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9
- 金钱
- 65
- 威望
- 7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31
|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o`P%& i?g5_HI z hRB,1iG 第一部分:词语 "4+WZR]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k!HK 97qA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Slher0.Y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8'nVwb8I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g!y `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I3mGo `_RTw5{ d>fkA0G/9! 二、动词理解 sVv xHkt@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A
'5,LfTu ,>-< (Qi E5xzy/ZQ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Dq5j1m. 答:不能。因为: 2Yn <2U/^R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 (&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X4E%2-m@'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uC15s<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_5# y06Q f@DYN!Z_m '~&X wZ& 第二部分:句子 2fR02={- 一、句子分析 \6<=$vD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y\IqiA{o khrb-IY@ lWc:$qnR-K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Vq\`+&A E}p&2P+MR au=o6WRa 修辞的分析: s<_)$} (1)它本身的作用; 2h1C9n%j9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sOJQ,"sB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ZUR6n>r ~ZEmULKkR ^T$|J;I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hg}2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J>5:ht(6 ,Pjew% \LppYXz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X+S9{X#Cm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QQ ~- _:C9{aEZb $yYO_ZBiy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TDNQu_E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Vz~nT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pd7NF-KD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1d&Sg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s4SG[w!d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xScLVt<\e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R0vI bFwj gy0haW ,:H\E|XeBw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80/F7 q'tn 7Kal"Ew m~u5kbHOi=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J[Q%2 ^1aAjYFn m{uxIza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5,(_p^ MIoEauf /8g^T")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 G-wd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g,95T Bc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Fx[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Jjv=u {{MRELipW "a1n_>#Fb 三、仿写句子 T}P".kpbS 公式: U($dx.`v#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V=V:SlS9|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X+}1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i2(1ki/|O xp72>*_9& pxf$1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RUT,Y4 b 一、标题作用 V<@ o<R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mE9a6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b e-~\ @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0_"fJ~Y^J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lM{
+!-G, ;z:UN} 5v}8org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zVL;gVWA 1、开头 (+3Wgl+]/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Wo@N7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A"D,Kg
S C、引起下文 &n?^$LTPY D、渲染气氛 D-(w_$#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Q[mL(1: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 1$fJ3 U1RpLkibQ M9@ri ^x
2、此段在文中 (%xwl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w1"nffhO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d'$T4yA yA(K=?sq c|62jY"$-2 3、结尾 `~;rblo;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7V2lu C、照应题目 C
#6dC0 D、照应开头 ;Tc`}2 E、照应全文 I_rO! F、引人深思 ,o,I5>` )ZqJh c 8>hcV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UjGSO)z} 公式: uVDa^+=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nsAgGKKM^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u%_1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O1*NzY0Y%-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GBFtr S. q].a )>-ibf`#?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ANSFdc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l9-;2L4 公式: i35=Y~P-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Ii_ojQP-z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wG<(F}VX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fasgmi}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ugx%_x6 '-b*EZU8t F[[TWf/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FR!? #!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yz*6W
z D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I{:(z3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0C^TCuG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WT`4s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M]\I &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kU@N?5e )!:Lzi x,S
P'fcP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2-pjkhiwY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i?e`:}T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E7)=`kSl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qfz 8jY]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Za8#$`zq ez!C? x61 U[/r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Adgc%
.#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xC#@OZ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Ovqp-sw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h!:~f-@j4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S'B|>!z@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pL%r,Y_^\x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v7[[U{T eT8} sx51X^d 3、公式: P*Tx14xe4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wqW0v\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hv k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_}VloiY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Oq +IA~9 (B-43!C *`Yv.=cd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3UQ;X**F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DsB%7g 2、公式: [[Y0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e|D;OM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Ch%m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QtqfG{ X'% ;B `zt_7MD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B0!"A 公式:
\qR %%S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0(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6]pX>Xho pBP.x#| 1=a>f"cyf 七、巧设悬念 aKJQm'9Ks 公式: ku
a)
K!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zyg
}F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u:WlaS 0#*#a13 _#}n~}d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B8%{}[q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AT)a :i 9Xo[(h)5d h=_0+\% 九、插叙的作用 b-*3 2Y%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V{&rQ@{W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ktY! x5WW--YR+ dVo.Czyd 十、称谓变化 R
&4Z*?S 公式: J@ktyd(P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 F}; n?'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I3$3^0i#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S#S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