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516121阅读
  • 18回复

明弘治暗刻凤凰纹黄釉碗 ( 鉴定求证之路 )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03-18 12:30:57 , 来自:亚太地区
7$"{&T  
[wp(s2=  
    据踏地者回忆:99年,经当地友人陪同,从嘉兴新塍一大户人家处收到一件好东西。那是王江泾不到点的一个古镇,这户人家祖上是当大官的,延续至今,家里只有三人,一个老母亲,二个儿子,一个有些残疾,一个是老实人,老婆都没娶。家中摆放着一些老家俱,墙上贴有泛黄的文革老画,靠进门处墙上还钉有民国的瓷筷筒。经陪同人招呼后,老人从屋子高处拿下来一个竹篮,里面放了一些瓷器碎片,完整的都被买走了。还有一些铜板,一些老玉。当然,这些现在看来是宝贝的东西,在当时是不收的。最后,一件也没相中,正要走时,老人讲:“等息!” 又拿出一个方巾,打开来是个黄碗,碗底有个“大明弘治年制”的青花款,底足上有好几道冲线,不值钱,有人出过5000,没卖。最终6800成交,我又以68000的价格,终得此宝。 e,J q<=j  
    回来,就用牙刷沾水轻洗此碗,碗上的粘状包浆之厚,不像晚清民国的瓷器,根本洗不掉,凑近闻了闻,很浓的泥腥味。胎很簿,看底是老的,冲线也对的,手电一打,碗上还暗刻有双凤纹,东西应该没问题。  862e  
    直到2014年秋,一起长大的留学生回来了,讲起要到嘉善高铁新城创业,问我入伙不。对呀,家里的黄釉碗不是给丘小君、边正明等专家看过,对的,可以卖点钱。为扩大影响,多卖钱,《华豫之门》可以去一趟,结果那个姓胡的专家讲是新仿的,差点晕了 《华豫之门》归来,专门去拜访了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宋业伟,宋老师用手电、放大镜,足足看了20多分钟,最后得出结论:此碗手感适中,无任何新仿做旧痕迹,100%老的,但是不是到代,主要看纹饰,就是暗刻的凤凰纹等纹饰,纹饰流行在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的真品。当天,从上海虹桥坐高铁到杭州城站,搭一号线到萧山,又拜访了当地知名的土专家蔡锦荣,因为他手上也有个正德的黄釉盘。蔡老师讲:“看底是对的,但碗上黄釉太嫩,光泽弱了点,好象是高温烧完白胎后,上黄釉低温再烧的仿品,我那个黄釉盘还要黄些、亮些。”我又问:“是不是接底的?”蔡讲:“暗刻纹、黄釉都跟通的,不像接胎器”。事实上,我心里暗喜,这就是浇黄釉的工艺,被他看出来了,虽然土,但的确是高手。又坐2号线,路过香港腾隆拍卖,已经傍晚了,公司的专家“小王刚”徐杰和韩总都在。他们看了后,一致认为是老的,但需要做个物理鉴定和双专家鉴定。一天跑了三个地方,《华豫之门》的结果被彻底否定,心里多了一份踏实。马上要过年了,必须有个真真实实的、彻彻底底的、权权威威的结论。终于联系到了朱铁权,他用EDX8000L X荧光检测仪照了遍,无近现代元素,他又用放大镜、手电、显微镜,看了10多分钟。第二天中午,结果出来了:锆元素含量偏高,其他正常,无现代元素,与清早期真品相符。锆元素是一种古代的宝石元素,印证了弘治娇黄釉是“宝石入釉”的传说,增加了锆元素,使得釉面鲜亮,金光闪闪,宝光十足,这就是到代的、弘治娇黄釉真品。为什么朱铁权不直接讲是到代真品,因为他讲:弘治娇黄釉非常非常稀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到代的真品,保守起见,写个清早期吧,清早期也值几百万了。 V)|]w[(Y  
    看来,对于明弘治暗刻凤凰纹黄釉碗的鉴定求证之路才刚刚开始,2015年,我会带上这个宝贝跑更多的路……
1条评分威望+1
徐大侠 威望 +1 - 2015-10-14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3-18 18:20:46 , 来自:亚太地区
弘治娇黄釉 与 生态放养鸡油  对比图 d?6\  
BV"l;&F[  
f%[0}.wp  
\281X  
Z [Q jl*  
dy"7Wl]hi7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3-18 18:31:29 , 来自:亚太地区
历史背景   (6~~e$j  
弘治帝生性恭俭,体恤百姓疾苦,特别在御厂制瓷方面,并不像成化时期不惜工本民力、大量制作精美制品。因此,弘治一朝除日常使用器物沿用成化造型继续制作外,难见其赏玩器。 O;SD90  
EM0]"s@Lf  
7gP8K`w?[  
t_{rKb,  
娇黄工艺 vj+ S  
弘治浇黄是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创烧的一种十分名贵的精美器种,论之发色,前朝后世皆为不及,有考为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准瓷器。 )/4U]c{-  
黄釉,因其谐音“皇”,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最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神所用,《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可见黄色专用于祭地,及最高级别的生活观赏器、实用器。黄釉作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之成化的淡黄釉显得深厚,较之后来正德黄釉浅淡适中,遂成一代名品。弘治“娇黄”釉黄釉用含铁成分较高的天然磁石赭石为着色剂,烧成温度稍高于850~900℃。此种釉瓷器在宣德时期已经烧成,但釉色不够纯净,以弘治黄釉最佳。因呈色淡而娇艳,釉面肥润莹亮,故有“娇黄”之称。由于这种黄釉瓷器是采用浇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娇艳,如鸡油一般,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或鸡油黄。 0|OmQ\SQ  
'/ GZ,~q  
~/1eF7  
弘治浇黄釉,因其娇嫩、艳丽、隽秀、精巧、迎人的诱人风格令人爱不释手。有关浇黄釉器的资料显示,最早于永乐,但浇黄釉器只产于弘治,并采用了永乐甜白浅划花工艺风格,锦上添花。弘治黄釉器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器种,因而无论大小器物无一不精,是并列明朝六大器种(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德五彩、成化斗彩、弘治浇黄)之一的名贵器种。正因此,见之不易、得之更难。 BV512+M  
lArDOFl]x  
zH1:kko  
弘治浇黄为低温器,但弘治大器也有高温器,但高温器的黄,皆泛红头,沿袭成化工艺,也名贵至极。弘治的黄釉绿龙器十分名贵,也别具风格,由于弘治的胎质细密,并融入了多种宝石等名贵元素,因而虽然极其娇薄,但击之一定为金属之声。弘治浇黄器,前朝后世其黄之色,为弘治娇嫩可人,真与假,本朝还是后仿之器,只要放在一起,不必言语,自有结论。(以上摘自李言先生中藏网文章) {aYCrk1  
YN($rAkL  
L7 g4'  
以下是我个人对娇黄釉的描述: PtT$#>hx]  
ZE"Z_E;r  
釉面平整、均匀、透明,其色柔淡、金黄、娇嫩,不泛青、不泛红,色彩均匀,浑然一体,似放养鸡肚子里的鸡油一样油润鲜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朝不及,现在也做不出。暗刻工艺使娇黄锦上添花,实物比照片更加生动。 TptXH?  
+i6XCN1=  
Q\{$&0McF  
TI^M9;b  
数量稀少 Q0-}!5`E1$  
#hP&;HZ2>"  
弘治朝瓷器生产非常稀少 X8| 0RU@f  
UWW_[dJr   
2:Rxyg@'  
弘治皇帝即位后,力挽危局,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任贤使能,抑制官宦,整顿吏治,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朝政治清明,朝野称颂,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人称弘治中兴。 >TQnCG =  
弘治皇帝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景德镇瓷器烧造数量剧减;另一品种不多。 ,]8$QFf  
弘治三年十一月甲寅,内阁大学士刘吉等言:……近来工役繁兴与军民困苦,如沙河桥自成化十四年被水冲坏……又如江西磁器,内府所收计亦足用,今又无故差内官烧造、未免扰人……乞将沙河桥南海子做工军士尽放回营休息,烧造磁器内官停止不差……。上曰:灾变叠见,朕深忧惧,思图消复惟在恤民,今卿言天寒军士久劳,工役及烧造内官骚扰地方,诚宜停止,江西烧造瓷器,内官不必差。这段史料详细说明弘治三年仃差内官烧造瓷器是大臣上谕,向朝廷陈述原委,孝宗朱佑樘才决定停止不差的。其原因十分清楚,这些内官太监,在地方上无恶不作,大臣对此甚为不满,所谓“扰人”仅仅是一种婉转的措辞:而所述“内府所收计亦足用”之语,正说明内宫瓷器的贮存数已是十分巨大,不必再烧。显然,这些瓷器绝大多数是成化时期烧造的,因为孝宗执政三年,两度裁减、停遣烧造内官,景德镇御器厂的制作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度,即使没有停烧,其数量也有限。因此,可以说,弘治早期几乎没有多少瓷器生产。比如成化朝烧造的斗彩瓷器,弘治一朝竟未见一件,只有五彩尚有少量制作。 8jm\/?k|  
qFg"!w  
7) e#b  
根据现有的材料对传世的弘冶瓷器作了一次粗略的统计:在国内,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馆、台湾省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大博物馆拥有较多数量的弘治瓷器外,其余仅见零星收藏;在日本、美国等一些收藏中国瓷器较多的国家,对弘治瓷器的收藏也是微乎其微。 AZ& ]@Ao  
O/bpm-h`8c  
弘治朝瓷器器形不丰富,是明代个朝传世品中最少的,基本上承袭成化一朝的制作工艺,瓷器造型轻盈秀逸,线条柔和。传世品种,大件琢器不多,多为盘、碗类实用器,器形有收口碗、撇口碗、收口盘、撇口盘、银锭式盒,长方四足盒、圆盒、双兽耳樽、双绶带耳樽、葫芦瓶、盖罐等,有的还加上金彩纹饰,增加了艺术效果。 23Juu V.  
