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8
- 金钱
- 26
- 威望
- -9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29
|
八年级上册 =HK!(C iO$8:mxm0? 一、从世界看中国 Y;eZ9|Ht9 Ep_HcX` (一)辽阔的疆域 ^S<Y>Nm]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Z{.8^u1I
p>,|50|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UBKu/@[f@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chaoxian、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ZmqKQO @)+AaC#-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D>r&}6< &<g|gsG`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7O2/z:$f .Z`R^2MU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uh_RGM& ,]C;sN%~}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O^PKn_OJ "s-"<&>a(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V7K SO t^-d/yKt0w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k8yEdi` ;<Sd~M4f (二)众多的人口 OF>mF~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Ufj`euY CZe ]kXNv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hF?1y `20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puq w_c"@CjkE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J( TkXNm ;LfXi 8)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wo}H'Q}Hj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OdbEq?3S/? hW')Sp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Gp[_ %K h
f)?1z4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RU{twL.B UXz<)RvB $p8xEcQdU#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0JS?; fk ;a!S!%.h (一)地势和地形 ' {OgN}'{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e
,'_xV hNiE\x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G5_=H,Vmd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234p9A@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s>Czm5 ~D+bh~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Xq4O@V FZQP%]FX 4.我国的主要山脉: ldcqe$7,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iXkF1r]i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G>_*djUf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S\EyCi+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4vl\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GAzU?a{S PQt")[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K g*Q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f5"k55 }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L+F@:H6/0 ?,Xw[pR 7.山区面积广大 ~NgA o|^3J{3G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y1 DL,%j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BZ#(
5ta `%R_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 480 l} pad*oPH,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f`(UQJ )m+W
j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 'y7i ja'T+!k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q_8+HEvo pX<`+t[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uc{Ihw ;+_:,_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7"D",1h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At7 +F[ ^e5=hH-% (三)河流与湖泊 {W`%g^Z|H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I|!OY`ko SR
hiQ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ij(>CI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h&iC;yj= @7c?xQVd$ 2.主要大河 Ny7 S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6wRd<]C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t744k')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s[*rzoA (/YHk`v2 3.黄河的治理 539>WyG5 wu6;.xTLl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m q|w DK~xrU'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图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g-k|>-h p>N(Typ0b 6.开发: @;4zrzQi7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j_[tu!~ `hm-.@f,9 (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7+cO_3AB ",t?8465y 7.治理: bs&43Ae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s^TZXCyF o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sdrfsrNvB-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dDMJ'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BxX0 ]c*4J\s (2)治理措施: ]q[D>6_ ①加固江防大堤; FUzzB94a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GA)`-*.R ③修建许多水库; Jr4Ky<G_i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8`{:MkXP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z|)Njhg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iyE7V_O T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kV#y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B@))8.h] xa*hi87L* 8.京杭运河: rHI{aO7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gg/-k;@ Rf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WS;dX4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QL/(72K ^CH=O|8j Dpac^ST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cZ*@$%_ O\tb R=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Vt~{Gu-Y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 :Ov6_x]* 2.分类: qkqIV^*R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M0"_^?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RC"MdcD:]y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zI uJ-8T" e{H=dIa+ (二)土地资源 =%O6:YM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kH1~k,|\&K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MJ)RvNF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s?`&1v|r aO[w/cGQ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W
i.&e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DfD&)tsMQ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Lb-OsKU (3)全国土地日:6月22日 Oo~;
L, ?UR0:f:}oc (三)水资源 UDFDJm$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6_;icpN] $wa{~'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I@N8gn hZ,_6mNg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LOYk9m (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A{zN| S[ (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BOX2O.Pm gJ+'W1$/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ALklXr 2[yd> (` E]d.z6k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X$\&,Yn" =XQ%t
@z0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T763:v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Rp7mh]kZ ?z+eWL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Dy&i&5E.-l 9=tIz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z;
~3U lVa%$F{Pq 3.我国的铁路干线 IP pN@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1GRCV8"Z^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Xy5pfW
Q (3)青藏铁路 !BF;
>f`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M3y NAN 5.交通方式的特点 >'$Mp < 372rbY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q
i;1L
Kc N~gzDQ3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2#y7!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OZrH<SW 3}1u\(Mf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t?gic9
q h#*dI`>l- 3.农业分布 S hWJ72c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T>Z<]s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9*wK@yEl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e9tjw[+A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zHON( t@;p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hfTY. ;(%QD
3 >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B[Scr5|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H?Wya.7 OT*mO&Z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yg\ J;e2&gB 3.工业的分布 @mBQ?;qlK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i]4I [!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0+ '&`Q!u $PPi5f}HD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FH>NW)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X?',n
1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l)\! .X 八年级下册 _[3D }X6m:#6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sCRdx]_ *^4"5X@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5qm`J,~k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U)gH}0n& ^
