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封感谢信送到村部,平湖钟埭街道钟南村的村干部与村子上的人都不知道,这位已经67岁的李志根以前一直需要政府帮助的贫困对象,会从自己的牙缝里省下钱来,捐给一对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姐妹。 7LyV`6{70 JC Cx 5
#R"9)vHp 'ugR!o1
z9OMC$,V 更让人感动的是,李志根不会银行转账之类的方式,所以,他每次要捐款时,总要骑自行车到对方家里去。而这对姐妹的家,远在数十公里外的独山港镇,是离平湖市区最远的镇。 IdN%f]=/ B=o#LL
=CD:.FG. 半途遇雨,风雨难行,寒风刺骨,手脚冰冷。可这一切,都挡不住李志根送钱的步伐。在缓慢的车轮转动下,李志根喘着粗气,把钱送到孩子的家长手上。 vZ1D3ytfG [4V|UvKz
rm7*l<v6 如今,知道李志根善举的人越来越多,即使走到邻村,也有人在赞扬他。“他们的生活比我还要苦,这个家庭的前途就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我一定要帮助他们。”对于这些赞誉,李志根如此回答。 %j
9vX$Hj LN,$P g/n"N>L ss|6_H = 条件最差捐款却最多 m \R@.jkZ >o=axZNa f4@#pnJ3po 在钟南村里,李志根是“名人”。 m%BMd ;n:H6cp
-7C=- \]
李志根也有兄弟,因为以前经济条件差,哥哥娶妻之后,他就没有结婚。从此,他就单身一人生活,直到现在。所以,他还有个身份——孤寡老人。 Gc3PN JsAb q ;I0yQlx|U 没有妻儿,没有学历技术,李志根一辈子与农业打交道。大家都知道,农业不景气,收成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juve9HaW 3!ajvSOI9j 随着物价上涨,这点钱依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村干部安排他到一个地方做保安,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虽然有了工资,但李志根说,亲戚来往多,身体也不好,所以这些费用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9fr&Yb=_o@ r`mzsO-' ul5::
YV2pERl 但就是这么一位需要大家照顾的弱势对象,有一天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却是一位无私捐助他人的好人。“他骨子里有助人为乐的心。”村干部倪文文说。 DcFV^8O& Yp?a=R
{4V:[*3 李志根说,他与对方这两个孩子也算有缘。去年夏天的一天,李志根在听收音机,当时一个节目里播出了一则消息,说是有一个名叫小娟(化名)的女孩考上了大学,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学费与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希望有好心人帮忙。 O(c4iWm L@^!(
]% ZjD “他们一家4口人,一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李志根说,而且小娟是他们领养的,养父能够将她带大并考上大学,十分不容易。鉴于这样的身世,善良的李志根决定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他们。 z~A(IQO 5jj57j" )nbyV a p!rGPyGC 第一次让记者帮忙把钱转交给小娟 MO(5-R` X~<>K/}u5 //4p1^% 小娟的家在独山港镇韩庙村,李志根不认得路。于是,他就取了1000元来到那家媒体,请求记者帮忙带过去。
|?pYJkrYO %Pt[3> T8M[eSbZ 看到这位衣衫简朴,年已花甲的老人顶着烈日送来1000元,接待的记者很是激动。这名记者对李志根说,求助信息发出后,也有人来捐款,但李志根捐的是最多的。“你家里的条件肯定是最艰苦的。”了解了李志根的情况后,这名记者这样对他说。
!Cv<>_N). DI"dY
ug# Nt,]00S\w “当时,这名记者劝我捐500元,我想既然来了,怎么捐这点呢,那起不到作用呀。”李志根告诉记者,最后他坚持捐了1000元。
[\w>{ /ab K/8ZQ
.[eSKtbc) 骑车数小时上门送钱 "~i#9L/H s]V{}bY` 带着好心人的捐款,小娟踏上了求学路。直到离家上学,小娟都没有见到过这位好心的爷爷。 0lJBtk9wn ;Kq<',u~ 第二次捐钱被记者婉拒,决定自己送去 \sXmMc e-T9HM&%P zL[U; 捐了1000元,李志根心里一直惦记着小娟。因为在他想来,自己的这1000元估计只能维持她一个多月的生活费。于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李志根又拿着1500元找到了那名记者。可是那名记者告诉他,现在是上学期间,他们不接受捐款,还是等到寒假孩子回来时再说。
,rvZW}= @/ovdf{ XQJV.SVS 李志根失望地来到了大街上,他一时间有点怅然若失。看着手里的1500元,他突然有了想法,自己亲自把这些钱送过去。
$7k04e@]
:jN;l pqNoL*
H 可是,小娟的家在哪里呢?李志根不知道。但他知道小娟所在的村,还有小娟的姓名,他相信,根据这些线索,自己也能够找到他们。下定决心后,李志根拦下了一辆出租车,请师傅送他去小娟所在的村里。 =-a?oH- ua. 6?W) 37<GG)
+$pO 李志根从未到过那个地方,他只觉得很遥远,出租车也开了很久。一路上,李志根有意识地认了一下路,考虑着以后有机会自己也能去。 6=[ PJM w-q=.RSTn=
.bY1N5=sz 40分钟之后,出租车师傅把李志根送到了村里。村干部听闻他的来意后肃然起劲,连忙与小娟父亲联系,并陪同李志根到了小娟家里。当李志根把钱送到小娟父亲手上时,他才安心下来。 s3fGX|; PHB\)/
