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0527阅读
  • 1回复

[问题咨询]初中八年级上下册地理知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
金钱
26
威望
-9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7 11:50:55 , 来自:亚太地区
八年级上册
|_aa&v~  
]R f[y  
一、从世界看中国 GM f `A,>  
M{T-iW"  
(一)辽阔的疆域 xH"/1g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LR.<&m%~.  
7/@TF/V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ieCEo|b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chaoxian、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qL3;}R  
0Y{yKL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qwgPk9l  
]tRu2Ygf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pm0{R[:T7  
;LSANr&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MPg)=LI  
c>:wd@w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9} M?P  
?:I*8Fj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hVAn>_(  
s/ qYa])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tq6!`L}3  
_ y8Wn}19f  
(二)众多的人口 ex (.=X 1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F5z,'  
.p]RKS=(: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k(7&N0V%zz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vJc-6EO  
T9_RBy;%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T3-  
V>-e y9Q\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mtp+rr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g Sa_8R  
>kDQkhZ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KD7dye  
]uJ"?k=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_M # w~&  
wX5tp1 ?1J  
j<jN05p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8N5C+KU  
`WFw3TI  
(一)地势和地形 f:|1_j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6J6BF%  
J76kkW`5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QIvVcfM^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e9@-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B7 k:  
ju8q?Nyhs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2224页图24 |5~#&v_  
j9 4=hJVKi  
4.我国的主要山脉: 2E/"hQw  
⑴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kRfB:4ED  
⑵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_] sn0rX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z] P SpUd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j(_[z|v3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cr?Q[8%t1  
(\hx` Yh=>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i8[t=6Rm@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0g y/:T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9["+;\e&  
?o4C;  
7.山区面积广大 2 %@4]  
ukfQe }I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ag#S6E^%S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普遍高温。 q`H_M{26!y  
mD0f<gJ1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ith 3 =`3  
K&ZtRRDd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kmsb hYM)  
eH3JyzzP,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WQMqQ^t@  
NI}yVV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2——21 k,E{C{^M  
)=Z>#iH1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6F#rz  
N~d?WD\^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N9X/QFKV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U5{Wa85D  
6?mibvK  
(三)河流与湖泊 % X+:o]T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p7VTa~\zA  
~u!|qM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k)= X}=w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W5lR0)~#*  
H*QIB_  
2.主要大河         V b4#,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YEs&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7>|J8*/Nd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o{9$H5{  
*:YiimOY"  
3.黄河的治理 C'+YQ]u  
EXwo,?I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oMD>Yw c-  
D},>mfzF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f/NH:1)y  
|`Ntv }  
6.开发:  |`f$tj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Svt`0|}  
1N^[.=  
(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 f &XQQY  
+EAsW(F1  
7.治理: @ ZwvBH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G5RR]?@6V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5C*Pd Wpl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t#/YN.@r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ZrxD`1L  
P[#e/qnXu|  
(2)治理措施: RtP2]O(F  
①加固江防大堤; Xy&A~F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6BHXp# #z  
③修建许多水库; Ovt.!8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a>q`RaIQ"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o&zJ=k[4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cAqLE\h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vq0Tk bzs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2dcV"lY  
 E`0?  
8.京杭运河: UA0Bzoky;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9y8&9<#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S6M}WR^,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wnz  
n;Q7X>-f8`  
K?Nhi^f"L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rt)/I  
k&q;JyUi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y-g@-{W$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 V-2(?auZd  
2.分类: |t&>5HM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_LUhZlw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K.nHii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sTpmQx,b  
Y>T-af49  
(二)土地资源 8f 4b&ah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4Zddw0|2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LTCb@L{^i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YnS#H"  
wn, KY$/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E8n+Rm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PW9:_BE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ut  
(3)全国土地日:622 AW'0,b`v  
7~% ?#  
(三)水资源 *NaB#;+|k`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tn)}Y.<e  
0c]/bs{}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N7QK> "a  
,vawzq[oSy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UU$]d  
(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Z'W =\rl  
(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1*:JVG  
o]_dJB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q=m'^ ,gPS  
aQcleTb  
$am$ EU?s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Xp% v.M  
EhvX)s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y[h5*y*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f:w?pE  
CL;}IBd a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nmI&3  
~2N"#b&J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_pG-qK  
mh #a#<  
3.我国的铁路干线 4G0m\[Du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Q!}9K3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NM]  
(3)青藏铁路 yNo0ubY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W1dG#Np}  
5.交通方式的特点 ~?Pw& K2  
2tEkj=fA-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Ek7b *  
M `M5'f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ZzpUUH/r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LEf^cM=>  
 vF+7V*<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X-Kh(Z  
2(+2+ }  
3.农业分布 q`a'gJx#y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1#2 I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MUc$ j&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ioJ] $o7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T/~f~Zz  
Bahm]2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F[+k e  
KqJs?Won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50wulGJud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9>/4W.  
iC~^)-~H=w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5 PJhEB  
}C?'BRX  
3.工业的分布 4f@rv^f(X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7U"g3 a)=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itP,\k7>d  
*#|&JIEsi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783,s_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GcqBg-Hi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p GL`ge5  
八年级下册
q~o<*W   
:\c ^*K(9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m? }6)\ob  
p27~>xQ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k%#EEMh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4.aZ# c91_  
FVbb2Y?R  
2.界线: @Uvz8*b6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tSUEZ62EY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5Ln,{vsv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M FMs[+2_o  
BwpqNQN  
3.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7S :\"A7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lb3b m)@: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xm~`7~nFR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An0|[uWH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Bc@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o7a}?  
