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0246阅读
  • 0回复

说说最早的稚川学校(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310
金钱
112490
威望
5960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05-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2-03-06 16:06:19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很多有识之士都热心教育,以兴学为急务,创办学校。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光绪二十七年秋(1901),平湖南河头葛氏族人葛嗣浵和其弟决定捐资兴学,以自家义庄余资创立私塾,定名“稚川义塾”(民国以后,稚川的费用就全由葛嗣浵先生自己负担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二十五日,稚川义塾在葛氏宗祠内藏书楼下正式开办。
  办学之初,义塾聘请了崔鸿裁、陈天翰、陈祖培、沈星焕四位先生执教。最早学额定为20人,分为甲乙两班,第二年增加到30人。因为当时国家并没有颁布统一的学制,大家办学也并没有规笵的依据,加上前来报名学习的学生程度参差不一,所以前几年都没有学生正式毕业,直到宣统元年(1909),才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八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废除,国家颁布学制。次年(1906),稚川义塾遵章改为“稚川高等小学堂”呈部备案,学生也逐渐增多。1911年秋,学校增设高等小学预备科,也就是初等,为的是能将教育普及到年龄更小的孩子,因此,稚川高等小学就改名为“稚川两等小学”(即“稚川初等高等小学校。后来,学校又遵章改为“稚川国民小学”
民国十三年(1924),在原稚川小学的基础上,稚川扩建创办设初中。开办时先招一班,民国十五年(1926)三班办齐。
民国二十六年(1937)秋,日寇入侵平湖县城,葛宅被焚毁,稚川学堂与守先阁及其无数藏书毁于一旦,就此停办。
回顾下稚川学校最初的样子吧:
葛氏宗祠之内,有三层藏书楼,楼下有厅,前后左右广方若干丈,就是开办伊始的教室,后来做了礼堂。
藏书楼前由廊曲折而西为酒楼,酒楼下,就是会食处,后来改为高等一二年级教室,再后来做了国民二三年级教室;
藏书楼南有池,临池有榭,这是“鸥舫”,最初是会客处,后来做了高等三四年级教室,再改为国民一四年级教室;
藏书楼北为厨房,更北为栈房,后来改筑为小学预备科教室,再改为高等小学两教室。
稚川学校的校门,最初在辛街弄北,后改在辛街弄中。会计室、校役室都是后来所修葺改造的。至于操场之类,因为校基狭隘,附近又无隙地,所以开始是没有的。后来,借了校北十数步南货公所空地作为操场。
学科设置
稚川义塾设立经史舆算四科,经则课《周礼》《公谷》;史则课《通鉴》《辑览》暨西洋历史;舆则课《瀛寰全志》《方舆纪要》;算则课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四科以外,还有修身和国文。修身讲授陈氏《五种遗规》;国文选读秦汉以来诸大家文集暨《马氏通考序》录。丙午年(1906)改为高等小学以后,加英文一科,后来又加音乐、理化、体操三科,最后则加手工图画科。所以当时稚川的学生国文英算三科程度较高。
校训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那么,稚川最初的校训是什么呢?
  心在方寸,深藏莫测,淑世淑身,贵乎坦白,诈伪者蔽虚骄者,僿工于文饰,劳而日絀,真虔自盟,良知不没,上格昊苍,下贯金石,露胆披肝,指天誓日,可以修业,可以进德。
  日十二时,转瞬即灭,纵有鲁戈,挥之莫及。大禹惜阴,陶侃运甓,古圣昔贤,未之或息。吾侪受赋,远逊前哲,一举一动,敢不努力。风雨晦明,用以日惕。
  静以持心,动则见貌,持己待人,岂容倨傲。嬉笑谑浪,儇薄贻诮,盛气相凌,志夺神耗,子产臣节,平仲交道。勖哉诸生,是则是傚。
  大造无言,阴阳不忒,运行七政,化成万物。乾道行健,永久无极,物贵有恒,事戒中辍。更观川流,昼夜不息,是可借镜,以励学业。无怠无荒,庶几有益。
校规
稚川师生通守的规则有这些:
学生在校时见校长教员应致敬意,途遇亦如之。
同学应互相敬爱,不得彼此凌侮。
学生每日到校应在第一课十五分钟以前。
衣服宜整洁,勿取华美。
休息时应在指定处散步,不得喧哗。
不得涂抹墙壁及任意涕唾。
校内器具不得毁损,树木花草亦勿任意攀折。
学生有疾病或其他不得已事故必须告假者,应由家属开具事由,报告本校。
学生在校时不得擅出校门,如有不得已事故,应得教员许可。
学生来校及归家时不得在途逗留及有不规则举动。
学生遗失物品得声请教员查问,有拾得者应交由级长或班长访明交还,无人认取时由教员保存之。
教室规则
鸣铃后排队入教室,退则鱼贯而出。
上课退课均听级长口号,对教师行敬礼。
迟到者应先向教师说明理由,然后归坐。
上课时不得离坐谈笑旁顾。
与课业无关之书物不得携入。
他生书籍物件不得任意擅动。
与教师问答时应起立致敬,问答未毕,他生不得搀言。
桌板启闭勿作声。
字纸勿弃于地。
涕唾必就痰盂。
会食规则
学生在校午膳各按坐次同时就食,食毕同散。
食时不得闲谈。
食余骨谷不得任意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