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9
- 金钱
- 65
- 威望
- 7
- 注册时间
- 2018-07-30
- 最后登录
- 2018-08-31
|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总是各种拖延该怎么办?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教育问题,我猜,“孩子太磨蹭”估计能进入前十名吧。磨蹭,貌似一大顽症,从四五岁到青春期,横扫各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为此头疼不已,无计可施。 bi<<z-q`wJ $0])%
)U/jD 'Y38VOI% 有妈妈头疼,“孩子作文写好了,让他抄写到作文本上,从早上九点一直催到中午十二点,下午要去上课了,可把孩子作文本拿过来一看,就才刚抄写了第一段。” C:QB=?%; ZpTDM1ro BU`X_Z1) 有妈妈抱怨,“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做事不专一,不是动动这就是摸摸那儿,就从来没有分分钟搞定的时候……” s8h*nZ)v Cf%
qap# odv2 (\ 孩子边玩边写作业、起床困难、丢三落四、粗心大意,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条理,规划性差,所以效率低,还容易让孩子情绪烦躁。 i8]EIXbMX Gm~([Ln{ &K ~k'P~m 讲真,谁家的孩子没犯过拖延症,哪个妈妈没有充当过「加速器」? G|6qL R9XU 7_3B tsXKhS;/w 谁家没上演过日常四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 .u-a+ac< YQMWhC,8hy 0At0`Q# 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不但伤了肝肺脾肾,更重要的是还伤感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催越慢呢? N /4E
~^2 c*bvZC^6 }EK{UM9y ☞拖延症可能是“惯出来”的,你得给他一个固定的节奏 $8tk|uh c%H' jB[ <c+.%ka I"Oq< _ 有件事说出来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相信,多数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哪怕你真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 ?Ga8.0Z~KT `TrWtSwv 6^`iuC5 想想看,多数孩子在学校都能听懂老师的指令,也都知道课间10分钟可以自己玩儿,上课了就要马上回到座位,听老师讲课。 #;[G>-tC K-RmB4WI D#;7S'C 这期间既没有老师一直对孩子大吼:“快点回到座位,快点找出书本,别那么磨磨蹭蹭的……”也没有老师哄着学生,劝着学生:“听话,好好回到座位,真棒,真乖……”。 u`bD`kfT> s68(jYC7[ 56V|=MzX] 因为孩子们已经接受了上课45分钟,下课10分钟的设定,他们是发自内心去服从的。哪怕上课偶尔有溜号走神,也绝对不会像在家里一样怎么催都不动,一会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N\{"&e 2]!@)fio` A5<t> 6Y 而当我们孩子回到家的时候,固定的作息往往就难以坚持。孩子应该什么时间写作业,先写哪一个科目后写哪一个科目,写多久要休息一下,写多久应该停下来去洗漱睡觉,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特别模糊的。这就给了孩子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D,#UJPyg O?uICnmi6 Y_Yf'z1>[ 他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作业,他就一直拖延一直磨蹭,甚至父母催促的越凶,他越觉得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软性对抗父母的强权。 !_fDL6a- 4~fYG| a Bf{u:TCK 要解决这个问题,千万别寄希望于孩子的自制力、自控力或者“好心情”,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可执行的规划,让孩子把这些固定要做的事情,形成一种习惯。 U4D7@KY +m n`Q@<op
&:&'70Ya t7=D$ua ☞合理的利用奖励刺激,孩子会越来越积极 `fv5U% a4Q@sn;] Q\Ek U.[I 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钢琴弹得非常好,有次我问她,陪孩子练琴是不是挺辛苦的。她说“还好,这孩子实诚,给个套就往里钻。” ?ZF):}rvZ N
J3;[qJ Z#[?~P 她在孩子的钢琴旁边,放了一个只“抽奖”盒子,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面有跟孩子一起商量的各种奖励: /jv/qk3i sf*4|P} .9~j%]q V_7\VKR 有物质上的,比如“一盒巧克力”,“一袋酸奶”“假期去迪士尼”“新乐高玩具”,“书店任意挑一本书”…… =LW!$p c(Q@5@1y: T{dQ4
c 也有非物质上的:比如“休息半小时”,“一集动画片”“指定一位家庭成员跳扭屁股舞”,“尊享捶背券”,“拥抱5分钟”,“再抽一次”…… ZW4f " ;ALWL~Xm N>mW64_H) 她甚至还写了一堆儿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名称,说是被困在盒子里了,儿子抽出来才算解救成功。 I8xdE(o8+ [WwoGg*)mn ug3\K83aj/ 每次儿子练完琴,就有一次抽奖机会,儿子为了抽到心仪的奖券,练琴也变得有盼头了。 f"6W ;b2L. YWZ;@,W a5*r1, 其实奖励孩子这件事,不同教育界人士之间有不少分歧,对于孩子的作用也因人而异。 \ .xS 3j7FG%\ f%G\'q]#F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我们人类天生喜欢得到即时的奖励,游戏的签到有奖和时不时的爆装备,升级,都是在让我们更有乐趣玩下去。对于有些枯燥的项目,是可以试试奖励的方式的。 H 0l1=y EX,>V,.UV ">V1II
7 只是要注意要奖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跟孩子讨价还价,而且不要经常用物质奖励,最好设置一些有乐趣的,能产生美好回忆的奖励。 jn(x-fj6R SNj-h>&Mha C'6I< YX *`>BOl+ro >pq~ &)^u *22Vc2[i; ☞让孩子从后果中学习,但别幸灾乐祸 : |'(T[~L Tzq@ic#!B `YhGd?uu$ 拖延,没有积极性这件事,不仅是孩子会有,甚至我们大人有不少也经常拖到截止日期之前才行动。 sJ6.3=
c nrac)W QiK>]xJ' 在不影响孩子健康以及重大事情的情况下,不妨让孩子自己为自己拖延的后果埋单一次。效果肯定要比我们天天唠唠叨叨,耳提面命要好一些。 g=Xf&}&=x yw1&I^7 (bwD:G9 U1\7Hcs$
曾亲眼见过朋友跟她家孩子为了刷牙的事情,母子之间拉锯战半个多小时。 b:==:d:0s 3?Pg
;
BP/nK. (_FU3ZW! 妈妈先是问在看动画片的小侄子“你现在想刷牙吗?” kR =sr/{ 孩子说:“我不,我要看动画片” PK|-2R"M 妈妈:“可是现在到睡觉时间了,你应该刷牙去” R1];P*>%gZ 孩子:“我才不管什么呢……” 0|&@)` “你去不去,我数到3” xo>0j# “我不去,就不去” fi?4!h <-VBb[M# 之后朋友有点脾气上来,强行把动画片关了,吼着让孩子刷牙去。小孩倔劲儿也上来,一副我就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表情。 *EWWN?d k:0j;\Sx
