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38412阅读
  • 0回复

【平湖·故事】鸦片战争中的乍浦——鸦片战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69
金钱
112402
威望
5966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8-24 00:31:37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平湖·故事】鸦片战争中的乍浦——祸起鸦片
道光年间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的盛世王朝。清廷国库白银储备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最高点8000多万两,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亏空925万两之巨,其间何啻天壤云泥之别!
在连续8次被道光皇帝召见后,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
作为大清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非常清楚鸦片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计划分为两方面,其一是针对广东境内中国瘾君子和鸦片商贩进行严打;其二是针对外国商人的行动,也是这次禁烟运动的重点,由他自己亲自指挥处理。为了彻底解决鸦片问题,他下了最大决心,于3月24日下令中止一切中外交易。到5月22日,鸦片收缴工作如期完成,但由于广州一直连降大雨,销烟工作直到6月初才得以进行。
6月3日,这一历史时刻被永远载入了史册,林则徐将这一天定为销烟之日。销烟工作一直持续了20天,到6月23日,销毁全部鸦片19187箱又2119袋。
自然,林则徐也是有自身局限性的。应该说,他在禁烟之后对英国当局认识不足,甚至误判。他断定英国人不敢劳师远征,认为洋人“外似桀骜,内实惟怯,向来恐开边衅”,也就是外强中干,并且认为英军不善陆战。不过,林则徐的这种误解与偏见,是当时整个大清朝对外国人的普遍认知。
虎门销烟后,中英局势愈发紧张,甚至暴发了“九龙之战”和“穿鼻之战”两场规模不小的武装冲突。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也就是1840年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明确了自己的强硬态度。4月,针对政府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在爱国主义大旗下,英国议会以9票的微弱优势决定出兵中国。
1840年6月下旬,从印度和新加坡分头来的英国远征舰队主力抵达广东外海,做好了入侵中国的准备。
鸦片战争开始。
以实力而论,这支舰队算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远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精锐兵力。因为当时以土耳其为中心的“东方问题”再度升温,英国海军精锐必须盯紧埃及、法国的海上力量动向,无法前往远东。海军部只能将远在南非和澳大利亚的一批二、三线舰艇紧急调往新加坡,集结编队。后来当“东方问题”解决后,清军的实际战斗力也已经显露无遗,英军也不需要再增派精锐了。
不过,舰艇虽然是拼凑的,来参战的却是实打实的精英。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皇家海军指挥官几乎都是亲历过拿破仑战争的宿将。这批军官的战斗能力与通常只和小股海盗打斗的清朝水师军官相比当然是天壤之别。总体来说,从1840年夏到1842年,英军用于中国战场的陆上兵力始终是5个团左右,实际人员不到4700人。战争后期为入侵长江下游,一次性增加到11个兵团,总人数约1.2万人。大部分的时候,英军一次性出动兵力都仅为2000人左右,远远少于清朝守军。
1840年6月,英军舰队沿海北上,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浙江定海。沿海顿时紧张起来,全部戒严。平湖的百姓们也是群情汹汹,恐惧担心,尤其是乍浦一带。果不其然,7月22日,一艘英舰驶进乍浦海口,乍浦海防衙门将其赶出乍浦洋面。
8月,英军舰队抵达天津大沽口,致书清廷,提出赔偿被销毁的鸦片、索要岛屿、索还商欠、赔偿军费等无理条件。但是,这封公文被中方翻译人员精心翻译后,文意由英军原本的兴师问罪变成了英军是受了冤屈来乞求中国皇帝做主来了。于是,被误导的道光皇帝派直隶总督琦善相机妥办。
琦善开始在英方与道光帝之间虚与委蛇,两头忽悠。他忽悠英国人只要回到广州就会有满意的结果,而在向道光帝的汇报中,他又隐瞒了英军的实力。
道光帝觉得琦善退敌有术,于是派他去广东。琦善到了广州才真正了解英国人来者不善,不但要赔款,还要求割地或加开通商口岸。
道光二十一年,也就是1841年1月7日,英军突袭大角、沙角炮台。在英军武力威慑下,1月25日,琦善被迫与义律在穿鼻洋讨论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军就占领了香港岛。
这次,琦善不敢再欺骗,如实向道光帝上报了情况。道光帝接到琦善奏折后大怒,大骂琦善无能。当然,道光帝这样的态度也等于是封住了后来官员们说实话的口,他们只能走欺瞒这条路了。
1月底,道光帝发布对英宣战书。
2月,英军进攻虎门,提督关天培殉国,珠江口门被打开。
3月初,广州已然在英军炮火下。
4月14日,深受道光帝器重的皇侄、靖逆将军奕山到广州。
5月23日,集结于香港的英军抵达广州,和先前进攻广州的英国海陆军一起形成对广州东西夹攻的态势。
短短几天,清军节节败退。
5月26日,奕山在广州城里升起了白旗。清兵退出广州城外100千里驻扎,英军得到600万银元赔偿后撤离广州。
但是这一切怎么向道光皇帝交代呢?
奕山等人给皇帝上了一份绘声绘色的奏折,把英军占据炮台说成“因新城之外,两边炮火轰击,不能传话”,600万银元赔款说成历年商欠,被迫通商是对岛夷的恩赐,退军是为了避免清军在城内滋事。
道光皇帝收到奏折后,心情大好,以为战争已经结束。7月28日,下令撤退调防兵勇。
英国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4月,伦敦方面收到义律炮制的《穿鼻草约》,英方认为得益太小,4月30日,英国议会决议,不认可《穿鼻草约》,英军必须重新占领舟山,迫使清方签订新的条约。
8月26日,英军首先进攻厦门。清军重金打造的厦门防御体系顷刻崩溃。随后,英军进攻定海。10月1日,英军攻陷定海,5000清军全部牺牲。10日,镇海失陷。13日,宁波又失陷。浙江连陷三城,清军连续失利,清政府急忙派协办大学士奕经率兵救援浙江,并从江西、湖北、安徽、四川、河南、陕西、甘肃7省调集军队。
奕经是个毫无实战经验的人,走到苏州停了两个月,拖到各省援军都抵达了,他只得在1842年1月21日移驻嘉兴。2月10日,奕经移驻杭州,并去庙里求签问卦。接着,奕经及各省军队陆续到达绍兴前线,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命令部队从绍兴分兵三路,冒雨向宁波、镇海、定海出发,希望同时收复三城。
3月10日凌晨,随着奕经一声令下,清军准备了4个多月的反攻作战开始了。清军同时攻击驻扎宁波、镇海的英军。但不到4小时,两地清军便同时遭遇失败。
随后,英军发动反攻,清军望风而逃,不仅没收回宁波、镇海,反而把奉化、慈溪也送给了英军。
道光帝本来对浙江反攻抱有极大希望,战败让他极为恼怒。
6月19日,英军攻占上海。
7月25日,镇江失陷。
8月初,英军留下2000余人镇守镇江,80余艘军舰控制南京江面,以扼断大运河南北交通,迫使清政府就范。8月29日,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条评分威望+1
叶随风舞 威望 +1 - 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