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9
- 金钱
- 65
- 威望
- 7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31
|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总是各种拖延该怎么办?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教育问题,我猜,“孩子太磨蹭”估计能进入前十名吧。磨蹭,貌似一大顽症,从四五岁到青春期,横扫各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为此头疼不已,无计可施。 pKc!sdC ~][~aEat;V AhF@ ML12&E> 有妈妈头疼,“孩子作文写好了,让他抄写到作文本上,从早上九点一直催到中午十二点,下午要去上课了,可把孩子作文本拿过来一看,就才刚抄写了第一段。” 2O=$[b3 3<r7"/5 OCx'cSs-= 有妈妈抱怨,“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做事不专一,不是动动这就是摸摸那儿,就从来没有分分钟搞定的时候……” `}),wBq Ww-x+U\l '0+I' _( 孩子边玩边写作业、起床困难、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条理,规划性差,所以效率低,还容易让孩子情绪烦躁。 y]jx-wc3O 6m;>R%S_ S!8<|WO^t 讲真,谁家的孩子没犯过拖延症,哪个妈妈没有充当过「加速器」? a 20w.6F ta)gOc)r
R @n)?=[p 谁家没上演过日常四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 Pw<?Dw]m U7g`R@ l[T-Ak 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不但伤了肝肺脾肾,更重要的是还伤感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催越慢呢? _VT{2`|}) utZI'5i &gXL{cK'% ☞拖延症可能是“惯出来”的,你得给他一个固定的节奏 ,H7_eVLWR 9!n:hhJM 7p.8{zQ* ,/+Mp 有件事说出来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相信,多数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哪怕你真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 .jQx2O .z,-ThTH@\ u;q
Q/Ftb 想想看,多数孩子在学校都能听懂老师的指令,也都知道课间10分钟可以自己玩儿,上课了就要马上回到座位,听老师讲课。 9A.NM+u7 #7 O7O~ -t4:%-wv 这期间既没有老师一直对孩子大吼:“快点回到座位,快点找出书本,别那么磨磨蹭蹭的……”也没有老师哄着学生,劝着学生:“听话,好好回到座位,真棒,真乖……”。
BjH|E@z %HG+|)b |M7C=z=' 因为孩子们已经接受了上课45分钟,下课10分钟的设定,他们是发自内心去服从的。哪怕上课偶尔有溜号走神,也绝对不会像在家里一样怎么催都不动,一会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Cb+sE"x] q0+N#$g# #'&-S@/nQs 而当我们孩子回到家的时候,固定的作息往往就难以坚持。孩子应该什么时间写作业,先写哪一个科目后写哪一个科目,写多久要休息一下,写多久应该停下来去洗漱睡觉,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特别模糊的。这就给了孩子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8UjIC4' (10t,n$ %Y ZCdS 他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作业,他就一直拖延一直磨蹭,甚至父母催促的越凶,他越觉得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软性对抗父母的强权。 &s`)_P[ fYP,V0P 6-wpR 要解决这个问题,千万别寄希望于孩子的自制力、自控力或者“好心情”,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可执行的规划,让孩子把这些固定要做的事情,形成一种习惯。 *1dZs~_ Y5GN7.
5_!L"sJ 1!1JT;gG^9 ☞合理的利用奖励刺激,孩子会越来越积极 t08U9`w lu{
*]! ~RbVcB# 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钢琴弹得非常好,有次我问她,陪孩子练琴是不是挺辛苦的。她说“还好,这孩子实诚,给个套就往里钻。” G ky*EY UmVn: a R1LirZlzJ 她在孩子的钢琴旁边,放了一个只“抽奖”盒子,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面有跟孩子一起商量的各种奖励: jI8`trD QIkFX.^ g4WmUV#wp jo"nK,r 有物质上的,比如“一盒巧克力”,“一袋酸奶”“假期去迪士尼”“新乐高玩具”,“书店任意挑一本书”…… pqO3(2F9 @sn:%/x _ )W\)kDh! 也有非物质上的:比如“休息半小时”,“一集动画片”“指定一位家庭成员跳扭屁股舞”,“尊享捶背券”,“拥抱5分钟”,“再抽一次”…… g&g:HH: E^rBs2;9 yT/rH- j;5 她甚至还写了一堆儿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名称,说是被困在盒子里了,儿子抽出来才算解救成功。 .\a+m nr]=O`Mvh 4xW~@meNB 每次儿子练完琴,就有一次抽奖机会,儿子为了抽到心仪的奖券,练琴也变得有盼头了。 epnZGz,A VjWJx^ZL# %_Vz0
D!7 其实奖励孩子这件事,不同教育界人士之间有不少分歧,对于孩子的作用也因人而异。
M]5l-i$ 6Mc&=}bV c/K#W$ l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我们人类天生喜欢得到即时的奖励,游戏的签到有奖和时不时的爆装备,升级,都是在让我们更有乐趣玩下去。对于有些枯燥的项目,是可以试试奖励的方式的。 /1LN\Eu VzSkqWF/" M#^q
<K % 只是要注意要奖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跟孩子讨价还价,而且不要经常用物质奖励,最好设置一些有乐趣的,能产生美好回忆的奖励。 ^ZsIQ4 @` zRjbEL YeOn #eKKH]J/ js"Yh w~B1TfqNo ☞让孩子从后果中学习,但别幸灾乐祸 GcRH$,<XG jF;<9-m& Nt8"6k_ 拖延,没有积极性这件事,不仅是孩子会有,甚至我们大人有不少也经常拖到截止日期之前才行动。 [6VM4l" X]}ai5 -"xAeI1+ 在不影响孩子健康以及重大事情的情况下,不妨让孩子自己为自己拖延的后果埋单一次。效果肯定要比我们天天唠唠叨叨,耳提面命要好一些。 wBpt
W2jA _]*[TGap TYuP
EVEXZ -`q!mdA2
曾亲眼见过朋友跟她家孩子为了刷牙的事情,母子之间拉锯战半个多小时。 h{mzYy}b 0t!ZMH <.Tllk@r) &;ddnxFI
