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7021阅读
  • 2回复

【平湖·故人】回忆先父王撰春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430
金钱
112680
威望
5883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4-23 10:14:58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王积沂先生是平湖先贤,也是清末中日数学交流中比较出名的日本数学教科书翻译家。不仅如此,他对平湖的地方教育事业也贡献突出,主持创办了诒谷小学。这是一篇他女儿王善兰在他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的回忆文章,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细细感受王积沂先生令人敬仰的一生。
今年是先父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先父离开我们已近半世纪,但他老人家那温厚慈祥的面容宛在眼前。
先父王积沂,字撰春,清光绪三年(丁丑,1877)九月初六生于平湖城内一书香门第。先大父铭新,字滌卿,为我邑名士,工诗文,善书法,由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无不精妙。去年,博物馆所藏书画在陆维钊书画院展出时,其中即有先大父行草屏条四幅。先大伯父积灏,字梁如,为光绪元年乙亥科邑痒生,后补廪生,精史地,在诒谷小学授课时,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我国地图,包括行省、山脉、河流、省会等,既迅速又准确。民国初期,曾任县教育局局长数年,撰有《平湖县乡土志》传世。
先父撰春先生生而颖异,曾闻祖母言,他九个月就能识“福”字。四岁时,立在桌上,祖母正梳头,手指窗棂问有多少格子?婢女们答不出,先父却能立即答对,原来他看清窗上纵几格、横几格后就计算出来,可见他从小计算能力之强。先父进家塾后,过目不忘,背诵如流;稍长,不但学习古文诗词,还努力自学数学。他的书橱里有我国近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海宁人,清同治间同文馆算学总教习)等人的著作。光绪二十二年(1896)先父考中秀才,三年后经岁试补为增广生,当时,他对数学已有相当造诣。后曾赴杭州参加全省数学比赛,荣获第一名。不久,应聘去嘉兴府学堂任数学教师,与同事纪仰先先生等友善,互相切磋,学问益进。光绪二十九年(1903),先父二十七岁时,与我母亲张惠贞结婚,我在一九○五年出生。先父因感自己学识不够,需要深造,于一九○七年自费东渡日本游学,到各高等学府数学系作短期参观学习,专心专研数学,教学水平大为提高。回国后,海盐张元济先生闻其名,聘请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与其他学者一起,编译、校订日本数学家上野清所著《大代数讲义》一厚册。这是我国早期的高等学校教学教科书,为许多高等学校所采用。该书于一九○九年(己酉年)初版,一九三二年及一九三五年先后再版,抗战期间又再版二次,至今仍为高校采用。




宣统元年(1909),我五岁时,先父到苏州学务公所任职,带母亲和我一同前往苏州。学务公所在沧浪亭,我家住吉由巷,门口挂着“王公馆”牌子。星期天,父亲常带我到阊门去玩。父亲工作认真,办事干练,深得学台器重,获得州同知衔,按例授为儒林郎。学台深谙医术,父亲亦有同好,互相切磋,有时共同拟方,作为公余一乐。所以后来父亲回平湖后曾任医学公会会长,平地医师遇疑难病症,长请父亲去会诊,征求意见。这是后话。