'&o>
%V 李志根的善举感动了出租车师傅,他最后只收了他100元车费。但是,直到回到家里,李志根还在心疼那100元。“这100元,小娟那孩子可以吃3天的饭菜了呢。”李志根说。 z;@S_0M,Z 7u&H*e7
)9;kzp/ 因为心疼这100元,李志根决定自己骑自行车去送钱。寒假到了,李志根为小娟姐妹俩买了新衣服,然后带上1000元,骑着自行车上路了。 F0o18k_" S+E3;' H
}~0{1& 汽车都要开40多分钟,这自行车可要花2个多小时呢。李志根凭着记忆,出城后沿平廊公路一路往东。此时寒风刺骨,李志根拉上了衣领,踩脚踏板的劲也渐渐小了起来。平廊公路是交通要道,车辆极多,一辆辆汽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带起的大风几乎能把李志根吹倒。好几次,看到后面有大车过来,李志根都下车推行。 k%bTs+]* Vv*5{_
f|HgLFx “我有种要被卷进车轮下的感觉,特别是那种集装箱车,太可怕了。”李志根回忆起来还有些后怕。但是,那个送钱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重新跨上自行车,一路向前。 lfI7&d* aV0;WH_3
5"Xo R) 2个小时后,李志根出现在了小娟家门前。当小娟父亲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李志根时,惊讶不已,连忙问他午饭吃了没有。李志根一边把钱送到他手上,一边回答说已经在路上吃过了。其实,此时的他已经饥肠辘辘。李志根喝了一杯茶后就离开了,他还要赶回去上中班。 6b1 Uj< :;gwdZ
-^SD6l$ 有了第一次骑车的经验,李志根说,接下来几次骑车送钱就觉得简单多了。“我就当作是在锻炼身体吧。”李志根笑了。 k+>p!1
,"HpV
m<VL19o>R 节约自己捐助他人 T J"{nB v*T@<]f3j 小娟见到这位好心的陌生爷爷,已经是在寒假里了。“要过年了,想给孩子们送点压岁钱,也就图个热闹。”李志根说。 fSb@7L 4tN~UMw? l<+,(E= `:^)"#z) 给小娟姐妹红包,还买了新年衣服 'rcsK RWEgUDX^/ T=)L5 Vuq< 那一天,他们约好中午11点在关帝庙商城那里见面。李志根有些激动,早早起了床,并且在上一天就请好了假。虽然衣服都是旧的,也有缝补的地方,可李志根洗得很干净。他包了两个红包,一个600元,一个500元,分别送给小娟与她的妹妹小红(化名)。
)="g?E3 I?xhak1)lu 李志根提前半小时就到了那里,他怕小娟他们提前过来见不到他而心生焦急。终于,李志根看到了小娟的父亲,以及身边一高一矮两个女孩:那就是小娟与小红。
W1M/Z[h6)5 fe]T9EDA y5opdIaT “这就是好心的李爷爷。”当小娟父亲告诉小娟眼前的恩人时,懂得感恩的小娟不顾周边人诧异的眼光,一把抱住李志根,送上了新年的祝福,以及这半年来的感激之情。
}e;p8)]Wl Yh!\:9@( c+
H)1Dfq “当时我被小姑娘的举动吓住了呢。”李志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nqw*oLFQ t3h \.(mq j(2tbWg9- 李志根把红包送给了姐妹俩,带着他们吃午饭,又买了衣服。直到送走他们,李志根才放心地回家了。
vA $BBXX :d/:Ga5v! 4h2bk\z- “老李把这些钱捐给小娟他们,自己生活可节约了,平时就吃点豆腐、青菜之类的素菜。”倪文文对记者说,这些钱真的都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 ^c:eXoU C ^ k3* N ,hcBiL/ 李志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看门的一点收入,可依现在的物价,还有亲戚间的来往,这点钱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小娟姐妹的生活费就没有了着落。于是,结束村里保安工作之后,李志根又找了个建筑土地保安的工作,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
Yv|bUZ@ ZBh@%A Y_ u7
0@` 按照规定,建筑工地是24小时看守的,所以李志根只能一直住在工地上。这生活条件可想而知是多么差,那只是简易工地棚,冬冷夏热。特别是在里面烧饭做菜时,这铁皮棚里烟得根本进不了人。
rBL_]\$7} k?_$h<Y tZ6v@W
e[Ul"pMvS` ohG43&g~ ?2
O-EiWjZ 李志根极少回家,记者看到,只是两间平房,没有像样的电器设施。“我只能买两只电风扇,一只在床头,一只在床尾。”李志根说,幸亏这两只电风扇,让他度过前几年的高温。“空调不买了,电费太贵。”
<MDFfnj lVKF^-i (j\UoKLRt 自从给小娟他们捐钱后,李志根就有了一直捐助下去的决定。“我一定要信守诺言,让孩子安心读书。”李志根说,现在他已经戒掉了烟酒,把这些钱都捐给小娟他们。
boHm1hPKS 9cHNwgD>v s!zr>N" 前几天,李志根收到了小娟的一封感谢信。因为现在信件极少,李志根到村里拿信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村干部让他拆开来看看。当看到这封信的内容时,大家才知道,这位需要别人照顾的人竟然在资助其他人,不禁赞誉不断。 ^SES')x
>?Y3WPB<F =?QQb>
+r34\mAO
~o\]K #
v/aI*Rl
Z_TbM^N “我是苦过来的人,知道没有知识与技能的苦处。所以这孩子的书一定要读,以后的生活要靠知识来创造的。”李志根看着这封信说。 ]&%X(jWyn [+5SEr}
.cnw?EI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远在广西的小娟,说起李爷爷,小娟满口感激。“我一定不辜负李爷爷的期望,努力学习,以后回报社会。”小娟说。 RI].LB_ _a02# 来源:南湖晚报
sRI=TE]s Ql!6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