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0780阅读
  • 1回复

[问题咨询]初中八年级上下册地理知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
金钱
26
威望
-9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7 11:50:55 , 来自:亚太地区
八年级上册
1?#p !;&  
b)`#^uxxJ  
一、从世界看中国 )Ai%wCzw*  
vz_g2.7l\  
(一)辽阔的疆域 1^"aR#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g:^KCGMM  
0-; P&m!!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1hz=~YO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chaoxian、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s{EX ;   
E#F9<=mA)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1hk  
>]08".ajS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58ZiCvqv  
<XcMc<h~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 (h;L$  
W[Ew6)1T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d`][1rZk  
%oKc?'L0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vrO$8* sy  
 G#n)|p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nW}zkfn  
{-]HYk  
(二)众多的人口 c]v3dHE_h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2-|e_x  
bFxJ|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v2X0Px_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Y!qiu  
Gy7x?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 Sx= y<  
8q[WfD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 Zbfe~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nZ+5@( *  
Cspm\F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yl+)I  
+=04X F: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kGtYkctZ  
ymVd94L  
Hh=::Bi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U;dt-3?=.h  
EKJ4_kkjM  
(一)地势和地形 J9t?]9.,: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tnbs]6  
r!gCh`PiK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YhK/pt43C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3EX&.OL!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dC|#l?P  
%1+~(1P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2224页图24 P\0%nyOG(%  
fU7:3"|s8  
4.我国的主要山脉: QgM_SY|Rj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gbv[*R{<%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Mhdw}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N{(Cke2T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V~"d`j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vZzKRVS  
U$J_:~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s^!k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v7u}nx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Im1qWe  
uB"m!dL  
7.山区面积广大 . pEeR  
.vF< 3p|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kAQZj3P]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7mJ+d[  
9s6lt#?b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 H/Ne )r  
;4#8#;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m)2hl~o_  
NJ!#0[@C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s-S"\zX\D  
q x }fn/: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2——21 MQMy Z:  
bjX$idL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5(%M8qmQ  
Jl9TMu!1]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Y'YpH`l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zk~rKQ,  
\I{A33i2w  
(三)河流与湖泊 |3o@I uGt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6Tmb@<I_  
BFu9KS+@)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3t6'5{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G<M+RF2J  
qinQ5t  
2.主要大河         mzR @P$:36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ZgW~G]S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b<cM[GaV~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 hgKZ]  
W/X;|m`  
3.黄河的治理 WG r\R  
t[ocp;Q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qqV11P]  
5F?g6?j{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0|vWwZq  
K1nwv"  
6.开发: pg`;)@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Zpd>' ${4  
+-137!x\q  
(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y+x>{!pw  
Q*{ 2  
7.治理: H pfI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qQQ^`^F'~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1OeDWEcB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F=c_PQO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oeQK   
")buDU6_  
(2)治理措施: zX Pj7K*  
①加固江防大堤; n=MYv(Pp}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34jot.!  
③修建许多水库; 4 V*)0?oYE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d0xCg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3goJ(XI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HJHJ.Js8X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iX!F~qS,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y+*3,!n8  
Ot<!YM  
8.京杭运河: 5-po>1g'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FJiP>S[]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ts$UC $  
dAt[i \S  
R7b*(33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H<?yG->  
Qt39H@c|z~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fr\ V."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 )q-!5^ak  
2.分类: \~1+T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IvSrJe[;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bv];Gk*Z-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x"T^>Q  
\./2Qc,  
(二)土地资源 }TLC b/+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p[3Ap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S j* {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mA*[?ye@  
"& |2IA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yln.E vJjD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7[ji,.7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7/~*[  
(3)全国土地日:622 \H12~=p`B  
B 1.@K}  
(三)水资源 ~`f B\7M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8RD)yRJ  
!g:UM R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KPqI(  
-*r';Mz;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9>P(eN  
(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s``L?9  
(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 mMz]b5  
8r,%!70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LvdMx]*SSr  
7QFEQ}  
cv1L!Ce,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G{  
je% 12DM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7NEn+OI4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g"f^YEQ_  
UGgi)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P dnK@a  
31Du@h8YX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C[,-1e?  
DR=1';63  
3.我国的铁路干线 4!|ar?Zy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C"WZsF^3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xb>+~59:  
(3)青藏铁路 ^Y |s^N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N`MQHQ1  
5.交通方式的特点 5E=Odep`  
~`.%n7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gC-0je  
J n/=v\K@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Xfl7;Wh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W.RQ^3  
HPB1d!^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I78pul8!  
G8'3.;"W5  
3.农业分布 ?Fv(4g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0<k!F3=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X2Mj|_#u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ks4 ,2f,2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u6RHn;b  
v_ h{_b8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ne-e  
j=4>In?x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hxYsI"d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6su_8Hno  
#\QC%"%f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Mp;/b!  
w ?aLWySYT  
3.工业的分布 @su,w,xLS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n r1- sf|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6 [E"  
Bw[VK7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h08T Q=n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PN=yf@<V3F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5<poN)"  
八年级下册
3.Kdz}  
y 6< tV.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I \4P  
;<H2N0qJ(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K6oLSr+EAK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i=@*F$,  
} d6^  
2.界线: 4+"SG@i`W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eNb =`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X.qKG0i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n8^Xsx4w  
4G ?k31,k  
3.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4LLCb7/5lP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wySH[V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O*7 pg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uyIA]OtyN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E1I?hfJ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jT',+   
9:s!#FYFM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va<pHSX&I@  
北方地区: <D}k@M Z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db|$7]!w  
5N0H^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C/G[B?:h  
Pip if.  
