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8
- 金钱
- 26
- 威望
- -9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29
|
q5$z:'zE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h&!k!Su3# 第一章 人的由来 6]|NB &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zr0_SCh;2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t;DZ^Z"{ 2、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的大致过程:环境变化→部分下地生活(劳动)→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n7.pB9/ 运动方式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C/P,W>8 使用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r: _-Cj 3、男性生殖系统: k?.HW?=zy 睾丸(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1%L* 9>e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u+]v.Mt 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4*UoTE-g$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yinjing--排精、排尿。 n7vLw7 4、女性生殖系统: FjUp+5 卵巢(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lPS A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tVhY=X{N?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4d2IO1\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zXB]Bf3TH 外生殖器:即外阴 J! 4l-.- 5、人的生殖过程: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l3[a >#@1
I
*it(o 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VA _O0y2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Po[u6K2& 7、青春期发育特点: cJ&e^$:Er (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 K/~+bq#+ (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o8P 5C4y (3)性器官迅速发育(突出特征)。 `>fN?He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9?*BN\E5S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 17岁) @1#$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i{B8]2,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t|*PC 8、青春期的卫生: 9 Byk/&$U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o+T<}kW X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cU25]V^{\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S,5>g07-`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怀孕的女性月经停止。通常情况下女性45岁左右的停经。 F}Bc +i#] _"Q
+G@@ S^
?OKqS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GLb}_-| 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前三种为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后三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4\q7.X+^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I,g}g@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淀粉也属于糖类,遇碘变蓝。 m_H$fioha,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Z/L26s;= 人体需要量最多的是水,需要量很少的是维生素(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Y2Mti-\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2|N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oHmU|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W%09.bF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RB_7S!qC5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gKg2Ntxj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US)wr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xPh%?j?*v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I}Z[F,}*J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6|#^4D)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z9$x9u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_T,B'a: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wLD/#Hfi7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A6\v+ih a4,bP*H &Ko}Pv 三类营养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8 i``V 淀粉是在口腔,蛋白质是在胃,脂肪是在小肠。 2
G_*Pqc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到小肠全部、彻底消化。 uNnwz%w 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DR9M8E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asJV1a 6、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yXNE2K 7、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asR6,k 8、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GI$t8{M 9、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 %^"T z,f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r2.87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UD*#!H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Cc]s94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一般有5-6米长,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0W%YZ!& i^uC4S~ 11、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kq:,}fc;B ①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w2~(/RgO ②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物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脂肪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应多补充膳食宝塔第三、四层的食物。 8'*z>1ZS5 ③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i{VjSWq 12、饮食卫生和安全 mW 5L;>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变质饭菜、毒蘑菇和发芽的马铃薯);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H-[u}s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G=3/PYp 1、人体的呼吸系统 Ts;W,pgP 呼吸系统 kTex>1W; ①呼吸道 UhY
)rezh 组成: 鼻、咽(也属于消化器官)、喉、气管、支气管。 6mEW*qp2F 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 <&- ②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O6;>]/` 2、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粘液,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3、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把灰尘、细菌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u+[ ! 4、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i#1T68y} 5、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5 v~Y> 肋间肌收缩,胸廓横向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者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两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肋间肌舒张,胸廓横向径减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二者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两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_ */ 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I!G 6、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须透过两层细胞。 K 3&MR=#^ 7、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者遮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堵塞支气管,引发呼吸障碍。 B>o\;) l3O 8、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四角点和中心点) X3]E8)645N 9、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O6OP{sb 10、肺泡与血液通过气体扩散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CBSJY&:K 1q~U3'l:$ ;ijJ%/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PZpwi?N 1、血液是流动的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V]