_)F0o C {  
青花是每一朝均有大量烧造的主流产品,但弘治青花瓷却不多见,尽管如此,这一朝仍有的作品并不逊色于前朝。也许由于瓷器烧造任务的减轻,匠人报着感恩的心为皇帝制作瓷器,弘治朝瓷器的制作不但保持着成化的良好制作风格,而且也生产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色釉--低温娇黄釉,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最高水平。 xH/Pw?^  
u|uPvbM  
HT6+OK(~dJ  
fk  
最好黄釉 _.G p}0a  
明弘治娇黄釉能够成为史上一致公认的最好黄釉,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 e  
1、莹亮:我们日常见到的色釉多为高温釉,高温釉做出翡翠的玻璃光泽来是很轻松的,而弘治黄釉是低温釉,低温釉要做出和田玉的温润莹亮是极其困难的,绝大多数低温色釉暗淡无光,有脱釉、剥釉、失光等情况。这点在清晚期的彩瓷和民国的粉彩、浅降彩瓷上经常可以体会到,而且年限又短,远不及弘治。 XY1b_uY  
2、匀:黄釉非常均匀。 wC4:OJ[d  
3、透光:因为釉面是透光的,所以永乐甜白釉时期的细划花工艺,即我们所指的暗刻纹,能够透过釉层显现,美妙绝伦;更为称奇的是,可以在簿胎器上双面暗刻,各自显现,互不干扰。而到了制瓷业顶峰的清三代,反而不及,有一种娇黄釉是粉质感的,釉层不透,只能做些黄地的器物,可见工艺已经失传。 Fmux#}Z  
4、宝光:娇黄釉工艺失传,主要涉及到黄釉的配方,其中一定是有锆这种宝石元素,宝石入釉,烧出的釉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宝光十足,旧器如新。 v#o<. Ig  
5、娇:色如鸡油般娇嫩,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体会。 H_+F~P5RC  
6、浇釉:二次浇烧的低温釉,也是唐三彩工艺的升级,目前娇黄釉工艺已经失传,无法复制。 P1Chmg  
7、釉簿:黄釉层很簿,但色彩却很均匀,是难度极高的。 [Csv/  
8、开片:马未都讲到:老一辈的玩家讲,弘治黄釉里可以看到血丝,这个碗我盯了一辈子,眼睛都看瞎了,还是没有看到。我猜想:就是釉面开片极为细碎,开片里有沁色和细晶,凝神细来,仿若血丝,他自已的黄釉碗为什么看不到,因为他的碗是成化晚期的工艺,黄中泛红,并不是真正的娇黄釉,我的能看到血丝。 ]eD5It\  
9、阳黄:不泛红、不泛青、不泛绿,淡雅纯正,黄色质感刚刚好,我把翡翠的正阳绿拿到弘治黄釉上,称其为正阳黄。 of>"qrdZ  
10、有色:釉面泛雾散状铅光,铅光中又闪耀着淡淡的毫米波长的蛤蜊光,色中有色啊!的确是这样,没有任何的夸大之词。 >djTJ>dl_u  
   Vs~!\<?  
+7|Qd}\X  
宝石入釉 DV">9{"5']  
娇黄釉配方已失传,但 X荧光检测结果:锆元素含量偏高,其他正常,无现代元素。锆元素是一种古代的宝石元素,印证了弘治娇黄釉是“宝石入釉”的传说,增加了锆元素,使得釉面鲜亮,金光闪闪,宝光十足。  LAfv1  
OJ Y_u[  
#I|jFn9  
!JE=QG"  
真正娇黄 *g;4?_f  
A-XWG9nL  
=(U&?1R4  
娇黄釉在弘治早期,技术上并不成熟,还是沿袭成化工艺,上海博物馆的弘治黄釉盘,光复博物馆的黄釉碗,都是黄中泛红,是弘治早期的,并不是真正的娇黄、鸡油黄。弘治朝官窑几度停烧,真正的娇黄、鸡油黄,是在弘治中晚期才真正成熟的技术。 H<bK9k)E  
XP'7+/A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3-18 22:13:22 , 来自:亚太地区
一件器物分别请多位专家鉴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异议时,专家还会自我解脱:“观点不同,学术之争。”要求说出鉴定理由时,有的专家会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来搪塞。问题的关键还是查看鉴定点的方法和方式出了问题,他们根本不懂陶瓷工艺学、陶瓷工艺史,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其结论必然是错误的。 %bp8VR sY  
UY!N"[&  
{4@+ 2)l  
见过实物的专家及其意见: EM.7,;|N  
邓丁三、白明、李飞,2014年11月7日下午,杭州吴山古玩艺术节讨论会上--假,注浆胎 -or^mNB_z  
边正明、丘小君,2014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电信大厦鉴定会上--真,老的、到代、真品 S-8wL%r  
王 志 平,2014年11月下旬,远大博纳拍卖--真,到代、真品 *+-L`b{SX  
严春阳,2014年12月上旬,杭州九点艺术--真,严讲:此类娇黄釉,在苏富比任职13年间,见过2次,都是碗,都是残器,一个卖了400多万,一个卖了600多万,这是第3次看到,东西对的 ?y@RE  
一位40来岁女鉴定师,2014年12月中旬,香港泰珑拍卖--真,需做进一步物理鉴定 EAgNu?L  
一位60来岁张姓男鉴定师,2014年12月中旬,觅水拍卖--真,底足细密汽泡特征符合、开片内有土沁、结晶 .K n)sD1  
胡智勇,2014年1月中旬,华豫之门--假,粉质感、拉长的凤身、都是素的 d0;$k,  
宋业伟,2014年1月下旬,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100%老的,没有新仿作旧痕迹 Y)-)owx7  
徐杰,2014年1月下旬,腾隆拍卖--真,老化痕迹明显 dHtbl\6  
朱铁权——2014年1月28日,上海藏玺--真,清早期 c)HHc0KD  
bHi0N@W!vG  
nS53mLU)  
为什么同一器物,会有如此多的不同结论呢?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 Bj ~bsT@a.  
1、弘治朝几度停烧,早中晚期的黄釉是不一样的,以博物馆的早期东西为标准的话,真正的娇黄釉,部分专家就不认识了 \;h+:[<e1  
2、真正的娇黄釉瓷器,存世量极少极少,部分专家根本没见过娇黄釉真品 99\;jz7  
3、边正明为什么认定是真,主要根据碗底青花特征来断定 $p)7k   
4、丘小君为什么认定是真,主要是其高徒边正明认定是真 TaZw_)4c  
5、王 志 平为什么认定是真,因为他是真正的古瓷高手,我拿过去14样,他全部看得懂,说的对 *f?z$46  
6、严春阳为什么认定是真,他在苏富比工作中,见到过其他二件实物,还有:娇黄釉与普通黄釉明显不一样 t#Q" ;e  
7、香港泰珑女鉴定师为什么认定是真她的确是拿放大镜、电筒,认真看过的 nJvDkh#h1  
8、觅水拍卖张姓男鉴定师,什么认定是真,因为他是专门给人掌眼的,底足及汽泡符合特征,开片内有土沁、结晶,他抓住了鉴定点 `o.DuvQ E  
9、宋业伟为什么认定100%老的,因为此碗无任何新仿做旧痕迹 qOusO6  
10、徐杰为什么认定是真,此碗老化痕迹明显,是开门的老东西 B4<W%lm  
11、朱铁权为什么认定是真,清早期,因为他用EDX8000L X荧光检测仪看过,无近现代元素 %4%$NdU"  
F%8W*Y699  
为什么有些专家认定是新仿呢?  !IZbMn6  
Qe&K  
主要是:水平有限、没见过娇黄釉真品、看物件的专业器材没用上、主观意识上认为皇器都是传承有序,千万级的东西,你是不可能有的、缺乏实战经验 ]$StbBP  
nY#V~^|  
RW!_Zz Z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3-18 23:10:32 , 来自:亚太地区
久病成良医 pNOVyyo>BW  
的确是这样,经过多年的研究,渐渐的,单在这个黄釉碗上,我也成了专家。 Mo+ mO&B  
我们在看一件东西新老的时候,不要轻易去肯定,也不要轻易去否定, |{#=#3X  
必须保持良好心态,认真仔细的借助各类工具,用科学、眼学、传统等方法去找出鉴定点。 G2FP|mf,  
&*G+-cF  
个人总结如下:
dx=\Pq  
QN%w\ JXS  
一、传统,不借助外来工具 *wNX<R.  
