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在线


广告合作:0573-85556666
  • 4779阅读
  • 0回复

[其他]夫妻俩在杭州灌香肠16年 每年只做3个月生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753
金钱
112882
威望
5571
注册时间
2007-01-09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7-12-18 14:50:57 , 来自:鏈煡IP

杭州城事

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黄伟芬2017-12-17 17:31

分享
79评论

早上六点,家住杭州九堡的楼先生夫妇就起床了,他俩要做一件“大事”——灌香肠。

什么,起这么早就为了灌个香肠?

是的,楼先生夫妇要去找杭州闸弄口农贸市场的于师傅灌手工香肠。

这个兰溪人于师傅,靠着每年灌手工香肠,在杭州市民中积累了很高的人气。

这不,前几天有读者打进钱报热线咨询于师傅开工了没。今天,我们就去农贸市场探探。

上午十点,农贸市场的早市已渐渐散去,但是于师傅家的摊位前依然人气爆棚。

两个摊位上方挂着一串串晾干程度不同的香肠,大概有三四十人围着摊位排起了队。

一队人脚下、手边放着一袋袋猪肉,过上十来分钟,大家慢慢往前挪一点位置,等着称肉交钱,然后再分成两队灌香肠。

(于赛华师傅)

这时候,过来一个提着两大包肉的大叔,“在这排队吗?”

“排队伍在后面。”

“喏,有人头的地方,在很后面嘞。”

人群中响起七嘴八舌的声音。

(排队的人群,等待称重、加工的肉)

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

加工费每斤涨了五毛

楼先生一家原本住在附近,三年前搬去了九堡,“我们每年都会过来(灌香肠)的,一开始加工费每斤还只要三快,今年涨到六块五了。”

中午十一点左右,楼先生拿到了灌好的香肠。“香肠哪里都有卖的,既然做么就要做好一点,其实有的地方买肉就能帮你免费灌香肠,但我还是愿意来于师傅家做。他家做的味道好。”

另一位忠实粉丝俞女士,十年前就开始在于师傅家灌香肠,今年已经来了第四次了。

“灌好的香肠晒个两三天,然后放在北面阴凉处吹风,晾得差不多就可以吃了。”十年来,俞女士对晒制香肠颇有心得,都成了朋友圈中的行家。

“昨天因为下雨,人还蛮少的,十斤香肠半个小时就灌完了。”俞女士今天受了三位朋友的嘱托前来灌香肠,“今天周末加上太阳好,所以就人比较多。”下雨天做香肠,肠衣不容易干,所以天气好的时候人也就多一些,“像今天,排队两个小时能灌完。”

愿意等上两个钟头的,都是类似俞女士这样的老顾客。

于师傅家的香肠今年是11月8日开始做的,到现在做了1个多月了,每天的客人都络绎不绝。

有了十几年的口碑,有的老顾客,还早早地通过微信、电话下好了单,抽空前来取香肠。

不愿等的顾客,也可以买现成的,从20元到60元不等,根据肥瘦、晾干的程度论斤卖。

那么到底于师傅家的香肠有什么秘诀?

“肉的肥瘦比例要8比2,但是要多少盐、多少糖,就不能透露了。还有一个秘诀香肠里用的酒,是我们自家酿的高粱酒,市场上是买不到的。”

(老板娘徐女士)

在杭州灌香肠16年很感谢大家照顾

最忙的时候每天要灌三四千斤

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闸弄口菜场有个于师傅手工灌的香肠很好吃,不过一开始把这门独家配方带到杭州市场的却不是于师傅,而是老板娘徐女士。

十六年前,于师傅还是一名专职的装修师傅。

徐女士第一年来杭州,用的是手工摇的切肉机和灌肠机,那时候每个人都只是灌一斤两斤。现在,每个前来灌香肠的顾客,一灌少则十几斤,多则几十斤,不仅自家吃,还会送给亲朋好友。

“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一般一天也就加工两千多斤香肠,按照往年的经验,天再冷一点人就更多了,最忙时一天要加工三、四千斤。”徐女士说。

排队的顾客中有人立马算了一笔账:“老板娘,虽然你们家一年只做三个月生意,毛估估也能挣得上百万了。”

“哎呀,没有这么多的。现在人工费一直在涨,像我这些摊位,虽然只做三个月生意,其实都是长年租下的,再忙一点还要加工人。”

徐女士笑着否认,往机器上熟练地套肠衣、灌肉、打结,一双停不下来的手上已经开始长冻疮。

于师傅忙得都没空说话。

他说,很感谢有这么多人照顾他家的生意。这几年,日子确实是越过越好了,他们在杭州买了房子,女儿也毕业留杭工作了,稍小一点的儿子长大懂事了。

但是这钱赚的也是辛苦钱。

绞肉丝、拌料、灌香肠、固定香肠,这样的工作流程,于师傅和妻子以及帮工们每年要重复三个月:“现在不是最忙的时候,请了4个帮工忙得过来,天再冷一些,估计还得多请几个帮工。”就算是现在这样每天加工两千斤香肠,于师傅夫妻俩六点半就要开始忙,要是有饭店这种大的订单,甚至四五点就得起来干活了。

一般忙完11月、12月、1月,于师傅他们会选择过年前10多天回兰溪老家。

“今年过年晚,在杭州这边呆的时候可能会长一点。”

除去在杭州的这3个多月,剩余的时间里,于师傅仍旧是一名装修工,老婆徐女士则在家种高粱、酿米酒,为年末的这三个月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