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8841阅读
  • 0回复

【平湖·故事】给你讲平湖故事——乍浦满城为什么缺一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433
金钱
112686
威望
5883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6-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5-26 10:48:57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看过乍浦老地图的人一定知道,乍浦城内清代雍正时期筑了满城,也就是城中之城,但是这个满城并不是方方正正,是缺了一个角的,为什么呢?


据说,当时筑城时本来规划的是方正的,所以令周围居住的老百姓们都搬迁,但是有一户房子是当时乍浦城有名的孝子陆泗臣故居,所以官府也不忍拆掉,于是,满城就缺了一角。



[attachment=1282390]

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孝子呢?
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编《资治新书》,收录了当时嘉兴推官文德翼的记录,从中能看到发生在这个孝子身上的一桩毁尸夺墓案的来龙去脉:
这是发生在明崇祯十年(1637)的事:
乍浦人陆仿孟将他的父亲葬于乍浦马鞍山自己八年前从符姓人家买来的墓地上。正好当时乍浦有个富人屠犹龙也在马鞍山从姜姓人家那里买了一块墓地,位置就在陆家墓地下面。
屠家请的风水先生说,这块地的“龙穴”位于上面陆家墓地上。于是,屠犹龙就动了歪心思,想要谋占陆家的墓地。但当时的陆家已经卜吉(占问选择吉利的婚期或风水好的葬地等)过了,所以是不可能转让给屠家的。于是,屠犹龙自恃有钱有势而陆家势单力孤,准备仗势硬夺。
陆仿孟葬了父亲以后,就下山回家了,早就准备好的屠犹龙叫了自家族人屠养菊带领陶九等四人趁着天黑把陆仿孟父亲的坟墓挖开,抬走了棺材。
山下的陆仿孟远远看见山上有火光,又听人说山上的墓被人挖了,于是赶紧上山,父亲的棺材已经不翼而飞了!这下,陆仿孟急火攻心,悲愤异常,嚎啕大哭,因为自知以自己一人,力量实在微弱,无法和屠家抗衡,于是当场就用刀割破额头,剪去头发,呼天抢地,告到官府。
当时的平湖县令黄士藻将屠养菊等几个参与挖墓的人抓了,严加拷问。屠养菊没办法,将自己侄子屠朝阳的骸骨拿出来,说是陆仿孟父亲的骸骨。但这些骸骨不仅不齐全,而且经过滴血认亲仪式,也是不符。
黄县令再度使用重刑,屠养菊这次实在熬不住,终于说出实情:尸骨早已成灰,被扬入大海。
屠养菊和陶九死在了监狱中。
这事,大家都知道幕后主使人是屠犹龙。但是屠犹龙几次被审,都咬定自己不在山上,把事情全都推到了已经死了的屠养菊身上。
案件上报到省里以后,按察司认为这件案子还有疑点:屠犹龙确实应该是幕后主使人,但屠犹龙确实有不在场的证据;屠养菊应是毁尸灭迹者;陆仿孟当夜发现墓被挖,为什么不当场追究下落?
于是,这案子被发还嘉兴重审。
嘉兴府认真反复审理后上报:屠养菊虽然凶悍,但他只是个莽汉,除非是有人指使,否则这么一个守山的穷汉子为何要担着这么大的干系去犯这种不赦之罪?屠犹龙口口声声有不在场的证据,但正因为他不在场才更可能是真正的幕后主使人,这不在场的证据正是屠犹龙自以为是的聪明之举,他居家不出,但暗地指挥如何行动,如何毁尸灭迹。屠养菊犹如他豢养的一条狗而已,怎么敢不听他的话?本来,死人的尸骨与一个活人相比,还是有所轻重的,但是,陆仿孟的父亲并不是大逆不道的人,何至于死后要被人挫骨扬灰?这屠氏和陆仿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是听了风水先生的话贪图人家的风水宝地就无视国法“开馆见尸者绞”的律条,犯下如此伤天害理,民愤极大的罪行,根据大明律例,屠犹龙该明正典刑。
不过可惜的是,此时为明末动荡之时,屠犹龙被关在监狱等候处决的时候,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大明王朝就此终结,而屠犹龙也趁乱逃走。
陆仿孟听说后,每天身怀利刃,誓要手刃仇人而后快。
明末乍浦最有声望的举人李天植是陆仿孟的亲戚,他劝说陆仿孟:“你的孝思也已经尽到了,可以放下了。我让屠氏为你父亲建祠祭祀以赎罪,怎么样?”陆仿孟不答应。
经过李天植再三劝说,因为李天植是陆仿孟敬重的长辈,最后,陆仿孟终于答应放下复仇计划。
  值得一说的是:陆仿孟和屠犹龙都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