1、眼睛:不用讲了,最最重要,高手能在10米开外辨真伪,色彩、包浆、质感、器形等 TBfX1v|Z)  
2、鼻子:闻木材的气味、出土器物洒点清水闻土腥味等 LPjsR=xi  
3、耳朵:通过无损敲击,声响,分析材质、密度、裂纹等 oo{5 :  
4、双手:抚摸器物表面,感受材质、冷暖、重量、光洁度,木材类可以用指甲扣硬度,有些器物要戴手套 5rAI[r 9  
5、面孔:将器物贴于面部,感受冷暖、光洁度,比手更灵敏 u3!aKXnv<  
6、舌头:在无害情况下,用舌头感受粘涩度,当我提出这个方法时,你在笑。花大价买来的玉石类,可以一试 "J0,SFu:  
7、 6E9y[ %+  
8、 GCxtWFXH  
二、深入,需借助外来工具 IAr  
1、清水  `O-LM e  
2、酒精 O<3i6   
3、电筒 Cdjh/+!f  
4、紫外线(对胶质类一照就明了) +ahr-v^R<  
5、玻璃 zw{cli&S  
6、钢条 -+1it  
7、电子称 A>"v1Wk  
8、放大镜 j@c fR  
9、容器等 NO4V{}?a  
.xtjB8gc  
三、微观观测 Q AJX7  
利用高倍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器物表面的进一步观察,微观的东西,很难仿造,99%是无法仿造 %IS'R`;3  
微观观测是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By=/DVm)=  
S- Mh0o"  
四、科学 K)2ZH@  
X荧光机等,机器只要操作准确,数据能说话,只是不同的人,对数据的理解不同罢了 uN`{; Av  
sPCp20x:y8  
五、实验 @MfuV4*  
水浸法: 木材、蜜蜡、瓷器等 aqvt$u8  
比较法: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Rd5ni2-nve  
测硬度: 可能用到玻璃、钢条等 ,}M@Am0~  
测密度: 需要清水、容器、细线、电子称等 "ei*iUBN:  
测平整: 将器物置于平玻璃面上 ;!<WL@C~  
只要东西对,器物上出现的任何现象、特征,都是可以用客观的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清楚,解释得通 $9znRTFEj  
说的再多,重点还是人的因素,知识面、鉴定点的掌握、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实战经验、工艺流程、新仿作旧特点、物理属性、古代纹饰、老化现象、类似器物特征、是否实用器、是否熟练工、馆藏物品对比等等。 L[zg2y  
8uyUvSB  
Jji~MiMn  
必须遵循着:由实践到理论总结,再回到实践中验证,这样一个反复实践的规律 $or?7 w>  
当遇到一时看不懂的东西时,千万不要否定,以显示你的“专家水平”,应当明确的讲:再作探讨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3-18 23:49:08 , 来自:亚太地区
{aI8p}T  
0bxB@(NO  
ODK$G [-  
=whZ?,u1   
自然阳光下,手机拍摄,照片偏黄偏红了点,实际颜色:非常娇嫩、鲜亮!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3-19 22:33:44 , 来自:亚太地区
sHD8#t^{  
}]_/:KUt  
1、上手手感舒适,轻重刚好,不发漂、不沉重。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宋业伟也是这么认为的,而注浆胎的仿品往往轻漂,手工拉胚的仿品偏重、笨拙。这个指标看,符合真品特征,要仿出这样的指标,只要是拉胚熟练工,也能仿到位的。 6s\niro2  
2、灯草口沿,白线直挺,不散,规整,体现了此碗的高超施釉工艺盘碗类瓷器,口沿边缘釉水在烧制时,挂不住,变稀簿,形成了一圈均匀泛白的白线,形象的称为灯草口沿。灯草口沿在较深的颜色釉,如红釉、蓝釉等,特别明显。此碗的娇黄色较浅,灯草口沿不是特别明显,需要用心去观察。再有许多民窑的盘碗类器物,工艺不到位,出来的灯草口沿粗细不匀,线条不挺,时有露胎、垂釉等情况,那么聪明的工匠们干脆在口沿上刷上一层深色的酱釉,酱釉口就是这么来的。也有覆烧的瓷器,就出不来灯草口沿。这个指标看,符合真品特征,要仿出这样的指标,有相当难度,只有官窑才有这样的水准。另外看一段视频,里面就有个弘治的灯草口沿蓝釉碗。 0UZ>y/ C)=  
视频:  边正明  瓷器鉴定  明代弘治龙纹霁蓝碗 Kk159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4NzE2OTA0.html?from=y1.2-1-176.3.8-2.1-1-1-7 =gS?atbX  
J#vIz  Q  
3、看器型,撇口造型,沿袭永乐、成化风格,正德也有此类器型,器型符合,大方漂亮。仅就明、清瓷器而论,耿宝昌先生认为造型是直观的、根本的,第一重要的。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那个时代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熟记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类器型,形成准确的“正宗”概念,容易帮助鉴别真伪。这个指标看,符合真品特征,要仿出这样的指标,有一定难度,仿品形象神不象。 ^%|,G:r  
T%~w~stW  
P'f =r%  
明永乐  黑釉高足碗 m7wD#?lm  
z+I'N4*^  
G'IqAKJ  
明成化  黄釉暗刻龙纹碗 5vs~8|aRo  
http://www.bestb2b.com/prod_12089577.htm nf& P Dv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821/14/1302411_403569077.shtml |niYN7 17  
[ qt hn[3  
O=UXe]D  
"V-k_d "  
明正德  蓝釉碗  (也带暗刻工艺) B.CUk.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3-20 13:37:34 , 来自:亚太地区
RLnsy,  
R-7.q  
4、此碗是仅供帝王本人、皇后、皇太后使用的实用器,口沿似刀口一样纤簿锋利,又圆钝不划嘴。这样的口沿在明永乐黑釉高足碗、明成化黄釉暗刻龙纹碗、明正德孔雀绿釉碗上也可以体会到,风格是一致的(有图为证),这个指标看符合真品特征。要把口沿做得像圆珠笔头一样尖,最尖处又是圆润的,真不知道是怎样做出来的?碗口做得这么簿,最簿处不到1个毫米,又要圆整,其工艺难度可想而知,仿制难度极大,即使做成功,烧出来的成品率也是极低的。 ;8F|Q<`pV  
5、口沿变形,非正圆形。做成的碗胎肯定是极其圆整的,只是在烧制过程中变形。由于胎质较软,窑造技术受限,瓷器烧制后变形在整个明代是常见的,所以杨静荣讲:“明代无方器”。这个指标上看,符合真品特征,而仿品的口沿较为平整,因为胎土不是那个年代的,有些仿品还是电烧的,注浆胎更是平整。 b\6 )whh  
实验:测平整 WP(+jL^-  
将碗口置于平玻璃面上,轻压碗身,出现明显的晃动 0cYd6u@  
6、口沿施釉均匀,无色差口沿黄釉较器身外明显要簿,釉面开片相比器身不大明显,但口沿的施釉与器身处完全融合,娇黄色,非常均匀,这点与真品特征相符。仿品在口沿处施釉不匀,有色差,一块深、一块淡。 zzlqj){F  
99QMMup  
E`E$ }iLs  
yf|,/{S  
7、看胎体,此碗胎质细密、胎体较薄、无明显旋痕,修胎规整、纤巧精细精致至极,麻仓土胎,无法仿制 kg,t[Jl  
1Yr&E_5/  
N5W;Zx]  
此碗尺寸:口径 13CM  高度 5CM  底径 4.5CM n oWjZ  
胎质细密 T,' {0q  
实验:用右手食指甲,轻弹碗腹,能听到金属般清脆的声音,一来证明碗壁没有冲线,一来证明胎质的细密。 Ufx^@%v  
相传弘治的官窑胎体内融入了多种宝石等名贵元素,这点,我们无法验证,在无法验证的情况,信其有吧。(以上宝石入胎说法为李言先生在中藏网文章上的观点) )q.Z}_,)@  
'K|Jg.2  
胎体较薄、无明显旋痕,修胎规整、纤巧精细精致至极。此碗较簿,看不到明显的手工拉胚旋痕,说明是手工拉胚,待胎干后,经过打磨、修成簿胎,这是官窑的工艺,与真品特征相符,极难仿制。 OGl>i  
薄胎瓷是瓷中珍宝:过去是官窑极品 未来增值潜力大 9gu$vF]9!  
http://www.ce.cn/culture/gd/201202/24/t20120224_23101224.shtml M.DU^-7  
hbZ]DRg  
麻仓土胎:二元配方的麻仓土胎,胎质细腻通透,可以改善以往的器身变形情况,此碗底足足脊似婴儿肌肤般细滑,胎色白灰微绿,符合真品特征,现在仿不出。这点远大博纳专家:王 志 平是深有体会的,他还将碗底在脸上磨了一下,讲:对的。 z-9@K<`H  
v?AQ&'Fk  
cZ8lRVaWW  
耿宝昌先生讲:器为形,胎是骨、釉做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制工艺上都有显著差别;现代瓷的机械化模制生产与古陶瓷胎体用手工制作完全不同。鉴定胎体时大多是从器足无釉处或器口、里露胎处来观察的,各种形状的器足均能代表其时代风貌,是原时代所留下的永久性痕迹。对于识别伪品,有时仅凭器足便可论。因而,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到其继承发展的演变规律,对于历代古陶瓷的鉴别极其重要的。据耿先生多年识别伪品的经验而论,真器的胎与釉的质地和硬度是仿制者极难通过的“禁地”。所以,紧紧抓住各时代胎釉和工艺特点,便可破邪显正。所以单从胎体上看:已能证明,这是真品。 8PN/*Sa  
A%Ov.~&\G  
~* R:UTBtw  
8、景德镇窑口。景德镇窑口,簿如纸、声如磬、透如镜,与永乐甜白、成化斗彩类似,符合真品特征。 A/bxxB7w  
9、纯手工拉胚,非注浆胎,腹部可见接胎痕。此碗看不到手工拉胚痕迹,是不是注浆胎呢?不是。成化弘治时期工艺是分段拉坯成型,瓷器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这一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大明显。仔细观察碗腹紧靠口沿下来2CM处,有一圈接胎痕,如果用手电一打,接胎这圈胎体略厚,胎色略深。2014年11月7日下午,杭州吴山古玩艺术节开幕,宣传资料上讲:杨静荣会来,所以我也去请教下,结果没来。《一锤定音》的邓丁三、《华豫之门》的白明、《别让收藏玩死你》一书的作者李飞都在,结果说是注浆胎。我就一声不响走人,至少在注浆胎还是手工拉胚这个问题上,以上三位专家的意见是不可取的。 P<. TiF?@  
实验: Vgh;w-a  
将碗放在平玻璃板上,手指轻压碗口,微微晃动,能感觉到碗底沿并不在一个平面,有一丝小小的间隙,注浆胎会更加平整。 OO7sj@  
7!-3jU@m  
tx$i(  
明正德孔雀绿釉碗上能看到接胎痕(有图为证) l7{]jKJue  
以下视频中,观看到 3分15秒时,也能看到接胎痕: ]YQ!i@Y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4NzE2OTA0.html?from=y1.2-1-176.3.8-2.1-1-1-7 #9R[%R7Nz  
|_<'q h  
耿宝昌讲,清代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与真器的重要区别在於:仿品胎体为两片竪接;真器为明代琢器类通用的多段横接法,微露接痕。这么一个小小的碗,当时也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横接修整,你肯定是第一次听说吧。这就是当时的工艺,这个指标看,符合真品特征,而仿品没有接胎痕,或是注浆胎。 iCz0T,  
@M]uUL-ze  
rwZI;t$hf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3-20 23:01:11 , 来自:亚太地区
10、关于胎色 K'f`}y9  
故宫资深专家讲:明代器物胎色泛红 EGw;IFj)  
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宋业伟讲: ,vcd>"PK  
这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一个定论,胎色不泛红,不一定不是明代瓷器 &\m=|S  
为这个问题,特地找来一些明代瓷片,多次研究,发现:宋业伟的观点是对的 i38`2  
(TTS-(  
:x[SV^fw[  
图片中间为明早期民窑碗底瓷片,胎色根本没有泛红现象 1haNpLfS>  
以下视频中,观看到 4分 19秒时,能看到胎色不泛红: E@/* eJ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4NzE2OTA0.html?from=y1.2-1-176.3.8-2.1-1-1-7 E2i'lO\P  
此黄釉碗胎色在电筒照射下呈青色,这个指标看,与当时的真品特征相符。 OVUJiBp  
F&u)wI'  
11、关于娇黄釉   P<C=9@`!  
级别最高: xRbtiFk9H  
里外黄釉,级别之高,仅供帝王、皇后、皇太后三人使用 .X\9vVJ  
A/TCJ#>l  
矿物配方     =Q~@dP  
釉面黄地中有不规则的大小黑点,要较近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是纯矿物配方的表现,非现代化学料 <^(>o  
上近距对比图: Y|nC_7&Bv  
tRVz4fk[G  
#5yz~&  
V: n\skM  
l}_6 _g>6  
{wh, "Ok_  
BF/l#)$yK  
图为明代嘉靖“寿”字碗黄釉瓷片标本 ?)O!(=6%'  
*X\J[$!  
弘治娇黄釉 与 生态放养鸡油  对比图  前面有过,不重复 ?p& ( Af)  
&a!MT^anA~  
鸡油对比图:如下 JXQh$hs  
+lw8YH  
!rTkH4!_  
p+#]Jr  
>Vph_98|  
g+]o=@  
Q" G;L  
娇黄釉器对比图:如下 L>&9+<-B  
Mhu|S)hn  
#<DS-^W!  
