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9834阅读
  • 1回复

[问题咨询]初中八年级上下册地理知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
金钱
26
威望
-9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7 11:50:55 , 来自:亚太地区
八年级上册
zvL&V .>  
Ld? tVi  
一、从世界看中国 VB*N;bM^  
ws tI8">  
(一)辽阔的疆域 vJ>A >R CB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1Nw&Z0MI  
)eGGA6G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T^N Y|Y/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chaoxian、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H$Ik)/N  
m_~ p G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6BVV2j)zl:  
gBHev1^y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Qz  
+Uq9C-Iu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y4) M,+O5  
$G5m/[KDI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f#{NA5  
]4\^>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T"pUeVJ  
2F^ %d9`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7*jH2  
NKLGbH  
(二)众多的人口 nWN~G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Y32F { z  
" e g`3v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k);z}`7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I*@\pc}  
7CUu:6%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VgZ<T,SuW  
!^!<Xz;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jpyV52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R B.j@*  
Vj4 if@Z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ADA%$NhJ!  
F/ 2@%,2n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a*CP1@O  
4 C[,S|J  
2ko7t9y&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w &n  
2*n2!7jZ*  
(一)地势和地形 # j*$ `W;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x@2rfs  
nFW^^v<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x +|Fw d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Gv%E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yk#yrxM  
COFs?L.`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2224页图24 n=r}jRH1  
|`s}PcV  
4.我国的主要山脉: %9[GP7?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NmST1pMk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p\:_E+lsU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x`z5_yfO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swG^L$r`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2iI"|k9M  
q?8MKf[N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84ja>`c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O 4N_lr~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B_(9T72H  
D[ 7K2G+  
7.山区面积广大 0ang~_  
52m^jT Sx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2 bsiJT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J=*y>Zt-b  
yNc>s/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o^wgmS   
jp8=>mk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Y:^ =jV7  
o}v # Df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nen6!bw4  
7E Y~5U/4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2——21 2F!K }aw  
Y@KZ:0<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z A&0H  
@ 5 kKMz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N$pwTyk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fj0+a0h  
'nP'MA9b;a  
(三)河流与湖泊 , p1 (0i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pPo?5s  
rRcfZZ~` M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vc6UA%/f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E2(;R!ML#  
8)5 n  
2.主要大河         -_uL;9r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MP[v 9m@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D> Z>4:EM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MGc=TQ.  
VT3Zo%Xx  
3.黄河的治理 x@DXW(  
P.qD,$-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z(.$>O&6H  
}Bc'(2A;,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K~JM1(26  
X$ /3  
6.开发: kSU5  }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1a_;[.s  
J}jK_  
(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S*6+4  
 ~Zl`Ap  
7.治理: T 6QnCmB4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1GOa'bxm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Zt5 zk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FG}k Y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n ^n' lgUT  
lU Uq|Qr  
(2)治理措施: *Q!b%DIa$  
①加固江防大堤; k%hD<_:p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N8D1e-a  
③修建许多水库; C$*`c6R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x~pv"+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OOl{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M>S$+I n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vh0TPQ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hp-< 8Mf  
7;CeQx/W)W  
8.京杭运河: a:zx&DwM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EZ&n[%Ko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MF 5w.@62X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U%oI*  
~e{2Y%  
~lDLdUs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eoEb\zJ  
[ R~+p#l+Q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mY90]g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 6sP;O,UX  
2.分类: Z6D4VZVF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m*i~Vjxj-m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V]q{N-Iq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U $s@  
0p2 0Rt  
(二)土地资源 7IK<9i4O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Ub3,x~V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ATnD~iACY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ljiq+tT  
=7e8N&-nv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hJ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3+zpaw X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d[~c-G6  
(3)全国土地日:622 T{uktIO/  
/2FX"I[0V%  
(三)水资源 tH_# q"@)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uEU9fX  
1/cb;:h>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v~jN,f*  
_ <>+Dk&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UBqK$2 #  
(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D h=D*  
(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Fonn  
YvYavd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gKYn*  
:[ITjkhde0  
#jZ:Ex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 4k;`a  
vnN_csJ#^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MO _9Yi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m$H'O[WG\  
dtF6IdAf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N.64aL|1  
b%oma{I=.c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7j`5iq[m  
Lvp/} /H/  
3.我国的铁路干线 +vU.#C_2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mceSUKI;L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0fCWVw}?}  
(3)青藏铁路 PA,j;{,(b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F)gL=6h  
5.交通方式的特点 66|lQE&n  
[w{ZP4d>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spl*[ d  
ED?s[K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BbU&e z8P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il#rdJ1@t  
qS2%U?S7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I[4E?  
l w%fY{  
3.农业分布 PN.6BJvu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8vT:icl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I* bjE '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_p_F v>>: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IcQ?^9%{  
w}YHCh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PH7L#H^  
Iewq?s\Fo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7Ru0>4B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W"n_PPy  
s]I],>}RU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YLnh@-  
>)N#n`  
3.工业的分布 NGze: gPmO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TuF:m"4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5X@r#Lz  
^-ACtA)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4;*V^\',9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WEsH@ [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 !A;-m  
八年级下册
$< aBawLZO  
"|Pl(HX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ERn 8k  
Wt`D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kEXcEF_9P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sW]n~kTt'  
ALw uw^+  
2.界线: .H>Rqikj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z N t7DK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EXI]f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uZYeru"w  
o?b%L  
3.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Gt1Up~\s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m_Rgv.gE^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e7vc[N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0)/214^&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eT|_0kx1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U1dcL6  
|.S;z"v![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I#Bz UF  
北方地区: S :}s|![p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gSGe]  
D3K`b4YV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F4:1 }  
<N*>9S,}  
3.农业 AzV5Re8M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3T?U_u@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qXpi'q[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aQG#bh [  
e7qT;  
4.风俗习惯 ~FsUK;?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ltn9!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O<E0L&4-&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1{j&$  
h49Q2`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oF>GWst TR  
~H$XSNPi  
南方地区: G8&'*7Bb  
1.位置范围: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 |4c==7.  
