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3747阅读
  • 0回复

客轮上的难忘岁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67
金钱
112398
威望
5966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01-02 21:28:34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客轮上的难忘岁月

原创 劳惠祥  桐乡地方文化  2021-06-02 17:11
原题为:“那年·那船·那人”
    
    2018年的暑假,去乌镇人民公园玩。偶遇曾在客运站工作时的同事:船老大——李师傅,我欣喜地与李师傅寒喧,并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李师傅己76岁了,精神颇佳,我俩坐在树荫下天马行空地聊了起来,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当年在船上的一些经历和趣事,李师傅笑得像个七、八岁的小孩,幽默不减当年。与李师傅分别后,我又到了公园对面的轮船码头,望着这曾经风光无限的轮船码头,我的思绪飘到了四十年以前(上世纪80年代初)……

上世纪70年代的乌镇轮船码头(李渭钫摄)

轮船码头
  乌镇轮船码头坐落在中市卖鱼桥东堍南侧,正门坐西朝东,背依乌镇市河,占地约1200平方米。候船大厅是八开间平房,在候船大厅的前面有一个院子,院子不大,种有些树木,其间有两棵罗汉松常年青翠,院子南侧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候船大厅后面临河一侧一字排开有五个水泥台阶,供旅客上下码头用,沿台阶往下便是码头,码头长约60米,宽约5米,可供八艘轮船同时停靠上下旅客,这在当时的桐乡县内是数第一的。记得当时乌镇人出行都是靠轮船的,特别是节假日,候船大厅人声鼎沸,俊男靓女,老人小孩,贩夫走卒,各色人等,汇聚一堂,光怪陆离。各种声音交织一起,大有把候船大厅的屋顶掀翻之势。谁曾想,1985年“桐乡——乌镇”公路开通,客流量一落千丈,昔日的繁华,随着汽车轮子的转动而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乌镇轮船码头已破败不堪,就像是一位垂暮的美女在风中零乱了。
图片
197012月的石门轮船码头(汤闻飞摄)

喜鹊班
“呜……”随着一阵汽笛的鸣叫声,打破了乌镇市河的平静。只见市河两岸白浪翻翻,近一米高的浪花追随着一艘轮船向前涌来,碰到沿岸的河埠,往往会掀起一米多高的浪花来,不用说,那就是有名的“喜鹊班”在乌镇市河内耀武扬威的奔驰着。“喜鹊班”是我们桐乡客运公司的第一艘铁驳客轮,大名是“嘉航409”,船体上下两层,下层是坐舱,清一色火车座位,气派豪华,上层是散座,散座虽没有下层舒服,但视野开阔,特别是夏天,坐在上面,一边吹着风,一边欣赏着两岸的风光,非常地惬意。当时桐乡境内的河道並不宽阔,每次经过较窄河面时,往往会激起很高的涌浪,都会惊吓到在河里戏嬉的鹅鸭,我们船上的师傅们往往会恶作剧一下,加快马力,让涌浪更大一些,那些鹅、鸭就拚命地拍打着翅膀,踏着涌浪向前逃窜,看到它们拍打着翅膀叫唤着向前逃窜时,总会激起乘客们的欢叫声。

图片
图片
当年的轮船票(吴荣荣收藏)

图片
图片
当年的轮船票(方炳楚收藏)

船老大李师傅
我是在1982年下半年实习时上“嘉航409”号轮,第一次见李师傅是在船员调度室,当站长把我介绍给他时,他满脸笑容地对我说着欢迎,一边说着欢迎,一边伸手接过我的行李,带着我向船上走去,他的平易近人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忐忑也随之烟销云散,我随着他登上了409号,李师傅就开始如数家珍地向我炫耀着409号轮的豪华与气派,並告诉我能上409号轮实习是非常幸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交往的密切,我对李师傅的了解也在加深。船员生活不比岸上,船一旦离开码头,就变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船员们一起在这个窄小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师傅们大多上了年纪,就我一个年青人有些话谈不到一起来,这对于我刚上船的年轻人来说,那枯燥是一种无法排消的烦。每次从船头数着步子到船尾,又从船尾数到船头,那个无聊啊。特别是船过乌镇或桐乡,望着岸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恨不得一脚跨到岸上。

图片1974年的乌镇市河,从北花桥的北边朝南拍(李渭钫摄)