大明弘治年制 大明弘治 娇黄釉 浇黄釉 鸡油黄 暗刻凤凰纹 双凤纹 黄釉碗 撇口碗 宫碗(我的藏品) fL~@v-l#~  
UIC~%?oIA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 (北京故宫藏品) vLIaTr gz  
PVaqKCj:6W  
明弘治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北京故宫藏品) _sK{qQxvM=  
N(`XqeC*  
<.=-9O6  
,t +sw4  
最好黄釉 qF Xx/FZ  
严春阳为什么认定是真,因他在苏富比工作中,见到过其他二件实物,还有娇黄釉与普通黄釉是不一样的,到底不一样在哪些方面呢?一句话,弘治娇黄釉是史上最好黄釉。釉面金黄莹亮、鲜嫩、娇艳,不泛青、不泛红,色彩均匀,浑然一体,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朝不及,现在也做不出。实物比照片更加生动。 o[%\W  
:B~m^5  
9`td_qh  
明弘治娇黄釉能够成为史上一致公认的最好黄釉,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具体总结如下 u;9a/RI  
1、莹亮:我们日常见到的色釉多为高温釉,高温釉做出翡翠的玻璃光泽来是很轻松的,而弘治黄釉是低温釉,低温釉要做出和田玉的温润莹亮是极其困难的,绝大多数低温色釉暗淡无光,有脱釉、剥釉、失光等情况。这点在清晚期的彩瓷和民国的粉彩、浅降彩瓷上经常可以体会到,而且年限又短,远不及弘治。 rGlnu.mK^  
2、均匀:黄釉非常均匀、平整 [Om,Q<  
3、透光:因为釉面是透光的,所以永乐甜白釉时期的细划花工艺,即我们所指的暗刻纹,能够透过釉层显现,美妙绝伦;更为称奇的是,可以在簿胎器上双面暗刻,各自显现,互不干扰。而到了制瓷业顶峰的清三代,反而不及,有一种娇黄釉是粉质感的,釉层不透,只能做些黄地的器物,可见工艺已经失传。 e=`=7H4P  
4、宝光:娇黄釉工艺失传,主要涉及到黄釉的配方,其中一定是有锆这种宝石元素,宝石入釉,烧出的釉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宝光十足,旧器如新。 7O,!67+^~  
5、娇嫩:其色柔淡、鲜亮,似放养鸡肚子里的鸡油一样油润鲜亮、娇嫩,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体会。 ]Jo}F@\g  
6、浇釉:二次浇烧的低温釉,也是唐三彩工艺的升级,目前娇黄釉工艺已经失传,无法复制。所以,明代弘治黄釉又称浇黄、娇黄、鸡油黄。 yJW/yt.l  
7、釉簿:黄釉层很簿,但色彩却很均匀,是难度极高的。 =Q#d0Q  
8、开片:马未都讲到:老一辈的玩家讲,弘治黄釉里可以看到血丝,这个碗我盯了一辈子,眼睛都看瞎了,还是没有看到。我猜想:就是釉面开片极为细碎,开片里有沁色和细晶,凝神细来,仿若血丝,他自已的黄釉碗为什么看不到,因为他的碗是成化晚期的工艺,黄中泛红,并不是真正的娇黄釉,我的能看到血丝。 dy]ZS<Hz8G  
9、阳黄:不泛红、不泛青、不泛绿,淡雅纯正,黄色质感刚刚好,我把翡翠的正阳绿拿到弘治黄釉上,称其为正阳黄。 @?*; -]#)  
10、有色:釉面泛雾散状铅光,铅光中又闪耀着淡淡的毫米波长的蛤蜊光,色中有色啊!的确是这样,没有任何的夸大之词。 M{g.x4M@W  
m4?a'z"  
H'}6Mw%ra  
宝石入釉 INY?@in  
娇黄釉配方已失传,用EDX8000L X荧光检测结果:锆元素含量偏高,其他正常,无现代元素。锆元素是一种古代的宝石元素,印证了弘治娇黄釉是“宝石入釉”的传说,增加了锆元素,使得釉面鲜亮,金光闪闪,宝光十足, Sq]QRI/  
真正娇黄 -I[KIeF  
3.6Gh|7  
弘治时期黄釉分二种: nh+Hwj#(x  
一种是早期的高温黄釉,皆泛红头,沿袭成化工艺,也名贵至极 dP?QPky{9  
一种是弘治中晚期的低温黄釉,正宗的弘治娇黄 _R}yZ=di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所谓专家,根本不了解这二种情况,偏面的认为:弘治黄釉都是低温娇黄,大错特错。 (0["|h32,  
弘治朝几度停烧,早中晚期的黄釉是不一样的,以博物馆的早期东西为标准的话,真正的娇黄釉,多数专家就不认识了。 ` <u2 N  
娇黄釉在弘治早期,技术上并不成熟,还是沿袭成化工艺,上海博物馆的弘治黄釉盘,光复博物馆的黄釉碗,都是黄中泛红,是弘治早期的,并不是真正的娇黄、鸡油黄。弘治朝官窑几度停烧,真正的娇黄、鸡油黄,是在弘治中晚期才真正成熟的技术。 %Ix2NdC  
|t~*!0>3  
\. a7F4h  
成化黄釉盘 40G'3HOp  
dF><XZph  
=w/AJ%6  
gxmY^" Jy  
明弘治黄釉盘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A#iTe  
盘底呈白色,是弘治早期作品,高温烧制,黄釉泛红,款识软弱,沿袭成化风格  54#P  
c7D{^$L9 v  
碗底呈亮青色,是弘治晚期作品,低温烧制,正宗娇黄釉,款识笔力瘦劲,顿捺明显,清秀规整,自成风格 mrBK{@n  
弘治官窑几度停烧造成,写款的不是同一人 ;;+h4O )  
MzH'<`;BP  
u82(`+B  
与清代对比图 :eIQF7-  
gv){&=9/  
{E0\mZ2  
黄地粉彩寿桃纹碗(清代) }Fsr"RER@{  
清雍正还出现了粉黄,黄釉中含粉较重,色浅而失透 VfwH:  
这是粉质感的清代黄釉,特点:釉层不透明。 D!z'Y,.  
康熙鸡油黄施釉不均,釉色呈浓淡,有的泛现微青色 0 \V)DV.i  
明弘治的黄釉是呈现玻璃质感的,由于距今500多年,釉面的老化、包浆等,使釉面呈现弱玻状,黄釉透明度较高,而清代是不透明的 1024L;  
釉面光滑 $Z3{D:-)  
釉胎结合紧密,无脱釉、跷裂、爆釉情况 W#2} EX  
施釉稀薄 10xza=a  
弘治黄釉淡雅纯正,质感好。 Z!3R  
底足黄釉有色差,显黄 &Q*  7  
@9~x@[  
有部分黄釉区域有一点点色差 GT\ yjrCd  
^SK!? M  
>+DM TV[O  
弘治黄釉的鸡油黄色极难仿制。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弘治黄釉两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太相接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 "]|7%]  
m\70&%v  
]Ljb&*IEj  
bu -6}T+  
观察釉面尤应以釉层的薄厚,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及气泡的疏密大小等特征入手。另外,对于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或疏松及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例如,常见明代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积釉闪现浅淡的青色;明代瓷器釉面含较多的钾钠元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调;清代康熙瓷口、足多施加粉质白釉易於形成破泡剥落现象,等等。體察釉面的以上特点往往需要借助於放大镜,特别是常说的釉面坚硬与疏软这个物理属性,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示,只能靠观察比较去体会,因而它是鉴别古陶瓷最难以掌握的一个要素,也是衡量鉴别能力和水准高低之分之所在。 n6G&c4g<"  
 DTa!vg  
1Vc~Sa  
弘治黄釉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最高水平 USaa#s4'  
=R"LB}>h}  
弘治黄釉的釉色特别娇嫩,如鸡油色,故又有“鸡油黄”之称,因制作工艺是用浇釉法,又称“浇黄”弘治娇黄釉后世都以其为楷模,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弘治以后,正德朝继承弘治传统,但黄色偏重,给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嘉靖朝黄釉从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万历黄釉器多为碗类,黄色深沉,玻璃质感较强,已无娇黄之感。 @$iZ9x6t  
m&s>Sn+  
j+e~ tCcN/  
釉面平整、均匀、透明,其色柔淡、鲜亮、金黄、娇嫩,不泛青、不泛红,色彩均匀,浑然一体,似放养鸡肚子里的鸡油一样油润鲜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朝不及,现在也做不出。暗刻工艺使娇黄锦上添花,实物比照片更加生动。   #lc6-K#  
o2cc3`*8d  
,U)&ny  
下一节重点分析黄釉面的老化现象 z$L e,+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3-22 18:53:55 , 来自:亚太地区
2014年1月下旬,香港腾隆拍卖有小王刚之称的徐杰和韩总为什么认定是真,因为此碗古朴自然,工艺精绝,老化痕迹明显,无任何做旧现仿痕迹,是开门的老东西,主要表现在: M3O !jN~  
贼光、宝光 F]?] |nZZ  
看瓷器第一眼观察釉面,釉层的薄厚、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包浆等去分析。 ]VLseF  
此碗至今已有500多年,包浆醇厚,同时又是低温釉,釉面呈弱玻状,宝光十足,无贼光,与真品特征相符。而《华豫之门》胡志勇讲是粉质的,这点上看,专家的意见是错误的。事实上,弘治时期黄釉分二种: 一种是早期的高温黄釉,皆泛红头,沿袭成化工艺,呈较强玻璃质感;一种是弘治中晚期的低温黄釉,其实早在宣德时期已经创烧,这种是正宗的弘治娇黄,呈弱玻璃质感。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所谓专家,根本不了解这二种情况,偏面的认为:弘治黄釉都是低温娇黄,大错特错。弘治朝几度停烧,早中晚期的黄釉是不一样的,以博物馆的早期东西为标准器的话,真正的娇黄釉,多数专家就不认识了。娇黄釉在弘治早期,技术上并不成熟,还是沿袭成化工艺,上海博物馆的弘治黄釉盘,光复博物馆的黄釉碗,都是黄中泛红,是弘治早期的,并不是真正的娇黄、鸡油黄。弘治朝真正的娇黄、鸡油黄,是在弘治中晚期才真正成熟的技术。 O^row1D_  
而仿品贼光足,作旧用氢氟酸去掉火光,用孩儿茶作包浆,用高锰酸钾作旧,还用兽皮磨掉火光,喷沙喷掉口沿等火光,而磨掉火光或用酸洗后,釉色不正或苍白,釉面有细小孔洞、不平。气、电窑烧出的瓷器火气大,发贼光,亮光刺目,新旧一目了然。 S7Ty}?E@  
=3w;<1 ?'  
