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7570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
金钱
65
威望
7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3 11:16:16 , 来自:上海市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gf]k@-)  
2Nau]y]=  
P c'0.4  
第一部分:词语 ?h1r6?Sug{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79Y;Zgv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MODi:jsl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KCAHNr4?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T\"eqa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S0zk<S  
Y/Dah*  
aj\ zc I  
二、动词理解 IXJ6w:E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U6sPJc<  
iN]#XIQ%  
m7n8{J1O2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vPS  
答:不能。因为: l`V^d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0" Zse,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yQ4Gr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M{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k O8W>  
$!m (S&f  
PDQ\ND  
第二部分:句子 & 6-8$  
一、句子分析 K7jz*|2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wV& UB@  
gA/8Df\G:l  
uJg|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exfJm'R?n  
O"c@x:i  
VW%eB  
修辞的分析: (vXes.|+t  
(1)它本身的作用; /bBFPrW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d8V)eZYXy~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ndB [f  
4w)aAXK  
{ d*?O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nUy2)CL[L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kH9fK80  
7c7:B2Lq  
7hLdCSX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y wf@G; fK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jeLC)lQ*  
>AUj4d  
:}[RDF?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t7Q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kdZfv>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Scfk] DT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jV-Z`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O.+02C_*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nXa /XIZ_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o$[alh;c+W  
/P}Wp[)u  
YS|Ve*t(L=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0.4Q-?J  
ZR"BxE0_k  
NMCMY<o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r'/H3  
-sqoE*K[8  
+|OrV'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0)Wrfa  
9[7Gxmf  
Y{v\m(D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gb clk~kX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6t0-u~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WY+DV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q n2X._`  
CdFr YL+F  
5N'Z"C0  
三、仿写句子 _1sjsGp>  
公式: ~,: FZ1wh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M%B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no`>r}C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N,q~@gL  
__Tg1A  
Qjl.O HO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q,->E<8  
一、标题作用 Fb:Z.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Kh1 HU.F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aIsT"6A~{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rERHfr`OU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XX|\.  
UrhSX!g/A>  
YlP8fxS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OY?x'h  
1、开头 ? 016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h+<F,0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zwEZ?m!  
C、引起下文 }c1?:8p  
D、渲染气氛 MNzWTn@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wFHbz9|@I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8E:d!?<^&I  
41'|~3\X  
/A{/  
2、此段在文中 cf7UV6D g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as^z!<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re-;s  
A['0~tOP  
'A}@XGE:p  
3、结尾 fSL'+l3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g /v"E+  
C、照应题目 (='e9H!3D  
D、照应开头 c&rS7%  
E、照应全文 Y8$,So>~  
F、引人深思 }wkZ\q[  
b+rn:R  
)?zlhsu}1;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S7fX1y[  
公式: (tLAJ_v!.K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5h~&kA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QT\=>,Fz _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LEU|#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qO#EEqG]  
v[UrOT:  
x_K8Gr#Z0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oTjsiXS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N\tR[P!  
公式: -%g&O-i\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bK%W{f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4iMENm!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BWHH:cX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zQNkjQ{mx  
q0a8=o"|  
8U$(9X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F#S )))#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y {PUkl q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hA1[S}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W<1*|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i;GF/pi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d2!A32m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r`8>@2sW1  
5 ?{ytNCY  
TODTR7yGo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G=+f6 a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8:=EA3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m\];.Da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wP: w8O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R3`h$`G  
q]qKU`m!Q`  
Pgp`g.$<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s[St0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Y\$9W=t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IgB78_$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K~I%"r|l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VVDN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ff3HR+%M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S# 9EBw7  
w.2[Xx~  
Oz: J8l%  
3、公式: MkCq$MA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Z.|?3 MM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9qG|A,cA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GOII B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7{!I|eD  
EG|fGkv"  
e~+VN4D&b>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0M=U >g)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Q-qM"8I  
2、公式: 5,,b>Z<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E7K(I ?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S.#IC lV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bx5f\)  
2Kg+SLU[~  
6S2u%-]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t;?TXAA  
公式: R;{y]1u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l^$8;$Rq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6*({ZE  
<:t D m  
0';U3:=i,  
七、巧设悬念 XC D&Im  
公式: L,<5l?u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S=R}#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Wws;.~  
yL#bZ9W }  
wACx}'+M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u*aFWl]=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4blX'<w  
g+xA0qW  
E<|p9,M  
九、插叙的作用 P0 va=H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D_W,Jmet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t}rj+  
]sbj8  
Bn5O;I13  
十、称谓变化 =mq02C~y  
公式: AusCU~:>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I\|x0D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h ?Ni5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jQgy=;?L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