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实的事,可能绝大多数朋友不了解。
在九十年代初,市城市规划为了减轻城南路汽车多压力,再建设一条外环线。
大约1993(1992)年,因市财政原因,打算分段实施。
先由平乍公路胜利大南门三组(现当湖路东口)向西规划,一直到原来胜利曹兑一村的排厍机埠(现中医院大门口处)。
也就是新华路与城南路交界处向南延伸至现白金地段。这样东西向的未知公路(现当湖路)与新华路,老百步桥相接。这样第一阶段可由老百步桥、新华路转当湖路,减轻了城南路东段压力。
1992年十月,东西段先测量,田间小红旗一直插到现中医院门口。
刚插好小红旗,市供电局领导叫停,不这行。
理由简单、科学:
原来平湖3.5万伏变电所离公路太近,汽车开过灰尘落到变电所上,变压器跳闸,影响供电责任大。
领导最怕担风险,立即将东西段向南推,具体到现场定。
这一推就南推了60米。
向南推了,那原来路北是没有农田,那现向南就空下的“肥拖头”怎么办?谁要?
供电局领导毕竟有专业技术,路边的“肥拖头肉”阿拉吃,建房子挡公路上的灰尘,保护3.5万伏变电所。
其实这一块是“净精肉”,平湖人说是“青龙头,好风水”。
供电局门槛确实精,阿拉吃“油拖头”,地皮价格便宜的(可能是以行政划拨价计价)。
当湖路开建,供电局建设供电大楼、圣雷克及部分家属宿舍。
供电局吃到了好处还得到领导赏识。
[attachment=1297731]