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21871阅读
  • 13回复

平湖的地名为什么有那么多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20
金钱
1706
威望
261
注册时间
2011-10-14
最后登录
2019-01-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6-21 19:17:50 , 来自:中国
 
前几天,有上海同事问我
3条评分金钱+6威望+7
钓笨鱼 威望 +1 - 2018-06-23
在外地平湖人 威望 +6 - 2018-06-22
在外地平湖人 金钱 +6 - 2018-06-22

发帖
39212
金钱
80194
威望
28331
注册时间
2010-04-15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6-22 08:13:57 , 来自:浙江省
水洞埭
2条评分金钱+6威望+6
在外地平湖人 威望 +6 - 2018-06-22
在外地平湖人 金钱 +6 - 2018-06-22

发帖
67127
金钱
609854
威望
222091
注册时间
2010-06-28
最后登录
2022-12-0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6-22 08:33:39 , 来自:上海市
朝南埭
2条评分金钱+5威望+5
手沂 威望 +5 - 2018-06-22
手沂 金钱 +5 - 2018-06-22

发帖
3247
金钱
3338
威望
87
注册时间
2010-03-09
最后登录
2019-02-24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7-01 13:22:30 , 来自:山西省运城市
水边台阶 以前平湖是水乡啊

发帖
331
金钱
415
威望
43
注册时间
2008-12-27
最后登录
2020-04-0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7-01 16:38:46 , 来自:山西省运城市
过去一埭,现在一路,一埭一路。

发帖
15114
金钱
57077
威望
33563
注册时间
2014-11-06
最后登录
2024-11-17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7-01 19:42:36 , 来自:中国
韩家埭

发帖
15114
金钱
57077
威望
33563
注册时间
2014-11-06
最后登录
2024-11-17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07-01 19:48:40 ,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
徐埭、林埭、新埭、旧埭、栖凰埭、

发帖
2079
金钱
1817
威望
1772
注册时间
2017-06-06
最后登录
2022-05-2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07-02 12:54:31 , 来自:鏈煡IP
那你也去问问你们为什么都带有那么多 “ 区” 0O@_ cW  
>G)qns9  
U)jUq_LX  
:1fagaPg  

发帖
28262
金钱
46609
威望
18992
注册时间
2008-09-07
最后登录
2024-11-21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07-03 11:50:26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我也这么想过。 c,5n, i  
$N+6h#  
因为在论坛上,看到新埭,还有旧埭,所以,觉得也真好笑。

发帖
1360
金钱
1994
威望
135
注册时间
2006-11-02
最后登录
2024-08-26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07-05 11:02:16 ,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这个也是具有平湖特色,有人知道的,出来说一下。

发帖
15114
金钱
57077
威望
33563
注册时间
2014-11-06
最后登录
2024-11-17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07-05 18:09:54 , 来自:山西省运城市
我们平湖市的开发区,钟埭街道

发帖
2623
金钱
5818
威望
643
注册时间
2017-03-21
最后登录
2019-02-22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07-06 14:48:58 , 来自:亚太地区
回 雄雄 的帖子
雄雄:徐埭、林埭、新埭、旧埭、栖凰埭、 (18-7-1 19:48)  )SiY(8y  
km>o7V&4G  
钟埭,