自然老化痕迹明显 Cp"7R&s  
包浆层厚,前后洗过三次,还有包浆,显得深沉沧桑、旧气益彰。99年,得到宝贝这天回来,就用牙刷沾水轻洗此碗,碗上的粘状包浆之厚,不像晚清民国的瓷器,根本洗不掉,凑近闻了闻,有很浓的泥腥味。这个指标看,与真品特征相符,仿者土锈附于表面,水洗即去。 ,&WwADZ-s  
细碎开片 Cd"{7<OyM4  
?SElJ? Z  
胎釉之间的老化与裂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造假,能工巧匠也做不出来,这一点就让造假者过不了关。掌握了这关键的一点,你对高古瓷与现代仿品的根本区别,心里就有底了,高低也就见分晓了 7<;oz30G!L  
URrx7F98  
`(0B09~7  
?zm]KxIC  
'u;O2$  
微观观测是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微观的东西,很难仿造,99%是无法仿造 &k%>u[Bo  
虽然黄釉层很簿,内外釉面在一手远看无开片,放大镜下细看,釉面任何一处都是极细碎的开片,比芝麻还细密,开片中有土沁、杂质,有黄褐色结晶。这与唐三彩开片类似,开片比到代的唐三彩釉面开片还要细密,而且开片边缘有上翘现象,但手抚之,釉面仍显光滑。这个指标看,与真品特征相符,而仿品无法做到。仿品,只需远看不用放大镜看,都是大开片,开片内有深色做旧痕迹,无结晶,有些仿品干脆无开片。 bNVeL$'  
马未都讲到:老一辈的玩家讲,弘治黄釉里可以看到血丝,这个碗我盯了一辈子,眼睛都快看瞎了,还是没有看到。我猜想:就是釉面开片极为细碎,开片里有沁色和细晶,凝神细来,仿若血丝,他自已的黄釉碗为什么看不到,因为他的碗是成化晚期的工艺,高温黄釉,黄中泛红,并不是真正的娇黄釉,我的能看到血丝。 !=,Y=5M,  
实验: |oXd4  
][v]Nk  
水浸汽泡分析法:水浸,碗全身有细密汽泡。 y"q>}5  
vBl:&99[/  
色差 60u_,@rV  
有部分黄釉区域有一点点色差,底足黄釉有明显色差,显得偏黄。这点在我的一个光绪胭脂红轧道双开光花卉纹笔筒上也有类似情况。与真品特征相符。 7\,9Gcv1  
[%N?D#;  
iP"sw0V8  
dM^Z,; u  
?V^7`3F  
蛤蜊光 0~^RHb.NA8  
釉面泛多彩蛤蜊光,蛤蜊光遍布所有施黄釉面,这要用心逆光去看 ;s/<wx-C  
ikV;]ox  
银铅光 7 s5(eQI  
釉面泛铅银光,一种老瓷器晕散的朦胧之光 m)Kg6/MV.  
qrlC U4  
71{jedT  
釉面泛雾散状铅光,铅光中又闪耀着淡淡的毫米波长的蛤蜊光,色中有色啊!的确是这样,没有任何的夸大之词  |50sGJE(  
kt978qfk  
Nb`qM]&  
蛤蜊光、泛铅银光,很自然,无法仿制,这点与到代真品特征相符。 Bso#+v5  
lnyfAq}w  
8$ u"92  
K8_v5  
fyb;*hgu  
灰尘或土吃到釉里 Pp tuXq%U  
旧器有的有自然开片,出土有土泌,新仿开片大且均匀,酸洗高锰酸钾作成出土 JN|6+.GG  
P8,Ps+  
弱玻现象 C'#)mo_@t  
釉是一层玻璃,而玻璃生成后,随着岁月的消失,会朝着非玻璃体转化 BA]$Fi.Mw  
瓷器釉面呈玻璃相,不易变化;但在地下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年代久了,因水土中的酸碱及杂浊物质的沁蚀化合会引起钙化质变,亦会出现软化倾向,有的釉面还会质变沁蚀成松软的粉末状 g=56|G7n  
gYc]z5`  
古瓷因地球引力和氧化的长期作用,釉面物质会重结晶并玻化脱变为类云母状物质,其状如釉面蒙了层塑料薄膜,有种温润的玉质感,有的还会象宋代哥窑釉面那样发出酥油光。积釉处会因釉层肥厚质变而呈果冻状。有的古瓷如月白等淡雅釉色的积釉处,多能发出盈盈湖绿色,恬静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 bHe' U>  
njaMI8|Pa  
古瓷在地下年代久远最易质变,尤其处高湿或液态环境中,釉中的易中和易溶解物质流失,加釉面玻化质变会出现糠状玻化、莹透立体现象,这点与高古玉的质变莹透立体现象颇相似。此现象易发生于器物口沿、棱角、底足胎釉结合处及其它相关部位;光线充足目测即可识别,这种苍老幽深的质感状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异样感受;用显微镜观察,釉面气泡萎缩,边界粘稠不清,云蒸雾绕变幻多姿;对釉层较薄的釉面显微观察虽无起伏佚荡之质感,但釉面肯定会有其它质变现象;新瓷显微观察质感平和单调无变幻之美 hDW!pnj1  
V^5d5Ao  
j fY7ich  
明弘治的黄釉是呈现玻璃质感的,由于距今500多年,釉面的老化、包浆等,使釉面呈现弱玻状,黄釉透明度较高,而清代娇黄是粉质感的,不透明——所以这点上看,朱铁权下的清早期的结论是错误的,这就是到代的东西 /q]rA  
2H)4}5H  
可以用仪器进一步测定 *(?Wzanh  
无损检测釉的脱玻化系数,这种科技检测的原理并不复杂,釉是一层玻璃,而玻璃生成后,随着岁月的消失,会朝着非玻璃体转化,使用仪器检测,并通过计算,即可断定瓷器的大概烧成年代。用这种方法对付高仿瓷器非常有效。但是它的局限是只能检测带釉的瓷器。 +SH{`7r  
观察釉面尤应以釉层的薄厚,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及气泡的疏密大小等特征入手。另外,对于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或疏松及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例如,常见明代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积釉闪现浅淡的青色;明代瓷器釉面含较多的钾钠元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调;清代康熙瓷口、足多施加粉质白釉易於形成破泡剥落现象,等等。體察釉面的以上特点往往需要借助於放大镜,特别是常说的釉面坚硬与疏软这个物理属性,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示,只能靠观察比较去体会,因而它是鉴别古陶瓷最难以掌握的一个要素,也是衡量鉴别能力和水准高低之分之所在。 6`e7|ilh6  
光线、空气、尘垢、温差,釉面开片紧密、细碎 *7jz(iX  
5FoZ$I  
F+V!p4G  
VWvSt C  
YOD.y!.zq7  
Zp9. ~&4o-  
%'=*utOxy  
`.W2t5 Y  
'j6O2=1  
浇:二次浇烧的低温釉,也是唐三彩工艺的升级,目前娇黄釉工艺已经失传 tTLg;YjN  
>5t%_/yeB  
|h\7Q1,1~2  
一位60来岁张姓男鉴定师,2014年12月中旬,觅水拍卖--真,底足细密汽泡特征符合、开片内有土沁、结晶 }oRBQP^&K  
觅水拍卖张姓男鉴定师,为什么认定是真,因为他是专门给人掌眼的,底足及汽泡符合特征,开片内有土沁、结晶,他抓住了鉴定点 ZNX38<3h  
`x9Eo4(/  
口沿施釉均匀,无色差。口沿黄釉较器身外明显要簿,釉面开片相比器身不大明显,但口沿的施釉与器身处完全融合,娇黄色,非常均匀,这点与真品特征相符。仿品在口沿处施釉不匀,有色差,一块深、一块淡。 pa[/6(  
qUkM No3  
=1l6( pJ  
宋业伟讲:纹饰流行在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的真品 E+]9!fDy<  
下一节从纹饰、底足、科技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uwi$~Ed  
%L+q:naZe  
 6st  
(j&: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3-23 18:32:41 , 来自:亚太地区
纹饰辩时代 p%DU1+SA  
瓷器上的纹饰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不同时期纹饰,有不同的风格;相同题材的纹饰,其间也有可循的继承和演化规律。明清时代瓷器的釉上或釉下绘画,釉下刻划、雕塑等内容,大多映现出各代风俗情貌及社会背景,有时只据纹饰内容便可直呼时代。例如,明代正德瓷多书回文箴言;嘉靖、万历瓷常绘稚拙的道教人物故事;清代乾隆之前的各种彩绘瓷所呈现的“彩晕”、“蛤蜊”光现象等。此外,和纸绢画相近的瓷画也深受同时代名派画家画风的影响,在鉴别时,除必须熟悉古代书画笔法外,还应参考同时期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纹饰,如织绣、竹、木、漆、牙、玉、铜等,它们的时代风格一脉相承、互为认证。 $@PruY3[  
上海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宋业伟,用手电、放大镜,足足看了20多分钟,最后得出结论:此碗手感适中,无任何新仿做旧痕迹,100%老的,但是不是到代,主要看纹饰,就是暗刻的凤凰纹等纹饰,纹饰流行在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的真品。可见“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 o GuAF q  
^lp=4C9  
u}du@Aq  
全碗满工 lOm01&^"E  
碗内底、内壁、外壁,3个面全部有细划花工艺的暗刻纹,仿品仿一点就是了,满工很费劲,稍有不慎,整碗全废,只有皇家真品,才会倾一国之力,做最高最大最上的东西。这点看与真品想符,仿品的可能性极小。 [Hh*lKg  
满工非接底器 tVG;A&\,6  
我问:“是不是接底的”,蔡锦荣讲:“暗刻纹都跟通的,不像接胎器”。 w)7y{ya$  
m)A:w.o  
^yW['H6V  
沿袭永乐甜白     VeQGdyhY  
此暗刻工艺沿袭了永乐甜白釉的细划花工艺,暗刻前提:胎体轻薄,釉要簿些,这样透光性强,便于显现 a2P)@R  
胎厚往往做成黄地的东西,或以造型胜出。这点看,技术有传承性,与真品相符。 /43l}6I  
工艺熟练 ,`f]mv l  
暗刻划花纹饰自然流畅、工艺熟练、纤细灵动、舒展流畅、潇洒闲适,凤与凰对称,不生硬、不呆板 48:xvTE?N  
绝对是熟练的工艺美术大师级别的人,才做得出的水准,这点看,与真品相符,新仿的工艺达不到 o;@~uU  
O#D{:H_dD>  
纹饰内容 pS$9mzY  
弘治时期绘画技法与成化时期大致相同,纹饰布局较成化更为纤巧细柔、舒展流畅,画面显见收缩,空间较多。常见纹饰有五龙、九龙、行龙、云龙、穿花龙、荷塘龙、海八怪、花鸟、花果、石榴、荷莲、玉兰、蕉叶、栀子花、灵芝、缠枝牡丹、海水、水波纹、忍冬纹。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这一时期特有的一种海水纹带装饰。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荷塘龙最具代表。 MT!Y!*-5  
而此碗上却没有上述纹饰,到底对不对呢? T=PqA)Ym  
uWJJ\  
f&<+45JI  
此碗暗刻的是一凤一凰在云朵间比翼齐飞的场景 6{6hz 8  
y8YsS4E^Q  
4X^$"lM  
主要纹饰 2"D4q(@  
凤、凰、如意头、十字云纹、灵芝云纹、双圈、莲瓣纹、双边线等,经过查证,这些都是明代流行的纹饰,凤凰纹在宣德、成化时期较流行,在高足碗、宫碗、罐等,都有实样可查 L-9fo-  
k'8tcXs  
}+@!c%TCx~  
凤凰纹 y i$+rPF1  
第一次拿到此碗,我还以为是双凤纹,在杭州鉴宝时,一个拍卖公司业务经理讲:这是凤凰纹,也称凤求凰纹,主要看尾部样式,一个粗的尾巴是凤,三个飘带式的尾巴是凰。前几年,他们公司一个红釉碗,也是暗刻凤凰纹,在拍卖会开始前,就被人以1000万美金的价格买走了。 rl}<&aPH  
>h aihT  
0/v]YK.  
