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8
  
- 金钱
 - 26
 
 - 威望
 - -9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29
  
 
 
 
 | 
 
 
 nFE0y3GD8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mG;Gt=4  第一章 人的由来 ;Kb]v\C: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im9LLC#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L5[s  2、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的大致过程:环境变化→部分下地生活(劳动)→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HT0a  运动方式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Id->F0x0  使用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 -5'l<  3、男性生殖系统: %DJxUuh  睾丸(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K&{*sa	r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3'(w6V  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r.u8e)l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yinjing--排精、排尿。  ,]ALyWGuX  4、女性生殖系统: fG;(&Dx  卵巢(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MEO?]Tf.^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B^@G |]'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xv!
QO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3W*O%9t7  外生殖器:即外阴 # f~,8<K  5、人的生殖过程: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wl3}]q	   !M]_CPh]    ((BuBu>  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rw*#ta
O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tmAc=?|Wa  7、青春期发育特点: q#W7.8 Z@  (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  RU`m|<  (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aSE  (3)性器官迅速发育(突出特征)。 ;jb+x5t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IrwlS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 17岁) \]AsL&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T""y)%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J(&a,w>p  8、青春期的卫生: }^J&D=J5V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dMo4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Tu	pi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_J}vPm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怀孕的女性月经停止。通常情况下女性45岁左右的停经。 {ZK"K+;h   v5i?4?-Z    E|f&SEnzK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0NKq\   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前三种为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后三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F=15A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Z4#lZS`'A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淀粉也属于糖类,遇碘变蓝。 L@rKG~{Xy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hT!VOd  人体需要量最多的是水,需要量很少的是维生素(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9gMNS6D'b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5p&&EA/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G:qkk(6_#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G6X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yQQ[_1$pq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l\8l.xP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ldJeja~Xl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54 8w
v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Xt=+aKN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38P_wf~\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p-U'5<n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Xg#g`m%(M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 a;V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wmPK;j   >mI-h    dy	u	brIG  三类营养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 @>8Qhw  淀粉是在口腔,蛋白质是在胃,脂肪是在小肠。 !:3NPjhf1Y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到小肠全部、彻底消化。 *(&,&$1K   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S\<]|tM:x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_96hw8  6、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o{\@7'G  7、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SSlUl4sU$  8、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r ]1|I6:&)  9、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 o?P(Fuf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2u0rH0J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Fs:l"5~>1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Jrlc%,pZ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一般有5-6米长,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Y:
cSqAW   fU~>A-P  11、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pU Ou8`Z  ①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c4CBpi?}  ②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物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脂肪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应多补充膳食宝塔第三、四层的食物。 (mHFyEG  ③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7I4G:-V:^  12、饮食卫生和安全 hIa@JEIt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变质饭菜、毒蘑菇和发芽的马铃薯);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2?"W8,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rS9*_-NH  1、人体的呼吸系统 _-g:T  呼吸系统 m^_)aS	  ①呼吸道  #'z\[^vp  组成: 鼻、咽(也属于消化器官)、喉、气管、支气管。 WPyd	^Y<  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NWB/N*  ②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hD58 s"L$  2、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粘液,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3、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把灰尘、细菌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4QG.3&  4、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zqYfgV  5、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2q#	t/oN3T  肋间肌收缩,胸廓横向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者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两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肋间肌舒张,胸廓横向径减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二者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两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LJZEM;;}  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Z;W|w1t  6、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须透过两层细胞。 eU7RO  7、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者遮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堵塞支气管,引发呼吸障碍。 NVFAmX.Z:  8、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四角点和中心点) V]}/e!XK\  9、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UU}lG  10、肺泡与血液通过气体扩散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l>FPc   X %,;IW]a    'rf='Y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O/!s  1、血液是流动的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451C2	%y  血液 s@o"V >t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废物 C%#C|X193  ②血细胞 Xu HJy  红细胞--运输氧. 含血红蛋白(两面凹的圆饼,数量最多,无核)  ?Z!itB~  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核;过多可能有炎症) T4Z("	
