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39144阅读
  • 0回复

记忆大通•捻河泥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84
金钱
112439
威望
5972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10-02 09:05:1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我1967年回乡就参加罱河泥,深有体会。文章写得比较乐观,其实罱河泥是农村中最重的农活。文中的捻是别字,该是罱,为了尊重原作,不修改了)

捻河泥 : 在农村老家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下河泥船,不算正劳力。”说明捻河泥这农活在农村劳动中的重要地位。


   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这个出生在农村的农民子弟在务农的那段时间里居然没有学会这一“正劳力”的农活,只能眼看着一批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跟着前辈学会了捻河泥,成为真正的“正劳力”,而我自叹不如,只能做点其他农活,成了一件憾事。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钦佩那些身强力壮、不畏艰苦,上下船如履平地、网起网落易如反掌的捻河泥高手。


   捻河泥一般在冬季和下一年开春两个时间段。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入冬后,播下的大田里开始露出一片翠绿的麦苗,十分需要施过冬肥。可那时农村缺少化肥,在麦苗上泼上水河泥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一来河泥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给急需肥料的麦苗增加足够的养分;二来水河泥泼在苗上,又是给苗盖上一条厚厚的过冬暖被,为开春后的分蘖打好基础。所以,一直以来,冬天捻河泥泼麦苗是个常规的农活。




   捻河泥由一条船(没有水泥船以前是木船),两个人,每人一副用两根竹竿做的捻泥的网夹(用麻线编织、口子用两片毛竹片做成,一头系在两根打叉捻杆的交叉处;有些地方用竹篓)组成。再选一个相对平坦的河滩作上河泥的停靠船埠,准备一条用木头钉成的长跳板作船与埠的连接工具,就可以开始了。


   如果是捻大塘白河泥,就在田里挖上一些泥,做个倒河泥的土堤,放上些稻草就可以开始了。要是捻水河泥泼在麦苗上,还要配两个女劳力,拿着泼河泥用的长柄料子(有木头做的,后来也有用塑料做的圆形容器)将捻泥人挑上来的水河泥泼到麦苗上。


   捻河泥实在不是想象中的这么简单。冬天的早晨,太阳刚刚出来,捻泥人就拿着捻泥的网夹,两手哈着热气上了船,迎着凛冽的寒风将船驶向远处。因为大家都在捻河泥,附近浜浜斗斗的河泥早已被捻完了,只能越捻越远。河泥要越黑越腐越好,所以大家情愿舍近求远,去找没有人捻过的地方。开始,船里没东西,船舷离开水面高,要把一网满满的河泥提到船舱十分吃力。每人四五网上来后,船慢慢离水面越来越近,人也渐渐暖和起来,手脚也活络了。于是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一船河泥捻满了,便哼着小曲摇着船回河埠——这也是他们短暂的休息时间。


[attachment=1295336]



   把一船的水河泥从船里挑上来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冬天正是水位最低的时候,要担着200来斤的水河泥从船上踏上30~45度坡度的跳板,再挑到田里。而且每船河泥总要走20多趟,两个“正劳力”,一天要捻6~8船河泥。没有强健的身体,干这样的活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尽管劳动这样繁重,捻泥手们还是快快乐乐的,只要一有空闲,他们不是哼哼唱唱,便是讲讲笑话,他们说,这样能调节精神,赶走疲劳。有时寒潮来了,他们下船前会喝一碗红糖泡的姜茶驱驱寒,然后哼着小曲,踏着“吱嘎吱嘎”的鸡脚冰,照样下河捻河泥。越是这样冷的天,那些钻在河泥里的小鱼小虾就越多,所以一天下来,捻上来的“战利品”也越多,有时甚至能弄到两三斤鱼虾。下工了,两人贰一添作五,拿回去做了美味佳肴,喝点小酒,一天的疲劳早已烟消云散了。




  过了年,很快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捻河泥又要开始了。春天捻泥,是为了做小塘泥。做小塘泥时,先在靠河滩的田里挖掘一个小坑,把刚刚捻上来的水河泥先储存其中,再拿新鲜的荷花草作叠层,一层荷花草上浇一层水河泥,让它密封发酵后作水稻基肥用。在那个缺少化肥的时代,河泥成了农业生产重要的肥料来源,对改善土壤,增加水稻、大小麦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查考,捻河泥在嘉善地区发端久远,随着化肥生产的发展,捻河泥慢慢少起来了。到1985年我离开农村时已经不多见了,听说最近几年已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