中国陶瓷凤纹的特征 %`i*SF(gV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ty/20120709/181774372.shtml SJ]6_4=y*  
&g;!n&d zP  
|R.yuSL)(  
本碗凤纹与下面这个纹饰相近 sU>IETo  
f#z:ILG=  
明隆庆黄地锗彩龙凤纹四系盘口瓶 iqlb,8  
暗刻凤凰纹,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是一件皇家专用产品,因为明朝对凤凰纹器物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 b-ss^U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4ca7f0100tk9p.html D>|`+=1'0"  
http://www.ce.cn/culture/gd/201202/24/t20120224_23101224.shtml UVux[qX<  
Y"lEMY  
@k i|# ro  
条状对称 !h #ZbErW  
拉长了的条状凤和凰纹饰,凤和凰首尾相接,对称分布 O}i+ 1  
《华豫之门》胡智勇讲:明代凤凰纹多是团凤团凰的形式出现的,凤身是拉长了的,与明代形制不符。事实上,在盘碗类器身上,拉长的凤凰纹样,多得要命,事实胜于雄辩,明显,胡智勇的讲法是错误的 BL&AZv/T  
}U8v ~wcd  
-=5~h  
%,WH*")  
FO*Gc Z  
J8)l,J"  
CHGa_  
珠山出土明永乐矾红云凤纹碗 ;`oK5  
)#i@DHt=  
XP)^81i|  
珠山出土明永乐青花凤纹高足碗 +&S 7l%-  
当龙凤、凤凰、鱼等出现在碗类器型上时,很多都是拉长的、对称分布的,鱼是三条的,比如龙纹,有团龙纹,也有拉长的游龙纹。团形的,还是拉长的,主要看纹饰表现在器形的某个部位,盘碗底部团形,盘碗边壁拉长的。古人的审美是不可思议的,能够为皇家做纹饰的都是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远超现代一些艺术家,是远远超过。 Hs)Cf)8u  
0si1:+t-[+  
wG49|!l6T  
如意头 o8X_uKEI  
凤和凰的尾部都有一个如意头,现代仿品的话,怎么会想到这么多花俏的东西,在网上也找不到一样的纹饰 j""ZFh04  
莲瓣纹 %*Ex2we&  
碗底有 12个莲瓣纹,纹饰与下图大致相同 [W3X$r~-  
y'm!h?8  
m""+ $  
3Y Mqp~4  
=mXC,<]  
QF/ULW0G!  
碗内底部暗刻双圈线,纤细平行工整 ]In7%Qb  
双圈线、双勾纹识 对比图 W{-g?)Tou  
W yM1s+@  
M{ncWq*_j  
明弘治民窑青花花卉纹碗,明晚期亮青釉,碗内底青花双圈线 R=~%kt_n  
瓷器纹饰画法采用双勾填色的手法,笔法纤细柔和 e*Wk;D&  
vCP[7KhGj  
碗内底双圈暗刻,非常非常规整,需借助光线,透过胎体观赏 {wC*61@1  
eA7 Iv{M  
圈足中上部暗刻双边线,纤细平行工整 Il [~  
|Y K,&  
ah*{NR)  
a,Pw2Gcid  
器足双边线  对比图 1r=cCM  
U;W9`JT<.f  
明弘治官窑白釉绿彩龙纹碗 1_t+lJI9j  
足墙外围两道弦纹 v#x`c_  
Srx:rUCv  
仔细看底足外侧,有二道暗刻,也叫器足双边线 _tHhS@   
^i|R6oO_5  
+ ,Krq 3P  
t,r]22I,`  
双勾手法 0!,uo\`  
细划花采用双勾手法形式,这是明代的特点 x/?ET1iGt  
?Kgb-bXB  
不是素的 G%sq;XT61  
有关浇黄釉器的资料显示,最早于永乐,但浇黄釉器只产于弘治,并采用了永乐甜白浅划花工艺风格,更显得娇嫩、锦上添花。 \2kLj2!  
黄地绿彩、黄地细划花暗刻、黃地青花、黄地金彩、黄釉堆塑,清代还流行黄地粉彩、珐琅彩等 JaUzu3*=  
YVc cO~!8  
n5=U.r  
V22z-$cb  
.=;IdLO,Bf  
视频: 边正明 瓷器鉴定 明代弘治早期龙纹霁蓝碗 #csP.z3^y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4NzE2OTA0.html?from=y1.2-1-176.3.8-2.1-1-1-7   ;j%I1k%A  
RiQ ]AsTtl  
明代弘治早期龙纹霁蓝碗,也是暗刻花工艺,霁蓝碗带有暗刻,黄釉碗是最高级别的,当然更要暗刻 &:l-;7d  
wj6u,+  
明正德孔雀绿釉碗,也有暗刻 u{DEOhtI4  
2 `>a(  
]qqgEZ1!Y  
上图为明成化黄釉暗刻龙纹碗 cTGd<  
http://www.bestb2b.com/prod_12089577.htm   {A/^;X{N^  
~)f^y!PMQ  
J$51z  
素的仿品     b7>'ARdbzX  
《华豫之门》胡智勇讲:弘治朝黄釉都是素的,我个人不敢苟同、严重存疑。如果皇家的东西,没有暗刻,与普通的单色釉不是一样了吗?要么是黄地绿彩,要么是黄地细划花暗刻,要么是黄地青花,要么是黄地描金,等等。黄地总是和其他工艺相互混搭,展现出皇家风范。如果黄釉是素的,往往是仿品,技术、工艺太多,会露马脚 ['o ueOg  
{R ),7U8  
胡智勇,亲身鉴定者对其评价 T [$-])iK  
http://www.cang.com/blog/205472.html 4fs d5#  
@[lMh9`  
u79- B-YW^  
双面显现     iv>MIdIm  
在黑暗环境下,通过强光照射,暗刻纹透过釉层显现,反面的内容不会显现,换一面照射,也一样,双面显现,互不干扰,精妙绝伦! 3`cA!ZVQ  
l^&#9d  
Uuy$F  
YTa g|If  
'{AB{)1  
U1r]e%df)  
jTR?!Mt0  
74M9z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3-24 18:10:38 , 来自:亚太地区
底足是瓷器鉴定的重要部位 {Qn{w%!|  
mZjpPlJ  
7q 5 *grm  
如果看不懂娇黄釉,看底老不老也行,底老,不是接底器,那就是真品,而事实是,那些个所谓的专家,连底都看不来。 yf4L0.  