发帖
1449
金钱
25326
威望
2020
注册时间
2006-04-10
最后登录
2023-09-02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07-10 11:22:50 , 来自:鏈煡IP
太湖流域稻作地区有农谚云:“白露里个雨,到一塘坏一塘”,意指白露节气时正是水稻扬花期,此时下雨,稻花受损或凋谢,灌浆谷粒大减,致使歉收甚或灾 年。该农谚后引申到人事,如说“这个人像白露里个雨,到一塘坏一塘”。久而久之,“白露里个雨”成了吴语中坏人、恶人的代名词,“塘”演变为吴方言之“ 处、地方”之义。 L>nO:`>h  
  “侬(你)等一歇,我去一埭就来”、“侬做啥,一埭一埭来回忙个不停”、“街上轧得勿得了,一埭路上页页(zhuàn,吴语 发‘才’声,都之义)是人”、“河塘来潮非常急,这一埭长堤有危险”。这四句吴语中的“埭”,分别是“趟、次(回)、条、行(排)”之义,均发dà声。但 无锡等地把地名中的“埭”读作dài,金山、平湖等地仍呼dà或dá。 #v8Cy|I  
  塘、埭等字与义,是和吴地水利开发利用的历史密不可分的。 tA qs2  
   太湖流域地势西高东低,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数千年来吴地先民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开发“三江五湖之利”(《史记》),发展灌溉与航运,促进了该地域农业生 产的发展,为太湖经济区的形成和封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矗据《吴郡志•水利下》载,吴地人民在与自然抗争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大量的湖田圩 田,其规模“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范文正公集》),并在圩田上筑起高厚的堤防和深阔的塘浦,“五里、七里为一纵浦,又五里、七里为一横塘”,形 成一套“纵则有浦,横则有塘,又有门(闸)、堰、泾、沥而棋布之”的灌溉系统。《吴郡图经续记》在总结吴地治水的成就说:“观昔人之智亦勤矣,故以塘行 水,以泾均水,以塍御水,以埭储水,遇淫潦可泄以去,逢旱岁可引以灌,故吴人遂其生焉。”诚如清代《江南通志》所云:“治水所以治田也,《禹贡》杨州之田 下下,今吴中赋入几半九州,良由三江五湖之利,经历代脉分镂刻,使通灌溉,遂号上腴。”是故自宋以来,即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也正是江南独特的水利 开发之结果。 _i@x@:_l  
  可见,如今带有浦、塘、埭、渎、泾、圩、堰、港、塍、沥等字的地名,往往都与水利有关,故可称之为水利地名。 h)o]TV  
  塘(táng),“古塘皆作唐,后加土以别国名姓氏之唐耳”(王廷鼎佚字辑)。因与堤岸、堤防、堰水及“培土为路”(《一切经音义》)相关,又讳“大唐”国号,自唐始由唐改写为“塘”(如浙地钱唐改为钱塘)。 `pYE[y+  
  有“塘”字的地名,遍及中国东部、沿海各省,在地图上数不胜数,但以长江下游地区和杭州湾-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以及江浙沿海为多。 *Q/E~4AW|t  
   “塘”的原义如上所述,是在湖田圩田上筑起的高厚堤岸和深阔塘浦,所以江南人民千百年来将水、岸混为一谈,把大河及其堤上所筑的路,都称呼为“塘上”或 “塘岸”等,成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地名了。如茅盾《大旱》:“镇上人谈起一块田地的‘四至’来,向来是这样的:‘喏,东边到某港,西边靠某浜,南边又是某 港,北边就是某塘’(原注:‘塘是较大的河’)”;《春蚕》:“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锡剧《珍珠塔》:“(雪)落得来塘岸上面呒人走”。 以致将水池称“水塘”,把地面凹处而少量积水的水凼(读唐)也写作“水塘”。苏浙皖等地“石塘”的地名有多处,叫“横塘”的更多。前者是古时造小船之处 (造大型舰艇处叫船宫),后者则是“五里七里为一横塘”、“横则有塘”的历史见证。 1g i}H)  
  埭,《玉篇•土部》云:“埭,以土堨水”;《正字通•土部》云:“凡埭,征税之所”。埭是吴地古时水利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土作坝而储水。埭又是古代官府或地方恶势力设卡对往来船舶强行收税(买路钱)之处。 hEOJb @:R  
   《建康实录》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较早有关建“埭”记载的古籍。该书录东吴孙权时“陈勋凿句容中道,至云阳(今丹阳)西城,以通吴会(今苏州市)船舰,号 破冈渎。”该渎所经为丘陵地势,人们在运河上下修建了破冈埭、长冈埭等十四道埭,藉以控制水流,保持运河水位。从“埭”的功能及其棋布之广,及至演变以方 言来审视,“埭”的发音和字形的出现,肯定还要早东吴许久。从比例尺1:45万至1:60万的江浙两省地图上粗略浏阅,如今以“埭”为地名的有: O,9X8$5H-a  
   溧阳的埭头等,无锡的胡埭、埭上、葛埭(桥)、祝埭(桥)等,苏州的黄埭等,张家港的义兴埭、二圩埭等,吴中(吴江)的横埭老、南埭等,松江的横埭等, 嘉兴的南里埭、戴家埭等,平湖的旧埭、郑家埭、新埭、钟埭、林埭、徐家埭、鱼池埭、祥林埭、李家埭、后方埭等,海宁的草披埭、吴家埭、肖埭等八处,海盐的 姚埭、施家埭等,桐乡的庙港埭、埭上等十五处,嘉善的沈家埭等,湖州的埭溪、横塘埭等,长兴的管埭等,德清的湖家埭、西埭郎、甘家埭等,杭州的长埭、金家 埭等五处,富阳的羊家埭等,瑞安的宋家埭等…… w-: D  
  从上可看到,带“埭”字为地名的,集中在太湖流域(浙南仅见一处),若把地图的比例尺再放大,此类地名的数量会见得更多。方言“侬等一歇,我去一埭就来”,正好说明吴地古时“埭”之多,且此埭与彼埭之间的距离不会很远。 !#.vyBK#  
  吴地因水利而得的地名,并演变为吴方言,诸如“埭、塘、泾”等,从音韵学角度考究的话,当属上古音,很可能在古吴越时代就有了。 /=M.-MU2  
  说句题外话,当今有些地方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动辄改变地名的行为,给传统文化的继承及方言研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也少了一点“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q3\!$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