@5QP$. 2.界线: =nS3p6>rZ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_H%c;z+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3d]S!=4H"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6 "sSo j A)!*]o>U 3.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z3o7rif$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yyJf%{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ioCsV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T -2t.Xs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ITBE|b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jr."I+ e T{ 4{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6*42[r 北方地区: 'H!Uh]!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RqrdAkg m0SlOgRsk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am'7uy!ka~ T^KKy0ZGM 3.农业 _{KG
4+5\X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p6@)-2^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 eiAB_b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m(!FHPvN A/s?x>QA 4.风俗习惯 Kc-W&?~y#1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5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t*u:hex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y%T_pTcU
)10+@d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L}yw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8MF_Gu): 0~S^Y1hH 南方地区: Sm|6 %3 1.位置范围: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 0S~rgq|O *)Zdz9E'1(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niyV8v vE?G7%, 3.农业发展及问题 CTa57R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GRxHK@G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u6agoK|^9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4HlQ&2O%#
Otuf]B^s 4.风俗习惯 +\9NDfYIA 人民主食:大米 NLqzi%s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a5! H*,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eauF~md,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3bDf$-5 bd-L`={j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KRzAy)8 6.主要城市:上海 cwg"c4V i.m^/0!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u'ukcL7 西北地区: Z9|P'R(l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Q2gq}c~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tbrbkx /4Gt{ygSr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7rqHU-0 25?6gu*Z 3.灌溉农业为主。 lo+A%\1 4.主要分布地区 &QgR*,5eo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8 Z~EwY* ②宁夏平原 i/4>2y9/F4 ③河西走廊 C'x&Py/# ④新疆绿洲 &8lZNv8;(p ga +dt 5.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e``OeXog 6.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y)@wjH{6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ip T SH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GTd,n= (3)行:马、骆驼、小毛驴。 yN-9[P8C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W6Fo6a"< MTn{d 青藏地区: 1+s;FJ2} 1.位置范围 &u
!,Hp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to;\9lP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7<R E_/] mzgfFNm^G) 2.自然环境特点:高寒 O0.*Pmt 77Dn97l)& 3. 高原农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KWHY4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ET+iIhK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ZECfR>`x 4WB0Pt{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柴达木盆地矿产 Z T%5T}i fJg+ Ryo 5.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M= (u]%\ (1)食:青稞面作的糌zān ba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XAX:YD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9'B `]/L (3)行:牦牛 "y}5;9#,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WyiQoN'q ]f_p8?j" 6.保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upmx $H> 2>%=U~5 ~xFkU# 六、认识省级区域 @yYkti;4- <hyKu
(一)北京 ~"!fP3"e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s6 opL)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 eR>oq, 3.城市现代化 Z`i(qCAd( (二)香港和澳门 l/5
hp. (三)台湾 I?CZQ+}Hq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DB^EQ oB7_O-3z 2.资源丰富的宝岛 L4W5EO$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W>r+h-kR hZb_P\1X 3.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4\e)AB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Le^ n +5x @0''k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 Rs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SXh-A1t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JLtE{ =3P)q" 2.自然环境: >t+P(*u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TWTb?HP (2)气候:深居内陆 (bS&D/N. (3)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a(#1 (4)植被:荒漠为主
0y\Z9+G: (5)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
~4 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3 mh@[V 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FdD{+ 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ohN!P7& @6.vKCSE 七、认识省内区域 SpBy3wd 8oGRLYU N (一)珠江三角洲 LS[]=Mk@1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307I$*%W $??I/6 2.有利条件: QT}tvm@PMq 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vY3h3o 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d'> x(Yi 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A#,ZUOPGH [-w%/D%@ 3.经济特点: c+ie8Q! (1)外向型经济 %]i15;{X (2)发展的的利条件: 2\$oV 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h";L 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BODkc Zh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u3D)M%e (3)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DlJo^|5 !4!~Lk= 4.城镇的发展 :`sUt1Fw.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6zBsP (2)原因: -{vD:Il=6 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p,]w~d,U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Y]a@j! L~3Pm%{@A (二)西双版纳 (9)Q ' 'S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G|@6W` 4+tEFxvX&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8OsGn (1)热带动植物王国; Z\sDUJ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_+X 88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l]SX@zTb M6TD"- * 4
n) 八、认识跨省区域 WIGi51yC.x |s_GlJV. (一)黄土高原 K
8O|?x]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1Y,Z
%d eMzk3eOJ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4|4 =mkr Ny#^&-K 3.严重的水土流失 46;uW{EY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k5)om;.w 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 LP=)~K<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oPLr+Z 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rm_Nn8p, 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x)&\z} Hn:Crl y#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wd6owr 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M3yLYK/P D%Z| 4.生态建设措施: %so]L+r2!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dh\P4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iB,IEw :!QAC@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7}]E1Uf 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M-OC5fQv 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V]^$S"Tv 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l,).p 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2an f$^[ HaYo!.(Fv (二)长江沿岸地区 h+,@G,|D 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Q2>gU# /L3: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Wp,R^d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rN>R|].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6LhTBV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w-jVC^C] ④自然资源丰富。 7:@'B| ~LC-[&$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lhJ'bYI 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Ys7]B9/1O CC`JZ.SO 4.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四大“工业走廊” 5.生态环境及治理: p
ll)Y q(w(Sd)#L $cgcX 九、走向世界的中国 *1"+%Z^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N#Y gSr 2. 在世界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