M ?3N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zm"\D vN)  
j~{2fd<>  
3.农业发展及问题 y{"E) YY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o2|(0uN'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roA1= G\Q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68)^i"DM<  
4w?7AI]Ej  
4.风俗习惯 KF'M4P  
人民主食:大米 P$QjDu-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P~ykC{nD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9=o b: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t,+S~Cj|  
Z\L@5.*ydE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xL BG}C  
6.主要城市:上海 |-mazvA  
joA+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nr/xT  
西北地区: j"V$J8)[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W?XxgkB?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POx~ CMh  
6a@~;!GlI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f@{C3E dd  
toWmm(7v  
3.灌溉农业为主。 xHG oCFB  
4.主要分布地区   S3_4i;K\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nT12[@:Tr  
②宁夏平原 w|HZI,~  
③河西走廊 9,W-KM  
④新疆绿洲 /'1y`j<  
42u\Y_^ID  
5.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moR]{2Cd{  
6.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 t:E`8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OP*ARoC21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i#lo? \PO>  
(3)行:马、骆驼、小毛驴。 wgyO%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y#0w\/<  
!BX62j\?  
青藏地区: F[u%t34'  
1.位置范围           2tv40(M:<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QdTe!f|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9PJDT]  
^55?VQB  
2.自然环境特点:高寒 6:,^CI|@ t  
$imx-H`|  
3. 高原农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mQs$7t[>t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I67SBt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eTc`FXw`  
nADd,|xD3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柴达木盆地矿产 .ndQ(B  
p[)<d_  
5.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FL I+;gY  
(1)食:青稞面作的糌zān ba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CwvNxH#LVu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R u5&xIQ  
(3)行:牦牛 f*],j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3xHE6#=  
s2v*  
6.保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Hs{(7   
p5l$On  
%Let AR  
六、认识省级区域 h7$!wf!I  
`VsGa  
(一)北京 Q.1ohj0)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M 5M;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     =dBrmMh  
3.城市现代化 C6w{"[Wv=X  
(二)香港和澳门 q?L(V+X  
(三)台湾 0vp I#q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 st#6=M  
G!8pF  
2.资源丰富的宝岛 {wP|b@(1t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GU3/s&9  
b..$5  
3.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sQZ8<DpB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yxN!*~BvL  
G C'%s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vI'>$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P$xh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1VFqT'  
d*$<%J  
2.自然环境: E<uOk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_|ib@Xbin  
(2)气候:深居内陆 2-0cB$W+  
(3)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Qt3!ek  
(4)植被:荒漠为主 uw=Ube(  
(5)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r%pFq1/'!  
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7Ca\ (82  
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m;f?}z_\$  
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5f M?:<l  
pXv[]v  
七、认识省内区域 =on!&M  
YSo7~^1W"  
(一)珠江三角洲 )|R9mW=k9P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ap^=CEf   
%>2t=)T  
2.有利条件: ^gzNP#A<'o  
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Zk UuniO  
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Fz&ilB  
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4> s2  
SAh054/St  
3.经济特点: t5X lR]` w  
(1)外向型经济 L_"(A #H:  
(2)发展的的利条件: J~3T8e#  
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5Kj4!Ai  
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wG5RN;`V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lM^!^6=v0l  
(3)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HG19_Z  
cl{W]4*$  
4.城镇的发展 %uVJL z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V1)P=?%(US  
(2)原因: [IFRwQ^%_O  
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K9Xd? ]a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L5 9oh  
Pki4wDCTW  
(二)西双版纳 MuV0;K \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1 \*B.  
WgJAr73 l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w  
(1)热带动植物王国; *g4Cy 8$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JjLyV`DJ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8$ZSF92C  
7/_ VE  
e[mhbFf-  
八、认识跨省区域 :ZS 8Zm"  
^r*%BUU9]%  
(一)黄土高原 3D{4vMm X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O!zRm  
M#]|$\v(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DhNo +"!z  
QX.6~*m1  
3.严重的水土流失   d[e:}1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ee"eHs  
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 gH^$Y~Lx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AH'4H."o/9  
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H-D9+8 7  
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H#Rm#q  
^>8]3@ Nh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8='21@wrN  
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lB0>Us  
H r^15  
4.生态建设措施: QYfAf3te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h Yc{ 9$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uuYH6bw*d  
'$h @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l$VxE'&LQ  
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_$\5ZVe  
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yF5  
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ESxC{ "  
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Z1U@2./  
P!+nZXo  
(二)长江沿岸地区 (GEi<\16[  
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h)3S7  
=j+oKGkoCa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7C)P{ .0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JWYPsWk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7XU~<a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M1 ]6lg[si  
④自然资源丰富。 j%Z{.>mJ  
0*Km}?;0-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MIlCUk  
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gSr}p$N  
6!%d-Z7)  
4.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四大“工业走廊” 5.生态环境及治理: s i "`  
%Mng8r  
=HV-8C]  
九、走向世界的中国  n22hVw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0uIV6LI  
2. 在世界中发展

发帖
24004
金钱
23711
威望
-104
注册时间
2008-01-10
最后登录
2024-05-3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8-07 16:45:1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对于初中孩子应该很有帮助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