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1843阅读
  • 0回复

[育儿指南]孩子越催越慢,这是为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
金钱
5
威望
-15
注册时间
2018-03-14
最后登录
2019-12-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3-26 15:04:49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当你总对孩子说
“快点,快点!”
孩子会更想慢下来 }q1@[ aE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ndcBwQc"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过孩子,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 lWS @<j  
l6Hu(.Ls;j  
8$O=HE*  
为什么要接连说那么多“快点”?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但是孩子也没有快起来呀。 H=E`4E#k  
p<1z!`!P  
&fJ92v?%^S  
有位网友在微博说: {9sA'5  
qbjBN z  
5mB%Xh;bg  
y9d[-j ;w  
6AeX$>k+  
小时候吃饭,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出去玩的时候,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 m,nZrap  
$mvcqn;  
Xz)UH<  
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 Js7(TFQE  
OU;R;=/]  
74YMFI   
  • 快点吃, 1{N73]-M:  
  • 快点走, h&eu}aF  
  • 快点做作业, ?! >B}e&,  
  • 甚至还有快点玩…… y+f@8]  
<ijf':X=*  
m+p}Qi8i)  
s(56aE  
7Iu^ l4=2  
OjxaA[$  
/(C?3 }}L  
同样是这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 HRkO.230  
M,]C(f>  
b_= $W  
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也许,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hM y`Ml  
=}N&c4I[j  
cW B>  
oh+Q}Fa: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眼里的样子,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行为,甚至,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投射下,孩子的行为就真的演变成了问题行为。 $ o rN>M42  
X|+o4R?  
n< UuVu  
当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Wbo{v r[2+  
这也说明了一个现象:孩子与成年人一样,都处于同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孩子在适应成年人的生活状态,孩子需要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 cIqk=_]  
_DPWp,k<~  
Oo'IeXQ9(  
;J|sH>i  
大人们总是会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cW ,LN  
9(?9yFbj5  
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 f%n],tE6  
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A/n-.ci  
+2%ih !  
z-<091,  
所以父母必须处于主动地位,要求孩子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却不曾想过,这样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gL%%2 }$  
06@^knm  
_`yd"0 Ux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有明显的生理差别、智力认知差别。 m~;fklX S  
O@;;GJ  
V<~.:G$3H  
孩子很难达到成年人眼中的快,而且这个快是个主观题,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不一样,妈妈这次和上次的标准又不一样,多快才算快啊? '<N^u@tF7  
#/fh_S'Z  
6*`KC)a  
孩子没有办法认识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难变快。 g ycjIy@t  
aRSGI ja<L  
uC{qaMQ  
为什么会越催越慢呢? .!uXhF'  
如果从父母的动力来看的话,孩子的慢,不仅打乱了父母的节奏,而且把父母心中对孩子理想状态的想象给打破了,这会给成年人带来一种失控感。 eQh@.U*S)  
{)j~5m.,/o  
MD(?Wh  
因为我们都不想让事情处于失控状态,更不想孩子变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 &R$6dG4  
+<5q8{]Pk  
 8bQ\7jb  
学习本该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为不失控,为了自己的自恋,过多的介入孩子的成长节奏。 !u@XEN>/  
]dzBm!u  
D^cv 8 8<  
因为家长边界不清,于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也会困惑,什么才是自己的事情? )?35!s6  
up+W[#+  
4.7 YIM  
如果这是我的事,为什么我不能选择和控制?为什么需要按照父母的节奏走? (S1c6~  
y/}[S@4uB  
3m RP.<=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Y=Cg%+  
<9zzjgzG{c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 hY$gzls4  
: utY4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因为他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pk4Voo$  
uSnG=tB  
WZz8VF  
所以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老师的孩子,学得最差的科目就是自己所教的这门。因为数学老师过于在意孩子数学的成绩,孩子就会有种自我被入侵的感觉,为了和父母有所区别,所以孩子想用自己的差和父母的好产生对比,以此找到自我。 0=N,y  
3r{3HaN(^'  
N?cvQR{r9  
但是,在这场斗争中,孩子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不如意的。 R*Jnl\?>@  
j\W"P_dpd  
cd_\?7  
[align=start]
  • 赢了,做自己了,就变成是一个磨蹭的人,因为认同了家长的投射,不由自主的成为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能和父母区别开来,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 YU=Q`y[k  
Ul"9zTH  
MBy0Ky  
[align=start]
  • 败了,不做自己,听父母的,就有种自我边界被侵占了感觉,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后达到的。 9a\H+Y~  
b1rW0}A  
tC;L A 4  
所以,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要么学会了取悦他人,学会了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要么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认为不好的才是自己。 sb8%!> C  
!O;su~7  
c6v@6jzx0Y  
这都容易让孩子丧失真实的自我。 ]=X6* E*/E  
~Mk{2;x  
E P1f6ps  
怎么办? ' i- 6JG%  
NifD pqjgt  
@Z0?1+k  
一. 尊重孩子的磨蹭 JmMB=} <  
@9,=|kxK  
适当的催促孩子,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有过多的催促时,通常是父母自身的焦虑 m+66x {M2c  
/j7e q  
g.L~Z1-  
当父母不能看到自己的焦虑,就容易将焦虑投给孩子。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甚至为了找到自我,故意要和父母反着来,所以孩子越催越慢。 #vwK6'z  
54[#&T$S  
X#;n Gq)5  
二.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8 $5 y]%!  
U}#3 LFr.?  
分清磨蹭是谁的事,结果由谁来承担。 VT>TmfN(I  
E[Xqyp!<  
z@bq*':~J  
孩子迟到了,那么迟到的责任由他自己承担。孩子只有在体验到磨蹭给他自己带来的损失之后,他才会有自己的动力去快起来。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qq Vjx?bKe  
u^6@!M  
)FLDCer  
当孩子发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的时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身上。 x*`S>_j27=  
[z:.52@!  
|}^me7C,[  
=*0KH##%$  
三.用你的言行引导孩子的言行 [j3-a4W u  
W4OL{p-\/  
当孩子磨蹭时,家长会引出焦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好像就是吼孩子,甚至是打骂。但这往往会把孩子吓住,他们这时候的快,是因为害怕,不是发至内心的动力 ^$FNu~|K  
H1bHQB  
Y"{L&H `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借助闹铃,提醒孩子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让孩子感受成年人对时间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Bb[WtT}=  
% w\   
V/.Na(C~  
|Do+=Gr$t@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到: vl`Qz"Xy  
$Cgl$A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N6IdDN3  
Q,ez AE  
5taR[ukM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lpq) vKM}^  
%>p[;>jW  
bA_/ 6r)u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r5RUgt  
<wH"{G3?  
孩子有自己学习和探索的节奏,
或者我们可以试着
去感受和理解孩子。
g 2LY~  
或者,
我们也可以试着
不再对孩子说“快点,快点”。
qw?Wi%t(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