  血小板--止血、凝血(形态不规则,个体最小,无核) ]@ETQ8QN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D]b5*_CT  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f!d8
V  3、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很薄,呈白色。 &nPv%P,e  4、血细胞中,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红细胞(氧气搬运工);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白细胞(人体卫士);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堵住伤口的工程兵)。 !0`ZK-nA6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4$.UVW\  ①血管: ) !ZA.sx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R|!4Y`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hFa\x5I5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z!>1  血流最慢。管腔最小,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薄、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ycw'>W3.*  6、心脏 Re<X~j5]  ①壁:由肌肉组织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V6wYJ$]  ②腔: $K<jmEC@<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 7"4|`y^#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iO#H_&L.p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 "_'9KBd!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l6B_[!@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n2,b~S\e  ③瓣膜: 9>@_};l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lW&glU(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9iVe7V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y4Z6`W2  7、血液循环: #_7}O0?c3   vR1%&(f{     nEOhN  8、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9FV#@uA}D  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  XNu2G19jb  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R52q6y:<x  9、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BDsM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Np&G4IM>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u#=N8  10、血管出血的判断及初步护理: -oF4mi8S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pJ_Z[}d)c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M:,pw"S]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7SAu">lIl  11、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英国医生哈维 i8HSYA  12、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同型血不会使伤者或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血管堵塞)。紧急时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K8`[iH  13、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18-55周岁公民应自愿献血拯救生命。     E
C 7 f  14、高血压、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70-12.0kpa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有些人低血压会出现脑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低血压病人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c1
E   "c\T    F	w{8MQ2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oO>t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粪便)从体内排出的叫排遗。 %q>gwq
A  2、泌尿系统组成 Gq-U}r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 V=(4
c  输尿管:输送尿液 7Oxvq^[  膀胱(贮存尿液) MiOSSl};  尿道:排出尿液(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aX).u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VdK-2O(.-  肾单位 	DU1,i&(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i-E&Y*\^9H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9@D,ZSi  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通。 RFA5vCG  4、尿的形成: u>	>t"w  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SKRD{MRsux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些成分。 f "Iv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V<l(w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又少了些物质,多了些物质。 6dq U4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 e`}|*^-  结构 $$qhX]^~  肾小球 ^Gs!" Y  肾小囊 toIljca  肾小管末端  ITbl%q   液体 uvA}7L{UO  血液 8KoPaq  原尿 KQW  尿液 c1n?	@L  成分 $ /wr?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u%*;gu"2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t]vX9vv+D  无机盐、尿素、水 TvdmgVNP  血浆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WG@"2z|  6、排尿的意义: g>f(5  (1)排出废物; SZwfYY!ft0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U}Hmzb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A H#e>kU^   o~GhV4vq    C!Tl?>Tt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RPp_L>&~<  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33E	e:a     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Uc9Uj     瞳孔在明亮处变小,在黑暗处变大。 6K<vyr40  2、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ARI*  ①外膜   TD3R/NP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_bMs~%?~/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I2j Lc  眼球壁   `C!Pe84(  ②中膜    ?=4J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调节瞳孔大小,通光。 3rR(>}:[V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2,_BO6
