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这种城市儿童的流行病你家孩子有木有?不要错过3-6岁的黄金干预期。
!]"@kl% 6LvW?z(J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听到过这样的话 Cz9xZA{[M
--“你怎么总是不听话?看书不好好看,动来动去,调皮捣蛋。” k9<;woOBO
--“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见到人也不打招呼,怎么一点礼貌也没有?” 0CZ:Bo[3
--“你看看这都几点了,作业还没做完,总是拖拖拉拉的,不知道在看什么、在想什么?” $jjfC
...... 'F/~o1\. Xc =Y 只要是关于孩子的问题,似乎家长都特别的敏感关心,着急又焦虑。
_'#n6^Us< {0L1X6eg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呢?真的只是因为小朋友不听话、顽皮、偷懒、不爱学习吗?
FI)17i$
EuEZ D+
^%d\qd`
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原因,也会导致上面的结果,那就是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 %vn|k[nD
9e<.lb^tP
什么是感觉统合?感统失调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zykT*V
ts,ZvY]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感觉统合”是个似乎常常听到但又感觉陌生的词语。没有关系,抛开那些拗口的名词解释,让我慢慢来告诉你。 ^7w+l @
~Q Oe##
人之所以认识这个世界,正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以接收到这个世界中丰富多彩的信息: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通过耳朵,我们听到了悦耳的音乐;通过鼻子,我们闻到了芳香的百花;通过舌头,我们品尝到了留香的美食;通过前庭,我们掌握了平衡;通过皮肤,我们感知到冷暖轻痛。 F8nYV
|-fgj'
lS"T4 5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前庭、皮肤,这些都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感觉通路,接收到的信息最终通过这些器官内的神经组织传导给了我们的大脑。大脑再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接着发出对应的指令指挥我们的身体,比如尝到酸的口水开始分泌;走在平衡木上会不自主地张开双臂。 e6`Jbu+J<f
5[8xV%>;
接收到外部的刺激信息,经过大脑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使得身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有效的动作,这一过程就是感觉统合的过程。 =J18eH!]
us1Hu)
1XrO~W\=
ZJnYIK 但这个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呱呱坠地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对世界的探索,学习怎么去抬头,怎么去爬、去跑、去跳,怎么去交流,怎么去思考,到以后怎么独立。正是通过大量的视、听、嗅、味、触的刺激才使得感觉统合能力变得强大。
`XJG(Oas\
zN[hkmh
如果接触的外部刺激不足以满足人们身体的需要,大脑得不到充分“营养”的滋润,处理的能力和速度就会越来越慢,甚至发生“偏差”,从而使得机体不能和谐地运动,形成各种障碍。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Q$a{\*[:+
JYMiLph<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他的思维往往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也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性,从而影响他的学习、认知、言语、社交等。
;!>rnxB?4
6]&OrS[
准确地说,
感觉统合失调不是一种病症,它不同于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可能需要长期甚至一辈子的时间进行治疗。
D@,6M#SK iJ ($YvF4
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在12岁之前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干预,尤其是3~6岁最关键的时期,那么是完全有可能恢复的。可如果等到12岁之后再发现治疗的话,那么感觉统合就会定型,几乎无法改变了。
所以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越早越好。 ;dkYf24
Z-$[\le
感统失调成了现代都市儿童的流行病 f&=AA@jLv )%`c_FL@N=
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除了很小一部分先天性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造成的,孩子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因为感觉统合本身并不涉及到病理性问题。
)cW#Rwu_A4 Ab~3{Q]#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对孩子的束缚越来越多,感统失调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了。
~IY% 4svBzZdr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不但玩伴少了,居住的环境又都是独门独户,造成孩子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
B~'vCuE O\
GEay2
有的家长过度保护,生怕孩子摔了伤了生病了,人为地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摸、爬、滚、打、跑、跳等行为,导致孩子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