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33323阅读
  • 0回复

【平湖·故事】胡士莹在平湖的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05
金钱
112328
威望
6039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3-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8-18 21:36:43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在我们平湖,有一对父子,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非常的成就,他们就是胡士莹和胡石言。
  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范围主要为说唱文学、戏曲、小说三个方面,而以话本小说的研究成就最大。中华书局出版的《话本小说概论》,是他的代表作。善书法,亦能画,又善围棋。毕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
  胡石言,军旅作家,1950年创作了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歌颂革命战士的献身精神和美好爱情,表现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获得很大成功,被翻译为英、德、印、匈各国文字,并被拍为电影。
  胡石言后来写道,他这一生最怀念的时候就是10岁到13岁(1934年到1937年)住在平湖县城北部俞家白场的那段时间。
   在我的一生中,10岁到13岁(1934年到1937年)住在平湖县城北部俞家白场的那段时间,是最使我怀念的时期之一。
   我家原来住在县后底,是个地主大家庭,有五埭房子,连祖父母、叔嫂、姑母、堂弟妹、仆人、丫头共一二十人。婆媳不和、妯娌拌嘴,家中常有麻将、酗酒,给我的印象是破落、自私、黑暗。祖父去世后,我父亲五兄弟三姐妹分了家。我父母带着我迁居俞家白场,借徐彦卿家一部分房子居住,开始了小家庭的生活。
   租借的房子共三楼三底,房子虽旧,相当宽敞。楼下三个前间是父亲的书房、堂客和母亲起坐间,三个后间是父亲的藏书室、杂物间和厨房。楼上五个前后间都是卧室。我们父母子三人(我没有兄弟姐妹)和两个阿姨(其中一个是父亲的乳母,在我家养老),居住当然足够有余,有客房可以招待亲友。
   楼前是天井,养了一窝兔子。天井门外是个不小的园子。母亲和阿姨们一同开辟了花圃和菜园,新鲜的青菜、玉米、蚕豆、豌豆常在餐桌。
   我父亲在嘉兴中学教书,每星期六才从嘉兴乘汽车回来,星期一早上再去。因此他的书房,实际上成了我的活动场所。书房里有一套新买的沙发,一长两短。我最喜爱的活动便是放学回来做完功课以后躺在长沙发上看书。父亲为我订阅了《科学画报》。《科学画报》还附赠科学幻想小说。此外,我父亲是研究宋元明清小说话本的,家里古小说多。母亲比较新派,爱看的是欧美小说。我便从黑旋风李逵到卖火柴的女孩无所不读。
   我父亲的藏书室里,书越来越多,许许多多的书我都看不懂。我的责任是晴好的天气帮助拿出来晾晒。我父亲又是书法家,星期天回来,或者寒暑假,经常要在大幅宣纸上挥毫,然后盖上“胡士莹”“畹春”“霜红簃”的印。我的责任是帮助磨墨,拉纸。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十二三岁的书法比现在好,也参加了平湖县学生书法的展览,被照过相。
   我老家分家的时候,剩下的田产作十股分,我父亲应分五十亩。他不要这田产,全部给祖母养老。因为我父母都是教师,我父亲南京高等师范(即后来的“中央大学”)毕业,我母亲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我父亲当时在浙江省立嘉兴中学教国文,课时较多,每月薪金是80至90元。我母亲在平湖诒谷女中教史地,课时不多,每月薪金20多元。两人加起来,约110元左右。
   当时一块钱可以买80个鸡蛋。
   除了我父亲在学校里的开支不算,我家的家用,连同房租在内,每个月只需要30元。
   这样,我父亲就有足够的钱来买书。买书,是搞文史的知识分子做学问的重要手段。一有上街的机会,就要到旧书店,旧书摊去寻觅,常常有收获。有时,又黄又邹的一部旧书,特别是线装木刻或手抄的,在书摊上很不起眼,售价也低,识者却大喜过望,遇见了善本或孤本,更是如此。我父亲致力于古小说与古唱本的搜集。平湖、嘉兴、杭州、上海,他化了大量时间和大量的金钱获得了可喜的收藏,其中弹词宝卷最多,在中国首屈一指。这些弹词宝卷,解放以后50年代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市评弹团作为资料。我父亲自己,也就编写出版了一本《弹词宝卷目录》。
   说来有趣,一位苏联的汉学家读了《弹词宝卷目录》很感兴趣,在1962年到中国时,特地找到杭州大学(那时我父亲在杭州大学当教授)要会晤我父亲。那时中苏关系紧张,学校赶紧以胡士莹教授出差外地为由拒绝了。甚至我所在的南京军区政治部也通知我,苏联汉学家如来找我,不要会见。
   我父亲的古本中国小说是很多的,以此为资料的基础,他写出了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六十多万字《中国话本小说概论》,至今还是各大学中文系的教材。他临终,嘱咐把所有小说藏书捐献给了杭州大学图书馆。
   若不是30年代我父亲有较丰厚的工资,他决不可能买这么多数。他那时对我说:“郑振铎先生做大学教授,一个月有几百元,才能买那么多书。他的书比我的多得多!”是的,郑振铎先生以及其他著名教授为祖国保存积累的书,才更是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不必说他们因此而积累的学问!
   1986年我和妻子、女儿一同回平湖。平湖正在大变样。问路回到了俞家白场,白场已经没有,前面是人民医院,后面宿舍区,倒还保存着50年前旧居的房子。但听说很快就要拆掉另建新楼。我们便在旧居前摄影一张,留作那一段日子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