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0207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汇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
金钱
26
威望
-9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9 11:40:25 , 来自:亚太地区
 2IGU{&s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bYmM@  
第一章 人的由来 4vCUVo r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Jm"W+! E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y^g:  
2、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的大致过程:环境变化→部分下地生活(劳动)→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d1'= \PYr  
运动方式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jB l$r{L  
使用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P!!O~P  
3、男性生殖系统: vG\ b `  
睾丸(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4wWh-A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wOy [e  
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子很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m c{W\H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yinjing--排精、排尿。 <qEBF`XP=  
4、女性生殖系统: z#GSt ZT  
卵巢(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Z}ST|$u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K`n;lVs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r|i)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m;L 3c(r.  
外生殖器:即外阴 ^66OzT8A  
5、人的生殖过程: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W>: MK-_ J  
*kcc]*6@s  
(!YJ:,!so  
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N>1d]DrQR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e*u_  
7、青春期发育特点: pgZQ>%  
(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 1/K1e$r  
(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QxL d#  
(3)性器官迅速发育(突出特征)。 GK[9IF#_>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zS h9`F  
(青春期是指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 17岁) ^Y5I OX: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k*i0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Ex skd}  
8、青春期的卫生: qVH.I6)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Mn~XN4F_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9<3fH J?vq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9}Ge@a<j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怀孕的女性月经停止。通常情况下女性45岁左右的停经。 l}&2A*c.  
u7j,Vc'~  
4t3>`x 7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F/3L^k]  
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前三种为有机物,都能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后三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1Zr.ERL|(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Z< Sca7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淀粉也属于糖类,遇碘变蓝。 IreY8.FND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w-M .  
人体需要量最多的是水,需要量很少的是维生素(维生素也是有机物)。 @]p {%"$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A9crL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iSg0X8J)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afzx?ekdF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 |`DCC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o2q-x2uB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Ge7B%p8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7>0u N|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Hi*|f!,H?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y O,Jgn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eKZS_Qd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ZSyXzop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Wh~,?}laj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u|6-[I  
iyXd"O  
t*H|*L#YR  
三类营养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w5s dP  
淀粉是在口腔,蛋白质是在胃,脂肪是在小肠。 eZ-fy,E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到小肠全部、彻底消化。 %b2Hm9r+  
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kk4+>mk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0rm(i*Q  
6、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H? phk  
7、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9~,d<H  
8、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dDD5OnWmJ  
9、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 L 4Z+8*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k[48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U_HX2f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c27(en(  
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一般有5-6米长,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6'bGC%c  
  种 类  含钙的无机盐 含铁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缺乏时的症状  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  贫血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夜盲症  脚气病、神经炎  坏血病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食物来源 豆类、骨类、乳制品  猪肝  海带、紫菜 动物肝脏、鱼肝油、蛋、奶  谷类的种皮和胚芽,瘦 肉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动物肝脏,鱼肝油
b#R$P]dr=  
11、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r adP%W-U  
①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TdxsE>  
②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物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脂肪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应多补充膳食宝塔第三、四层的食物。 Upcx@zJ  
③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Ajo IL  
12、饮食卫生和安全 !hHX8TD^J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变质饭菜、毒蘑菇和发芽的马铃薯);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1&<o3)L: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NHP/bj<1V  
1、人体的呼吸系统 jicH94#(]  
呼吸系统 aAG']y  
①呼吸道 \u))1zRd  
组成: 鼻、咽(也属于消化器官)、喉、气管、支气管。 S ?J(VJqE  
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3d4A~!Iz  
②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jN1n xF  
2、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粘液,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3、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把灰尘、细菌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T<NOL fk66  
4、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PDO?  