h}Otz " 要不是我拦着,小家伙很可能要挨揍。可是想想看这件事,如果嫂子不能接受孩子回答“不”,为什么要问孩子想不想呢? PTe L3L 80lei Exb64n-_= 她可以跟孩子提出一个选择“是现在刷牙,还是5分钟以后再刷牙?”,说句“说到做到”就更好了。等时间到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就和善的拉着孩子的手,直接带到洗漱间。 .NOAp QLqtE;;)JK abo=v<mR 即便依然被不想刷牙的孩子气得要发火,也还是可以诚实的说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气,你不遵守我们的约定,或者你现在去刷牙,或者下次取消看动画片的权利。” "O34 E?ql. z8\YMr6o j|!,^._i 这个后果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少刷一次牙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要让孩子知道,拖延是要付出代价的。同理,如果孩子起床、吃饭总是磨蹭,那就看着他上学迟到一次,如果孩子写作业总是磨蹭,就看着他因为作业没做完被老师批评一次。 r:*G{m- +,e#uuj$p u\\t~<8 威而不怒,不指责也不评价,就把它当成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个结果。孩子们会从错误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j=r1JV
@ pz%s_g' o1AbB?%= [.#nM e]4$H.dP
2`o
@L ☞家长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cBxGGggB $*q|}Tvl# I&-r^6Yx - P6+ B!pY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10SI&O 2B_|"J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5m8u :6kQu adLL7 ">}6i9o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qTJhYxm gAAC>{Wh uw;Sfx,s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g bLWx'iG 1wFu3fh@ U5Hi9fe 5kGniG?T# (b25g! yE}\4_0I/ YR?Y:?( - wQ33Gc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对家长要求干的事没兴趣,故意磨磨蹭蹭表达不满。
B;k'J:-" g=Z52y`N< 这种情况的话,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问清楚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然后你们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得解决办法。 \jfK']P/H 3FBL CD3 $1yy;IyR ;Y7'U rn {4J.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dQ$fs 1 Pk+zBJ$ "Zp&7hI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想先做哪一门后做哪一门,提前在脑袋里有个规划。 O= S[n .a4,Lr#q. juF9:Eah 到家后,不用先急着写作业,先把吃饭、喝水、吃水果、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开始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保护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D
$% /VYT]( wJC[[_"3 I 8$IKQNS ^r~[3NT o=rR^Z$G }3
xkA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Kg%9&l $DHE%IN` J(]|)?x2 - yqN`R\d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Sn nfU (*S<2HN5 b A+_/1C 比如: VYG@_fd!x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LG[N\%<!H 变成: 9$)&b\D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A@V$~&JCL5
P< OH{l |
0 - #9,8{ O"
给孩子提供选择 j
iKHx_9P 0'o[2, KqI:g*H'x7 比如: 3](hMk,}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ZU4) UoxlEec - q`xc h[H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F6)Z[uG ajSB3}PN Kd:l8%+ 比如: Pe<VPf9+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x~7N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M<-Q8a~ Ci`o;KVj
- Qs1CK;+zU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2uj
.* Ark]>4x> - _vTr?jjfK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AjK5x@\ T5:Q_o] =u2 z3$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od=hCQ1>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76 _EXy x Lan1V
p9"dm{ OxHcoNrz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狂躁和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 IxbQ6 QuR}6C Bsa;,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lp=4C9 t3)6R(JC WARiw[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 FX!KX/OE) /a\i Ul8HWk[6Iw 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9]eG|LFD bdL= ?KS ;W-
A2g
还是那句话,孩子们试图逃避一些不确定的,枯燥的,可能会失败的任务,是很正常的事情。单单是靠着孩子们自己的自制力是肯定难以克服的,我们与其骂他,跟着干着急,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超越自己。 ?l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