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怼姐文章 :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房价怎么走? "刚需"必知的政府调控逻辑》的文章,文章核心观点提出: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 ]R*h3U@5#K
qx1+'
? jY k5]2#A
文章中的原话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的完善,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但涨幅不能过大,理想状态是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v83@J~
zhgvqg-
理由是,中央说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要低估政府这次调控房价的决心,这里政府说的是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没有说要打压房价,让房价大幅下降啊! VD~
%6AjyN
X6Q\NJ"B
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 fl}!V4
j@s* hZ^J+
但是,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值得相信吗? k!"6mo@rd
Gq]/6igzX
去年,《人民日报》说“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让民众一度对人民币非常有信心,然后,人民币华丽了的刷新了八年半新低。 w'6sJ#ba(
U62Z ?nge%
? M3VTzwuf^S
前年,《人民日报》说“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鼓舞了太多股民冲击战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JI[{n~bhGD
<%N*IE"q
? d<cqY<y VA
网友们对前车之鉴记忆犹新,把“4000点是七点”、“人无贬基”和“房价必涨”并称为“人民日报三大史诗级flag”。 @gnLY
< #zd]t
flag的意思是:在不适当的场合说了最后会导致极大不幸的话。 \gFV6 H?`
Vj[hT~{f
所以,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被称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楼市的最大利空消息”。 O<P(UT"
KsSIX
不仅网友们极尽嘲讽,专家们都看不下去了。 ):]5WHYg
7DPxz'7):
马光远 : 神逻辑!为什么投机炒作,不就是因为土地人为制造短缺导致的嘛。把土地放开试试? >+9:31p
:!/ (N
1 ?3y>K!D(A
D4O^5?F)|
似乎是为了呼应人民日报的观点,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报告。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走高,同比名义增长9.3%,创2015年3月以来最快增速。 L _Xbca=
G Ml JM
这被很多人解读为,数据远好于预期,侧面说明当前房企依然热衷于开发投资,也就是说,房价还要涨。 GDQQ4-|O
&>xz
同时,5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4590亿元,很多人解读成央行大放水,货币又要变纸了,房价又要涨了。 qH4+iSTnV
%z6_ ,|%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怼姐一个一个说。 ^6QzaC3
8/<+p? 3p>
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程度,是背离的 。 sQmJ3 (:HO
OK(xG3T
齐俊杰分析称:在房价暴涨的时候,因为地产火爆期都是去库存,大家恨不得先把房子都卖掉才好,但卖着卖着发现,大家热情越来越高,房子快卖光了,那就不如再去开工建设一些。 jct'B}@X(
:{s0tw>Z
? t\WU}aKML
所以,地产开工才会上来,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地产销售快速回落,从10月份的26.4%,下降到今年4月份的7.7%,相反一季度开始地产的投资增速上来了达到了9.8%。 69S*\'L
~5o2jTNy`p
根据海通证券(600837,买入)的研究,投资增速好比供给,销售增速好比需求,供给现在增加明显大过了需求的增加。 3Dx@rW\
GmH`ipi
其实历史上出现这种投资大于销售的时刻并不多,一次是2007年10月,第二次2010年3月,第三次是2013年的6月,在这三个时刻之后,房价在随后的一年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tTbfyI
Jb6)U]
所以判断,房价下跌将是未来一年的大概率事件。 K]&i9`>N
NXMZTZpB7
另一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央行的报道,都在强调“缩表不意味着货币紧缩”。 rpUTn!*u/
S.; ahce
还有报道,把央行的MLF操作解释为“扩表”。 NpH9},1i
/V }Z,'+
为什么这么说? 3/ '5#$
CI1K:K AM
因为市场太恐慌了,所以是来安抚市场的。 c"diNbm[
AAF']z<4_"
其实专业的人都知道,扩表不意味着宽松 ,这才是重点,只是怕大家恐慌,所以央行没有说出口。 v,!`A!{D
,B#*<_?E5
也就是说,市场上仍然缺钱。 "0Z5cQjg
+45.fo
? Z# %s/TL
再加上银行理财资金必须申报投放渠道和负债情况,彻底断绝了开发商从银行渠道大手笔拿到低息贷款的可能。 ?
=I']$MH
/5X_gjOL,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开发商是贷款拿地,拿到地之后抵押给银行,用抵押来的钱再去拿下一块地,一环套一环的加杠杆。 A_Y5{6@
>mj WC) U
现在,银行收紧了给开放商的钱袋子。怼姐似乎听到了开放商杠杆断裂的声音。 quS]26wQz
aZ8f>t1Q
杠杆断了,被杠杆翘起的房价,还能支撑到几时呢? aUi^7;R&<
c-* *~tb(
? n )PqA*
2 eExI3"|Q
G2&,R{L6w
过去几年中,中国一直处于降息周期,以致有人完全没意识到:房贷利息是会变的,央行加息之后就要多还钱... uT>"(wnJ|
Pa'N)s<
很多人还以为,贷款买房的月供不会变,每月按时还钱就可以了。 OHv4Yy]$B
}.D adV
更不要说:加息周期来了后,如果自己用了高杠杆的话,会发生什么、应该怎么应对。 L;=3n[^x
%6la@i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加息势在必行,“钱紧”也将步入常态。 ?-'GbOr!
b%].D(qBy
米筐投资分析认为,三年内,中国房贷利率将重回7%时代。什么意思? tB`IBuy9!"
\c1>15
如果你借了100万,9折利率,30年内等额本息,现在月均还款5013元,三年后月均还款6366元,每月多支出1353元,即月供还款涨幅高达27%! oDWNOw
v0( _4U]/
? Y,?kS
dS
这还只是正常的房屋贷款的情况。如果,你买房时还加了“首付贷”等方式,那就更加危险。 >*EJ6FPO
QJSi|&Rx&?
去年房价疯涨的时候,有人在论坛上分享了月薪1万元、用80万首付拿下600万房产的经历;甚至还有人手上不到100万现金,靠抵押两套房子,辗转腾挪把杠杆加到了2000万。 Rh%A^j@
[QIQpBL
粗算了一下,即使他们借钱利息是基准利率4.9%,借最长期限30年,月薪1万元那位,每个月至少也要还2.7万元。 40O@a:q*
KMx
'(
借2000万那位就更恐怖了,按银行基准利率,月供得10万元以上。 7-
|N&u
\A6}=
这已经不是炒房了,这是在赌博。 ?DE{4Ti/[
kP1cwmZ7F
? ]:}7-;$V
现在,明显的是,市场上现金少了,钱紧张了。“拒贷”现象已经开始频繁出现了。 n}C0gt-
KB{IWu
像这种“赌房”的模式,资金链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kDG?/j90D
|S]T,`7u
还能撑多久,怼姐不知道,但怼姐要提醒,个人资金链断裂现象,将大规模出现,他们急需卖房变现。 C@g/{?\
MaLH2?je^n
但是,市场上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基本被各种政策封杀了。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流动性已经几乎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