5、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bf {_U%`  
肋间肌收缩,胸廓横向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者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两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肋间肌舒张,胸廓横向径减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二者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两肺回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D\oKhV(  
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q/d?c Lgl  
6、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须透过两层细胞。 5FF28C)>/  
7、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者遮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堵塞支气管,引发呼吸障碍。 B692Mn  
8、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四角点和中心点) >yHtGIHe-  
9、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w{So(AF  
10、肺泡与血液通过气体扩散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jg*u}u 0  
}maD8,:t  
'>n&3`r5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hZ!kh3@:`  
1、血液是流动的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1eEML"  
血液 *c&OAL]  
①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废物 GIn%yB'  
②血细胞 _`p^B%[  
红细胞--运输氧. 含血红蛋白(两面凹的圆饼,数量最多,无核)  WWH<s%C  
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核;过多可能有炎症) p . P#S  
血小板--止血、凝血(形态不规则,个体最小,无核) p<}y'7(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x'..j5  
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xi?vAaTl  
3、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很薄,呈白色。 pU'>!<zGr  
4、血细胞中,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红细胞(氧气搬运工);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白细胞(人体卫士);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堵住伤口的工程兵)。 d|9]E&;,  
5、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_Hfpizm  
①血管: 'J5F+, \Ka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c_?^:xs:d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慢。(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X%kJ3{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W)F{N?  
血流最慢。管腔最小,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薄、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5X59! JL  
6、心脏 c 3o3i  
①壁:由肌肉组织组成(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e3E}m>  
②腔: ,^Q~w b!{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 _\Z'Yl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 a,4E{7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 dU2;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1~3dX[&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2_!=4V  
③瓣膜: -$I30.#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dNF_ T?E\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2oRwDg&7|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q-uzu!  
7、血液循环: %<[{zd1C-  
nZ (wfNk  
`~"'\Hw  
8、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lSO$Q]!9  
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  >5"e<mwD7d  
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w-xigm>{Z  
9、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mTY56Yq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f?ibyoXL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OLm@-I*  
10、血管出血的判断及初步护理: kE8s])Z,+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ZbjUOlE02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i@R5v=zL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b18f=<#  
11、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英国医生哈维 3}&3{kt  
12、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同型血不会使伤者或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血管堵塞)。紧急时O型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与输全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R;1  
13、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18-55周岁公民应自愿献血拯救生命。     VmN7a6a  
14、高血压、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70-12.0kpa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有些人低血压会出现脑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低血压病人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4[MTEBx  
"PO8Q  
R[S1<m;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D6+3f #k6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粪便)从体内排出的叫排遗。 `wU['{=  
2、泌尿系统组成 yNn=r;FZQ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的形成是不间断的) a?8)47)  
输尿管:输送尿液 x?0K'  
膀胱(贮存尿液) +R HiX!PG  
尿道:排出尿液(因有膀胱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断的) .XiO92d9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FtV~^Z  
肾单位 z,7;+6*=L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vw(ecs^C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U{LS_VI~  
肾小管:肾小管与肾小囊腔相连通。 r]D U  
4、尿的形成: jYFmL_{  
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ZH8w^}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蛋白质以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些成分。 !MOsP<2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s15AyKz5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又少了些物质,多了些物质。 96QY0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尿液成分 Xw<;)m  
结构 b4bd^nrqV  
肾小球 hsS&|7Pt  
肾小囊 GKSF(Tnj  
肾小管末端 =T&<z_L  
液体 tcsb]/my  
血液 OVU)t]  
原尿 9y;}B y  
尿液 / x$JY\cq`  
成分 R8eBIJ/@_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N5ZO pRH{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C}"1|P!  
无机盐、尿素、水 _>kc:  
血浆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rqdN%=C  
6、排尿的意义: 5|N`:h'9M  
(1)排出废物; y 5=r r3%v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q5-i=lw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SE@TY32T  
b=pk;'-  
> /Q^.hzd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JMo r[*  
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zwJ&K;"y(  
   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c$L1aZo  
   瞳孔在明亮处变小,在黑暗处变大。 &FT`z"^  
2、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nCc(F&+?  
①外膜   cfa1"u""e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u a_w5o7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G/ ~gF7  
眼球壁   y Rl   
②中膜   T4"D&~3 3q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调节瞳孔大小,通光。 lNyyL Lt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J5HK1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5B2p_$W#  
③内膜: [u2t1^#Ol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 hfyU}`]  
④内容物 9#&H'mG  
房水 /2c(6h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能折射光线,与近视眼的形成有关 QRBx}!:NZ#  
玻璃体 8wOscL f:  
⑤眼的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qQG? k~r  
3、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成像,是视觉感受器) LP|YW*i=IQ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ag47$9(  
4、眼的卫生保健: ruB D ^-  
近视: t8h*SHD9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3W_7xLA  
矫正:戴凹透镜。预防近视,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C58o="L3S  
远视: \4G9YK-N>  
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XK\', }F  
矫正:戴凸透镜 xS5 -m6/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II.: k.D`  
5、耳的结构和功能: j|K;Yi  
①外耳   cc_'Kv!  
