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9
- 金钱
- 65
- 威望
- 7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31
|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总是各种拖延该怎么办?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教育问题,我猜,“孩子太磨蹭”估计能进入前十名吧。磨蹭,貌似一大顽症,从四五岁到青春期,横扫各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为此头疼不已,无计可施。 /4xki_} q$aaA`E% )T k1 QHU i\W/C 有妈妈头疼,“孩子作文写好了,让他抄写到作文本上,从早上九点一直催到中午十二点,下午要去上课了,可把孩子作文本拿过来一看,就才刚抄写了第一段。” MNSbtT*^
ss5m/i7 0{#8',*}m? 有妈妈抱怨,“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做事不专一,不是动动这就是摸摸那儿,就从来没有分分钟搞定的时候……” ezPz<iZ\N v%fu /="~gq@ 孩子边玩边写作业、起床困难、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条理,规划性差,所以效率低,还容易让孩子情绪烦躁。 K~22\G` 6ND`l5
2 !'A:; 讲真,谁家的孩子没犯过拖延症,哪个妈妈没有充当过「加速器」? V*W;OiE_3 8P=o4lO+ V{<xff 谁家没上演过日常四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 /% kY0 LY }g4 M2| -%L6#4m4o 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不但伤了肝肺脾肾,更重要的是还伤感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催越慢呢? <n(*Xak{a /~^rr
f Yot?=T};3{ ☞拖延症可能是“惯出来”的,你得给他一个固定的节奏 a{[x4d,z 6P';DB Br`IW NMA}Q$o
s 有件事说出来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相信,多数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哪怕你真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 b!)<-|IK [H=) "_`F\DGAZu 想想看,多数孩子在学校都能听懂老师的指令,也都知道课间10分钟可以自己玩儿,上课了就要马上回到座位,听老师讲课。 9'r:~O #lkM=lY' A]XZnQ 这期间既没有老师一直对孩子大吼:“快点回到座位,快点找出书本,别那么磨磨蹭蹭的……”也没有老师哄着学生,劝着学生:“听话,好好回到座位,真棒,真乖……”。 o`Ta("9^ QcgfBsv96 {l |E:>Q2 因为孩子们已经接受了上课45分钟,下课10分钟的设定,他们是发自内心去服从的。哪怕上课偶尔有溜号走神,也绝对不会像在家里一样怎么催都不动,一会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H/Llj.-jg ?:w1je7 %Qj;, #z 而当我们孩子回到家的时候,固定的作息往往就难以坚持。孩子应该什么时间写作业,先写哪一个科目后写哪一个科目,写多久要休息一下,写多久应该停下来去洗漱睡觉,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特别模糊的。这就给了孩子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x:nKfY5 |^A ;&// j\m_o% 4 他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作业,他就一直拖延一直磨蹭,甚至父母催促的越凶,他越觉得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软性对抗父母的强权。 F{UP;"8' :sCqjz F4K0); 要解决这个问题,千万别寄希望于孩子的自制力、自控力或者“好心情”,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可执行的规划,让孩子把这些固定要做的事情,形成一种习惯。 U*3uq7 %JLk$sP9y`
bR V+>;L0@ gCxAG ☞合理的利用奖励刺激,孩子会越来越积极 ;X?mmv' /tUy3myJ KCWc`Oz 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钢琴弹得非常好,有次我问她,陪孩子练琴是不是挺辛苦的。她说“还好,这孩子实诚,给个套就往里钻。” :rg5Kt& 1bH;!J ~q~MoN<R 她在孩子的钢琴旁边,放了一个只“抽奖”盒子,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面有跟孩子一起商量的各种奖励: lg(bDKm mW:!M!kk _r2J7& s M +WkN}{ 有物质上的,比如“一盒巧克力”,“一袋酸奶”“假期去迪士尼”“新乐高玩具”,“书店任意挑一本书”…… {RF-sqce ]8T!qS(UJd &8z[`JW,T 也有非物质上的:比如“休息半小时”,“一集动画片”“指定一位家庭成员跳扭屁股舞”,“尊享捶背券”,“拥抱5分钟”,“再抽一次”…… ;$z$@@WC yV"ZRrjO'Z $]8h $ 她甚至还写了一堆儿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名称,说是被困在盒子里了,儿子抽出来才算解救成功。 A,`8#-AX *W
kIq> v'BZs 每次儿子练完琴,就有一次抽奖机会,儿子为了抽到心仪的奖券,练琴也变得有盼头了。 {uHU]6d3qy ,u/aT5\_ 0=K9`=5d0 其实奖励孩子这件事,不同教育界人士之间有不少分歧,对于孩子的作用也因人而异。 9D4NX<_ SCz(5[MZJ HQB(*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我们人类天生喜欢得到即时的奖励,游戏的签到有奖和时不时的爆装备,升级,都是在让我们更有乐趣玩下去。对于有些枯燥的项目,是可以试试奖励的方式的。 ;g~TWy^o /r=tI)'$ ~{Mn{ 只是要注意要奖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跟孩子讨价还价,而且不要经常用物质奖励,最好设置一些有乐趣的,能产生美好回忆的奖励。 n(el]_d ?2oHZ%G
?]x|Zy ,~"$k[M P><o,s"v "U\4:k`: ☞让孩子从后果中学习,但别幸灾乐祸 PTEHP TY Qwy* 0lv%`, 拖延,没有积极性这件事,不仅是孩子会有,甚至我们大人有不少也经常拖到截止日期之前才行动。 ldp%{"ZZ xe*aC KjQR$- 在不影响孩子健康以及重大事情的情况下,不妨让孩子自己为自己拖延的后果埋单一次。效果肯定要比我们天天唠唠叨叨,耳提面命要好一些。 Qm/u h C?2'+K "70WUx(\t #b~JDO(
曾亲眼见过朋友跟她家孩子为了刷牙的事情,母子之间拉锯战半个多小时。 3JVK W>O~-2 *guoWPA|Ij *f?4
妈妈先是问在看动画片的小侄子“你现在想刷牙吗?” 0)m(;> '70 孩子说:“我不,我要看动画片” ;f"0~D2 妈妈:“可是现在到睡觉时间了,你应该刷牙去” =dFv/F/RW 孩子:“我才不管什么呢……” B`
