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17348阅读
  • 0回复

[问题咨询]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
金钱
65
威望
7
注册时间
2018-07-30
最后登录
2018-08-3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8-03 11:16:16 , 来自:上海市
小学语文简单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ojw |  
f P 1[[3i  
_~l5u8{^6  
第一部分:词语 [I,Z2G,Jb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rxvx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eCU:Q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I|xY,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Ni\\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wo;~7K  
kzQ+j8.,U  
o4F2%0gJ  
二、动词理解 ~F|+o}a `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a od-3"7[  
jUYWrYJ  
6 6EV$*dRL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w_Iw'  
答:不能。因为: VK\X&Y3l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WuN&As!Z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K:Dx!9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X"|['t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0Yf]FQb-a  
~?Qe?hB  
#C74z$  
第二部分:句子 JW83Tp8[8  
一、句子分析 taHJ ub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Cx@);4arj  
i/;\7n  
B[Ku\A6&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K( c\wr\6  
]b:Lo  
_lJ!R:*  
修辞的分析: Ct<udO  
(1)它本身的作用; r"3=44St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r?-tJ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zJbK. _  
z;,u}u}aI  
\R9(x]nZ%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shy-Gu&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_Zg3_K.dS  
36&e.3/#  
p SH=%u>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B:yGS*.tu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G#q@v(_b  
w>s,"2&5J  
D(@S+r_ota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Q2w_X8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Y|F9}hj(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j|DsG,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ios&n)W&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hP%M?MKC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7?!d^$B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93 )sk/j  
zlSNfgO  
B?gOHG*vd>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4<w.8rR:A  
x*\Y)9Vgy  
Af~$TyX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CAB02T  
,GhS[VJjR  
%8B}Cb&2c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dh5  
:gv{F} ##  
`iFmrC<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Ytp(aE: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t'MSlF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y4 #>X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9rA0lqr]5  
'5#^i:  
j;+b0(53  
三、仿写句子 7dTkp!'X-  
公式: Zgp4`)}: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D~0~gn~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b4%??"&<Y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f&E7su-6+  
U/66L+1  
1Z/(G1  
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V# }!-Xj  
一、标题作用 IYE~t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I;,77PxD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R3)~?X1n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38Mv25N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5g_KS  
Fj8z  
^,lIK+#Elz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xC?6v '  
1、开头 kr^P6}'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c)6m$5]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htO +z7  
C、引起下文 ]`!>6/[  
D、渲染气氛 X&.ArXn*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pGP7nw_g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a=ceL]|  
7J D' )  
'2A)}uR  
2、此段在文中 _P#|IAq*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 ym,{EHK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W=^!  
!]A  
kf\PioD8  
3、结尾 &)# ihK_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9zw\x;z  
C、照应题目 g>E LGG |Q  
D、照应开头 '6nA F  
E、照应全文 :[.vM  
F、引人深思 %vn"{3y>rF  
imhwY#D  
^lnK$i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t m_Mg  
公式: L Tm2G4+]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6IN e@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M~Tuj1?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K C*e/J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y1jCg%'H  
x xHY+(m  
"=HA Y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 nK1Slg#U  
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EAq<5{  
公式: _b pP50Cu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jKz$@gP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k$^UUo6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D%[mWc@1I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W]$w@.oW[  
gs^Xf;g vI  
o)M}!MT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F$y$'Rzu_B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8)+XmsCr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ch*8B(: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8n^m*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Co9^OF-k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Y Vt% 0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T= 80,  
rK 8lBy:<  
@o].He@L<j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J"AgXO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o"s)eh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Bj\W'V&p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Ko| d+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5ORo3T%  
{r,.!;mHu  
M><yGaaX/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 Q^P}\wb>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 }I:\P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ydEoC$?0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0yB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ox=HNV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4qJ%bL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rET\n(AJ  
% "i(K@  
>.Pnkx*  
3、公式: M5 LfRBO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i#$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_O)>$.^6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R+hU8 pu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C#.->\  
B9_ X;c  
w0 M>[ 4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u4cnE"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_\;svZG  
2、公式: IV~>I-rd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8Vsmy: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P_^ +A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6,\r"  
A;q9rD,_  
V5@:#BIs  
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Qab>|eSm  
公式: 4!{KWL`A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Y sC>i`n9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u+vJ6EY  
/aCc17>2V{  
(!u~CZ;  
七、巧设悬念 #Qw0&kM7I  
公式: olB.*#gA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o+iiST JEe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1/B>XkCJ  
G{~J|{t\yz  
5+4IN5o]=  
八、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tn\yI!a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EmWn%eMN  
'`[&}R  
VcE:G#]5  
九、插叙的作用 fC d&D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P7bMIe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n t;m+by  
d UE,U=  
V;VHv=9`o  
十、称谓变化 [C 7^r3w  
公式: *uRBzO}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5+0gR &|j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i 'fE>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dw>C@c#"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