3.农业 'z/hj>B<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7dZ!GX?\y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PfC:L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zT"#9"["  
pz+#1=b]  
4.风俗习惯 x`&W[AA4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TuL( /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iDr0_y*t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Sb.;$Be5g  
C.O-iBVe#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t[Q\T0E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AsOI`@FV  
bql6Z1l  
南方地区: ,*US) &x  
1.位置范围: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 qS>el3G  
;7}*Xr|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Zlhr0itf  
&/p 9+gd  
3.农业发展及问题 gO%3~f!vY#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3V]a "C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1|--Xnv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8-e1R/  
wvD|c%   
4.风俗习惯 tEl_A"^e  
人民主食:大米 T=vI'"w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Zh*I0m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D@e:Fu1\R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6*tGf`Pfdw  
KMa?2cJH#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KN{0<Ne  
6.主要城市:上海 3;A AC (X  
q_bB/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G(i/ @>l  
西北地区: I6+5mv\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wuCn<K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fqxMTTg@  
'4EJ_Vhztc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FI]0r  
TQE_zOa:  
3.灌溉农业为主。 lf 3W:0 K  
4.主要分布地区   90a= 39kI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Ue>T 8  
②宁夏平原 *&s_u)b  
③河西走廊 %-D2I  
④新疆绿洲 lOZZ-  
p6p_B   
5.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gueCP+a_  
6.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WN r09`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pB`<4+"9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E@p9vf->  
(3)行:马、骆驼、小毛驴。 Zr3KzY9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u56cT/J1  
zKv}J  
青藏地区: ~p&sd)  
1.位置范围           wbTw\b=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3 }XS| Y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V.qB3 V$  
*"wsMO  
2.自然环境特点:高寒 $|KbjpQ  
?]S*=6  
3. 高原农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P$Nwf,d2u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MFrVGEQBRL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V0>,Kxk  
NR" Xn7G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柴达木盆地矿产 zKo,B/Ke4  
SX#ATf6#  
5.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P:G^@B3^  
(1)食:青稞面作的糌zān ba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t+t&eg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CKK8 o9W  
(3)行:牦牛 A#}IbcZ|b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7y!{lr=n  
= >9`qcNW_  
6.保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B^Vb=* QRo  
idHBz*3~ps  
%VgR *  
六、认识省级区域 gwyz)CUkL  
\O56!,k  
(一)北京 6B=J*8 Hs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gO29:L[t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     Ad[-YT  
3.城市现代化 9"[#\TW9Vb  
(二)香港和澳门 w5p+Yx=q  
(三)台湾 YvonZ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n_N`VJ7H  
]*).3<Lw  
2.资源丰富的宝岛 ] '..G-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L]Uy+[gg  
~~&M&Fe  
3.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12.|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u7mw<A 8  
-O\`G<s%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IR\ci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kAMt8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u7K0m! jW  
B--`=@IRf"  
2.自然环境: R b'"09)$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ebf0;1!  
(2)气候:深居内陆 +]G;_/[2  
(3)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tlE+G@|^  
(4)植被:荒漠为主 c8h 9  
(5)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K|u^_>P  
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V<b"jCXI  
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tO(,^  
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k7?(I U  
=Z2sQQVS  
七、认识省内区域 :EZTJu  
@<_4Nb  
(一)珠江三角洲 |2Q;SaI^\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3/iGSG`  
MOXDR  
2.有利条件: 278 6tZF,  
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9!tRM-  
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mU;TB%#)  
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gqE{  
<Fi/!  
3.经济特点: N7XRk= J  
(1)外向型经济 ]O^!P,l)"  
(2)发展的的利条件: ~%cbp&s*/q  
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W<t,Ivg  
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krgsmDi7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9i n&\  
(3)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vb# d%1b5  
/p~gm\5Z  
4.城镇的发展 }JS?42CTaV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1Ypru<.)W  
(2)原因: I<DS07K  
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XV$J-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UPH:$Fk&  
nCt:n}+C7  
(二)西双版纳 YQ&Xd/z-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US-P>yF  
> >p3#~/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76>\'H  
(1)热带动植物王国; X=lOwPvP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uCx\Bt"VI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mDtD7FzJ  
koFY7;_<?  
#8cY,%<S]  
八、认识跨省区域 )!'SSVaRs  
ydw')Em  
(一)黄土高原 OX!9T.j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yS"  
5E$)Ip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V*ggii@  
^$VOC>>9  
3.严重的水土流失   tR1 kn&w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wJip{  
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 ACs?m\$Q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A{=RPL  
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hU ndg  
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tJc9R2  
u>}k+8~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s<!b  
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K*>lq|i u  
7^=O^!sa  
4.生态建设措施: bEbnZ<kz*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N4/gu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DJhi>!xJ  
bX8Bn0#a+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aB.`'d)V  
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ls.NXI  
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Ie4}F|#=  
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fDf:Jec`[  
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V1M oW;&  
VHJOj  
(二)长江沿岸地区 |d K_^~;o  
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g9g^zd,  
!ce:S!P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JX/` 7y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CtS*"c,j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VB\oK\F5z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xwE4K  
④自然资源丰富。 T0i_X(_  
9 u{#S}c`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kP3'BBd,  
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0Db#W6*^  
U]O7RH  
4.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四大“工业走廊” 5.生态环境及治理: Iq MXd K|  
Drz#D1-2  
Ji gc@@B.  
九、走向世界的中国 p3&w/K{L6w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W2 !_  
2. 在世界中发展

发帖
24004
金钱
23711
威望
-104
注册时间
2008-01-10
最后登录
2024-05-3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8-07 16:45:1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对于初中孩子应该很有帮助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