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lo<
!DL53DQ# 这两天,一张孩子在地铁里睡着的照片,让许多家长看得唏嘘不已……
d|+jCTKS 背着个书包,手里拿着杯饮料,坐在地上就睡着了,这一幕引得包括小编在内的很多人好生心疼。
nvVsO>2{ o 虽然拍照地点在上海地铁,但是孩子疲惫的睡容,却让浙江,甚至全国家长感同身受--自己的娃每天上学,是不是也常常累到想倒头就睡?
4S9,
tc& 最近,某团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上城区2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夜间睡眠时间"的调查中,专家发现,每天入睡时间在20:00前的占2.30%(大部分为幼儿园小朋友),20:00~21:00的占34.54%,21:00~22:00的占55.59%,22:00之后的占7.57%。竟然有这么多的小学生这么晚入睡!
TcmZ0L^O 在这张照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部分网友的观点,看看哪一句说中了你的心里话--
TbAdTmW 小孩读书真辛苦
p!QneeA`&X 现在不管是几年级
A!Ct,%
每天早早起 晚上回来还要写作业
.OS?^\ 一周五天
G0Tc}_o<Y 再加上很多小孩周末还要补课
[<a%\:c m4 每天都像没睡饱一样……
V9+"CB^ 每天只睡6、7个小时
0a6z"K} 看到这张照片
bk9~63tN+> 很多家长说起自家小孩的作息情况
C,vc
aC? 每天差不多就六七个小时的睡眠
%]$p ^m 12点睡6点起
59BHGvaF 是大多数学生的日常
T)tHN#6I 每天晚上背一书包作业回家
6FIoWG"x 一回家 家长就开始盯着写作业
SJ7=<y}[d 大多数小孩回家
S&]<;N_B 除了吃饭 就是写作业
8A u<\~p 已经没有什么玩耍的时间了
DK_v{R 小编当年读书的时候也这样
qgsE7 ] 天天能够12点睡6点起
:wmf{c 就已经不错啦!
V?dK *8s 读书真辛苦
i=H>D 不知道当年都怎么熬出来的
{59VS
Nl 随时随地都能睡着
A""*vqA 每天从早到晚在学校集中精力上课
T4Gw\Z% 晚上回家还要写作业
ixHZX<6zYT 除了吃饭睡觉
9Sl|l.;! 几乎全都是脑力劳动 想想也累
2X c 读书只能慢慢熬
UA4d|^ev 读书辛苦 可不读能行么
8yz((?LrDh 现在好多家庭
i3&B%JiLX 都是一个小孩读书 全家总动员
<O)X89dFM 想想也是没办法
^_h7!=W 作业 补课 早自修 晚自习……
)u/
^aK53^ 全都是老师和学生的
Zi@+T 相爱相杀
q.sQ Z]ty9 还是以前轻松些
#]a51Vss 也有网友吐槽
KXA)i5z 他们小时候并不这样
B%:9P 虽然很多人以前也自己背着书包
C|;Mhe'r= 挤公共交通上下学
a;T[%'in 但是比现在这些孩子轻松多了
C*6)Ut ' 好吧
xp8f 好羡慕他们
@mRrA#E#{ 没有那么多作业
f%[ukMj& 放学后可以尽情玩耍的年代
[Pc[{( 现如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中小学教育越来越走入了"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怪网。
k+r9h'd 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影师张伏麟的一组纪实作品--《减负,冲不破的网》,深刻反映了这一现实。这组照片在去年火爆一时,看哭了很多家长和孩子……
SJc@iffS 小编挑了几张印象最深刻的,和大家分享--
fy>And* 1. 一位小学生每月11科固定的4850元补课费,要花去爸爸、妈妈每个月一半多的工资,近几年保留不全的课外补课收费单据足足铺满了一张床。
VD&3%G! 2. 一位小学二年级女孩因写字过多,稚嫩的小手上生了老茧。
53*, f 3. 早晨,一个小学生背、挎一大一小两个书包去上学,小书包里是放学后补习班要用的。
't?7.#,6O 4. 这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为了抓孩子的学习,每天晚上都和女儿像打架一样。家长说,孩子的班里看似不留作业,但家长每天都会收到老师要求她们帮助孩子预习、复习、找课外卷子做之类的通知。
9`n)"r 5. 早晨,一位看上去只有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趴在妈妈后背上看书学习。
}d\Tk(W 6. 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下午放学后趴在妈妈的办公桌上写作业,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G$|;~'E 7. 早晨7点多,一位小学生上学路上疲惫地打起了呵欠。
"mK i$FV 8.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在家写作业。家长说,由于作业多,孩子们写作业时很难长时间保持正确坐姿。孩子的脊柱小小年纪就变形的,有很多。
*[~o~e/YCb 9. 妈妈抓紧孩子两个补习班之间的"空隙",带孩子去公园"透透气儿"。怕孩子累着,她把孩子的所有学具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妈妈头上的白发若隐若现。
-Dq:Y,%q 10. "作业量大,用眼过度",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视力问题逐年加重的首要原因。某校五年级就有许多孩子戴上了近视镜。面色不佳、肥胖、近视、不快乐,这似乎成了大多数孩子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