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3880阅读
  • 0回复

农民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69
金钱
112402
威望
5966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0-07-14 14:45:33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attachment=1253487]

农民书,前身为锣鼓书、太保书,解放后亦称为铗子书,后又改为农民书,说唱结合,引人入胜。 农民书约起源于清末民初,流行于松江、青浦、金山及浙江平湖、嘉善一带。

    解放前后,农民书在金山新浜地区盛行,涌现了一批土生土长的说书艺人,民间称为“唱书先生”,比较有名的有黄天杰、杭春樵、戚遇龙、李福青、何东明、张品祥、陈竹贤等。

  《农民书说唱因道具简单,内容丰富,场地不限,深受百姓喜爱。

艺人说唱方式有上门演出的,如唱“堂会”,唱“庆号书”,唱“社书”等等。比如,旧时有同村刚成年男子结为异姓兄弟并改名的习俗,俗称“庆号”。举行改名仪式时,常请说书艺人说唱,借此广而告之。除了上门演出外,还有到茶馆等公共场所演出的。

过去,小集镇和大的自然村都有1~2家茶馆,村里人经常到茶馆里喝茶消闲,说书艺人利用这种场合说唱谋生,茶馆生意也由此红火。有些说书技术高、名气大的艺人还经常到外镇茶馆坐堂说唱,演唱期一般为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钱家草村的李福青和鲁家埭村的陈竹贤等老先生都喜欢外出说唱。

   农民书说唱的书目大部分是长篇历史故事和戏剧脚本,如《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珍珠塔》等,文化大革命后改为《智取威虎山》、《芦荡火种》等近现代剧目以及业余作者编写的革命故事和好人好事。

农民书作为吴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不加以重视,极有可能濒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