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
w/)e2CH 又是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的高峰期 聚会上总少不了喝酒应酬
k|)^!BdO 年后返程
KI^ q 5D ? 自驾的人估计也不少
n/,rn>k7: 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
ZC>`ca 浙江“醉驾”入罪标准有调整了
Ss*LgK_ 各位车主一定要仔细看看了!
?^F*"+qI
i&?
78+:
3g4vpKg6c “醉驾”入罪标准调整后有哪些变化?
_&6juBb
89?3,k 1月1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醉驾”案件的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的通知。和以前的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这四点改变。 R|d^M&K, S+4I[|T]Y
-sruxF 1、酒后挪车明确不算“酒驾”此次该《纪要》对“醉驾入刑”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 $u(M 4(}
HQjxJd5P y?rK5Yos
$NH`Iu9t `Nxo0Q
6tCV{pgm 不过,该《纪要》还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是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严重情形。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根据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的,可由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exGhkt~ {3_F fsg`
je$R\7B< fwz5{>ON]
2、“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缓刑标准有所放宽就醉驾的不起诉或者免予起诉、适用缓刑的标准,该《纪要》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lUy*549,
#w[q.+A E0WrpGZ
d7n4zx1Hh !c3Qcva
`*.r'k2R 3、查获后故意当场饮酒的,“呼气+血液检测”认定其酒精含量对于查获后故意饮酒的,该《纪要》这样规定: U:C-\ M
4C2>0O<^s 6ba2^3GH
(dw3'W 5+#?7J1
mRix0XBI~ 在醉驾案诉讼证据要求方面,相比先前规定,《纪要》增加了一条:“醉驾”案件,原则上不对血液酒精含量作重新鉴定;但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样本错误、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除外。 1`7]C+Pv Lk$Je
O
e\+~ 4、“醉驾摩托车电动车”处罚标准更明确 T% jjs
"oKj~:$ y'i:%n}I !ds"88:5^
3(XHF3q 从以上这些调整来看,标准对“酒驾”的认定更人性化了,不过尽管标准放宽了,但是“喝酒不开车”的这根弦千万不能放松,而且,不光是自己不能“酒驾”,也别劝别人酒后开车,如果喝过酒的人“耳根一软”,听了别人劝说后酒后驾车,不仅自己会涉嫌危险驾驶罪,劝说者同样可能涉嫌犯罪!
^Hy)<P
NG4eEnic!a 6=aBD_2@
所以,值此返程上班之际,小编再次提醒大家:
o)$Q]N##
M,=@|U/B ▌1、开车别喝酒、酒后别开车。 MC[`<W)u 2xz%'X%
>*ha#PE 酒驾入刑,酒驾易出车祸,这个不用多说。但是,小编提醒大家光记住自己不酒驾还不行,同桌吃饭的人如果开车,应阻止其喝酒,如果喝了酒,就要阻止他再开车。因酒后开车引发事故,最后要求同饮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案子也不少,虽然酒驾者本人肯定承担主要责任,但如果其他人没进行劝阻,多少也会承担一定责任。 ~50y- 0|qx/xo|-
l=<F1L z `t/@ L:
▌2、劝酒要适度。 oqQ? 2k<@ C>\h?<s
>"m@qkh 适度劝酒客气客气就好,过度劝酒、强行劝酒,明知或应知对方已过量还劝酒,因此引发对方身体发病或发生其他事故,可能会面临承担责任。 I=3B
5u Oa3=+_C~$1
),W(TL `i_L?C7
▌3、发现他人过量要阻拦。 +A.a~Stt (PE8H~d
E:LQ! 酒喝多了的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喝多了,甚至没人劝酒也会主动要求喝。同桌的人这时候如果不劝阻,即使没劝酒,最后出了事儿,也可能会被认定未尽相应义务而承担一定责任。 RLeSA\di ;NN(CKZ9A
)SlUQ7f> T5X'D(\|
▌4、酒后确保各自安全到家。 n8y ,{| $TH'"XK
%^)Ja EUC 生活中已发生过不止一起酒后醉倒或发病在回家的路上,引发的向同桌饮酒者索赔的案件了。同桌饮酒,如果有人明显处于醉态,其他人最好负责把他安全护送回家交到亲属手中,或者通知亲属来处理。 LmT[N@>" @pEO@bbg>
`eA&C4oFOO : Oz7R: OGD8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