辛亥革命以后,政体改变。父亲于民国元年(1912)回平湖,初时,曾任讲习所所长。一九一五年,平湖官立高等小学堂改名县立东武高等小学校,校址在县城西大街梯云桥北堍,聘请父亲任校长。父亲办事认真,喜欢亲自动手,甚至连会议室内两侧墙面镜框内的表格,都是他亲自画的。由于校风严谨,成绩优良,省教育厅于一九二三年曾令平湖县知事传谕嘉奖。同年秋,父亲被任命为平湖县教育局局长。同时还兼任平湖地方公产公款保管委员会出纳。这是一项琐碎具体的事务工作,他却乐于从事,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包括当时疏浚市河的一应收支,一清二楚,丝毫不差,印有清单公布,受到邑人赞誉。
先父任教育局局长三年后卸任,应老友葛稚威先生之邀,任稚川初中数学教师,教授代数、几何、三角,他不计名利,淡泊自甘,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一九二六年,先父鉴于平湖没有女子,乃与堂侄善梅(字汝羹)一起,在汤家浜王氏房屋内创办诒谷女子初等中学,以诒谷义庄收入作为学校经费。父亲自任校长,兼教数学;汝羹兄任教导主任,兼教英文;并聘请邑中耆宿徐慰苍、朱符生、周凯臣、沈琴怡、龚问梅等先生任教各科,还请了陈浓、徐月璘两位女教师。学校初办时只招一班学生,以后逐年增加,三年后首届学生毕业。其中有我妹王善藻,她品学兼优,荣获毕业考试第一名。以后,学校一直有三个班,学生一百四五十人,其中有从新仓、新埭等地来的住宿生,所以学校又聘请一位舍监女老师来管理舍务,照顾女生。到一九三七年夏止,诒谷女中共有毕业生九班,培养了不少巾帼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时局紧张,学校停办,“八·一三”事变后,日寇进攻上海,平湖陷于风声鹤唳之中。一天,父亲带了一只皮包乘船到乌镇,这是我妹善藻全家已在乌镇,于是父女相会,父亲就住在她家。后来,父亲和妹家又西迁屯溪,经过友人郭星恒先生介绍,得知我弟善业也在屯溪,因而父子兄妹相会。当时,我家先后避居里山、富阳、武义等地。母亲则留恋家乡,只到城北乡下暂避。一家人分居几地,彼此音信不通。我因为思念父母,每天哭泣,体重竟减少三十余斤。一年多以后,父亲和弟弟、妹妹由屯溪至温州,然后乘海轮到上海,住在懋益里。我家亦由瓯江抵达沪江,才和父亲、弟妹重逢。我弟又接母亲及女儿之淡来沪欢聚。当时,我弟和几位同学、同事一起创办联合中学,他教语文,还编写了慷慨激昂的校歌,他还应聘到圣约翰大学兼课,同时还作家庭教师,艰难地维持全家生活,博得父亲的赞叹。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租界,联合中学被迫停办。父亲见上海也沦陷区,乃在一九四二年初返回平湖。这时他已年逾花甲,此后闭门从事著述,不再外出。父亲平生著作不少,我知道的有:《澹宁斋算稿》石印本四册(平湖绮春阁书庄印刷),其中《详函广术》和《反函详级》各一卷,含订一册;《循环余幂》上下二卷合订一册;《限一校数》上下二卷分订二册。现在平湖市图书馆有藏本。《算书随笔》多本,已散佚。《畴人传》一册;《花甲回忆录》一册;《鹉水乡音》六卷,现存一、二卷,由平湖图书馆收藏。《当湖新竹枝词》一册,计一百五十余首七绝,其内容自平湖御倭筑城起至解放时止,是一部史诗好材料,惜稿本在十年浩劫中被抄去。此外,父亲所作诗词还散见于《醉吟集》《鹉湖报》等刊物。
先父因病于一九五二年二月三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回忆先父一生,我深深觉得他具有正直进步的优秀知识分子应有的品质,许多看来不大的事情至今深印脑海,永不忘却。
