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76393阅读
  • 0回复

土地庙(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694
金钱
112849
威望
5614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1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3-03-14 15:55:49 ,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
    老屋所在的小村庄叫沈家浜,村庄东侧有一条河叫土地塘,河的东岸是原胜利乡胜利村西溇浜,而河的西岸就是曹兑港村沈家浜自然村。所以土地塘既是两个自然村的分界线,也是两个行政村的界河。
  从《平湖地名溯源》一书记载的内容来看,土地塘是曹兑港古河道的一部分,根据文中的叙述,土地塘西起曹桥街道马厩集镇,往东北方向接当湖街道城南新村西南角的嘉兴塘。其中流经曹兑港村到牌楼漾直角转湾往北到土地桥桥这一段河道,村民习惯称为土地塘。
       那末,这一段河道为什么叫土地塘呢,据村坊上的村民回忆塘岸上原来有一座土地庙,河因庙得名,所以本文就从土地庙开始说起。
土地庙
       土地庙是沈家浜的本庙,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根据了解庙的具体位置在村坊后面东西向的垄沟最东端的河边,这条河就是土地塘。对于土地庙在笔者的记忆中只知其名未见其庙。从多方了解得出得推断,土地庙约在1955年之前就拆了,后来因为村里做垄沟在庙基上建了抽水机机埠。机埠拆下后留下了一个大的水泥墩子,河水浅的时候大半个露出水面,笔者在老屋拆迁之前还能看到这个大墩子。所以村民也是从这里找到土地庙的遗址。
      据网上资料记载,土地庙是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分布极广,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土地庙。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自然随之兴盛起来。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破除迷信运动中,地方上大多数寺院中的佛像、庙宇中祭祀的神仙圣贤都被毁掉,房屋改作他用。从上面的资料也可以推断村上的土地庙在50年代被拆的时间节点比较吻合。
       土地庙虽然拆了,但村民对土地神的敬奉之心从没改变。改革开放后,百姓自发出资,请民间工匠重塑了土地神像(村上人都称为土地菩萨),供奉在村里闲置的仓库里。每当家里有结婚嫁娶,小孩满月、周岁等喜事,都要拿上鸡鸭鱼肉供奉土地菩萨。约从90年代初开始,各家的经济条件好起来了,于是村里又恢复了给土地菩萨做社的习俗。根据张玉观老师《平湖“秋社”习俗调研》一文记载,平湖历史上有祭祀社神的传统,民间称为做社。做社的历史十分悠久。“社”是古代土地神名,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原是指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劭《风俗演义.祭黄》引《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
       小时候经常听村上的老人说,每当晚上夜深人静时,会听到外面清脆的马蹄声,说那是土地神在田间为百姓巡查。为表敬意,村民选择在土地神出生的那一天(九月初二)做社。这一习俗从恢复之日起到现在从未间断过。开始的时候是2户人家为发起者(称为社头),整个村坊从东到西轮流做东。然后由社头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做社费用(包含供菩萨的香烛、供品、请待佛先生的费用以及中餐及晚餐的餐费),费用分为一百元和五十元两个档次,俗称原股和半股,前者晚上每户人家派一人参加社场的聚餐,后者晚上聚餐就不参加。参与做社也是自愿的,如果不参与那就不需要出钱。做社当天要请待佛先生举行做社仪式,村上的老太太自发到社场念佛。家家户户都要奉上供品祭祀土地菩萨,供品也是多种多样,除了香烛外还有原鸡、蹄髈,也有水果糕点等。到了晚上村民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其乐融融。一直到村民散去,社头开始结账,列出做社所有的支出,一般都是收大于支,超支的那部分就有两户社头分担。下一年轮到的社头也是这样。


      2008年沈家浜整个村坊拆迁搬到了吉祥小区和凝翠嘉苑,做社的习俗也延续到了小区里,村民们在小区里搭起了酒席棚,继续为土地神做社,虽然货价每年都在上涨,但做社收取的费用还是和原来一样保持不变。要说有变化的是原来两户人家为一个社头变为现在的七、八户为一个社头,晚上聚餐只要是出原股的全家都可以参加,菜肴也从原来的十几个增加到二十多个,鸡鸭鱼肉,河鲜、海鲜样样齐全,酒水饮料欢快畅饮。因为祭祀土地神大家聚集到了一起,说不尽的家长里短,道不尽的邻里之情,这一切都源于这一民间习俗做社,而做社又是因为村上原有的那座土地庙。

       土地庙已经消失了近70年,要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土地塘桥了。下期就来说一说土地塘上的土地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