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33
- 金钱
- 5
- 威望
- -15
- 注册时间
- 2018-03-14
- 最后登录
- 2019-12-21
|
当你总对孩子说 “快点,快点!” 孩子会更想慢下来 ym_w09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5cUz^ >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过孩子,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 &Z3u(Eb gzMp&J }'KHF0 为什么要接连说那么多“快点”?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但是孩子也没有快起来呀。 whW%c8 ;aj4V<@ 1
$m[#3 有位网友在微博说: qWdob>u r"_U-w g[c_rty QmKEl|/{u *Cj<Vy 小时候吃饭,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出去玩的时候,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 Al
MMN"j 9#>t% IF~ DqJzsk'd3 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 v:IpZ;^ g`Kh&|GU SG4)kQ - 快点吃, B*@0l:
- 快点走, ip+?k<]z
- 快点做作业, 5y~Srb?2
- 甚至还有快点玩…… (rieg F
Hk 0RT%PK L^FQ|?* I.6
qA * I3.cy i \H4$9lPk 6M#}&Gv 同样是这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 S'_2o?fs oypF0?!m F"^/R 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也许,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9Ro7xSeD WHy
r;m3) u2E}DhV TFZxk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眼里的样子,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行为,甚至,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投射下,孩子的行为就真的演变成了问题行为。 ;u?L>(b #rI4\K ,%T
sfB 当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O<`N0 这也说明了一个现象:孩子与成年人一样,都处于同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孩子在适应成年人的生活状态,孩子需要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 oWLv-{08 PL|ea~/ OTj
J' 0woLB#v9 大人们总是会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hF$qevX ?:Sqh1-z 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 0sP*ChY5S 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Vr7L9%/wg 8x`EUJ xFScj0Y 所以父母必须处于主动地位,要求孩子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却不曾想过,这样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5F78)qu6N sTu]C +A gQYs,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有明显的生理差别、智力认知差别。 3Viz0I<% ;S?ei>Q
Pb}Iiq= 孩子很难达到成年人眼中的快,而且这个快是个主观题,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不一样,妈妈这次和上次的标准又不一样,多快才算快啊? ROr|n]aJj >c@jl Kgw,]E&7 孩子没有办法认识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难变快。 h:=W`(n5u 6hO]eS M nnVk= 为什么会越催越慢呢? XY,!vLjL 如果从父母的动力来看的话,孩子的慢,不仅打乱了父母的节奏,而且把父母心中对孩子理想状态的想象给打破了,这会给成年人带来一种失控感。 ._[uSBR' s$Vz1B {O!B8a
因为我们都不想让事情处于失控状态,更不想孩子变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 sh/4ui{ 5hl!zA? fyF8RTm{ 学习本该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为不失控,为了自己的自恋,过多的介入孩子的成长节奏。 'j9x(T1M1 veAdk9 !!<H*9]+W; 因为家长边界不清,于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也会困惑,什么才是自己的事情? MMy\u) 4 8dLK5"_3 zi_0*znw 如果这是我的事,为什么我不能选择和控制?为什么需要按照父母的节奏走? `D? &)Y j"
5 +"j yIu_DFq%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qQwf#& T(=Z0M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 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 cB6LJ}R RZ0+Uu/J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因为他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aAsUL5W 6Qn};tbnD 2AXf'IOqE 所以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老师的孩子,学得最差的科目就是自己所教的这门。因为数学老师过于在意孩子数学的成绩,孩子就会有种自我被入侵的感觉,为了和父母有所区别,所以孩子想用自己的差和父母的好产生对比,以此找到自我。 c=f;3N bo-lT-I >x*ef]aS 但是,在这场斗争中,孩子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不如意的。 %$&_! Xd@ d$ HE:]zH [align=start] - 赢了,做自己了,就变成是一个磨蹭的人,因为认同了家长的投射,不由自主的成为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能和父母区别开来,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 w\1K.j=>|N
a] P0PH~ ?/fC"MJq? [align=start] - 败了,不做自己,听父母的,就有种自我边界被侵占了感觉,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后达到的。 WCP2x.gb5
gs(ZJO1 /L 6SF29[& 所以,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要么学会了取悦他人,学会了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要么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认为不好的才是自己。 f<;eNN zwJ\F ' {#,?K 这都容易让孩子丧失真实的自我。 UE-1p !>?*gc.< 0V+v)\4FE 怎么办? Y^QG\6q }BWT21'-Y 9*S9~ 一. 尊重孩子的磨蹭 y[';@t7CC avY<~-44B 适当的催促孩子,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有过多的催促时,通常是父母自身的焦虑。 &3|l4R\ +' SG$<Xv r8Z.}<j 当父母不能看到自己的焦虑,就容易将焦虑投给孩子。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甚至为了找到自我,故意要和父母反着来,所以孩子越催越慢。 k !V@Q!>, 1b<[/g9 M%bD7naBq 二.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hO2W!68 98*C/=^TH{ 分清磨蹭是谁的事,结果由谁来承担。 Tq,dlDDOR {n{-5Y ^g=j`f[T 孩子迟到了,那么迟到的责任由他自己承担。孩子只有在体验到磨蹭给他自己带来的损失之后,他才会有自己的动力去快起来。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I&f!>y?,Z "I
QM4: W.l#@p 当孩子发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的时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身上。 r8>Qs RnU% !
Q8y]9O bAEwjZ LaYd7Oyf] 三.用你的言行引导孩子的言行 /<k]mY cu bh+m_$X~ 当孩子磨蹭时,家长会引出焦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好像就是吼孩子,甚至是打骂。但这往往会把孩子吓住,他们这时候的快,是因为害怕,不是发至内心的动力。 M7=|N:/_ u =lsH ojx2[a\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借助闹铃,提醒孩子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让孩子感受成年人对时间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EGzlRSgO |`' WEe2 O jH"qi 1cS*T>`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到: K?Jo"oy7
G5NAwpZf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L=gG23U& <m> m"|G 'yR\%#s6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Pp.]/; ?>NX}~2cf h\4enu9[RL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SNC)cq+{ SM4'3d&mf
孩子有自己学习和探索的节奏, 或者我们可以试着 去感受和理解孩子。 <=!FB8 .
或者, 我们也可以试着 不再对孩子说“快点,快点”。 F{E`MK~f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