Wm1g 血液 D +)6#i
Y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废物 c0<Y017sG ②血细胞 5];
8 红细胞--运输氧. 含血红蛋白(两面凹的圆饼,数量最多,无核) _89
_*t( 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核;过多可能有炎症) 5DyN=[b 血小板--止血、凝血(形态不规则,个体最小,无核) GU'5`Yzd9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xbo-~{ 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9;Wz;p 3、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很薄,呈白色。 v! @/ 4、血细胞中,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红细胞(氧气搬运工);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白细胞(人体卫士);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堵住伤口的工程兵)。 @D"#B@j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Miii`VS9 ①血管: h1K
3A5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qXHalHY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2{p`"xX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wXZ.D}d 血流最慢。管腔最小,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薄、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k"a%#H8 6、心脏 Lj(hk@ ①壁:由肌肉组织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ynM{hN.+ H ②腔: [p!C+|rro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 U3kf$nbV/J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P>pkLP}
Vo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 I2j;9Qcz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tb/u@}")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Di *+Cz;gK ③瓣膜: 'xStA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Z6>:k,-Ot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Jkm\{;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7L;yN..0 7、血液循环: U]hQ#a+ #TW$J/Jb RO wbzA)]r 8、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92Ar0j] 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 Q(k$HP 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JLqx/[|s 9、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
q;]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S;ulJ*qv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2y_rsu\ 10、血管出血的判断及初步护理: EemKYcE@Nr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IS
W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a;2j9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r-N2*uYtu 11、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英国医生哈维 5B2x#
m|8 12、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同型血不会使伤者或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血管堵塞)。紧急时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s^V8FH 13、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18-55周岁公民应自愿献血拯救生命。 7R))(- 14、高血压、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70-12.0kpa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有些人低血压会出现脑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低血压病人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8ZG'?A+{ {K3\S
0L 5Tu#o()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yr19i ?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粪便)从体内排出的叫排遗。 YXIDqTA+ 2、泌尿系统组成 GeHDc[7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 FN,0&D}` 输尿管:输送尿液 .j}u'!LKul 膀胱(贮存尿液)
XN=<s;U 尿道:排出尿液(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1A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g|e?$j 肾单位 U%k e5uwP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C&h~uRi#f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N%r}0 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通。 $Q{1^ 4、尿的形成: 'b661,+d 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u2*(BM4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些成分。 Mh+'f 93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zo} SS[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又少了些物质,多了些物质。 kOdS^-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 & p_;&P_ 结构 bk6$+T=> 肾小球 87<y_P@{ 肾小囊 {]D!@87 肾小管末端 q`$QroZT" 液体 oSa FmP 血液 #mkr]K8A4 原尿 Z7.)[
; 尿液 m\Tq0cT$ 成分 >D:S)"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g+k6pi*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dU$QO 无机盐、尿素、水 ['s_qCA[ 血浆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3:Z(tM&-O 6、排尿的意义: HENCQ_Wra (1)排出废物; (
?/0$DB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uhc0,V;S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Vw%[+lY9 hLm9"N'Pf Z:/S@ry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Cg{$$&_(Hj 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6h7 'r $ 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e/Q[%y.X 瞳孔在明亮处变小,在黑暗处变大。 =dA T^e## 2、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lZ)u4_ ①外膜 4uftx1o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3&"T.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GU[Cq=k 眼球壁 f2yv7t
T ②中膜 l?FNYvL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调节瞳孔大小,通光。 {eZj[*P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0a'@J~v!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b%PVF&C9W ③内膜: t9`NCng
5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 :T{or- ④内容物 .9^;? Ts 房水 KFfwZkj{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能折射光线,与近视眼的形成有关 1MahFeQ[ 玻璃体 8V|-BP5^ ⑤眼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xl}'LS 3、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成像,是视觉感受器) &y(aByI y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Y}?@Pm drz 4、眼的卫生保健: CIaabn