yx[/|nZDC4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n8{3Q5w  
北方地区: eC4[AX6e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8kIksy  
1R%.p7@5QU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Pmx -8w  
I$G['` XX/  
3.农业 gz9j&W.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uc=f2=>,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Ge@{_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a8  
%aCqi(.7  
4.风俗习惯 ^z*t%<@[Q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Wvh#:Z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_N cR)2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Bk c4TO  
>Cp0.A:UC#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jIWJ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vh%B[brUJ  
nR~@#P\  
南方地区: T?0eVvM  
1.位置范围: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 FD #8mg  
sl l\g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F~dlH1Wp  
="H`V V_  
3.农业发展及问题 5C ]x!>kX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 OM!+O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 !f [_+CD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TIDO@NwF  
Wn2NMXK  
4.风俗习惯 @Nx 9)  
人民主食:大米 IEi^kJflU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U7F!Z( 9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90rol~M&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UQ3HQD  
Btn?N  
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7n<{tM  
6.主要城市:上海 UI0VtR]   
+O{*M9 B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Zu[su>\  
西北地区: 6nvz8f3*r]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1、地表景观 Yj49t_$b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v\ )W?i*l  
M%m4i9~!?  
2.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d7upz]K9g  
U iW>J  
3.灌溉农业为主。 g! |kp?  
4.主要分布地区   ^n z.j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n-;`Cy`k  
②宁夏平原 k y7Gwc  
③河西走廊 wi=v}R_  
④新疆绿洲 oG\Vxg*  
2[W&s&  
5.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a;+9mDXx:  
6.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8nV+e~-w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bY:x8fl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XRi8Gpg  
(3)行:马、骆驼、小毛驴。 m:2^= l4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NXrlk  
U[MA)41  
青藏地区: )ez9"# MH'  
1.位置范围           $U~]=.n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Aqtew+A&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h2R::/2.  
#\m<Sz5Gp#  
2.自然环境特点:高寒 :$c |  
;.980+i1  
3. 高原农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e*!S}C,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h!B^{0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sO@Tf\d  
UaeXY+O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柴达木盆地矿产 :vbW  
O\ r0bUPE  
5.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 ePS14G  
(1)食:青稞面作的糌zān ba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e 4/p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5\ nAeP  
(3)行:牦牛 rx|pOz,: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4V`G,W4^J  
5.GR1kl6  
6.保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H;*W|:-]  
iH@UTE;  
L!xi  
六、认识省级区域 Gd85kY@w7  
gcT%c|.  
(一)北京 gPPkT"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WNtW|I V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     ww1[rCh\+  
3.城市现代化 :V||c5B+  
(二)香港和澳门 d2$IH#~9B  
(三)台湾 OneY_<*a<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D0f]$  
J|73.&B  
2.资源丰富的宝岛 `ERz\`d~Y;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M_DwUS 1?  
+N U G  
3.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abVmkdP_s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eHUOU>&P]  
K[YyBE id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f!X[c?Xy"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4+<<(B=E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ox.F%)eQ  
$XH^~i;  
2.自然环境: OjA,]Gv6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Q~9^{sHZjP  
(2)气候:深居内陆 `R^gU]Z,  
(3)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6IJ P\  
(4)植被:荒漠为主 Nh +H9  
(5)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S=mybp  
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TM,V!G+U~  
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C0Z=~Q%  
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vsqG=x  
_+MJ%'>S  
七、认识省内区域 \  Cj7k^  
8&dF  
(一)珠江三角洲 \9EjClf o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E]r?{t`]  
owv[M6lbD  
2.有利条件: H\[W/"  
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 wMN]~|z>  
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K,i f  
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R4d=S4 i  
a 1*p*dM#  
3.经济特点: S+lqA-:  
(1)外向型经济 )V9bI(v  
(2)发展的的利条件: uyx 2;f  
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u ^RxD^=L  
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LDa1X2N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GC'O[q+  
(3)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2X&qE}%k S  
[2cD:JL  
4.城镇的发展 _@/8gPT*i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d#wVLmKZ  
(2)原因: dAj$1Ke  
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yO1x$Kk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I%Z  
3Zh)]^  
(二)西双版纳 lu/ (4ED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sDV Q#}a  
Cgc\ ah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cB&:z)i4  
(1)热带动植物王国; zbPqYhJzA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ddR>7d}N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Z3!`J&  
Ek}A]zC  
9N3eN  
八、认识跨省区域 l2M/ ,@G  
$ACe\R/%  
(一)黄土高原 ~)!VV)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JbVi1?c  
K+t];(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0 wYiu  
]LY^9eK)>{  
3.严重的水土流失   YmA) @1@U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HO G=c!b  
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 kOzt"t&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Cg?I'1]o6  
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K;kLQ2)  
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Qb>:  
\ 6jF{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n+S&!PB  
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N&ti  
j?d!}v  
4.生态建设措施: c8!j6\dC*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m>6hk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2w;G4  
+;5Wp$ M\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5D >BV *"  
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Ny[s+2?  
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Vq@bNtu+  
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y>&VtN{E  
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olslzXn7o  
+&zb^C`J  
(二)长江沿岸地区 c[6zX#{`  
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 lP-kZA!  
orK+B4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U0ns3LirP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2{6h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vJzxP y|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P|yGx)'^P  
④自然资源丰富。 Z@8MhJ  
Ty(yh(oYF`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tzP@3+.w  
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R0z?)uU#  
CrT2#h 1#  
4.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四大“工业走廊” 5.生态环境及治理: `=PB2'  
t P At?  
Fj36K6!#?  
九、走向世界的中国 'XG:1Bpm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oa?!50d  
2. 在世界中发展

发帖
24004
金钱
23711
威望
-104
注册时间
2008-01-10
最后登录
2024-05-3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8-07 16:45:1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对于初中孩子应该很有帮助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