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全副武装的劫匪,驾车冲向长春,目标是抢劫一盆君子兰。 7re4mrC
oK&G
一 ;!m_RQPFF
zXd#kw;
岫岩乌玉花盆内,君子兰微微颤抖,天边是1945年的弯月。 TQ5kT?/{
/EvT%h?p
长春伪满皇宫的围墙已被炸开,溥仪狼狈出逃。夜幕中脚步声杂乱,有人抱起君子兰,隐入墙外黑沉沉的市井之中。 e"2x!(&n(
Q%t
_Epe
流落民间的君子兰,开始积蓄魔性,等待它的荒诞时刻。 >rFM8P(
GU xhn
八十年代,君子兰破土而出,癫狂了半个中国,而癫狂的起点,正是长春。 \<b42\a}
*`tQX$F
这座包裹在风雪中的重工业城市,意外陷入君子兰狂热。 YDEb MEMd/
Lf8{']3
数年内,君子兰售价一路疯涨,从每盆数元,涨至每盆数万元,期间当地政府连发“限兰令”,却反而助力价格飙升。 #|Je%t}~
G2J4N2hu
面对热潮,长春市民一度惘然。有工厂工程师发出我们熟悉的哀叹:我一个月工资几十元,一年不过数百元,我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买不起一盆花了。 .GW)"`HbU
v\XO?UEJ2
很快,他们就投身热潮之中。鼓声隆隆,君子兰在各色人等手中争相传递,制造着无数财富神话。 'RR,b*Ql
Ba
n^wX
本土市民、外地商客、国营企业、港商外商,都是击鼓传花的一员。民间说法称,因卖君子兰,长春当时百万富豪超过3位,身家数十万的达数十位。 #Vm)wH3
YJwffV}nd
巅峰时刻,有港商看中花卉大王郭凤仪一盆君子兰“凤冠”。港商直接提出,以当时最豪华的皇冠轿车,换这盆君子兰。 'qidorT>N
b+71`aD0
彼时,郭凤仪等花贩,才是长春的风云人物。他们出入乘高档轿车,宴请有秘书相随。作为君子兰“开发商”,他们能左右市场定价,改变风潮走向。 {_4zm&
BU^E68?G
1984年,郭凤仪在长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君子兰花卉公司,开业那天一百多个记者到场采访,市农工商领导争相来贺。 y!\q', F
y<y9'tx
公司所在的斯大林大街被堵得水泄不通,“放进来一批人,过十分钟就往外撵,换下一批。” zG&yu0;D6
Btc[
很快,长春连开十大君子兰市场和数百家花木商店。工商数据显示,每日流连市场人数超40万,已超当时长春人口四分之一。市场上,不乏操着闽南口音和新疆口音的外地客。 sWgzHj(c
;ZZmX]kz,M
有人在回忆录中记载了昔日的疯狂:端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价格就能涨三次。 _^^5
M!\6Fl{ b
狂热之际,长春干脆创办了一张《君子兰报》,每周一期,每期四版。 iM]&ry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