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
8t
Ef> 又是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的高峰期 聚会上总少不了喝酒应酬
NKS-G2Y<P 年后返程
{`CmE/`{ 自驾的人估计也不少
E0Jk=cq 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
by%k*y 浙江“醉驾”入罪标准有调整了
Cz1o@rt 各位车主一定要仔细看看了!
%O_Ed
{G4t
N8w@8|KM
"<I*ViZ “醉驾”入罪标准调整后有哪些变化?
ISl-W1u}
7BDoF!kCx 1月1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醉驾”案件的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的通知。和以前的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这四点改变。 */yR_f gw);b)&mx
_f5n
t:- 1、酒后挪车明确不算“酒驾”此次该《纪要》对“醉驾入刑”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 8]-c4zK
-?&s6XA%# v22ZwP
p[lciWEW V57tn6>b
a4iq_F#NF 不过,该《纪要》还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是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严重情形。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根据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的,可由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4P\?vz" .8.LW4-ff
xnm!$ $W &DgJu.
2、“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缓刑标准有所放宽就醉驾的不起诉或者免予起诉、适用缓刑的标准,该《纪要》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SH${ \BKup
v&i,}p^M5 IHlTp0?
lwuslt*E/ c-{;P>L
N3}jLl/ 3、查获后故意当场饮酒的,“呼气+血液检测”认定其酒精含量对于查获后故意饮酒的,该《纪要》这样规定: P_f^gB7
| &]04 49m}~J=*
C0@[4a$8f h16 i]V
<X,0\U!lL 在醉驾案诉讼证据要求方面,相比先前规定,《纪要》增加了一条:“醉驾”案件,原则上不对血液酒精含量作重新鉴定;但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样本错误、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除外。 gr
y]!4Hy P<WCW3!JZ
79JU 4、“醉驾摩托车电动车”处罚标准更明确 RY]Vo8
Pwh0Se5Z 9:tn!<^=I ~)\E&c
4q7hL 从以上这些调整来看,标准对“酒驾”的认定更人性化了,不过尽管标准放宽了,但是“喝酒不开车”的这根弦千万不能放松,而且,不光是自己不能“酒驾”,也别劝别人酒后开车,如果喝过酒的人“耳根一软”,听了别人劝说后酒后驾车,不仅自己会涉嫌危险驾驶罪,劝说者同样可能涉嫌犯罪!
nm597WeZp
8hx 3pvmk Rg?m$$X`
所以,值此返程上班之际,小编再次提醒大家:
[nnX,;
zU1[+JJY"{ ▌1、开车别喝酒、酒后别开车。 -h/KrB UF ]g6u
\h}a?T6 酒驾入刑,酒驾易出车祸,这个不用多说。但是,小编提醒大家光记住自己不酒驾还不行,同桌吃饭的人如果开车,应阻止其喝酒,如果喝了酒,就要阻止他再开车。因酒后开车引发事故,最后要求同饮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案子也不少,虽然酒驾者本人肯定承担主要责任,但如果其他人没进行劝阻,多少也会承担一定责任。 (ug^2WG
Yq YzD6S*wb
{KO+t7'Q PLmf.hD \
▌2、劝酒要适度。 )D1=jD( uNn]hl|x
t$W~X~// 适度劝酒客气客气就好,过度劝酒、强行劝酒,明知或应知对方已过量还劝酒,因此引发对方身体发病或发生其他事故,可能会面临承担责任。 R%Y#vUmBV{ xYGB{g]
$ }D9)&f; yxt`
▌3、发现他人过量要阻拦。 fq2t^c|$ RC| t-(Z
]VU a$$ 酒喝多了的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喝多了,甚至没人劝酒也会主动要求喝。同桌的人这时候如果不劝阻,即使没劝酒,最后出了事儿,也可能会被认定未尽相应义务而承担一定责任。 ;%H/^b.c .% rB-vO:g
,:e##g~k 7sci&!.2`
▌4、酒后确保各自安全到家。 ,`ZIW 3LaqEj
,ruL7|T& 生活中已发生过不止一起酒后醉倒或发病在回家的路上,引发的向同桌饮酒者索赔的案件了。同桌饮酒,如果有人明显处于醉态,其他人最好负责把他安全护送回家交到亲属手中,或者通知亲属来处理。 hnbF}AD (\=iKE4#
f(o1J|U{
*75?%l GukS=r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