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7930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
金钱
65
威望
7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3 11:16:16 , 来自:上海市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I/,r2ODLh  
3^su%z_%  
l2`8]Qr   
第一部分:词语 jv|IV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d) o<R;F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v<}$v6D~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r!#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G Kelz?h>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a* IJ)'S  
"a"[B'  
WD?V1:>+  
二、动词理解 E>6zwp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kkOYC?zE?  
yMSRUQ x  
{h%.i Et%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uLzC]  
答:不能。因为: w6 "LHy[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MB |(,{S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8w*fg6,=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29xo03-[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3P\I;xM  
n`:l`n>N$  
q-8  GD7  
第二部分:句子 uN\9c Q  
一、句子分析 5^d%+*l;q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7s5Vt|  
;Ok11wOw  
mifYk>J^9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DU7Ki6  
2iG(v._x  
y?unI~4tC  
修辞的分析: *<A;jP  
(1)它本身的作用; (wY% $kW4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Om1z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Ia(g0  
Vi?Z`G]w!  
UZAWh R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ev guw*u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 $"iO#oO  
-=sxbs.aA  
9vj:=,TNu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s{: Mu~v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Z.mV fy%  
R\Q%_~1  
"4?hK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F#<P FT4i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5 ~$qY_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gg!V'9w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Ph%s.YAZ~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p]~eM)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ntkinbbD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Sl_zO?/PF  
``E;!r="v  
~fUSmc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Ns&`Yn{  
P`%ppkzV6  
YI|G pq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pge7P  
(7wR*vO^  
a "1$z`ln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RU >vnDaC  
/1>  
8 [."%rzN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K| N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8Lt[^ux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slmxit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BxT~1SBFq  
6aK--k  
s,29_z7  
三、仿写句子 0$_imjZ  
公式: QJE- $ :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Q:Ms D.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 gFA? aD<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M!jW=^\  
V_1#7  
Vlz T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T|-K\*  
一、标题作用 |zT0g]WH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pnG8c<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Yptsq@s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t/D Q<B_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Zn} )&Xt  
&Egn`QU  
{pg@JA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G_<[sMC8  
1、开头 [:=[QlvV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J-f0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9?<E[  
C、引起下文 B*AMo5  
D、渲染气氛  =*Yc/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vp|=q;Q%r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lKD@2  
s*X\%!l9  
#<e7 Y0  
2、此段在文中 j`GbI0,bT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8w(PdTn%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VH]TKkk  
C}kJGi  
@/u`7FO$&  
3、结尾 D7(t6C=FP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_<`dzz  
C、照应题目 g|HrhUT;  
D、照应开头 te''sydUS  
E、照应全文 w +Z};C  
F、引人深思 :58'U|  
hpyre B  
bOdv]nQ1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0EB'!  
公式: )/AvWDKvO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ri;M7rg`.{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Jqj6L993e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qR<DQTO<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yy74>K  
yk)j;i4@  
3.H-G~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4|L@oTzx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Q(IS=  
公式: {.OoOqq9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KMobIP^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y~_Hh(TSL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N9PM.nbd%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eEh0T %9K  
IjRmpVcwN  
c+{4C3z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e C{Z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Z4-dF;7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_Xv/S_yW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1`$*~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Z+,)-ke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H7= z%Y9y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n6Zx0ad?  
614/wI8(  
#G=QL(f>/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oMe]dK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3MUrIsB>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A m1W<`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p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 tpZE+OX  
M!l5,ycF  
=4 H K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4w6K|v<X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dH&IEP~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4q}D-'TF8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gWo~o]f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c4S_)|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B3t>M) 9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9GwsQ \  
g DG m32  
b . j^US^  
3、公式: $Ig,cTR.b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k f!/9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90ag!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7qz-RF#s8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XXcf!~uO  
<3x#(ms!!  
Kx+Bc&X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FxX3Pq8h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Ve1] ECk  
2、公式: K@~#Gdnl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Z^g\l.j{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5; [|k$ v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Hu7zmh5FF  
IR8&4qOs  
Z+W&C@Uw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RrQ()<as  
公式: sr+mY;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yj R O9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z;,deoGh  
g0OS<,:  
piotd,  
七、巧设悬念 P/9J!.Cm  
公式: ]e~^YZOs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6<$|;w-OV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2vN(z %p  
X4G55]D$>  
Lp)8SmN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jFT V\|C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Nt-SCLDM  
B[B<U~I}  
vaOL6=[#:g  
九、插叙的作用 Z^6(&Rh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j/pQSlV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6F3;bg R7  
8m6nw0   
BQ:Kx_   
十、称谓变化 UeMe4$m  
公式: kte.E%.PE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15 11<,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AS_+}*WSFQ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Q3q.*(#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