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8152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
金钱
65
威望
7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3 11:16:16 , 来自:上海市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kTh%^  
VM2@{V/=~  
O{i_?V_  
第一部分:词语 HgSmAziv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aaf_3UH.B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xBjEhQm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S$lmEJ_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pw<q?q%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qy"%W@  
rjpafGCp  
zI2KIXcc  
二、动词理解 _r?;lnWx@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OnPy8mC  
z:i X]df  
4xAlaOw5M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b4@B7  
答:不能。因为: CSX$Pk*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l=!>C4s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k6IV&0 3x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wc+N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OZh fMVd  
"$V8y  
)QSt7g|OF  
第二部分:句子 -t~B@%  
一、句子分析 QIMv9;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n?P 5pJ  
PkCeV]`w  
]|$$:e^U9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ehvKy  
X!+Mgh6  
NW4 s'roP  
修辞的分析: Y?vm%t`K  
(1)它本身的作用; 'j"N2NJ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j$rs`Z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k _  
X%9xuc  
Y="&|c=w#L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N>}K+M>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q@M jeGs%  
q5\LdI2  
n;k97>m${x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B[0,\>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R !%m5Q?5  
,m?UFRi  
kX ,FQG>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i[t=@^|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gh #w%g1g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i!d7,>l+Q~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Q@ )rw0$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iQ]c k-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pv m'pu78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uZ4PNK/?  
$vGEY7,  
*liPJ29C[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g7U:A0Z  
 4Jk}/_  
Bbt8fJA~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18/@:u{  
@X6#$ex  
zloaU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DCt:EhC  
JbC\l  
mN'9|`>V>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Bc|x:#`C\{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Kf?{GNE7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w)m0Z4*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xxt1  
|nH0~P#!  
(Y.$wMB  
三、仿写句子 kN9sug^  
公式: QV H'06 "{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of'9|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D+ SY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GY$?^&OO>  
eRx[&-c  
V+a%,sI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vs0H^L  
一、标题作用 'Rh>w=wB'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aE?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XW0`FF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Obc3^pV&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k+R?JWC:  
ep}/dBg  
t`1]U4s&I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qVRO"/R  
1、开头 Lj Q1ar\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JhhW Zj(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X.AOp  
C、引起下文 ah Xq{>  
D、渲染气氛 vYt:}$AE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3KPo0g7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S7~F*CGBh  
=ci5&B?  
~Yz/t  
2、此段在文中 / ?[gB:s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wIR[2&b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9v mQA  
O+o%C*`K  
tEX~72v  
3、结尾 5B.??;xtaV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Io;*N4  
C、照应题目 sV'.Bomq  
D、照应开头 9MzkG87J  
E、照应全文 ]>4Qs  
F、引人深思 CG>2 ,pP,  
,/b/O4`;y  
YlcF-a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i+x6aQ24  
公式: F+$@3[Q`N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x>9EVa)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WmVw>.]@~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yzNX2u1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8}#Lo9:,d  
lPN< rgg  
7n 95>as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p4OlUq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y yR8VO{  
公式: Lr\ B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5WJkeG ba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5NF&LM;i(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vlN. OQ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oplA'Jgnv  
Y&Lk4  
}NBJ T4R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u4+uGYr*@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DH]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Okg8Ve2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Q~&xNf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Sd{"A0[A|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Nt^&YE7d: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gcCYXPZp  
Sw( H]  
5GFnfc}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hL'#;:f#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75}u D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EROb <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K y4y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YxkEAb!+  
/~rO2]rZ@  
u[|S*(P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kTU'=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DPxu3,Y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PRlo"kN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e(\S,@VN2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_>m*`:Wb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zv\fC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Z%9^6kdY  
y{?jr$js<  
+\Mm (Nd  
3、公式: ^-;Z8M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JiLrwPex[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x-#9i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_\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f$W}d0(F;  
z+D,:!yF  
'/*c Yv45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q2Y^A^l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gwz _b  
2、公式: '*ICGKoT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P~ZV:Of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x15tQb+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0nB' 0|y  
'C>SyU  
R Mt vEa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k Z[yv  
公式: }qdJ8K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l,EcZRjTz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c_qy)N  
h_G7T1;L  
+;iesULXn  
七、巧设悬念 2y7q x1$C  
公式: 446hrzW>@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t RyGxqiG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2_\|>g|  
p33GKg0i+(  
<r`Jn49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m.a1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842+KLS  
lKwT5ma7  
Odtck9L  
九、插叙的作用 RR[TW;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S>ba']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R"/`N9R,  
_r|yt Q)  
kpw4Mq@  
十、称谓变化 7%!KAtc  
公式: 5XUI7Q%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D+aL|h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jm=rT0y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2^ZPO4|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