拍卖图录上,很少有底足图片,因为拍卖公司最喜欢搞些高仿品来拍,露底就是露陷。 y~VI,82*  
在查阅娇黄釉瓷器中,发现真品极少极少,包括苏富比、嘉德等大公司,都有10%左右的假货,拍卖圈主要是资 本 运 作+ 炒作,拍到假的也没关系,公司承诺,凡是本公司拍出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可拿来再拍,而不是本公司拍出的东西,没有关系是绝对不可能上拍的,艺术品成为了投资品,真假在能够长久滚动的圈里,没多大意思,真品等价,新仿价格会低些,照拍不误,只要有钱人投入到拍卖这个游戏圈里来。所以个人认为:刘益谦把拍品带回国内,如果是真品,随着一些制度的修改,再带出去的可能性很小,而国家对几家大的拍卖公司有不准拍卖古代艺术品的规定,所以,必定会出现拍一件损失一件经济价值的结果。 /SQ/$`1{  
n\f]?B(  
bMNr +N  
边正明为什么认定是真,主要根据碗底青花特征来断定 i" )_Xb_1  
丘小君为什么认定是真,主要是其高徒边正明认定是真 W8;!rFW  
到底真在哪些方面呢? Kpa$1x  
kRBO]  
=Vazxt@[  
自然阳光下,手机拍摄 Dg{d^>T!_x  
k}NM]9EAE  
数码相机在摄影棚拍摄 ]^>:)q  
视频:描述弘治官窑器的底足 Bx#=$ka  
http://bb.news.qq.com/a/20090411/000011.htm V*@Y9G  
B&0 W P5OF  
高温白釉的宝光与贼光 -5ZmIlL.S  
底足釉面似一层簿膜,无贼光,给人朦胧感觉,这是一个好的指标,这是到代真品的老化现象,自然老化痕迹明显:粘状包浆、土沁、泥腥味、底冲线、冲线红沁。底足白釉釉面光滑、光泽温润,包浆自然,洗了三遍还洗不净;没有一点点的贼光。 Id>4fF:o  
明弘治的底足白釉是强玻璃质感的,由于距今500多年,釉面的老化、包浆等,使釉面呈现弱玻状 +mzLOJed  
qMA-#  
BenyA:W"  
“缩釉”现象 4v3gpLH  
Im@OAR4,R  
古瓷因地球引力和氧化的长期作用,釉面物质会重结晶并玻化脱变为类云母状物质,其状如釉面蒙了层塑料薄膜,有种温润的玉质感,有的还会象宋代哥窑釉面那样发出酥油光。积釉处会因釉层肥厚质变而呈果冻状。有的古瓷如月白等淡雅釉色的积釉处,多能发出盈盈湖绿色,恬静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 PLMC<4$s  
古瓷在地下年代久远最易质变,尤其处高湿或液态环境中,釉中的易中和易溶解物质流失,加釉面玻化质变会出现糠状玻化、莹透立体现象,这点与高古玉的质变莹透立体现象颇相似。此现象易发生于器物口沿、棱角、底足胎釉结合处及其它相关部位;光线充足目测即可识别,这种苍老幽深的质感状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异样感受;用显微镜观察,釉面气泡萎缩,边界粘稠不清,云蒸雾绕变幻多姿;对釉层较薄的釉面显微观察虽无起伏佚荡之质感,但釉面肯定会有其它质变现象;新瓷显微观察质感平和单调无变幻之美 VuH ->  
釉面现老化萎缩纹 evYn}  
瓷器出窑时饱满而生涩,年代久远后釉面质变收缩而形成萎缩纹(即皱皮现象),萎缩纹理同老人之面纹。 h:r?:C>n  
( }Bb=~  
/> /e  
对比明代早期瓷片,发现一个共同点,光洁的白釉面有“缩釉”现象,是釉质老化经历几百年才能出现的细密皱皮现象,这点看,此件100%为真品无疑,仿品是出不来“缩釉”现象的,能看懂“缩釉”现象的专家也没几个。 H:~u(N  
'[%#70*  
.R'M'a#*!A  
底足足墙较薄,与碗身胎体一致 '%XYJr:H[  
zB~ <@  
明弘治民窑青花花卉纹碗,器物底足施釉,足墙较薄 .kn2M&P>=  
]sk=V.GGQ  
V[KN,o{6  
^\?Rh(pu  
底足施釉风格相同,足墙更薄 =!xX{o?64  
6$'*MpYF4  
|?8nO.C~V  
明代晚期的亮青釉与民窑是一致的 g$?^bu dxv  
L \E>5G;  
明弘治民窑青花花卉纹碗,晚期亮青釉,碗内底青花双圈线  风格一致 # #2'QNN  
4gsQ:3  
明弘治青花茅山道士圖三足香炉,亮青釉面,弘治晚期作品 t"q'"FX  
f:<BUqa  
}$'_%,  
底足低矮、足墙直立 *Q/^ib9=  
圈足与桌面接触处足脊,光滑平整圆润,似婴儿肌肤般滑爽 {7z]+h  
圈足较成化时略低,后仿者底足稍高 e5P9P%1w  
底足外侧暗刻双边线,也叫器足双边线 G 2)F<Y  
}&e HU  
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 NR1M W^R  
露胎足末,有一道较细又粗细不一的褐黄色火石红线圈,在逆光下发亮 Ez5t)l-  
露胎处氧化铁的黄褐色、火石红黄溢线、亮清釉  对比图 -OlrA{=c_  
H>+])~#  
明弘治官窑白釉绿彩龙纹盘,底釉呈亮青色,犹如一泓清水 _#6Q f  
胎釉结合处现黄溢线 h-?yed*?  
'yq?xlIj  
H>%AK''  
底釉呈亮青色,犹如一泓清水,胎釉结合处现黄溢线 &{a!)I>  
1p$(\  
民窑碗的底釉同样呈亮青色,犹如一泓清水,胎釉结合处现黄溢线 K4<"XF1A:  
#]tDxZ] 6  
底沿外黄釉、内白釉,施釉齐整,不露胎,不粘底 h%ys::\zF  
YRX^fZ-b  
内白釉 R^o535pozc  
施釉整齐而自然,比起外层黄釉来略厚,1300高温先烧 4oiE@y&{4  
无开片情况、无蛤蜊光、铅银光、釉表面宝光十足 &um++ \  
底部足内施白釉,但不白,泛青绿色:弘治初期白色,逐渐转变为灰白,后期是亮青釉,与正德朝相同,所以从这点上看,此碗确切年代为:弘治晚期。足内折角圆滑,呈虾青色,釉面肥厚酥润,软滑细腻,内浊外亮,无贼光,似一泓清水 "T5oUy&i  
外黄釉 e8^/S^ =&d  
施釉整齐而自然,釉层簿,二次浇烧的800多度低温釉,开片开片比到代的唐三彩釉面开片还要细密,有色差、沁色、蛤蜊光、铅银光 Af]zv~uM  
#NYnZ^6e  
T :d+Qz\  
足脊 O8A1200  
足脊较圆,光洁整齐,有熟旧感 `@],J  
麻仓土胎 H/x0'  
也是在景德镇地区的一种高岭土,在明代中早期大量使用,现在几乎绝迹 e,_Sj(R8  
麻仓土胎:二元配方的麻仓土胎,胎质细腻通透,可以改善以往的器身变形情况,此碗底足足脊似婴儿肌肤般细滑,胎色白灰微绿,符合真品特征,现在仿不出。这点远大博纳专家:王 志 平是深有体会的,他还将碗底在脸上磨了一下,讲:对的。 {/,(F^T>2  
'kt6%d2  
\]]K{DO  
胎色  青白色,不泛红,前面已有分析 8:V,>PH  
yVmp,""a  
六条冲线 WX?nq'nr  
长短不一,大致方向一致。 1bCE~,tD  
l_Lz9k  
B#%QY\<X  
底足冲线的可能形成原因: ~^Cx->l  
一、高低温二次烧造,本来就有隐裂 bXF8V  
二、使用过程中足底经常触到桌面等,千万次轻微碰撞形成 @M4c/k}  
三、足底触水,在长期的冷热交替中形成 Xpg -rxX  
是长期自然形成,簿胎器,经过好几百年,而没有小毛小病,99%是假的 BN CM{}e  
弘治黄釉完整器极少极少,已知不过10来件,多为残件,此碗完整无缺,非常难得 ~&D =;M/  
严春阳认定真,他自述,类似的娇黄釉,在苏富比见过3次,都是碗,前二个都是残器,一个卖了400多万,一个卖了600多万 z@~H{glo  
弘治黄釉为什么少?与弘治帝朱佑樘的生世有关,作为帝王模范遵守一夫一妻制的,历史上只有他一个。在其任内的18年中,御窑厂几度罢烧,瓷器品种也少得可怜 JP<j4/  
]?@ [Ny=0  
="& GU%$  
可以加分 (c0L H  
底部6条老冲,是可以加分,就像一个4是不怎样,6个4组成的数字就是可以上拍的车牌 Et N,  
老漆器的蛇腹段纹、老象牙开花、龙泉器金丝铁线、哥窑器的开片、古玉的牛毛纹等等,本来都是缺点,现在都是亮点卖点 cLf90|YFp  
49=pB,H;H  
$`3yImv+w  
红沁,不漫散,说明胎质坚密 O|8@cO  
做旧的冲线是怎样的? M> WWP3  
5S!#^>_  
底足有6条长短不一的冲线,是长期自然环境影响下的老冲线,短小竖直状,分布于底足上,与手工拉胚时的水平横向成90度,冲线内有红沁,并非冷热法速成的闪电爆裂状冲线 #RR;?`,L}  
|> STb\  
上图是用冷热法做出的仿古瓷器底部,冲线方向感不强,呈现闪电爆裂状 {L7Pha  
K-TsSW$}  
!\R5/-_UU  
弘治晚期,亮青釉底部  对比图 Dnw^H.  
?g+3 URpK  
yM@sGz6c!  
mc?IM(t  
明代亮青釉,碗底婉若一泓清水 GuR^L@+ -.  
/ e>%yq<9B  
老瓷釉面肥厚,青花深沉,胎骨含杂质多较疏松,包浆老气明显有老化,风化,钙化痕迹 7wx=#  
老瓷灰尘污垢形成一层包浆 piM4grg \  
宝光内蕴,气泡大小有层次,手感很光滑 .>R`#@+I  
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范青色, IsI5c  
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泛青色,呈亮青色,犹如一泓清水 jSE)&K4nI  
视频: 边正明 瓷器鉴定 明代早期弘治龙纹霁蓝碗   z)C/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4NzE2OTA0.html?from=y1.2-1-176.3.8-2.1-1-1-7 i&>^"_4rc  
早期底足高,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 (1D1;J4g  
晚期底足矮,底足亮青釉 pV ^+X}  
vK)'3%  
底微塌 M@{?#MkS%  
由于胚质较软,且底薄,盘子多有塌底现象,后放者多为平底 MN2i0!+  
ZcXAqep8'  
&wK:R,~x6  
BC.3U.  
民窑也有塌底情况 ~@c<5 -`{  
坠釉 + 乳浊釉 hE(R[hc  
塌底造成坠釉,明年二字模糊,并不是釉面磨损造成 u:pOP  
碗底微塌,坠釉,抚之突出,中间“明”、“年” 2字显得模糊,圈足内承托处微显凸露 hxL?6mhY  
Bp7p X  
汽泡小而密 8C*@d_=q  
青花处在高倍放大镜下看,有细密汽泡,并非大中小汽泡 R*:$^v@4  
Uyb0iQ-,s  
 `qs,V  
qF~9:`  
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9$HKP9G  
冯先铭先生将成化瓷气泡作为官窑瓷气泡的分界线,成化以后的官窑瓷气泡,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 Qa=Y?=Za  
微观法,这是重点,苦于没有此类设备,无法深入研究 k^%=\c  
?P0b/g  
bp9RF d{  
款识察真伪 ]`$yY5&W0  
明代以前的瓷器少有署款,明清各朝官民窑器款识千差万别,历代又多伪托假款,所以凭借款识断代尤为重要。从研究署款的笔法入手,经常将真假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器物的其他诸要素特点,审度其字体结构,字形笔画,色泽深浅,便能提高鉴别能力。 s;TB(M~i[  
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 >IaGa!4  
gf8o~vKX$G  
此碗款识独一无二 i RrUIWx  
青花双圈6字款,平等青钴料,浅淡清雅,青花沉于胎骨中,此釉乳浊度高,字字落入云雾中,呈现朦胧感 gDU!dT  
在网上找不到相同的,一个也找不到!与弘治早期又不同,但与网上的一些描述相同 b69nj  
Yg.[R] UC  
网络资料描述如下: G7&TMg7i  
,A`|jF  
青花款识深沉于釉李春,电子显微镜,青花沉底,看老 95'+8*YCY  
“大明弘治年制”青花六字二行竖字双圈楷字款 =8 @DYz'  
中锋运笔,笔力瘦劲,字体小而规整,显得清秀飘逸。 8HKv_vl  
因使用“平等青“料写款,故色调淡雅稳定。 P'8RaO&d  
-b^dK)wR~  
大一短,呈尖三角状,明字最后一钩,小半圆;弘字弓右倾斜,治三点水倾斜,低于台,口最后一笔出头;制衣字一横不出头 3*</vo#`  
笔力瘦劲,顿捺明显,清秀规整 0`S{>G  
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均低于右边的“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治”字中“口”的最后一笔多向右出头。 6{.U7="  
c0Ih$z  
平等青 青花 ^~V2xCu!  