父亲生在封建迷信思想浓厚的时代,他却不信迷信而相信科学,这在当时确实难能可贵。过去,敬神祭祖是家庭的一件大事,按旧例,在农历十二月份斋利市时,女子不能参与,送菜只能送到屏门口,再由男佣接过去放上供桌,但父亲不管这些,他搀扶着不到一周岁的我,在供桌上走了圈,还对我将这叫什么,那叫什么,其实我还根本听不懂。两位伯父为之色变,但父亲却泰然自若。我九岁时,母亲按例给我缠足,但父亲却把缠脚布拆掉,这样,拆了缠,缠了再拆,反复多次,使我保存了天足。现在我还能走路半小时不觉脚酸,这真是父亲的恩赐。听长辈说,一九二○年,我家大宅遭回禄之灾,烧掉四埭堂楼,还剩一块基地。经三位兄长同意,父亲拟在基地上造一埭楼房。基地平整后,有三口空粪缸埋在地里,小工们都不敢动。父亲去问小工,小工笑而不答。后来父亲听别人说,才明白原来迷信说法是老粪缸有坑神,触犯了要伤命的,父亲不信这一套,走过去用石头把三口缸敲破,命小工搬走,并说:“出事由我承担。”结果当然平安无事。当房屋上梁时,父亲不看什么“黄道吉日”,只挑天朗气清的日子,上梁一举成功。可是,那天同住在王公昌长弄堂里其他各房的人们,因怕灾祸临头,竟然都逃光了,成为一桩笑话。
热爱和精通数学是父亲的特点,但他同时在古文诗词方面也有深厚功力。二十年代在平湖期间,父亲和葛稚威、葛咏莪、朱符生、钱鸿宾、高山亭、张泳清、颜云伯、莫季萍等先生结成“陶情诗舍”,每月聚会一次,各人轮流作东,进行“打诗钟”,并评定名次。父亲很热心,是社中骨干,他的诗作巧妙,频居榜首。有一次,诗钟题目是“虞美人”“搓麻将”用分咏格。父亲作的是“数行泣雨花无语,四座鸣风竹有声”,贴切工整,一举夺魁。当时父亲和诗友们在酒楼也常赋诗为乐,并主要由父亲出资,莫季萍先生赞助,陆续汇编成十四本铅印小册子,名《醉吟集》,分赠亲友。抗战期间,在颠沛流离之中,父亲还写了《纪景俚词》。返平后,为便于外地人了解平湖方言,又撰写了《鹉水乡音》。抗战胜利后,父亲年届古稀,还要我陪他到甘河街,东门外等处去实地考察,并认真查阅文献资料,精心写作《当湖新竹枝词》,拟作为乡邦文史流传,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父亲学问广博,多才多艺,善于巧思。他们懂天文,夏夜纳凉时,给子女讲天上星座名称和银河情况等,头头是道,娓娓动听。我至今还能把他讲的二十八星宿名称背出来。他教给我们玩七巧板,益智图等游戏,开发我们的智力。我家楼房建成后,父亲把室内布置得高雅整洁,井然有序,还在大块玻璃窗格子里用木条嵌出“世世平安”“壬子年作”“王氏永用”字样,使室内平添一股吉祥、雅趣的气氛。冬至日,父亲用红粉在玻璃窗上写“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旧用繁体字)九个空心字。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你数数,这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从冬至起,每天用墨填一笔,九个字八十一笔,填满了,春天就来了。”
   父亲生性仁慈,待人宽厚,对子女和学生从无疾言厉色,总是循循善诱,教人上进。他对普通乡民也很关心、体贴。因为他会中医,待人甚好,有的乡民专门乘船到平湖,找上门来请他看病。父亲即使正在吃饭,一听来了病人,放下饭碗就去看病。家人劝他把饭吃完了再去,他说:“饭凉了可以热一热再吃,病人乘了船来,误了时间可不行。”有时候,父亲见病人经济困难,看病后还要去买点油盐酱醋等物,就不但义务看病,反而给病人一些钱,使病人和家属十分感动。


发帖
47
金钱
42
威望
35
注册时间
2012-03-18
最后登录
2024-04-1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4-28 09:11:55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王善兰是平湖才女,回忆父亲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平湖先贤令人敬仰的人生,诒谷女子初等中学曾是我母亲就读的学校。

发帖
47
金钱
42
威望
35
注册时间
2012-03-18
最后登录
2024-04-12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4-28 09:15:5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