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33
- 金钱
- 5
- 威望
- -15
- 注册时间
- 2018-03-14
- 最后登录
- 2019-12-21
|
当你总对孩子说 “快点,快点!” 孩子会更想慢下来 _gV8aH ZyM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K:u?YD[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过孩子,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 eOY^$#Y X")|Uw8Kl/ &jf7k
<^ 为什么要接连说那么多“快点”?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但是孩子也没有快起来呀。 (bm;*2 /A07s[L ]QrR1Rg 有位网友在微博说: m5-9yQ=. _>_j\b Qv{,wytyO ;j'Daupt;= "H+,E_&( 小时候吃饭,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出去玩的时候,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 |wp,f%WK e7k%6'@ _\zQ"y|G 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 `W5-.Tv -%m3-xZA (S9f/i^ - 快点吃, oU+F3b}5p
- 快点走, ,XB%\[pKe
- 快点做作业, I=rwsL
- 甚至还有快点玩…… jk70u[\
AsxD}Nw[Z* vsMmCd)7U ?R'Y?b >^SEWZ_[ =m tY
BIMKsF Zt 同样是这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 y4jU{, 4gZ&^y' p'Bm8=AwD 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也许,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K&_Uk548 5%i:4sMx
* Q5n`F5 oF|N O^H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眼里的样子,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行为,甚至,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投射下,孩子的行为就真的演变成了问题行为。 3W&S.$l gH7z G+WM`:v8% 当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l5u54^3K 这也说明了一个现象:孩子与成年人一样,都处于同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孩子在适应成年人的生活状态,孩子需要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 Yl({)qK{ o"+
i&Wp~ 1}g:|Q %SA!p; 大人们总是会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f8n
V=AQ UA-7nb 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 $c9k*3{<+A 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PCE4W^ns erFv(eaDK tP(h9|[N 所以父母必须处于主动地位,要求孩子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却不曾想过,这样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p3]Q^KFS l-O$ m l] !B#{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有明显的生理差别、智力认知差别。 s&tE_ 74J@F2g}? "/+zMLY 孩子很难达到成年人眼中的快,而且这个快是个主观题,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不一样,妈妈这次和上次的标准又不一样,多快才算快啊? 2qU&l|> s~L</Xvo
,sQ93(Vo 孩子没有办法认识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难变快。 ,YLF+^w- <$i4?)f( kgW @RD| 为什么会越催越慢呢? ^[q /Mw 如果从父母的动力来看的话,孩子的慢,不仅打乱了父母的节奏,而且把父母心中对孩子理想状态的想象给打破了,这会给成年人带来一种失控感。 8q^o.+9 B3
zk(RNZ K4%/!` 因为我们都不想让事情处于失控状态,更不想孩子变成我们不喜欢的样子。 sqO<J$tz @;^Y7po6u Mr3-q 学习本该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为不失控,为了自己的自恋,过多的介入孩子的成长节奏。 )K]pnH| |a(fejO3 qx)?buAij 因为家长边界不清,于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也会困惑,什么才是自己的事情? [EZYsOr. @,OT/egF4: k$"d^*R 如果这是我的事,为什么我不能选择和控制?为什么需要按照父母的节奏走? N4{nG,Mo] 46x.i;b7 \8v91g91f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1wn&js C E^V|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 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 wpo1
wij,N(,H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因为他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m $dV< =$^MQ\S0p {aOkV:: 所以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老师的孩子,学得最差的科目就是自己所教的这门。因为数学老师过于在意孩子数学的成绩,孩子就会有种自我被入侵的感觉,为了和父母有所区别,所以孩子想用自己的差和父母的好产生对比,以此找到自我。 GDhM<bVqM* d8x%SQ!V /@Y CA}|/ 但是,在这场斗争中,孩子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不如意的。 E4oz|2!m }DjYGMrTB WxUxc75 [align=start] - 赢了,做自己了,就变成是一个磨蹭的人,因为认同了家长的投射,不由自主的成为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能和父母区别开来,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 a.%LHb
"@ E3MTW ;_"U "?h_J [align=start] - 败了,不做自己,听父母的,就有种自我边界被侵占了感觉,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后达到的。 }iiHr|l3
eN>0wd5{L %s=Dj2+ 所以,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要么学会了取悦他人,学会了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要么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认为不好的才是自己。 *3+-W wWjG
JvJ ZxHJ<2oD 这都容易让孩子丧失真实的自我。 3S~(:#| B6M+mx"G f~h~5 怎么办? 1{PG>W 7+,vTsCd lj[,|[X7` 一. 尊重孩子的磨蹭 xvm5 D$r
Uid 适当的催促孩子,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有过多的催促时,通常是父母自身的焦虑。 ?dq#e9 5<+K?uhm ZI13 当父母不能看到自己的焦虑,就容易将焦虑投给孩子。经常被父母催促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甚至为了找到自我,故意要和父母反着来,所以孩子越催越慢。 SreYJT% a)s;dp}T% _elX<o4 二.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Xuy: /yPXMJ6W~R 分清磨蹭是谁的事,结果由谁来承担。 Zq"7,z7 EU+cca|qS9 M0'v&g 孩子迟到了,那么迟到的责任由他自己承担。孩子只有在体验到磨蹭给他自己带来的损失之后,他才会有自己的动力去快起来。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DW2spd
"lVqU *dsX#Iz
当孩子发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的时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身上。 1y5Ex:JVZT ~(X(& Af-UScD%G ;)hw%Z]Jj$ 三.用你的言行引导孩子的言行 >hsuAU.UOR [~mGsXV 当孩子磨蹭时,家长会引出焦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好像就是吼孩子,甚至是打骂。但这往往会把孩子吓住,他们这时候的快,是因为害怕,不是发至内心的动力。 zF&=U`v N|Cs=-+ DSyXr~p8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借助闹铃,提醒孩子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让孩子感受成年人对时间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X_ TiqV NC"yDWnO' I-@?guZ r S\x=&R z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到: <iLM{@lZvJ
5>_5]t
{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WNX5iwm .qD@
Y3- p3x?[Ww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yi6N-7 `wz[='yM pmc=NTr&<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3=.Y,ENM; p~jlx~1-]
孩子有自己学习和探索的节奏, 或者我们可以试着 去感受和理解孩子。 7[#xOZT
或者, 我们也可以试着 不再对孩子说“快点,快点”。 qRB7Ec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