k\ EL' “你去不去,我数到3” mL4] l(U “我不去,就不去” kSDZZx t1%_DPD%W 之后朋友有点脾气上来,强行把动画片关了,吼着让孩子刷牙去。小孩倔劲儿也上来,一副我就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表情。 VP6ZiQ| A7n\h-b }oNhl^JC 要不是我拦着,小家伙很可能要挨揍。可是想想看这件事,如果嫂子不能接受孩子回答“不”,为什么要问孩子想不想呢? tQylT0'[+o 2/0v B> 'z[Sp~I\ 她可以跟孩子提出一个选择“是现在刷牙,还是5分钟以后再刷牙?”,说句“说到做到”就更好了。等时间到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就和善的拉着孩子的手,直接带到洗漱间。 =XY\iV1J* )4&cph'; lhkwWbB 即便依然被不想刷牙的孩子气得要发火,也还是可以诚实的说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气,你不遵守我们的约定,或者你现在去刷牙,或者下次取消看动画片的权利。” rf$X>M=G ^g`&7tX u&n'
ITH 这个后果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少刷一次牙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要让孩子知道,拖延是要付出代价的。同理,如果孩子起床、吃饭总是磨蹭,那就看着他上学迟到一次,如果孩子写作业总是磨蹭,就看着他因为作业没做完被老师批评一次。 |gU(s cra+T+|>Kc 3%E74 mOcD 威而不怒,不指责也不评价,就把它当成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个结果。孩子们会从错误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7R\oj8[ 3#TV5+x*"` -*XCxU' *q1% IJ FD8N"p V#`fs|e;y ☞家长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k"^o!p *;fw%PW kbMYMx.[ - (t4&,W_spA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QPfc(Z ]X^rU`":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mp@b942* /IM#.v 9F*+YG!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Y
iJV7 )'4k|@8| a(0*um(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67VT\f pi
,eIm iURk=*Z= P<f5*L#HD V7Mh-] ^/U|2'$'>E /<]{KI - 1Y]TA3: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对家长要求干的事没兴趣,故意磨磨蹭蹭表达不满。
m`FNIY ?'<nx{!c 这种情况的话,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问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然后你们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得解决办法。 4Z/Q=Mq2 kJ Mf `YIf_a{ - \xS&v7b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ruazOmnn~ 48*Do}l]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EMfdBY5 gwWN%Z" tz&y*e&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想先做哪一门后做哪一门,提前在脑袋里有个规划。 -
h9?1vc7 dtcIC0:[ nTz6LVF 到家后,不用先急着写作业,先把吃饭、喝水、吃水果、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开始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3MIcj=p <Ce2r"U1e ZAXN6h 7K5P8N
, |lkNi )-`;1ca)s Gqy,u3lE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b%S62(qP "1HRLci $n^gmhp - 4- [J@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O dCL ]._LLSzWhg ()3O=! 比如: T"0,r$3: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ki.t 变成: Xt'sQ}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0lCI
?IGVErnJJC =%>oR - &Ky_v^
给孩子提供选择 pf_mf. ~mR'Q-hi< r!{LLc}> 比如: [ U wi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YR;^hs? MKWyP+6` - DmOyBtj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6O}`i>/6M C,.Ee3T D7S'*;F 比如: Z" uY}P3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txPIG/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MC{
2X -P]sRl3O;
- ZE/o?4k*c1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h@LHRMO ^tCd L@$AS - Ey4z.s'-l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mb!9&&2-t P'O#I}Dmw< ;j)FnY=: -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h`H,a7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fxR]Y C|o`k9I# PxfY&;4n! QQV~?iW{~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狂躁和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 w#g#8o>' {4-[r#R<M X 51Yfr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b@2J]Ay E* q.()z(M7 0s>/mh;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 $]rj73p^tH R%c SJ8O# Q;D0<Bv 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iIP8`!
O [V)
L 6}KZp~s 还是那句话,孩子们试图逃避一些不确定的,枯燥的,可能会失败的任务,是很正常的事情。单单是靠着孩子们自己的自制力是肯定难以克服的,我们与其骂他,跟着干着急,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超越自己。 HX6Ma{vB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