耳郭 、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3o?eUwI}  
②中耳 ~D4l64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2ww H3}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t&q~ya/C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UnH6J.b  
③内耳 ss-6b^  
半规管、前庭:为维持身体平衡 ~n%Lo3RiP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bSPKTKL  
6、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X#JUorGp  
7、鼻咽部有炎症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LD5`9-  
8、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4 l-Urn Z  
9、神经系统 lN,a+S/'  
(1)中枢神经系统 j3/6hE>  
①脑 H)gc"aRe;Y  
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DYS1vGo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 ZAN~TG<n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 "G.X=, V  
②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X %zK1  
(2)周围神经系统: 7H{1i  
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   Cb+$|Kg/"b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肌肉。 su1fsoL0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 NW`.7'aWT  
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bYVLFp=\_  
10、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0:u:#))1  
(1)结构   R2-F@_  
①细胞体 V,d\Wkk/  
②突起   ~h Dp-R;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JW^ ${4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bo\Ah/.  
轴突与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JJ_ Z{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oe 6-F)+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w?|qKO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R5^6Kwu  
12、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6?KUS}nRS  
13、反射的类型: Pvi2j&W84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天生就有,神经中枢是脊髓或脑干,不会消退。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反射中枢在脊髓。 F!)[H["_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强化,否则会消失。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中枢在大脑。 .IdbaH _a  
14.内分泌系统   wS#Uw_[  
组成: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3k-' ),z&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K$/"I0YyI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Jr &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83/m^^F{]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K|-m6!C!7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TaHcvjhR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adz~L$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Yk0*  
特点: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k7%p>c=B  
区别:汗腺、唾液腺、胃腺等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 WlvT&W  
15、几种激素的作用: {2P18&=  
激素名称 ")i)vXF'  
作用 j8[U}~*^  
分泌异常的表现 `pZX!6Wn  
生长激素 -k8sR1(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la-:"gKC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 [w@S/K[_|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4wI^M  
甲状腺 [Tbnfst  
激素 C12V_)~2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zm5Pl G  
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分泌不足) fK+E5~vQ  
甲状腺功能亢进(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VO;\s$5j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 EwFq1~  
胰岛素 L@6]~[JvP  
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q@[F|EF=  
糖尿病(分泌不足)低血糖(分泌过多) Aixe?A_x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GY^g-R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wV2 79^b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Y!_c/!Tx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n(eo_.W2|  
2、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hB.8\-}QMq  
类型:   vCJa%}  
大气污染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Rxqh7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华 *#Ia8^z=p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l:UKU!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X5[t6q!  
噪音污染:车辆、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对人体听力有影响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音。 1 @t.J>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63Gq5dF  
2、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会出现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物种消失(如果是当地特有,将灭绝)。 ?yq=c  
6、沙尘暴的起因中与人类有关的是: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的砍伐、放牧导致的土壤沙漠化,扩大了沙尘暴的沙源。 u_9c>  
7、酸雨 HB5-B XBU  
概念: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x} c  
成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 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量氮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C{uT1`  
危害: ^ IuhHP  
①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IBJNs$  
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8&"Jlz |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饮用; !s1<)%Jt  
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 wDXlAQ  
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 _&V,yp!|  
8、酸雨——空中死神     r/ g{j  
废电池——汞或镉造成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危害人类健康 [(#)9/3,  
含氟制冷剂——臭氧层破坏     u$[8Zmgzz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Il&7n_ H  
温室效应危害: PLs`Ci|`  
①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lZ  
②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Tyd1!~  
9、为环境保护做十件事: 7R:Ij[dV  
①使用布袋     1Xm>nF~  
②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U{oM*[  
③不乱扔垃圾         ROQ]sQpk  
④不随地吐痰             ( s4W&  
⑤不随意打鸟   j;_  
⑥不攀折花木             @- |G_BZ  
⑦随手关闭水龙头     +z?gf*G_W'  
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j)56bR  
⑨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U~7udUR  
⑩双面使用纸张 JP6 Noia  
o(Z~J}l({  
wW\@^5  
7UW\|r  
54>0Dv??H  
lD[@D9  
jwE=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