    李师傅见我直勾勾地看着岸上的一切,总会用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安慰我,并讲讲他年轻时刚上船的一些糗事来引我开心,船靠岸后,他有时会陪我们去走访一些当时的老乡,让我们去体验一下当地的人土风情,也见识了作为一名船上师傅在当年是何等的风光。记得有次去枉街老乡家玩,那边的老乡都很好客,用当地最隆重的礼仪“三碗茶”接待我们,第一碗是甜的镬糍茶,是客人刚到家时喝的,第二碗一般是绿茶,是大家一起聊天喝的,等到客人要告辞时,男主人往往会挽留你,女主人马上去厨房泡出第三碗茶来——熏豆茶,这碗熏豆茶是咸的,五颜六色的,有绿的熏豆,红的胡萝卜干,黑的芝麻,家境好的还有核桃,其它的还有一些看不出什么的东西,这些食材经沸水一冲,气味芬芳,喝了令人回味无穷。在回船的路上我好奇地问李师傅,老乡为什么要泡这三碗茶,三碗茶是不是有什么道理啊,李师傅问我:“最后一碗好不好喝。”我回答道:“好香,很想喝。”“这就是老乡的待客之道了,他们就是用这香气四溢的熏豆茶告诉你,希望你下次再来他们家作客,他们还会用这‘三碗茶’来接待你的光临。”听完他的解释,我真的是被感动。就这样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慢慢地度过了当时的枯燥期,适应了船上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
   1975年的乌镇市河,从卖鱼桥北面的粮管所码头向南拍(李渭钫摄)

轮机长章师傅
  轮机长章师傅,在船上是年纪最长的一位,瘦瘦的身材,一双突突的金鱼眼,一口被烟熏得焦黄的牙齿,沙哑的噪音。章师傅给人的感觉就是搞笑,很正经的事情被他抑扬顿挫地一说,准会让我笑上半天。每当傍晚时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师傅们都会围坐在一起,弄上几个可口的小菜,拿起酒杯小酌一番,他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互相调侃,喝到微醉时,师傅们总爱捉弄章师傅,让他唱越剧给大家听,每次章师傅都会欣然应邀,章师傅总爱先清一清嗓子,再拿着一把扫帚当琵琶来弹,扯着他的公鸭噪子唱上一段戏曲,大伙儿拍着手起着哄,为他鼓掌。记得有一次特别夸张,他拿来了一块布围成裙子,跳起了一段新疆舞,那手势和身段滑稽极了,笑得我滚到了甲板上,每当在这个时候章师傅是最开心了,他的开心也感染我们大家,为我们枯燥的生活带来一丝欢乐。

图片
1970年元旦,康泾塘水利工程完工后,首航的客轮(汤闻飞摄)

乘客众生相
我们的航线是遍布海宁、德清、吴江、吴兴几个桐乡周边县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也造就了风土人情的差异。像妙智、新生地方的乘客相对老实,衣着相对破烂,上了船后也相对会听从船上师傅的安排。像硖石地方的乘客就相对穿着要洋气,人也机灵,但又不失本份,每次我们轮船靠码头时,虽然乘客很多,却不会争先恐后,你挤我推的,给人一种绅士风度。但像枉街、南浔那边的乘客就不得了了,那边的乘客比较彪悍,每次我们轮船停靠枉街和南浔两个码头,只见码头上乌泱泱的一大片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个个神情激动,两眼放光,船还没靠稳,他们己像猴子一样纷纷窜上船来,只听得一阵乒乒乓乓,人影纷乱,船被他们塞得满满当当,抢到座位的庆幸自己手脚麻利运气好,抢不到座位的眼睛滴溜溜地寻找一个宽敞的角落。有时候人太多了,他们还会爬上船顶,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三五一群,有说有笑,让他们下来,告诉他们这样不安全,他们还不高兴下来,用一种调笑的口吻和我们说:我们花的是坐票的钱,现在没办法只能站在船顶上,你们没有退一半的钱给我们,我们已经很不错了,还要这样那样的,真是没眼力见。每次听到他们这种谬论真让我们哭笑不得,一边提心吊胆,一边加强巡逻,巴望着快点把他们平安地送到目的地。

1983年桐乡至硖石的客轮,在屠甸长山河上(汤闻飞摄)

尾声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这些人为了生活聚在一起,每天迎来送往,和各色人等打着交道,大家也都乐在其中。由于社会的发展,水运优势逐渐减少,客流量的骤减造成了我们嘉航公司下属的六个客运站出现严重亏损,嘉航公司决定用两年时间把我们六个客运站全部关闭,就这样我们这些人为了生活又各奔东西。
    
    [作者简介] 劳惠祥,19603月生,桐乡乌镇人,曾担任桐乡客运站轮船售票员,后调桐乡化肥厂工作,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