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7934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
金钱
65
威望
7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3 11:16:16 , 来自:上海市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A)}>a  
f\sxx!kt  
:DP%>H|  
第一部分:词语 >#}MDwKZD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D8a[zXWnc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qD/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4w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l MCoc'ae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vjLw`  
+.N3kH  
6iwIEb  
二、动词理解 [#y/`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AtRu)v6r  
aa8xo5tIp  
dmHpF\P5f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v\Zni4  
答:不能。因为: s; 'XX}Y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d\aarhD8*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ng]jpdeA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Si,[7um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pK=$)<I"6  
8(R%?> 8  
?{s!.U[T@  
第二部分:句子 OR[6pr@  
一、句子分析 &61;v@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ViV"+b#gu  
UGuEZ-r  
PI>PEge!&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_;JT"5  
D9H(kk  
x{Y}1+Y4  
修辞的分析: UUy%:t  
(1)它本身的作用; *')g}2iB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acuch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rn^ 7B-V  
S<"M5e  
+I$c+WfU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h^F^|WT$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IwC4fcZX6  
Bl5*sfjG  
Lpw9hj|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_6a+" p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sg:# -gE  
RZm}%6##ZC  
z=TaB^-)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FLI\SF<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P-9[,3Zd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WVc3C-h,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LG6VeYe|\X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yT Pi/=G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NET?Ep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TKS`,#  
TJ@@k SSbl  
-%]O-'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0U{CmH  
<rUH\z5cP  
TRwlUC3hQ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W=T3sp V  
M17oAVN7D  
^6!C":f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7n*,L5%?]4  
+g_+JLQ  
y2k '^zE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BZy&;P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fY@Y$S`Fh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A%c(|Q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SAurG$  
JzD Mx?  
jEj#|w  
三、仿写句子 <7HVkAa  
公式: Fw!wSzsk3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Fy|tKMhnc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M*$r^u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Lht}I ]:  
c$),/0td|  
Dm=t`_DL8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6e,|HV  
一、标题作用 #L}Y Z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34#z.O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Ms?,n`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C3kxw1*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J(*q OGBD  
Bq~!_6fB  
rj[2XIO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5urM,1SQ@  
1、开头 |cpBoU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aACt]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2Y_ `&  
C、引起下文 Js7(TFQE  
D、渲染气氛 ugexkdgM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zx"'WM*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h8;B+#f`  
4`lt 4L  
"KQ3EI/g  
2、此段在文中 =a>a A Z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o<.\R8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YTagUq7  
1PWs">*(  
!@mV$nTA  
3、结尾 "p>$^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Zw+VcZz3  
C、照应题目 \\F^uM7,  
D、照应开头 :USN`"  
E、照应全文 o JC-?  
F、引人深思 m+p}Qi8i)  
K8NoY6  
'>[l1<d!G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0lD=eI  
公式: ( zQ)EHRD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WF0%zxg]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VG;vW\V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cU8Rm\?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Le3H!9lbc  
;-p1z% u  
yidUtSv=,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6@pP aq6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ouL25Z*2  
公式: }ge~Nu>w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nU]n]gd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7'wt/9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O+I\Q?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DDkH`R  
hn9'M!*:O  
`>CHE'_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V4cCu~(3;~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VU+`yQp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fE"Q:K6r2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oh+Q}Fa: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dz fR ^Gv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T^LpoN/T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mG4myQ?$  
X|+o4R?  
F"2v5F@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x)eYqH~i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b>LDpx?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uHt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n4Fh*d ixg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ySP1,xq  
IC&xL9  
{awv= s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P3|_R HIb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0r?975@A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Dov/+Q.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M:+mH{]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T3C:S?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N$:QWJ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6<sd6SM  
C?@vBM}  
utIR\e#:B  
3、公式: j^ L"l;m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ConXP\M-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W7I.S5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SN!TE,=I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A/n-.ci  
Jy&O4g/'5  
C Z8Fe$F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4;anoqiG\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e_ssBbb  
2、公式: OiI[w8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W.OcmA>x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D BDHe-1[+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u5OL?>  
S9~X#tpKe  
~(E.$y7P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tfzIem  
公式: O@;;GJ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S=M]y$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V<~.:G$3H  
""cnZZ5)  
U ObI&*2  
七、巧设悬念 shjc`Tqm  
公式: #/fh_S'Z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fF0Qa-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_S`9Z8=  
2NS(;tBB0  
KT1/PWa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N@D]Q&;+(T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kmEg$WM  
RlH|G  
Yud]s~N  
九、插叙的作用 0* Ox>O>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JCoDe.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w,hl<=:(FB  
*_G(*yAe(  
-2NXQ+m ;  
十、称谓变化 IS *-MLi  
公式: >B)&mC$$S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C9^[A4O@X!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o&]b\dV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AIf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