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9
- 金钱
- 65
- 威望
- 7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31
|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x<-PN !b
Km}1T oOw"k*,h:S 第一部分:词语 3KZ h?~B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Z.:A26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8/|_*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TR;-xst@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MGw$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 -tw *2+ R``qQ;cc ijT^gsLL 二、动词理解 OTm"Iwzu@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Hwszpb B!lw>rUMQ FL}8h/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9@;Muq; 答:不能。因为: r4'Pf|`u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oWT0WS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w}0PtzOe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Jh5Bv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e
hGC
N= w-m2N-"=' ^^mi@&ApLD 第二部分:句子 HkCme_y" 一、句子分析 ^B>6!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x-EAu3=V &'j77tqOk 'McVaPav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D`Hvg pwQ."2x -A~<IyPt 修辞的分析: *0tNun 5=3 (1)它本身的作用; dzap]RpB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LPClE5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fz\Az- :\XD.n-n g [K8G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36z{TWF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5FeP; O\z%6:'M NiF*h~q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W@LR!EW)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Si(?+bda0c $1F9TfA
C .Yz<?;S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qPrY.-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jLU)S)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agU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U bXz`i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mNzZ/*n: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qxNV~aK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XU]%}o g>{=R|uO5 nfEk ,(: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j(hC't- )eV]M~K: q}lSnWY[[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V"z0]DP5~ `,z{7 0 ?xega-l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5,3h'\ "! j@f(cRAf# *&km5@*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JY] H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mv_-|N~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scmbDaOn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Spb'jAKj' `K.yE0^i S45jY=)z 三、仿写句子 ?uLqB@!2 公式: 1{qg@xlj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y+_U6rv[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XooAL0w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hi%>&i* H3b`)k
sFr 5Dd;?T>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r0,}f\ 一、标题作用 Wh7nli7f_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1mD(+pJ{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v@,>!Wn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PHG5?X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vI]"a@ y[# U/2 [?A0{#5)8x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lH8?IkK,g 1、开头 6/) A6Tt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6hf'lP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GOjri C、引起下文 W0Vjs|/ D、渲染气氛 )deuB5kz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AmzU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n/-I7Q!;u $0
)K [K f
sMF46 2、此段在文中 p}\!"&,^m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x1Uj4*Au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SWfAb2h &^"m6 =:lacK(0 3、结尾 (]L=$u4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DuaOi1Gw C、照应题目 P]G2gDO D、照应开头 QGa"HG5NF E、照应全文 !|]%^G F、引人深思 2zAS
\Y _XN sDW4| W# $rC<Jh]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u<[Y6m 公式:
eL*Edl|#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mi+I)b=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Wk "a7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4f+Ke*^[RA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e=e7KC6kI wcO_;1_
H {chl+au*l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o_S8fHqjt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V*)gJg 公式: z]pH'c39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5|uA/B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o{/D:B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K(hf)1q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A6lX) JL1Whf %NuS!v>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8V@3T/}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e |!i1e!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N6eY-`4y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Z+]Tqo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Gh.02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Q7z<Q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3Dy.mt P
:(Gg]Z9^8 rTcH~s
D`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eG<32$I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cK""Xz&m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nX~sVG{Q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p ^Ruf?>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z;LntQZp- 8AK#bna~- }Q*8QV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MQ01!Y[q_7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SI\zW[IL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My)/d]a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MCvjdc3: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q~lmOT~E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EDdlX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7f:hg #'8E%4 p AD@oPC 3、公式: :jA~zHO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7@:uVowQ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Tg[+K+ b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ES3nCL(8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d)LifsD) -YYQnN : )&_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i;cqK&P;]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JR7N_"I 2、公式: *5 5yF`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L(iWFy1& T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H}d&>!\}F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TB9ukLG^<< { Uh/ ~zu v vFX\j3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D(y=0), 公式: ?>e-6*.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h[Hw9$31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l+@NjZGm< N=(rl#< ,oR}0(^"\< 七、巧设悬念 ibh!8" [ 公式: =6ojkTk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3*ZE``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Rh%x5RFFc S%'t
)tt, `.@N9+Aj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0-7xcF@s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I-^Y$6- 0nC%tCV' NcdOzx> 九、插叙的作用 ZT!DTb
B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I>]J2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jZ)1]Q2 4e* rBTl GSsot%B u" 十、称谓变化 74>.E^/x 公式: &<4Jyhm:o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Q\}5q3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 ~HL"Vv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