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R
q|n{
来源丨说说咱家娃(ID:mykidsstory)
橙子发誓,真的一点都没标题党。
(.~,I+Cz'
因为前一阵子我提到,两岁以前最好不要给孩子喝果汁,有读者问为什么吃水果就行,喝果汁就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就深扒了一下,看到的很多相关资料给了我很大触动,事实上是把我吓坏了,和大家分享吧。
Hd ${I",
果汁和水果比起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甜了,即便是你自己买水果鲜榨出来的果汁,也是存在这个问题。
y.aeXlc[
水果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会让人有饱腹感,吃不了太多。而且糖分附着在纤维素上,人体不易消化,直接排出体外了。所以吃水果肯定吃不过量。
果汁则不然,完全不含纤维素,成分除了一些非常少的微量元素之外,99%以上都是水和糖,每250ml果汁就有24克糖。
p?,T%G+gqO
什么概念呢?
z{(c-7*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公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指南里特意强调,建议成人和儿童每天摄入的“游离糖”的量,最好控制在每天热量摄入的5%以下,换成蔗糖大概是男人27.5克,女人22.5克。
uB;PaZG?{
最高上限是占每天热量摄入10%,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游离糖的摄入超过50克,就是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了。孩子因为饭量小,应该比这个标准更少一些。
WqRaD=R->;
250ml,也就一个大号奶瓶那么多的果汁,几口就喝完,24克糖就喝进去了,对小孩子来说,摄入已经超标了。
fO{'$?K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游离糖”,可能大家不太熟悉。
L"It0C
Hdda/?{b
游离糖指的是工业提取出来的,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吃进去的糖,区别于天然存在食物中的糖分。不光是糖果和白砂糖是游离糖,连蛋糕、饼干、小点心、甜味饮料这种里面含的糖,也全都是游离糖。
$_+.D`vx`
人类历史十万年,近一千年来才接触到游离糖(古代也只有贵族才吃得起一点点),近一百年的现代食品工业才让大量的游离糖进入普通的千家万户,虽然人体基因的生存本能极度渴望甜味的食物,但是人体还远远没有进化到适应这么大纯度和浓度的糖。
V8947h|&
ekPn`U
.2f0e[J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前,肥胖率也就14%左右的样子,80年代后,肥胖率呼啦飚到了35%以上,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胖子国。要说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一直都是高油高脂肪的,80年代以前也是这样,为什么80年代之后突然就胖得那么厉害了呢?
jRBKy8?[C

Ksb55cp`
因为80年代,美国发明了一种从玉米中提取的食品添加剂,叫做高果糖浆,价格极低甜度又极高,于是不要钱一样的使劲的往各种食品饮料里加,导致食品中游离糖浓度大大增加,风靡全球的可乐,就是拿这个玩意兑的。
g{e@I;F
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肥胖率增高,和这个高果糖浆的发明和普及有着非常显著的关系。
\E8CC>Jd
以前,营养学家总是把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挂钩,但事实上,脂肪和胆固醇为游离糖背了很多的锅。近些年来的研究和统计表明,游离糖的摄入过量才是肥胖的最重要原因。
2PViY,V|
同样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以及年轻化的重要原因。想要不变胖子,先控制游离糖的摄入是正经。
>>.4@
胰腺可以分泌一种可以控制血糖浓度的激素,叫做胰岛素,血糖浓度一高,就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促进身体分解葡萄糖,血糖就降下来了。 mQ=nU
9xRor<
但是你如果你的血糖总是过高(果糖尤其会让血糖持续过高),胰腺总是分泌胰岛素,你的身体就会渐渐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血糖就降不下来,胰腺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降血糖,但这又造成身体对胰岛素的更加不敏感。
5e
>qBw8t
jc7NYoT:
Gj- *D7X5
这样恶性循环,最后把你的胰腺累瘫了,也生产不出足够的胰岛素来让你的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这就成了“二型糖尿病”。
oV;I8;#\J
现在有很多人很年轻也会得糖尿病,除了基因问题,和游离糖摄入过量都是有关系的。
XQStlU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