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40462阅读
  • 0回复

伯母的拷花头巾(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288
金钱
112447
威望
5973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4-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9-24 21:56:47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2003年老家拆迁,2位伯母翻箱倒柜,把压箱底的老物件翻了出来,有土布衣服,围身布褴,绣花鞋等,有些还都是姑娘家的时候从娘家带来的。伯母觉得扔掉可惜,可带到小区的拆迁房里又没处放。她们知道我喜欢老物件,就问我喜欢不喜欢,我挑了2块拷花头巾,一直保存到现在。现在2位都伯母已离世,走的时候也已90高龄,算得上是高寿老人。这些物件算一算最起码也有50年左右。今天我把2块拷花头巾分享给读者朋友。
[attachment=1294819]

上面的这块头巾中间貌似一个微章,由稻穗、齿轮、三面红旗组成,很有年代特征。左右下方各有2只展翅的喜鹊,嘴对着徽章,一朵朵小花绕头巾四周起装饰作用。整块头巾图案布局对称,蓝白相间,素雅清新。
下面的头巾中间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圆形的寿字,右边是一对仙鹤。左边的图案有点模糊,经与陈宰老师一起辩认应该是一头鹿。四周的装饰图案和第一块差不多。与第一张照片相比,这块头巾的图案都带有吉祥、喜庆之意,寓意五福临门,鹤鹿同寿。从实物察看,第二张照片上的蓝花头巾成色几乎达到九成至九五成新。甚至白色图案上部分的白浆还没脱落。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在旅游景区上看到的蓝印花布图案都是单面的,而这2块拷花头巾两面都有图案,也就是没有正反面的。说明当年制作工艺也是非常讲究的。另外由于没有正反面也延长了头巾的使用时间,如果一面褪色了,翻过来可以用另一面。


拷花头巾平湖人又叫“拷花手巾”或“洋花手巾”,俗称蓝印花布。头巾长约70公分,宽约33公分。坯布是自家织的纯白色土布,俗称白坯布,然后拿到街上的拷花作坊经印花再染色而成。戴头巾的都是盘发髻的农村妇女。用一块毛巾衬于头巾里面,毛巾沿着拷花头巾的边缘向外露出3公分左右用缝衣针固定再反过来往里折到后面再缝线固定。后面的一边包住半个发髻往下用别针扣住固定成半包围状。一块拷花头巾既能御寒又不失美观,图案素雅,尽现江南妇女温柔端庄之本色,而里面白底带花的毛巾则将农妇的脸庞映衬出几分白净。
[attachment=1294820]

在平湖农村,除了妇女包拷花头巾外,好多人家床上的被面、包袱布、蚊帐也都用拷花布做的,一直到70年代后期拷花布逐渐消失。
平湖加工制作拷花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据平湖县志记载,娄志礼(1897——1981)又名天宝,祖籍绍兴,出生于平湖县城。清末,其父在县城开设娄同锠印花坊,专业拷花布加工。志礼12岁继承父业15岁独立操作,加工被面、包袱布、兜头布(头巾)等,集打浆、刮印、制版于一身,花纹图案具有江南民间特色,加工业务及东乡18镇和金山松江、嘉兴、海盐、峡石等地。解放后,作坊改名娄云记。60年代初,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师生来平收集该作坊的印花样品在浙江美术工业品会上展出。1973年,娄云记并入印花洗衣合作小组,后他年老退职,1981年病逝。
2004年本人参与浙江省民族民间资源普查,平湖电视台《文化广场》栏目专门拍摄了《平湖女红》专题片,为此专门采访了娄志礼之子娄歧华了解平湖拷花布的制作情况,时年67岁的娄歧华思路清晰,给记者讲述了当年印花坊制作拷花布的经营状况,其制作工艺和生意之兴盛在嘉兴地区首屈一指,其中制作拷花布的花样就有几千张,由此可见当年拷花布在平湖及周边地区的盛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