!d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n!tC z<v  ③内膜: {h@R\bU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 )(!vd!p5  ④内容物  X)uT-F y  房水 n7{c0;)$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能折射光线,与近视眼的形成有关 :wn![<`3q  玻璃体 ^Y'>3o21f  ⑤眼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yr;oq(&N  3、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成像,是视觉感受器) ;wvVhQ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vS>^OyP  4、眼的卫生保健: 3d,|26I 7f  近视: H<FDi{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v~HwC+/T  矫正:戴凹透镜。预防近视,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4"\\  远视: fk",YtS*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7`WK1_rR\  矫正:戴凸透镜 IPT}JX'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St(7@)gvY  5、耳的结构和功能: s}HTxY;  ①外耳   v.Q)Obyn  耳郭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TAGqRYgi  ②中耳 6xj&Qo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VrbPRuA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7BH`b$)!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ke/o11LP  ③内耳 f8uVk|a  半规管、前庭:为维持身体平衡 ^R2:Z&Iv%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4QDF%#~q^  6、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RQ>q  7、鼻咽部有炎症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z$eT  8、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9\=NdyCY  9、神经系统 lR-4"/1|y  (1)中枢神经系统 n
~
=]/  ①脑 %Y!lEzB5  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 ~@ lE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 _ :][{W#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 I=lA7}  ②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J%+zH  (2)周围神经系统: fd)}I23Q'  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   R	a9/L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肌肉。 5B@&]-'~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 Zo&U3b{Dy  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m$$U%=r>@  10、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A>'o5+  (1)结构   \s)j0F)
  ①细胞体 {cG&l:-r  ②突起   5qFqH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o!j? )0d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fM8 :Nt$  轴突与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UDxfS4yI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GadD*psD2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oFY'Ek;d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e<mphM  12、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7%VsTB  13、反射的类型: W}T$ Z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天生就有,神经中枢是脊髓或脑干,不会消退。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反射中枢在脊髓。 Pw+cpM8<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强化,否则会消失。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中枢在大脑。 7DT9\BT  14.内分泌系统   3tgct	<"  组成: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EJN}$|*Av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X}S<MA`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i #8)ad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S6d^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pn?~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Si`pPvl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7@06x+!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B .k  特点: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0]5QX/I  区别: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 8vchLl#  15、几种激素的作用: $e0sa=/  激素名称 AC
3	;i  作用 t&-7AjS5  分泌异常的表现 [,lBY-Kz+  生长激素 !	5 ]/2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6LUB3;g7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 ;[%AeN5W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CbwQ'c$}  甲状腺  C~kw{g+|  激素 6R"& !.ZF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EXo"F*gW  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分泌不足) C'hZNFsF;  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G;`+MgJ)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nv8&L8  胰岛素 KZ&8aulP  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0~"{z>s '  糖尿病(分泌不足)低血糖(分泌过多) EK[~lIXg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6J-tcL*4"%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p	<!2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3rOv	j&2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Pq !\6s@  2、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ALPZc:  类型:   z,$^|'pP  大气污染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AV	j_Cw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华 
rfoLg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_?$?C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7!z0)Ai_>=  噪音污染:车辆、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对人体听力有影响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音。 y1@{(CDp"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I+ydVj(Op  2、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会出现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物种消失(如果是当地特有,将灭绝)。 W!htCwnkF  6、沙尘暴的起因中与人类有关的是: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的砍伐、放牧导致的土壤沙漠化,扩大了沙尘暴的沙源。 Z+FJ	cvYx  7、酸雨 EtKy?]i  概念: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rr9N(AoxW  成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 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量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KN_3]-+B  危害: X8y&|uH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7oK!!Qd^w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rVkRU5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X`#vH8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7'CdDB6&.  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 `BF +)fs  8、酸雨——空中死神      ~xkcQ{  废电池——汞或镉造成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危害人类健康 r	 m\]  含氟制冷剂——臭氧层破坏     UJ
n3sZ<}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2I>X]r.S!1  温室效应危害: 3Vs8"BFjz  ①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Y9e n!3\  ②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w{4FE74  9、为环境保护做十件事: !CY:XQm  ①使用布袋      ~"#qG6dP  ②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h b_"E,	`F  ③不乱扔垃圾         Wv8?G~>  ④不随地吐痰              ?s6v>#H%  ⑤不随意打鸟   K>N\U@@8i  ⑥不攀折花木             ;y/&p	d+  ⑦随手关闭水龙头     MA6(VII  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O`+r  ⑨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fl9`Mgu  ⑩双面使用纸张 Jx!#y	A;   e?,n>     Xq@Bzya   n#|ljC    `1{Y9JdQ   l1l=52r	    SFv'q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