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8149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
金钱
65
威望
7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3 11:16:16 , 来自:上海市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mgK^9<  
UvtSNP&/2d  
0Q1s JDa.  
第一部分:词语 8=#J:LeXj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8"\g?/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LK'|sO>|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0WjPo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Nd"4*l;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xxlYn9ke  
`f9I#B  
)+nY-DB(  
二、动词理解 ' N@1+v=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_26~<gU8  
ARD&L$AX  
x3JX}yCX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u`TX_OsB  
答:不能。因为: OEN!~-u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Jr~ )o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Q@%< R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V>`xTQG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LaRa.3  
-m.SN>V  
nz=X/J6  
第二部分:句子 SbLx`]rI  
一、句子分析 ~HH#aXh*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Hnk,?kPq  
:$`"M#vMX  
I<'wZJRRa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O:gZRxK  
0m|$ vb  
`n# {}%  
修辞的分析: nM)q;9-ni  
(1)它本身的作用; l }i .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i3 1@O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b@yGa%Gz@  
JY|f zL  
Q[+o\{ O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MU; L7^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CqRG !J  
H ',Nt  
'7!b#if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Q9`}dYf.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9L:^i6  
WzC_M>_  
=psX2?%L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YuZxKuGy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nbpGxUF`]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E!(<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k8}*b&+{vz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B`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MMpGI^x!-X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j5,vSh~q;'  
4EO,9#0  
0koC;(<n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U/e$.K3v  
@@,l0/  
1%?J l~M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GJLlMi  
J8T?=%?=  
u49v,,WGw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LLy#h?V]  
>^8=_i !  
="$9 <wt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TI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yJ(p-3O5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K!)Z}8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SYPG.O?I  
f\ wP}c'  
z4 snH%q  
三、仿写句子 26c,hPIeXY  
公式: dJZMzn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zF6]2Y?k%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D=w5Lks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F0O/SI(cA  
Q.q'pJ-  
_7AR2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23oyMR0  
一、标题作用 u'o."J^&'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uIG,2u,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ZR~ *Yofy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5ngPHy&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1Qi5t?{  
o2FQ/EIE  
F9sVMV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p/4\O  
1、开头 z8SrZ#mg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f'V pId8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vpoeK'bi,  
C、引起下文 Jv*(DFt!v  
D、渲染气氛 <Ct b^4$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w)Vt $+b]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0u]!C"VX  
&ggS!y'n  
]vJ] i <|b  
2、此段在文中 3aL8 gE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e^q>>z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1]L 0r  
;E8.,#/a  
5$,dpLbL  
3、结尾 O<0G\sU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W?5u O  
C、照应题目 t,*hxzD"  
D、照应开头 *Txt`z[|  
E、照应全文 ay\e# )  
F、引人深思 !+;'kI2  
1N#KVvK  
\;z *j|;B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H5f>Q0jq  
公式: eB`7C"Z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HMQi:s7%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e5!LbsJv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XMECa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M(l>^N8W8  
&*wN@e(c  
t,mD{ENm&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v'"0Ya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CH6^;.  
公式: 4,o|6H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O<&8 gk~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YM>HZe-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d< F3k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CHLs^)   
}{J5)\s9  
cr{;gP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c :S A#.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U2=PmS P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WEypz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gq{hgjb$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KaJCfu yp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jt?937{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p#VA-RSUQ|  
n+Ia@ $|m  
y#'|=0vTvP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H:mBk,,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 y)k}0lH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9oly=&lJ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n+#o!uEf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TG\3T%gH/s  
6!|-,t><  
|U*wMYC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a=<l}`*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35dbDgVz$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f?_UT}n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jl;%?bx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cxBu2( Y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Sga/i?!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qe  
qSRE)C=)  
R^`#xQ  
3、公式: &-Bw7v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ejLqb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v !~lVv&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1LbJR'}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G+^Q _w  
r Z0+mS'/G  
>tfy\PY: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GXV<fc"1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lKo07s6u  
2、公式: UN7>c0B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lg)jc3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1}A1P&2>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4gGb)  
rkF]Q_'`t;  
?U~9d"2=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B{bM<dF  
公式: #{]X<et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Iw5E[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a#iJXI  
eIEr\X4\~~  
]] R*sd*  
七、巧设悬念 UenB4  
公式: 50 :gk*hy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y$=$Yc&Ub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O1+2Z\F  
J2\%rb,  
c$.h]&~dN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iw!kV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Nr\[|||%  
LTGKs^i4  
y^vB_[6l  
九、插叙的作用 VCzmTnD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zXkQQD8`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_lrCf  
fVlTsc|e  
8+ P)V4}  
十、称谓变化 Ax*=kZmH|  
公式: g5gq {KlU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9%>GOY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VKW9Rn9Qg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Ccmo(W+0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