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4JPh>x
今天(3月16日)上午10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_$$.5?4
^)]U5+g?
VCc=dME
有记者提问: vE(]!CB
O1o>eDE5A
P,] ./m\J
近期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了解,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感觉孩子负担不减反增。请问陈部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孩子减负? QD%xmP
hGD@v{/
bh5D}w
陈宝生: {c)\}s(}F
&'^.>TJ\
BmpAH}%T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可以说“减负”是一个热词,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 %N&.B
9oc_*V0<
1]''@oh{6U
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 vai w*?jV
#:BkDidt2v
\l(J6Tu
这里我要讲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 ShC$ue?Q
xRc+3Z= N
^*f D
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负担。 ')q4d0B`"
.:&`PaMt
[r"Oi|
8I
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tm5{h{AM
i;{lY1
yOz6a :r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 P x Q] $w
jA9uB.I,"b
\}h
我想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从哪些方面减?要从以下几方面减: 15J"iN2"W
pdJ]V`m
grE(8M
一是从学校减,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 cy@Ri#
DQK?y=vf
KS(H_&j
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
8?LT*>!
}y*D(`
A{\?]]/
二是校外减负。 %bTuE' `b
G8vDy1`q6
vW eg1
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整顿治理的是这一块,这一块负担很大、很重,叫做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QBGm)h?=
\;MP|:{pU
/v9qrZ$$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 O'(Us!aq
NUVKAAgMX
Qqg.z-G%.
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e@ o?
giu{,gS0?M
mhrF9&s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 'A5T$JV.r4
f@YdL6&d-
%C`P7&8m=O
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AR( gI]1
W2rd[W
=| T ^)J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 U%bm{oVn
t<fah 3hl
P9
HKev?y
我觉得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样使得我们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大家知道,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 BNJ0D
,u>LAo0
cdkEK
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IH=$
wc
+ Fo^NT
Mrgj*|
我们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 V/H+9+B7Im
2F*>&n&Db7
rP]|`*B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Pw
kiJ=C2'&
v|~=rvXFC
从这五个方面减负,我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 Lqxhy s
EGgw#JAi#t
swZi
O_85
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这个一定要割断。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要割断这个。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 rzHBop-8
`w#VYs|k
) ??N]V_U
二是综合治理,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在这个地方,我也呼吁一下,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 hK)'dG*
J:W+'x`@
6oLOA}q
在这里我要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G@Z%[YNw
/UK?&+1qE
octQ[QXo#
小编认为: %ZD]qaU0
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庭减负? })<u~r
对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这一番话,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回帖参与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