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0129阅读
  • 1回复

[问题咨询]初中八年级上下册地理知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
金钱
26
威望
-9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7 11:50:55 , 来自:亚太地区
八年级上册
9rcI+q=E  
S^j,f'2  
一、从世界看中国 BS2?!;,8  
-J?~U2  
(一)辽阔的疆域 CDCC1BG"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hY=I5[*  
6+PGwCS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Gru ALx7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chaoxian、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QO,+ps<  
'[f Zt#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cpNiw4e  
XTo8,'UaP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Mm<*lL%  
I7G,`h+H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v8'5pLt"  
 Zi4d]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_U*t!  
*Hunp Y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ug&92Hdvy3  
XA3s],Rk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3dm'xe tM  
p+<}Y DMb  
(二)众多的人口 <'2u a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yLc1#H  
\]8i}E1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asz?p\k:bC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YoAg  
Ub)M*Cq0(o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o](.368+4  
h=[-Er'B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6d5zI4\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fS I%c3  
@T7PZB&xnl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K)5;2lN,  
g+|Bf&_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zs8I  
NvHN -^2  
`~nCbUUee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z+x"9l0!  
)U5u" ]9~  
(一)地势和地形 hdg<bZk: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wPH+n-&e  
&+- e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6"%2,`Nu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V S2]13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C #aFc01B  
>'Hx1;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2224页图24 os**hFPk;1  
B_&^ER5j  
4.我国的主要山脉: ,8VXA +'_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ewE-:|L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e5OVq ,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FL&dv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P` ]ps?l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j_c+.iET  
VDn:SGj5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S:GTc QU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a_%>CD${t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UkfA}b^@v  
Hirr=a3  
7.山区面积广大 ~U%j{8uH  
#90c$ dc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6[+j'pW?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9'be\  
hS_.l}0yf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5!h<b3u>]  
{(0Id!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l~?zD  
mATH*[Y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8Fx]koP.  
PUKVn+h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2——21 . s-5N\  
xVTo4-[p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Hz?,#>{  
8]]@S"ZM,\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mLeMk/7 w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Xi+n`T'i  
DaCblX  
(三)河流与湖泊 K0 QH?F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ew6 n I  
8<c' x]~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D!me%;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I4:rie\hjC  
%ET # z!  
2.主要大河         C *Xik9n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wPQ&Di*X}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nF|Oy0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UOJ*a1BM  
X2{`l8%Ek  
3.黄河的治理 "$P'Wv  
)@,N7Y1h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C (U  
cqjl5UB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O!,Ca1N  
$E@ouX?  
6.开发: RUqO!s~#rY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R. O  
lJlhl7  
(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V 2%v  
OOfy Gvs  
7.治理: }pK v.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WV@X@]U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l-cW;b~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8XlU%a6x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X*)?LxTj  
9u?Eb~#$  
(2)治理措施: |+u+)C  
①加固江防大堤; Yfe'#MKfL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wMQC\Z  
③修建许多水库;  M$F{N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Enu!u~1]F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r:73uRk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6N)G!P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aU4R+.M7@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OG{*TDPu  
1z3]PA!R  
8.京杭运河: WX ,p`>n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pyVn_dg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k?< i*;7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P%|P   
]W+)ee|D  
El{r$-}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J}:&eS  
k{_1r;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C0gfJ~M )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 \|blRm;  
2.分类: lx`q *&E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R08&cd#$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1E8$% 6VV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B %y`cj|  
j{)fC]8H  
(二)土地资源 1>hb-OMX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h,]tQ#!s8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lK "' nLL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y8mK|3.3u  
JR] )xPI`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KJ,SLzhx9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3 !(*F@M,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hK Fk$A  
(3)全国土地日:622 DE'Xq6#PK  
h|K\z{ A  
(三)水资源  c^rC8E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K *TnUQ  
*+NGi(N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keae.6[  
u$apH{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7F"3<U@J  
(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v@);\-V  
(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TFNUv<>X  
xT:qe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4tbw*H5!5  
C(f$!~M4b  
mluW=fE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T:be 9 5!,  
3Wjq>\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TViBCed40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v hRu `Yb  
,m2A p\l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f#*h^91x  
MKV=m8G=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q s v+.aW  
W^^K0yn`@  
3.我国的铁路干线 $$k7_rs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J>&[J!>r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s[Y)d>~\$=  
(3)青藏铁路 ,jAx%]@,I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Q1aHIc  
5.交通方式的特点 1R5Yn(  
,.~ W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gmXy>{T  
j kSc&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F~tm`n8Z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_`TepX R  
`)0Rv|?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26w_B3  
_Ngx$  
3.农业分布 3"^a rK^N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3Cq6h;!#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co \[{}}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E46vup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_{N0OX  
{ z-5GH|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6\; 4 4,3  
"9c.CI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sjkWz2]S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h`z2!F4  
H+S~ bzz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v_p gatC  
&?P=arU  
3.工业的分布 t#fs:A7P?}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b, -$A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hubfK~  
4JX`>a{<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L!CX &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z(--J}`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43vGgGW  
八年级下册
kWzuz#  
FZ[@])B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jA20c(O  
^n\9AE3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nPW]9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BNAguAxWo  
{DKXn`V  
2.界线: @5{.K/s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kvMk:.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O"_erH\nk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Tns?mQ  
g*:ae;GP  
3.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Y"t2l_n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yV)d/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W&fW5af9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i^y;5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OG-"&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pFpQ\xc9$  
YQN]x}:E+4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GM)\)\kNF  
北方地区: #6Efev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P<j4\zJ  
c!'A)JD@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c8bca`  
an*]62l  
3.农业 k| _$R?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8}WX@SB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xR *a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7Y-FUZ.`>  
|i,zY{GI+2  
4.风俗习惯 dWzDSlP&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AU` }*5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8ktjDs$=.: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E@NZ*"u  
VxUvvJ{-v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5PPPd-'Z_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P#dG]NMf  
M iP[UCh  
南方地区: b>hBct}  
1.位置范围: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 "e1{V8 4  
C:'WX*W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s)=!2AY  
^%K1R;  
3.农业发展及问题 ]Ks]B2Osz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lfU"SSQ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Z^/z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G"T;l"TAt8  
dCf'\ @<<  
4.风俗习惯 D\45l  
人民主食:大米 SeRK7Q&_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c=$ bQ>^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5Q^9 9V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bm|Jb"T0b  
"K}W^J9v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nhVK?  
