灾航拍照片

                                                             黄河水灾中受困的日军

                                    

                                                                   被困的日军车辆

            

                                                          被黄水阻滞的日军

                  

                             花园口决堤后的情形

                                                               1938年,黄泛区一片泽国

                                          郑州附近,国民政府黄灾救济队

花园口决堤让蒋介石终生为之不安。近十年后,在内战又起、南京政府处处捉襟见肘之际,他依旧投入巨资,试图让黄河回归故道;直到晚年,他依旧绝口不提此事。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奇耻大辱的话,那么,对蒋介石来说,花园口大水却是他一生最大的心病。他把这笔账算到了日本人的头上,为此恨之入骨。

                                   1946年6月黄河花园口,封堵前的堤口

                                        1946年6月,民工们正在填补黄河决口

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花园口决堤的并非蒋介石一人的主意,而是当时多名政要的建议。

2、花园口决堤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战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以水代兵”,以阻止日军的迅速南下。

3、花园口决堤:“这个策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入侵者暂时被阻滞,进攻武汉的战役,可能被推迟了三个月。” (《剑桥中华民国史》)

4、花园口决堤是国民政府“焦土抗战”的一部分,的确付出了过大牺牲和代价,造成人民群众巨大损失,但是这笔账记在侵略者的头上,而不应该当作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