妈妈先是问在看动画片的小侄子“你现在想刷牙吗?” qOG@MR(5 孩子说:“我不,我要看动画片” bq7+l4CGTv 妈妈:“可是现在到睡觉时间了,你应该刷牙去” xCL)<8[R,} 孩子:“我才不管什么呢……” BPkMw'a: “你去不去,我数到3” 3|$?T|#B “我不去,就不去” .K~V DUu KN_n :`cH{ 之后朋友有点脾气上来,强行把动画片关了,吼着让孩子刷牙去。小孩倔劲儿也上来,一副我就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表情。 65 zwi- ,$Fh^KNo] ! =21K0~t# 要不是我拦着,小家伙很可能要挨揍。可是想想看这件事,如果嫂子不能接受孩子回答“不”,为什么要问孩子想不想呢? *=@8t^fa86 yam'LF 2+pw%#fe 她可以跟孩子提出一个选择“是现在刷牙,还是5分钟以后再刷牙?”,说句“说到做到”就更好了。等时间到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就和善的拉着孩子的手,直接带到洗漱间。 -!+i
^r ]rGd!"q aN"YEL>w 即便依然被不想刷牙的孩子气得要发火,也还是可以诚实的说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气,你不遵守我们的约定,或者你现在去刷牙,或者下次取消看动画片的权利。” qsp3G7\'= kVtP~ 2f:h z 这个后果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少刷一次牙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要让孩子知道,拖延是要付出代价的。同理,如果孩子起床、吃饭总是磨蹭,那就看着他上学迟到一次,如果孩子写作业总是磨蹭,就看着他因为作业没做完被老师批评一次。 R~oY
R,L; 4mY^pQ1=L ~*EipxhstJ 威而不怒,不指责也不评价,就把它当成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个结果。孩子们会从错误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AT
t.}- FiQ&g*=| ;VCV%=W< Y_*KAr'{P [5xm>Y&} 7vgRNzZoq ☞家长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_\4r~=`HQ 5L6.7}B 60~*$` - ]kNxytH\o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VT>-*
[uqr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ZOqA8#\ u*l>)_HD ){GJgk|P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7V=deYt_p =z5=? Z=-#{{bv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Vdj[W$> (1S9+H>g W\<OCD%X IJ.H/l}h wa[J\lW !(bYh`Uy {C`M<2W] - hlyh8=Z6o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对家长要求干的事没兴趣,故意磨磨蹭蹭表达不满。
EM<W+YU C,;<SV2# 这种情况的话,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问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然后你们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得解决办法。 L'
_%zO TH4f"h+B3" <EyJ $$ MV<)qa T hK4ww"-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FBP #_"z <2j$P Y9 LL:N/1ysG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想先做哪一门后做哪一门,提前在脑袋里有个规划。 9J%O$sF ST#)Fl b7xOm"X,N 到家后,不用先急着写作业,先把吃饭、喝水、吃水果、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开始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9i #,V@ +
,]&& :fX61S6) s7E %Et miBCq l@x *W2] Kxx* T:Q+ Z }v+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Q>yj<DR LkeYzQH/l aEQrBs - jY9tq[~/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i]zh8|"> jMWTNZ U#Kw+slM 比如: fm^tU0DY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RU.j[8N$ 变成: % \v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n>^9+Rx|i
#\F8(lZ :n<l0 - !b K;/)
给孩子提供选择 5FJ%"5n& kdA]gpdw Lo'GfHE 比如: \py&v5J)s!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f3,Xb
]h ]Gm&Kn> - %xx;C{g;a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Yo5ged]i \8Ewl|"N:u /;TD n>lq 比如: 31g1zdT!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ZnbpIJ8cV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h'Ab63 "
d~M\Az
- fm%4ab30T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pOy(XUV9O WFug-#;e - z,qNuv"W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YS9)%F=X UGOe(JB ieEtC,U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Qpo[E}a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1sUK4nQ, F":dS-u&L f:t5`c. -uAGG?ZER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狂躁和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 @uxg;dyI~ |%Y =]@f i+-=I+L3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ju^_^sA O> wGJ. /KiaLS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 VF-[O 5=poe@1g R8% u9o 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Dxr4B< A?ESjMy(R T2T?)_f /
还是那句话,孩子们试图逃避一些不确定的,枯燥的,可能会失败的任务,是很正常的事情。单单是靠着孩子们自己的自制力是肯定难以克服的,我们与其骂他,跟着干着急,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超越自己。 ;%n(AR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