6.主要城市:上海 zer&`Vr  
JEK%yMj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Jf %!I  
西北地区: d vg;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0UM@L }L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h=2a_ 8  
.XV]<)<K$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 )JYN5  
eeI9[lTw  
3.灌溉农业为主。 bik] JIM  
4.主要分布地区   r)9i1rI+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5p]urfN-f  
②宁夏平原 h@PMCmf_  
③河西走廊 HobGl0<y  
④新疆绿洲 8 7|8eU2:k  
d+YVyw.z  
5.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FtM;(\  
6.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T&&x2p^=?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WYE"(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V',m $   
(3)行:马、骆驼、小毛驴。 nU?Xc(Xy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WV,?Ge  
8^P2GG'+-  
青藏地区: F'?5V0\he  
1.位置范围           ((RpT0rP\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D*d 3w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y]E)2:B[d  
 2#$}yP~  
2.自然环境特点:高寒 bOd sMlJkN  
evndw>  
3. 高原农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geOFe}R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q^jqLT&w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y7;XOPm  
K d`l[56#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柴达木盆地矿产 C$2o o@  
NR;S3-Iq(  
5.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 <}VP&:X  
(1)食:青稞面作的糌zān ba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XRgT1>e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RLch  
(3)行:牦牛 lk+=2 6>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eBSn1n  
[kp7LA"`  
6.保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vZ_DG}n11  
-Iruua7b  
N) V7yo?  
六、认识省级区域 xy z\;3  
5Re`D|8  
(一)北京 X*>o9J45V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Y00i{/a 8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     % Zl_{Q]h  
3.城市现代化 %T,\xZ  
(二)香港和澳门 654jS!  
(三)台湾 iaa (ce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c~0VNuN  
 4s1kZ`e  
2.资源丰富的宝岛 V%{ 9o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B o4yN  
O w($\,  
3.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g`~lIt [=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8&2gM  
My6]k?;}(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kLn)+0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W(PW9J9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RqX4ep5j  
tI!R5q;k  
2.自然环境: PTI'N%W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 f.j >  
(2)气候:深居内陆 *]>OCGsr  
(3)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Lg}q!*%>V  
(4)植被:荒漠为主 F"@'(b  
(5)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o{-USUGj7  
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2(@jx,[  
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e~2*> 5\:  
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JI[rIL \Ey  
UQji7K }  
七、认识省内区域 HZr/0I?  
-fSKJo#}|  
(一)珠江三角洲 9%)& }KK|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AVevYbucB  
v0jz)z<#  
2.有利条件: d~z<,_ r5c  
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G.q^Zd#.T  
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QLpTz"H  
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7pE9R5  
rY_C3;B  
3.经济特点: Bu >yRL=*  
(1)外向型经济 "]\":T  
(2)发展的的利条件: (?&_6B.*  
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si mX  
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R=Ly49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zBF'<.9  
(3)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Nh7!Ah  
g9lg  
4.城镇的发展 4K?H-Jco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Bod#|`  
(2)原因: c&I,eds  
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Bwu$$0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35S7G^@`  
f@. Q%+!4  
(二)西双版纳 ! ,(bXa\^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G/RheH G  
3sg)]3jm2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PEQvEruZ}  
(1)热带动植物王国; 4Igs\x{i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7i|hlk;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 5-SlQu  
&<#BsFz  
OHtZ"^YG  
八、认识跨省区域 iDkWW  
YT 03>!B  
(一)黄土高原 u2.r,<rC*Q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j (\vC!  
oj4)7{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yC,uEV  
;|$]Qq  
3.严重的水土流失   , LPFb6o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0;"qT  
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 5_tK3Q8?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pt|$bU7  
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m+gG &`&u  
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0R^(rE"2#  
JU%yqXO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U+}9X^  
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y88}f&z#5  
_~#C $-T  
4.生态建设措施: MPEBinE?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W9:{pQG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A1Ud4c  
w-Q 6 -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Ynh4oWUp  
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6~Oje>w;  
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3L!&~'.Ro  
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amzyvLE  
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yNMwd.r[  
+MoxvW6  
(二)长江沿岸地区 m"m;(T{ v  
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ZT-45_  
+&zuI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eEtdoy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i$ZpoM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u(G;57ms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7R`ZTfD  
④自然资源丰富。 [6gHi.`p'  
#&8pp8wd,}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c %gwzU  
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md +`#-D\O  
 AQNx%  
4.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四大“工业走廊” 5.生态环境及治理: y2% ^teX k  
Gt%?[  
_TcQ12H 5<  
九、走向世界的中国 z^HlDwsbm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8br  
2. 在世界中发展

发帖
24004
金钱
23711
威望
-104
注册时间
2008-01-10
最后登录
2024-05-3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8-07 16:45:1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对于初中孩子应该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