近视: r?X^*o9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p/nAy}A 矫正:戴凹透镜。预防近视,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R3@iN& 远视: "V^jAPDXb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0XdS/1 矫正:戴凸透镜 =u'/\nxCF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IqT> 5、耳的结构和功能: &9ZIf#R ①外耳 [ThzLk#m 耳郭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d%rL:4] ②中耳 2(c#m*Q!b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OHDp7GXO>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A.h?#%TLL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3\WES! ③内耳 ,3n}*"K 半规管、前庭:为维持身体平衡 S}<
<jI-z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a_L
/"7 6、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GecXM Aa:2 7、鼻咽部有炎症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A&M/W'$s 8、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y]CJOC)/K 9、神经系统 /N^+a-.Qd (1)中枢神经系统 <Ihn1? ①脑 `q@~78` 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Wey\GQ`"8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 ]_pL79y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 Q`s(T ②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_x'StD (2)周围神经系统: ~%}g"|o 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 B}FF |0<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肌肉。 [`b{eLCFX]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 (gmB$pwS 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qG$u& 10、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785iY865 (1)结构 uf>w* [m5 ①细胞体 0Gs]>B4r/ ②突起 uB^]5sqfk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xNEC)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C{_T:LS 轴突与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c\=S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6,h<0j{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e4c;`ko}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e=R}
4` 12、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abw+&7 13、反射的类型: <qy+@t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天生就有,神经中枢是脊髓或脑干,不会消退。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反射中枢在脊髓。 kL3=7t^ 1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强化,否则会消失。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中枢在大脑。 $_ i41f[ 14.内分泌系统 *&PgDAQ 组成: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iYg RW=T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Sh*P^i.]+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Vj08aP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s6]f#s5o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JQ1VCG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l
)4OV>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0x &^{P~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 FK"-)s 特点: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D/ fB%h` 区别: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 SeTU`WLEm 15、几种激素的作用: ie,{C 激素名称 B)|s.Ez 作用 k^]~NP 分泌异常的表现 C,]Ec2 生长激素 B>mQ\Q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Fi`:G}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 FV9RrI2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h
P1|l 甲状腺 a&[n Vu+ 激素 zKutx6=aj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p~b$+8#+ 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分泌不足) i,HAXPi 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PCQv_Y&,/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dkLR
Q
胰岛素 :W&\}) 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ht@7z8QM 糖尿病(分泌不足)低血糖(分泌过多) **"P A8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x V e!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QM]^@2rK2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Im$N ai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Cnr48ukq 2、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Ll`apKr 类型: Z4!3I@yZ 大气污染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6{~I7!m"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华 *k}d@j,*"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5 9vGLN!L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k$>T(smh 噪音污染:车辆、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对人体听力有影响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音。 <f6Oj`{f4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0#7dm9 2、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会出现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物种消失(如果是当地特有,将灭绝)。 IviWS84 6、沙尘暴的起因中与人类有关的是: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的砍伐、放牧导致的土壤沙漠化,扩大了沙尘暴的沙源。 [Wh 43Z 7、酸雨 k?#6j1pn 概念: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x9e
9$ww} 成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 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量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z({S_Nv 危害: a=O!\J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g vaT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P:vy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ep!.kA=\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H)c'2 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 MI }D%n* 8、酸雨——空中死神 !jbjrzv9 废电池——汞或镉造成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危害人类健康 uprQy<I@ 含氟制冷剂——臭氧层破坏 }VGiT~2$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r:cUAe7# 温室效应危害: KOQTvJ_# ①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1}pR')YL[ ②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b+hY^$// 9、为环境保护做十件事: 3C2> ①使用布袋 xpk|?/6 ②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qrkT7f ③不乱扔垃圾 I}WJ0}R ④不随地吐痰 Xy{+=UY ⑤不随意打鸟 c>Se Onf ⑥不攀折花木 cPbz7 ⑦随手关闭水龙头 ?1uAY.~ZZB 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NXESZYoi ⑨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f/x "yUq ⑩双面使用纸张 ^bG!k]U!2 :]s] =q&] y
^\8x^Eg p1nA7;B-m i@*
^]' OOCeZ3yF( SD&[K
8-i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