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34733阅读
  • 1回复

小店货色多~农村合作商店的记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62
金钱
112406
威望
5979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9-04 20:18:30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70年代的农村,每个大队基本都有一家小商店,这种小店是供销合作社下伸在农村的便利店,所以又叫合作商店或下伸店,也称代销店。
    店址一般都在大队办公室所在地,房子由公家提供,没有门头,也没有考究的店牌,最多用毛笔在白色的墙壁上写上“商店”两个字。店内陈设也很简单,面积二十至三十平方不等,中间一堵墙壁隔开,后面是售货员的房间。前面靠壁一排有简易的木质货架,条件好点的还有玻璃橱门,里面摆满了各种商店。地上还有储存酱油、菜油、黄酒的坛坛罐罐,朝外大多开2个窗口,木质的踏子门板向上吊起。窗口外面有遮风挡雨的廊屋,窗口下面是较为宽阔的柜台,柜台上算盘、等盘秤是标配。
   那个时候农民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都能在这里解决。早晨、中午、傍晚是小店最忙碌的时节。趁早晨生产队还没出工,把家里空了的油瓶酱罐头拿来灌灌满,俗称吊酱油(菜油),售货员接过瓶子拿到酱油缸边,掀开木盖,将漏头塞进瓶里,熟练的拎起提子(舀酱油的斗子)往缸里一舀满满的一提酱油倒入漏头流到瓶子里。罐满的瓶子用报纸做的瓶塞一塞,放在篮子里,瓶颈抽几个稻柴绑在提篮档手上以免勃翻。篮底再铺一张报纸称上几斤食盐。再拿几盒火柴、一块肥皂或一包三角形包成的茶叶,结账付钱,拎着提篮急匆匆的赶回家出工。如果还有什么忘记的那改天再来吧。
  中午时分,喜欢抽烟的男人来到小店买上一包“勇士”“雄狮”或“新安江”。而傍晚来小店的基本都是家里烧菜时才发现油瓶空了急着赶来的,顺便带个碗让售货员捡(夹)几块乳腐,还不忘说一声“给我多舀点卤啊”,那时乳腐都是散装的,颜色有红的也有白的,一块大概4分钱。

[attachment=1292234][attachment=1292235]
   商店和学校一般都挨得很近,下课的时候学生会直冲小商店,买一块象皮、一支铅笔、一本薄子,如果袋里还有个硬币那可以买几粒硬糖甜甜嘴。糖只要一分钱1粒,但买的人却不多,因为大人没钱给你。
  小店的商品会有手摇船不定期的送过来,货源应该是镇上的供销社来的。店里的售货员也是供销社派来的,年纪普遍有点大,晚上住在店里的。当年我们大队小店那个年纪最大的售货员姓许,人家都叫他老许,走起路来两只脚都有点抖,看上去真很老,人家说他和毛主席同龄。因为售货员是住店的,所以开店和关门的时间都不确定,早上只要有人来了就开,晚上基本上要到没人了才关。
  除了为农民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外,另外小店还收购鸡蛋、,还有牙膏皮、铜钱等。男人到了店里会掏出一个鸡蛋,让售货员一称然后换上几根香烟,那时香烟也可以拆包买。卖牙膏皮、铜钱的都是学生,牙膏皮分两种,一种是口子下面有2条凸起的圈可以卖3分钱,没有圈的1分钱。卖来的钱可以换学习用品。不过用铜钱换店里东西的都是家里人不知道的,俗话说“穷足穷家里还有3斤铜”,所以铜钱大人是不允许拿出去卖的。
   到了“双抢”大忙期间,售货员还要挑起货郎担把农民最需要的日用品送到田头。那时农民劳作时用的避蚊剂、万金油(清凉油)、指头套(拔秧戴在指头上的)是最受欢迎的,咸鸭蛋、皮蛋、萝卜干和榨菜等也为农民烧菜节省了时间。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那个年代合作商店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冬天有蚌壳油、雪花膏护手护肤,夏天有花露水、爽身粉(痱子粉)祛湿爽肤。客人来了去小店买点咸肉咸鱼招待客人。到了春节期间还有各种过年用的以户或人分配的凭票供应商品,增加年的味道。当然平时的菜油、煤油、红糖、肥皂等也都是凭票购买的。
   八十年代中期,合作商店逐渐退出农村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村里一家又一家个体小商店。小店货色多,当年店里的五味杂陈成了心中的记忆。





发帖
47
金钱
42
威望
35
注册时间
2012-03-18
最后登录
2024-04-1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9-13 10:20:05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写的好!太熟悉了,我曾经在这种小店里工作过,晚上就睡着店里,前店后铺。经常到镇上的供销社进货,小件货物都是用扁担箩筐挑回来的。这种小店大多还和供销社不同,是合作商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