“平等青”,发色浅淡清雅,无晕散现象 htbE Q NW  
平等青对比 fPD.np}  
;EJ!I+�  
明弘治青花荷塘龙纹碗 >rQj1D)@  
X\;:aRDS  
yx|iZhK0:}  
.hx(9  
明弘治官窑青花荷塘龙纹碗瓷片 E \/[hT  
^ l#6Es  
c~(61Sn]  
VVSt,/SO  
空气是无孔不入的,为什么能形成死亡气泡?是因为原气泡呈密封状态而受时空的影响在气泡玻质釉层中变成了纳米单位的微形孔洞而使空气进入气泡内壁变色。知到死亡气泡的成因后,也就知到死亡气泡是不能仿制的。 PI*@.kqR-  
需要进一步微观查看死亡气泡?? ~o_JZ:  
, ]1f)>  
>Gpq{Ph[  
古瓷釉中气泡死亡和破开现象一般在七、八百年以上的时间,千年时间更明显,死亡颜色更深,破开气泡也较多。但并不是越古老的瓷器釉中的死亡和破开的气泡就越多,这是釉质的质地决定的,如秘色瓷(越窑)、隋代青花瓷等釉中气泡就没有发现有死亡和破开现象。一般时间越古老的瓷器釉中死亡气泡颜色越深,如柴窑瓷器的死亡气泡呈深黑色,气泡内的黑色物质已经自然钙化或称碳化成纳米元素。以死亡气泡的颜色深浅或破开气泡的形态来鉴定古瓷真伪是重要的依据 HU>>\t?d  
x,mt}>  
釉中气泡死亡是因透明光亮的闭封气泡受到大气层和其它物质的长期污染和浸蚀,空气进入了闭封的气泡中,时间更长一些气泡内壁上就开始变颜色(称为彩色气泡,色彩是由胎质和其它物质污染的颜色而决定),时间再长一些带有颜色的气泡在内外壁的污染和浸蚀中再加上大气的压力作用下,气泡的中间(顶端)部位处的薄釉釉质开始脱落,气泡釉质的厚薄有一个平行的分界线,就在分界线上面薄釉层的釉质全部脱落,形成了一圈整齐而光洁的小圆孔,这就是气泡破开形态 1@OpvO5  
死亡和破开气泡的多少与釉质薄厚和处的空间位置以及空气污染程度等 ZJ%NZAxy  
k'O.1  
U 2YY   
碗底侧面看,有旧气膜 fr(Ja;  
imif[n+]}d  
显得深沉沧桑、旧气益彰 _33 b %  
瓷器釉面呈玻璃相,不易变化;但在地下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年代久了,因水土中的酸碱及杂浊物质的沁蚀化合会引起钙化质变,亦会出现软化倾向,有的釉面还会质变沁蚀成松软的粉末状; .4v?/t1  
0~U%csPHt  
比较法: EFC+7L(j  
测平整:将器特置于平玻璃面上  非注浆胎 qj~=qV0p  
修胎规整,看不到明显的手工拉胚痕迹 &7\}S qp  
看不到手工拉胚痕迹,是不是注浆胎呢?不是 %}TJr]'F  
将碗放在平玻璃板上,手指轻压碗口,微微晃动,能感觉到碗底沿并不在一个平面,有一丝小小的间隙 Dazm8_x  
 p[P# !  
底足黄釉有色差,显黄 #@DJf  
9jImuSZ  
泛铅银光,很自然,无法仿制 eXKEx4rU  
n}a`|Nbk  
底足露胎处显旧气 %@C8EFl%3  
有部分黄釉区域有一点点色差 -*mbalU,J  
Dc0=gq0  
碗上出现的任何现象,都是可以用客观的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清楚 ftRFG  

发帖
1749
金钱
-925
威望
-2190
注册时间
2012-03-28
最后登录
2023-12-08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3-24 22:11:38 , 来自:亚太地区
科学检测 >y8>OJ?A7-  
鉴定陶瓷主要使用五种方法: ~roNe|P  
e=h-}XRC  
!D1#3?L  
一是传统鉴定 H HX q_-V  
即俗称的眼学,根据专家的经验,凭借眼看手摸等手段,确认陶瓷的时代,窑口,真伪和价值。专家的经验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物资料和已经确认无误的文物,采用对比造型,纹饰,胎釉特征之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世界认可通行的,尤其对中档以下的仿制品,基本不会出现失误。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鉴定高仿作品时,专家的意见可能会出现分歧。当面对一件高仿器物时,用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是非常有效的。 FWeUZI+  
二是微观法 <;#gcF[7>  
微观世界是无法仿造的 +fY@q ,`  
死亡和破开气泡的多少与釉质薄厚和处的空间位置以及空气污染程度等有关 "Ai\NC  
开片内沁色、结晶,开片有无上翘 <LH6my  
灰皮、碱沁、铜锈的真假 e}5x6t  
Q[3hOFCX  
[L-wAk:Fb  
目前流行的科技检测方法有3种 Z0H_l/g  
5q@s6_"{  
!otseI!!/  
三、热释光 4P?`<K'  
可以准确的检测陶瓷的烧成年代,误差在50年左右,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取样,对文物会造成破坏。另外,听说车站码头的 X过检设备对结果有影响,所以这个方法,用得少了 %cDGs^lgA  
Q'jGNWep  
OU` !c[O  
四、无损检测陶瓷的胎釉化学成分 .s"Og;g  
常用 X荧光检测法 GKEOjaE  
原理:元素测定,本来是美国用于探测月球物质的,X荧光打到物质上,不同元素反射不同的光谱,不同含量反射不同的能量,用来测东西新老很管用。如果发现现代化工原料,可以准确断定其新老,没有近现代元素及与同类器相近数据为准。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无损检测法。 H[: lQ\  
A-B>VX  
P%&|?e~D^  
五、无损检测釉的脱玻化系数 ]6^S: K_"  
这种科技检测的原理并不复杂,釉是一层玻璃,而玻璃生成后,随着岁月的消失,会朝着非玻璃体转化,使用仪器检测,并通过计算,即可断定瓷器的大概烧成年代。胎釉之间的老化与裂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造假,能工巧匠也做不出来,这一点就让造假者过不了关。掌握了这关键的一点,你对高古瓷与现代仿品的根本区别,心里就有底了,高低也就见分晓了。用这种方法对付高仿瓷器非常有效。但是它的局限是只能检测带釉的瓷器。 c/.s`hz  
*6<4ECa7C  
shdzkET8N  
以上两种无损鉴定手段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鉴定陶瓷的方法 4/{pz$  
传统鉴定和科技检测相结合,可以保证失误率降到最低点,即所称的 眼学+科学 g:~q&b[q6  
}BW&1*M{  
oMYFfnoAa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tc.|mIvw  
只有高价值东西,才会用上科学手段 3d;J"e+?  
2V;{@k  
VWt=9D;  
%VB4/~ "  
!/H `   
;=@O.iF;H  
朱铁权用 EDX8000L X荧光检测仪照了遍,无近现代元素,说明这个碗是老的 ,)U%6=o#}  
X荧光机等,机器只要操作准确,数据能说话,只是不同的人,对数据的理解不同罢了 AW \uE[kg  
如果不同专家的鉴定结果有不同,那么机器检测的数据,应当是客观真实的 , 0X J|#%  
?/T=G k  
鉴定点都会朝着一个新或者老的统一方向去,是否到代还需借助工艺和纹饰,进行综合判断 #s(ob `0|  
\c{sG\ >  
@$kzes\  
研究至今,综合所有鉴定点,得出结论:此碗是老的、真品、到代、孤品,弘治娇黄釉暗刻凤凰纹碗 45wqX h  
WU=EJY}#n  
H(Wiy@cJn  
5{ +>3J  
其存世量极少极少,国内外博物馆都无此藏品,比鸡缸杯更少更少 ~G8l1dD  
存世量统计: \kKd:C{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弘治款黄釉盘(明代)   非娇黄釉 }LS.bQKqi,  
上海博物馆:弘治款黄釉盘(明代)   非娇黄釉 +68age;dM  
光复博物馆:弘治款黄釉碗(明代)   非娇黄釉 cV1E<CM  
北京故宫 3件  正宗娇黄釉 P//nYPyzg  
台北故宫 2件  正宗娇黄釉 ^PE|BCs  
无其他馆藏记录,私人藏家手上极少量,多为黄地青花盘类器;簿胎碗类,均为残件 4`o0?_.'  
拍卖娇黄釉,多为仿品 #X``^  
N!<l~[rc  
"x]7 et,  
弘治娇黄釉历史之最,至今无法复制 S['%>  
古代皇权体制下,里外黄釉级别最高 )(.g~Q:  
工艺精湛,全碗满工 I AUc.VH  
品相完整、冲线加分 Y5ei:r|^  
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完全称得上国宝 2h<_?GM\s  
市场价值过亿 e]>=;Zn  

发帖
73
金钱
106
威望
13
注册时间
2012-12-14
最后登录
2022-03-27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5-19 13:29:02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回来,就用牙刷沾水轻洗此碗,碗上的粘状包浆之厚,不像晚清民国的瓷器,根本洗不掉,凑近闻了闻,很浓的泥腥味。"------当大官的祖上传下的东西?火气很足的一个东西! 7)O+s/.P)  
    每次上这个论坛,都会看到你在自我陶醉,醒醒吧!朋友!玩收藏不能钻牛角尖!给你个建议:拿去拍卖,拍它“一个亿”,获利!或者捐给博物馆,填补“历史空白”!“名留青史”!如果都不要,那就砸了! QTF1~A\  

发帖
16
金钱
27
威望
10
注册时间
2015-01-19
最后登录
2015-07-20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6-05 16:42:21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回 年年有鱼+ 的帖子
年年有鱼+:"回来,就用牙刷沾水轻洗此碗,碗上的粘状包浆之厚,不像晚清民国的瓷器,根本洗不掉,凑近闻了闻,很浓的泥腥味。"------当大官的祖上传下的东西?火气很足的一个东西! BlT)hG(M>  
    每次上这个论坛,都会看到你在自我陶醉,醒醒吧!朋友!玩收藏不能钻牛 .. (15-5-19 13:29) 9&kPcFX B  
^*y 1Fn0  
1·123123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