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妻有一个习惯,每天晚饭后散步的,而且散步的线路也基本固定。
今年入夏以后,总看到一位白发的男子半扶、半拖的扶持一位白发女士,我走近一看,她是我高中有任课W老师。
W老师身患帕金森病多年,“走路”全靠先生拖着走,目的是让老师也能“散步”吧。
6月中旬,我为二老拍了一张合影。
7月6日晚上,我看到一位长者静静地坐着,其实他是在等我路过。
他叫不上我的名字,只知道是W老师的学生。
我便上前问:“今晚W老师怎么没散步”?
他说:“W老师6月26日走了,我这几天一直等待你路过,想问你最近为我们拍的相片还有吗?这是我们最后的合影,因老婆身体不好,已经好多年没有合影......”。
因我手机相片已经删除,只得向高中同学微信圈求助,因我拍好后立即发在我们同学圈”。
昨天,同学微信圈将W老师合影重新“还”给我。我去相馆印一张送到W老师先生手里。
看到W老师先生眼中含泪,一种清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我的生活、工作圈中,丧偶的朋友不少。一旦丧偶,基本没再婚,夫妻“各奔东西”。
夫妻总会先后离开这世界,不管在婚姻中有何曲折,一旦失去才知道珍惜。
我曾一位同事(他比我大5-6岁)。他退休前老婆心脏病离开了他,他选择了“再婚”(搭伴生活)。
刚开始生活还不错,“夫人”免收生活费在情理之中。
可时间不长,“儿子、儿媳妇、孙子”一起来共享。短期还好说,却以正当的“孙子吃大爹”的合法身份长期下去,我同事只得选择“分手”。(我地有一种说法——孙子吃大爹“爷爷”、天下通行)。
事后同事说:“我宁可独头独到底,以后只愿意搭一个姘头”,结果他真的有一个“知已朋友”。
不管是男与女,一旦失去另一半,家庭总是缺一个角——不完整。
有些人就选择的虚拟的网络生活中,满足一下心理的空缺与精神生活。
对于他(她)们,有退休金,生活不是问题,问题就是精神的空虚。
我们人人都会老,大家关爱老年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中得到一些安慰。
这些家庭的晚辈来说,不但在生活是照顾他们,更需要在精神上安慰。
有些孤独老年人,有交知已朋友,晚辈也不要求全责备,社会也要对他们宽容。
但愿每一位老年晚年生活相对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