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34940阅读
  • 0回复

]太平壶、打架子、蚌壳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84
金钱
112439
威望
5972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10-08 23:30:0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为了发帖,经过反复修改,原来下面文中我打红的字 敏感词
太平壶



[attachment=1295584]

  这是一把陶瓷壶,以前乡下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把这样的壶,我们叫他太平壶,这把壶的特点是体型比一般的茶壶要大很多,陶瓷的质地和制作工艺特别的粗糙。而且在我的记忆里是没有盖子的,壶口下面有四只耳环,用来串绳子。壶壁特别厚,壶身上小下大,看上去很稳扎,这把壶平时搁在家里不用的,只是在夏天农忙的时候才拿出来,撮一把炒青或红茶泡上一大壶,壶口搁一只瓷碗当盖子。出工时拎起壶口系在耳朵上的绳子或搁在铁搭的一头或放在土箕(平湖话读“土大”)里往田横头一放,劳动间歇渴了就拿起壶口的瓷碗倒上一碗咕咚咕咚喝下继续干活。由于太平壶容量大,一壶茶基本能满足一家人半天的解渴需求。另外太平壶虽然材质粗糙,造型简陋、笨拙,但正因为这样它摆放在田头才非常稳妥不易打翻,这估计也是为什么要把它叫作太平壶的原因之一吧。
​打架子



[attachment=1295585]
上面的这张照片是一种农具,照片来源于网络,因为感觉很熟悉就把它保存了下来。这种农具平湖人叫架子,我暂且把它写成“架”,因为它的材质是竹子,这样写感觉比较妥,但“架子”二字又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其本身的含义,如搭个架子、这人架子大等。但在这里我就把它定义为竹子做的农具。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架子有一块竹子拼成的竹板和一根竹棒组成,竹板长约60公分,宽松15公分,一般是用毛竹片拼成的且非常的坚硬。竹板和竹棒连接处是可以活动的,因为照片是网上的,家里以前的架子又没照片,总感觉我们以前用的架子连接处的做法有点不一样,竹板上端是用一根圆形的小木棒和晒干的猪皮和竹棒连接的,具体做法已经很模糊了。
架子的用场主要用于拍打夏季收上来的蚕豆、毛豆、油菜和花草(紫云英)。打蚕豆先是把黑色的豆荚摘下来,在晒场上晒的快要开裂的时候就可以打了,将架子举起悬空一甩,竹板落地拍打在豆荚上青色的蚕豆就出来了,这样周尔复始边打边退或边打边进,摊在地上的蚕豆很快就打出来了。打毛豆时,把毛豆连豆杆一起整齐的摊放在晒场上,然后和打蚕豆一样操作,打完一遍后把毛豆连杆翻过来再打一遍,这样毛豆也基本上都打出来了。打油菜的方法和打毛豆差不多,但由于油菜杆子长、枝丫多所以必须要有很大的场地才能打,所以打油菜只有在大集体时在生产队的水泥场上才能打,俗称打菜花。值得一提的时,农村大集体时还有打“草娘“的农活,“草娘”是平湖土话,其实就是成熟了的花草(紫云英)。紫云英的豆荚很小,而它的藤却非常篷松、体积大,收上来的紫云英在晒场上翻晒几个太阳后就要用架子打,打“草娘”的场面还是很有气势的,五、六个农村妇女一字排开手举架子上下起伏,劈啪劈啪,顿时晒场上尘埃四起,半个小时下来人的脸上勃子都是草灰。打好一遍将“草娘”翻个身再打。等把“草娘”全部打瘪了,用扫帚扫去浮在上面的草屑等,带着光泽的草籽就裸+露出来了。
​蚌壳刨



[attachment=1295586]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以前清澈的小河小浜里都有河蚌。河蚌,平湖有的地方也叫水菜,因为蚌肉味道鲜美,在物资贫乏,经济落后的年代,买不起荤腥去河里摸一大桶河蚌,烧上一道雪菜蚌肉不失为一道美味佳肴。吃了河蚌肉剩下一大堆的蚌壳也没啥用场,挑几只特别大的蚌壳可以用来盛(平湖话读“奔”)柴糠米糠等猪饲料,还有特别小的蚌壳,即上图所示,小时候拿来在磨刀石上磨成一个大洞,夏天吃甜瓜(平湖人也叫“熟瓜”或“小瓜”)的时候就用它当作刨子,可以很轻松的刨去甜瓜上的皮。不过这种小河蚌品种和别的河蚌不同,它是长不大的,长约6至7公分,宽约3公分,它还有一个别称叫“上岸头”,因为它基本上生长在河岸边。蚌壳也比大河蚌的壳坚硬,磨成洞的蚌埠边缘是很锋利的,所以能当刨子使用。暑假里没事做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就在一起比谁的蚌壳磨的漂亮、锋利。有时还在蚌壳的边缘钻一小孔穿了绳子挂在勃子上既当刨子又当挂件好玩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