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广西南宁西乡塘区金陵镇,小学生黄某思在当地一球场遭遇殴打,另外2个女生不仅不停抓扯她的头发,还扇她的耳光,用脚踹其腹部。她一声不吭,脸被扇得通红。不过十米外的道路上不时有人经过,无人制止。
jUq^$+N 黄某思被殴打的视频传到网上后,很快被关注,西乡塘公安分局第二天下午就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嫌疑人已经全部到案。5月5日又通报了案件细节和处理结果——两名主要违法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并动员违法人员家属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0k I.dX) 校园欺凌案件常常出现在新闻中,尤其是配以现场照片、视频的——校服、还透着稚气的脸,相伴的却是侮辱性的语言、恶狠狠的拳打脚踢。
zof>S>5>R7 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我国中小学校和职业高中的校园传统欺凌发生率在10%-30%之间,其中包括身体欺凌(诉诸武力攻击)、言语欺凌(辱骂、嘲讽、诽谤等)、关系欺凌(孤立、隔离)。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2016年4月,山西绛县卫庄镇的15岁少年在网吧被人殴打,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据警方通报,犯罪嫌疑人为六名十五六岁的少年。
So*Q8`"-.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山东一县城做过“农村中小学校园欺辱”抽样调查,发现30.5%的学生表示遭受欺辱行为。而在最新一份针对北京地区的校园欺凌调查中,6.1%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身体欺凌,11.6%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言语欺凌。
6]dK, ▌不只中国,全世界都在为校园欺凌发愁
E3#}:6m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于2014年发布过一份报告,其中一幅覆盖106个国家的儿童遭遇欺凌状况的地图显示,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且并没有证据显示,在某种具体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下,欺凌事件会变少或变多。
9-DDly [)4
L;=<d 美国曾在1999-2010年间通过了121个法案,用以定义并禁止欺凌行为。尽管从认识、发现,到协调、处罚,美国在反欺凌方面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系统,但是依然面临挑战。据2014年“欧文斯预防欺凌项目(Olws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依然有17%的学生被卷入欺凌事件之中。美国的持枪问题亦是校园安全的威胁因素。
A L#"j62 在台湾地区,一项针对4347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0.7%的学生被欺凌,10.9%的学生欺凌过别人。
k`W.tMo 今年四月,香港大学爆出校园欺凌丑闻,一男生被多名室友控制在床上,其中一室友脱了裤子用生殖器拍打被欺凌男生的脑袋。视频很快在网上疯传,后来有记者采访香港大学的学生,一名大一新生说,“我觉得是在玩耍,因为他们有笑,不是在骂他(被欺凌者),而是在玩他。”另一位大二学生则说,“很惨的,因为在网上流传,可能会有网络欺凌。”
@0q%&v0 2016年底,一份覆盖穗港澳台新(广州、香港、澳门、台北、新加坡)五座城市青少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2.9%的人曾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人,同时有68%的人认为自己也是网络欺凌的实施者,网络欺凌中的施害者和受害者角色重叠的有61.4%。
%C%~f{4
K9FtFd 这一令人警惕的增长也发生在欧洲。从2010年到2014年,遭受过网络欺凌的儿童和青少年从8%增加到了12%,增长明显的尤其在女生和9-10、13-14岁年龄段的孩子上,丹麦的比例更是从12%增加到了21%。
L Ty[)
goi5I(yn^ ▌什么是校园欺凌?
5N(/K. ^ 中国去年曾连续发出《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和《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里面虽然都提到了“校园欺凌”,但都没有阐明什么是“校园欺凌”。
+Io[o6* 没有明确的定义,家长、学校、社会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不能区分同学间行为到底是打闹还是欺凌,并作出适当的应对,孩子就容易产生对大人的不信任感。
!2WRx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中指出,孩子之所以在受欺凌后默默忍受,首要原因就是对大人,尤其是对老师缺乏信任。在“你会把你被欺凌的遭遇告诉谁”的问题下,30%的孩子选择不告诉任何人,只有不到10%选择了“告诉老师”。
Oo<^~d2= 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就是遭受了欺凌。这个解释常被学界引用,由挪威学者欧文斯于1978年提出。简单来说,欺凌建立在——有目的性的恶性举动、长期重复、双方权力关系不平等之上。确定了这三个元素,往往就能确定一个行为是不是欺凌。
@|xcrEnP}B 实施欺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暴力、冷漠),可能是因为社区其他邻居、亲属的示范和影响(比如侮辱、所谓“善意”的玩笑和举动)、也可能是因为遭受同伴的欺凌转而欺凌他人……
n&=3Knbd@d 被欺凌的原因,多是因为呈现了某种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评价标准的特征,触发点可能是身材、性别、衣着、族裔、性格等等。如果孩子不能在正确的引导下调整或认可自己的这些“特征”,并向欺凌实施者作出态度坚定的反馈,极有可能遭受长期重复的欺凌。
uE~? 2G 在“欧文斯预防欺凌项目”17%被卷入欺凌事件的学生里,12%是被欺凌者,3%是欺凌行为的实施者,还有2%既是被欺凌的人,也是欺凌实施者。校园欺凌常发生的场景是在厕所、走廊、更衣室等隐蔽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而网络欺凌之所以愈发严重,也是因为网络的普及和它的匿名性。
L$7
N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